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农业院校的学科背景,为了有效结合农业学科与生态学相关理论知识,更好地培养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学生,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設、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与内容等方面探讨农业院校办学特色,试图使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得到优化,构建以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相融合的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保证其培养质量。
关键词: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特色;农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11-02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效应及其机理与调控的科学,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依赖强的一门学科,本学科实践性较强,知识涵盖面广。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因此,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生态学研究与生态管理水平,维护自然生态稳定已经变得与我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高等学校的生态学教学在高水平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生态学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所发挥的作用愈来愈重要。生态学是一门发展很快的新兴学科,所涉及知识面较广,全国已经有61所高校或科研院所设立生态学一级学科点,其中农业大学有13个生态学一级博士点,农业院校有11所招收生态学本科生。虽然生态学专业就业面较广,但由于各类院校设立该专业的基础条件不同和社会对各类人才需要的差异,决定了农业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学生培养。
一、树立服务农业的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方面的高等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农业院校所设置专业的门类大幅度增加,部分重点农业高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农业院校的办学宗旨还是为农业服务的,则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的服务目标也应该与服务农业相结合。这主要体现如下:第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环境的屏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集约化养殖场和规模化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经济形式的大规模发展,形成了农业面源污染,造成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这就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生态学的人才投入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去。第二,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是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因此,高等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担负两大使命:一是向农村地区提供高质量的生态学专业人才,二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案。第三,农业环境污染源分散,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农业生态环境具有广域性,农业生态污染特别是转基因生物污染较为复杂,对农业生态治理人才的水平要求比较高。第四,高等农业院校具有植物、动物、地理、林业和土壤等农业相关的优势学科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大都是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队伍延续了这些专业的师资水平,有利于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综上,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在规定的生态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框架内,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农业生态安全维护的技能,培养学生服务农业的使命感。一些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明确了加强农业生态的培养目标,如华中农业大学的生态学专业坚持以农业生态发展为己任,以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农业和环境生态问题为导向,遵循系统科学原理,以生态科学为主导,以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为支撑,以污染生态和湿地生态为突破,立足湖北、面向华中,深入探明长江中下游农业和环境生态建设的科学问题,努力服务区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建设特色鲜明的生态学科,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二、加强生态学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生态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的教学特色,华中农业大学培养或引进了一支具有土壤学、植物学、林学、水生生物学、植物保护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等专业背景的教师队伍,特别重视引进有真才实学、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适度扩大学科队伍,力争在未来5年内新增教授3~4名,引进国内外重点大学的博士8~10名,培养或者引进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1~2名,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带动生态学部分方向的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学专业。华中农业大学生态学系还注重对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开展出国进修和访问交流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课堂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对青年教师传授授课技巧,主动担任培养青年教师的职责,较大地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掌握课堂的能力;同时利用考核机制,在人才选拔和任用上采取合同聘任管理制度,使教师拥有宽大的舞台和良好的发展空间,使教师在激烈的竞争中自觉地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教师既有教学科研压力又有前进动力;积极探索合理的薪金分配办法,建立重业绩、重贡献和重教学工作量为主体的分配激励机制,大幅度提高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收入,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为青年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使青年教师专心工作、乐于贡献。
三、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生态学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生态学专业扎实和宽厚的理论知识、系统的研究方向和坚实的实践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面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动向。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应当在充分研究综合性大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人才培养特点及实际情况,使该专业侧重于应用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由于农业环境污染问题较严峻,农村生态环境较复杂,这就要求需要通过实地调研、反复试验及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使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方面所要执行的内容有:第一,精简如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等理论课程,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具有应用计算机操纵生态学软件的能力。第二,某些课程如污染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等安排学生参观野外生态观测台站。第三,着重培养学生对环境因子的测定调查能力,尤其是让其掌握生物个体生长指标测定和生物分类技能。第四,拓展校企共建实践平台,营造基于行业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多参加建设一线的实践活动。第五,通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及治理措施。第六,通过参与教师的一些科研项目来锻炼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如华中农业大学的生态学本科生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SRF),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兴趣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第七,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如华中农业大学绿色协会吸收生态学研究生参与申请并开展一些中国青年生态环境资助项目。 四、创新教学模式
