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情境教学是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后提出的一种新教学方式,它已经成为新课改之后的重要教学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往往会陷入某些误区,本文阐述了四方面教学误区,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误区;解决方法
问题情境教学,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质疑问难、探索新知,激发其求知的欲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其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理念以及行动诠释上的一些差异,导致了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活动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就情境教学活动中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将问题情境等同于生活情境的误区及解决办法
(一)错把问题情境等同于生活情境
新课程中比较注重提倡多尝试着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下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多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但是,并不是说可以将问题情境完全等同于生活情境.因为,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的发展一方面源于现实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数学首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这门学科也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将问题情境直接等同于生活情境,那么数学就成了生活问题的附属物,就把数学教学引入到了一种误区,势必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在设置问题情境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包括多重意义上的“问题情境”,如实验情境、习题情境、常规问题情境等.由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无论在抽象要求还是在逻辑要求上,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并不是很容易.比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之后,有些数学教师会根据这两种数列在结构上的相似点,提出国王的故事及国际象棋发明者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以向学生说明学习这项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其实,这种问题情境的设置有些勉为其难,倒不如在学习这项内容后,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等比数列的前n项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更直接,而且可以直接和学习内容挂钩,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其逻辑思维能力已经逐渐的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等,已经具备了充分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如果在教学中将问题情境等同于生活情境,反而使得学生感觉生活情境并不具有多少挑战性,从而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盲目追求“问题情境”新颖独特的误区及解决办法
(一)单纯追求新颖独特的情境设置,忽视其科学性
设置“问题情境”时,有时会比较盲目.如,在进行关于“指数函数”的教学时,有些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指数函数增长速度很快加深体会,会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将一张厚度为0.1 mm的纸张对折一次后,其厚度为0.2 mm,对折两次后,其厚度是0.4 mm,以此类推,将这张纸对折30次后,它的厚度是多少呢?学生利用指数函数计算,得出这张纸的厚度:0.1×230 mm≈105 m.这个高度非常高,几乎和珠穆朗玛峰高度相当,这个结论让学生感到非常吃惊.但是,喜欢刨根究底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一张纸,一般对折五六次,最多对折十几次之后就不可能进一步对折了,如何才能够对折30次呢?可见,这个问题情境就存在严重的科学性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培养学生科学求知的精神.
(二)设置“问题情境”要科学合理
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的新颖、恰当是极大地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有力保证,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但是,有时由于单纯的追求问题情境的新颖和独特,只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而忽视了问题情境本身的合理性,导致问题情境的设置缺乏科学性.“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但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应该符合现实生活,让情境教学合情合理,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问题情境”设置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学误区及解决办法
(一)“问题情境”没有现实意义的教学误区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往往脱离生活实际,使得问题情境与现实生活严重不符,甚至误导学生.如,在讲解“概率”的内容时,有教师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一次关于三国知识的竞赛中,三个臭皮匠所能答对问题的概率分别是40%,45%,50%,而诸葛亮所能答对题目的概率为80%,如果把三个臭皮匠组成一个组,与一个诸葛亮进行比赛,每个选手都必须独立答题,不得商量,每个团队只要有一个答出正确答案就算获胜,问:哪一组获胜的概率更大?这一问题情境的设置乍一看貌似有趣,但是,它忽视了一个问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话的含义中强调的是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教育人们生活中要注重团结合作.而这一问题情境中则要求三个臭皮匠不得商量,这种规定显然和团队的协作精神背道而驰.这样使得问题情境的设置毫无现实意义.
(二)要将数学学习和生活的意义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具有现实意义的“生活化”情境,要把数学问题与生活的宗旨巧妙结合起来,在符合生活原则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脱离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设置及解决办法
(一)“问题情境”没有针对性,脱离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有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往往脱离了教学内容,使得其与教学内容貌合神离.例如,在讲授“随机事件概率”这一内容时,有的教师就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20世纪50年代以前,英美两国的运输船队经常在大西洋上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这使得两国很是头痛.
后来数学家们通过概率分析,发现船队与潜艇相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属于一个偶然事件,于是,就建议美国海军增大船队规模,并命令船队在指定的海域集合,集体通过危险海域以后再分开各自行驶.结果,船队遭遇袭击的概率从原来的25%骤降到1%,大大减轻了英美两国的损失.这个问题情境的设置像讲了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可能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没有任何问题,然而,这个问题情境中包含了太多的信息,几乎可以把数学课所要讲的知识冲淡了,而且并没有讲到这一问题情境与所学内容的直接关系.
(二)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创设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深刻地明白,问题情境的设置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片面地理解为每节课都得绞尽脑汁地引入问题情境,这样,就脱离了新课改的宗旨.问题情境的设置,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情境设置,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光来.“引入新课时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7.
[2]高琳.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J].考试周刊,2010(17).
[3]吴中天.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和改革[J].改革与战略,2005(7):89-91.