对于不同的生态学专业课程,由于课程内容、体系和特点的不同,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教学中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交互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和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等方法开展教学。研究不同课程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尽量减少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由于生态学领域的学术期刊较多,可以根据学校的特点及所处的区域生态特点,布置一些跟课程有关的专题让学生查阅国内外水平较高的文献,并撰写课程论文及制作幻灯片,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讲述,并相互展开讨论,教师给学生打分,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如华中农业大学地处湖北,湖北虽号称“千湖之省”,但却面临湖泊面积萎缩之困和湖泊功能退化之劫,恢复生态学这门课,就可以让学生讲述国际前沿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案例等。这些授课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查阅文献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和制作幻灯片的技巧,还能使学生对生态学相关课程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印象更加深刻。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如农业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生理学、遥感应用、自然地理学等课程还需要配备相应的实验课或安排学生实习,明确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具体措施,依托农业院校特有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根据生态学部分课程特点,建立长期的符合农业院校生态学研究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
五、优化课程内容
目前生态学专业课程所包含内容大致为:生物与环境、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一些高校应当根据农业院校的特点和学校所处的地域特征,对课程研究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如华中農业大学的生态学课程应增加湿地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相关研究内容,具体内容包括:生态系统要素及水循环过程、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水土保持与景观生态、污染生态与农业安全生产、城郊农业生态等。其他农业院校可根据自身优势和地域生态特征有针对性地增加内容。高等农业院校最大的特色学科是农业学科群,属于生命科学学科群的组成部分。如华中农业大学作为我国著名的高等农业学府,其农业学科不仅覆盖面广,且较有特色,与生态学有关的课程较多,因此,该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较有优势。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就业方向,高等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课程设置应当有所侧重。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的办法思路要是与综合性大学类似,培养的学生就会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应该突显农业院校的优势,同时与其他高校生态学优点相结合,解决农村生态破坏问题,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就业方向,因此,其在教学计划上要侧重于生态环境类课程的设置。生态环境类课程是运用生态学原理、环境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分析论方法,研究生态系统、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是生态学、环境科学和资源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生态环境类课程的性质要求学生接近自然,体验和感悟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之处,这与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办学思路相契合。另外,当前就业形势严峻,重点农业大学的生态学专业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相当高,而我国很多领域的研究内容与生态环境知识有关。因此,结合农业院校的优势,增加生态环境类的课程内容,有利于将来学生科研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章家恩,骆世明,叶延琼,等.生态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1(11):86-89.
[2]李旭霖,王继芳,崔德杰.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学科群建设及课程体系设置[J].高等理科教育,2013,(3):104-108.
[3]万大娟,董洪梅,朱佩娟,等.生态环境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281-282.
[4]鲍晓艳,盖志毅.人与自然的和谐——农业院校必须加大生态学与环境保护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8,(9):63-65.
[5]刘波,盛明,闫德智.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2,10(10):76-7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25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3PY114)。
作者简介:林杉,福建平潭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生态学。
关键词: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特色;农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11-02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效应及其机理与调控的科学,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依赖强的一门学科,本学科实践性较强,知识涵盖面广。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因此,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生态学研究与生态管理水平,维护自然生态稳定已经变得与我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高等学校的生态学教学在高水平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生态学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所发挥的作用愈来愈重要。生态学是一门发展很快的新兴学科,所涉及知识面较广,全国已经有61所高校或科研院所设立生态学一级学科点,其中农业大学有13个生态学一级博士点,农业院校有11所招收生态学本科生。虽然生态学专业就业面较广,但由于各类院校设立该专业的基础条件不同和社会对各类人才需要的差异,决定了农业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学生培养。
一、树立服务农业的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方面的高等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农业院校所设置专业的门类大幅度增加,部分重点农业高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农业院校的办学宗旨还是为农业服务的,则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的服务目标也应该与服务农业相结合。这主要体现如下:第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环境的屏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集约化养殖场和规模化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经济形式的大规模发展,形成了农业面源污染,造成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这就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生态学的人才投入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去。第二,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是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因此,高等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担负两大使命:一是向农村地区提供高质量的生态学专业人才,二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案。第三,农业环境污染源分散,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农业生态环境具有广域性,农业生态污染特别是转基因生物污染较为复杂,对农业生态治理人才的水平要求比较高。第四,高等农业院校具有植物、动物、地理、林业和土壤等农业相关的优势学科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大都是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队伍延续了这些专业的师资水平,有利于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综上,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在规定的生态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框架内,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农业生态安全维护的技能,培养学生服务农业的使命感。