[4]应之宁.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案例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
[5]臧洪君.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几种现象的反思[J].数学通报,2007(8).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误区;解决方法
问题情境教学,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质疑问难、探索新知,激发其求知的欲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其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理念以及行动诠释上的一些差异,导致了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活动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就情境教学活动中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将问题情境等同于生活情境的误区及解决办法
(一)错把问题情境等同于生活情境
新课程中比较注重提倡多尝试着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下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多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但是,并不是说可以将问题情境完全等同于生活情境.因为,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的发展一方面源于现实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数学首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这门学科也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将问题情境直接等同于生活情境,那么数学就成了生活问题的附属物,就把数学教学引入到了一种误区,势必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在设置问题情境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包括多重意义上的“问题情境”,如实验情境、习题情境、常规问题情境等.由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无论在抽象要求还是在逻辑要求上,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并不是很容易.比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之后,有些数学教师会根据这两种数列在结构上的相似点,提出国王的故事及国际象棋发明者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以向学生说明学习这项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其实,这种问题情境的设置有些勉为其难,倒不如在学习这项内容后,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等比数列的前n项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更直接,而且可以直接和学习内容挂钩,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其逻辑思维能力已经逐渐的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等,已经具备了充分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如果在教学中将问题情境等同于生活情境,反而使得学生感觉生活情境并不具有多少挑战性,从而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盲目追求“问题情境”新颖独特的误区及解决办法
(一)单纯追求新颖独特的情境设置,忽视其科学性
设置“问题情境”时,有时会比较盲目.如,在进行关于“指数函数”的教学时,有些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指数函数增长速度很快加深体会,会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将一张厚度为0.1 mm的纸张对折一次后,其厚度为0.2 mm,对折两次后,其厚度是0.4 mm,以此类推,将这张纸对折30次后,它的厚度是多少呢?学生利用指数函数计算,得出这张纸的厚度:0.1×230 mm≈105 m.这个高度非常高,几乎和珠穆朗玛峰高度相当,这个结论让学生感到非常吃惊.但是,喜欢刨根究底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一张纸,一般对折五六次,最多对折十几次之后就不可能进一步对折了,如何才能够对折30次呢?可见,这个问题情境就存在严重的科学性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培养学生科学求知的精神.
(二)设置“问题情境”要科学合理
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的新颖、恰当是极大地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有力保证,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但是,有时由于单纯的追求问题情境的新颖和独特,只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而忽视了问题情境本身的合理性,导致问题情境的设置缺乏科学性.“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但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应该符合现实生活,让情境教学合情合理,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问题情境”设置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学误区及解决办法
(一)“问题情境”没有现实意义的教学误区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往往脱离生活实际,使得问题情境与现实生活严重不符,甚至误导学生.如,在讲解“概率”的内容时,有教师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一次关于三国知识的竞赛中,三个臭皮匠所能答对问题的概率分别是40%,45%,50%,而诸葛亮所能答对题目的概率为80%,如果把三个臭皮匠组成一个组,与一个诸葛亮进行比赛,每个选手都必须独立答题,不得商量,每个团队只要有一个答出正确答案就算获胜,问:哪一组获胜的概率更大?这一问题情境的设置乍一看貌似有趣,但是,它忽视了一个问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话的含义中强调的是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教育人们生活中要注重团结合作.而这一问题情境中则要求三个臭皮匠不得商量,这种规定显然和团队的协作精神背道而驰.这样使得问题情境的设置毫无现实意义.
(二)要将数学学习和生活的意义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具有现实意义的“生活化”情境,要把数学问题与生活的宗旨巧妙结合起来,在符合生活原则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脱离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设置及解决办法
(一)“问题情境”没有针对性,脱离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有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往往脱离了教学内容,使得其与教学内容貌合神离.例如,在讲授“随机事件概率”这一内容时,有的教师就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20世纪50年代以前,英美两国的运输船队经常在大西洋上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这使得两国很是头痛.
后来数学家们通过概率分析,发现船队与潜艇相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属于一个偶然事件,于是,就建议美国海军增大船队规模,并命令船队在指定的海域集合,集体通过危险海域以后再分开各自行驶.结果,船队遭遇袭击的概率从原来的25%骤降到1%,大大减轻了英美两国的损失.这个问题情境的设置像讲了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可能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没有任何问题,然而,这个问题情境中包含了太多的信息,几乎可以把数学课所要讲的知识冲淡了,而且并没有讲到这一问题情境与所学内容的直接关系.
(二)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创设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深刻地明白,问题情境的设置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片面地理解为每节课都得绞尽脑汁地引入问题情境,这样,就脱离了新课改的宗旨.问题情境的设置,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情境设置,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光来.“引入新课时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7.
[2]高琳.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J].考试周刊,2010(17).
[3]吴中天.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和改革[J].改革与战略,2005(7):89-91.
[4]应之宁.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案例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
[5]臧洪君.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几种现象的反思[J].数学通报,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