一些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明确了加强农业生态的培养目标,如华中农业大学的生态学专业坚持以农业生态发展为己任,以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农业和环境生态问题为导向,遵循系统科学原理,以生态科学为主导,以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为支撑,以污染生态和湿地生态为突破,立足湖北、面向华中,深入探明长江中下游农业和环境生态建设的科学问题,努力服务区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建设特色鲜明的生态学科,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二、加强生态学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生态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的教学特色,华中农业大学培养或引进了一支具有土壤学、植物学、林学、水生生物学、植物保护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等专业背景的教师队伍,特别重视引进有真才实学、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适度扩大学科队伍,力争在未来5年内新增教授3~4名,引进国内外重点大学的博士8~10名,培养或者引进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1~2名,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带动生态学部分方向的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学专业。华中农业大学生态学系还注重对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开展出国进修和访问交流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课堂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对青年教师传授授课技巧,主动担任培养青年教师的职责,较大地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掌握课堂的能力;同时利用考核机制,在人才选拔和任用上采取合同聘任管理制度,使教师拥有宽大的舞台和良好的发展空间,使教师在激烈的竞争中自觉地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教师既有教学科研压力又有前进动力;积极探索合理的薪金分配办法,建立重业绩、重贡献和重教学工作量为主体的分配激励机制,大幅度提高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收入,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为青年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使青年教师专心工作、乐于贡献。
三、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生态学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生态学专业扎实和宽厚的理论知识、系统的研究方向和坚实的实践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面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动向。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应当在充分研究综合性大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人才培养特点及实际情况,使该专业侧重于应用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由于农业环境污染问题较严峻,农村生态环境较复杂,这就要求需要通过实地调研、反复试验及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使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方面所要执行的内容有:第一,精简如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等理论课程,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具有应用计算机操纵生态学软件的能力。第二,某些课程如污染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等安排学生参观野外生态观测台站。第三,着重培养学生对环境因子的测定调查能力,尤其是让其掌握生物个体生长指标测定和生物分类技能。第四,拓展校企共建实践平台,营造基于行业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多参加建设一线的实践活动。第五,通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及治理措施。第六,通过参与教师的一些科研项目来锻炼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如华中农业大学的生态学本科生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SRF),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兴趣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第七,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如华中农业大学绿色协会吸收生态学研究生参与申请并开展一些中国青年生态环境资助项目。 四、创新教学模式
对于不同的生态学专业课程,由于课程内容、体系和特点的不同,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教学中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交互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和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等方法开展教学。研究不同课程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尽量减少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由于生态学领域的学术期刊较多,可以根据学校的特点及所处的区域生态特点,布置一些跟课程有关的专题让学生查阅国内外水平较高的文献,并撰写课程论文及制作幻灯片,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讲述,并相互展开讨论,教师给学生打分,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如华中农业大学地处湖北,湖北虽号称“千湖之省”,但却面临湖泊面积萎缩之困和湖泊功能退化之劫,恢复生态学这门课,就可以让学生讲述国际前沿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案例等。这些授课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查阅文献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和制作幻灯片的技巧,还能使学生对生态学相关课程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印象更加深刻。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如农业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生理学、遥感应用、自然地理学等课程还需要配备相应的实验课或安排学生实习,明确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具体措施,依托农业院校特有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根据生态学部分课程特点,建立长期的符合农业院校生态学研究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
五、优化课程内容
目前生态学专业课程所包含内容大致为:生物与环境、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一些高校应当根据农业院校的特点和学校所处的地域特征,对课程研究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如华中農业大学的生态学课程应增加湿地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相关研究内容,具体内容包括:生态系统要素及水循环过程、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水土保持与景观生态、污染生态与农业安全生产、城郊农业生态等。其他农业院校可根据自身优势和地域生态特征有针对性地增加内容。高等农业院校最大的特色学科是农业学科群,属于生命科学学科群的组成部分。如华中农业大学作为我国著名的高等农业学府,其农业学科不仅覆盖面广,且较有特色,与生态学有关的课程较多,因此,该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较有优势。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就业方向,高等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课程设置应当有所侧重。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的办法思路要是与综合性大学类似,培养的学生就会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应该突显农业院校的优势,同时与其他高校生态学优点相结合,解决农村生态破坏问题,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就业方向,因此,其在教学计划上要侧重于生态环境类课程的设置。生态环境类课程是运用生态学原理、环境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分析论方法,研究生态系统、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是生态学、环境科学和资源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生态环境类课程的性质要求学生接近自然,体验和感悟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之处,这与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办学思路相契合。另外,当前就业形势严峻,重点农业大学的生态学专业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相当高,而我国很多领域的研究内容与生态环境知识有关。因此,结合农业院校的优势,增加生态环境类的课程内容,有利于将来学生科研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章家恩,骆世明,叶延琼,等.生态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1(11):86-89.
[2]李旭霖,王继芳,崔德杰.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学科群建设及课程体系设置[J].高等理科教育,2013,(3):104-108.
[3]万大娟,董洪梅,朱佩娟,等.生态环境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281-282.
[4]鲍晓艳,盖志毅.人与自然的和谐——农业院校必须加大生态学与环境保护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8,(9):63-65.
[5]刘波,盛明,闫德智.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2,10(10):76-7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25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3PY114)。
作者简介:林杉,福建平潭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