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爆炸式增多和传播方式的不断拓展,一方面为民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给假新闻提供了滋长的温床。文章围绕新媒体时代假新闻泛滥的现象,探究了在新媒体时代假新闻的成因,并提出了一系列治理假新闻的手段,旨在探索新媒体时代如何从根源上杜绝假新闻的产生。
关键词 新媒体;假新闻;成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3-0006-02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比拟的便利,迅速发展扩张。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了现代传播方式和传播工具的创新,但是信息的产生、传播的便利性却给信息造假者和虚假新闻提供了条件,它们借助着新媒体平台,迅速在民众中传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大量未得到有效甄别的虚假信息充斥着网络,若新闻工作者不能有效辨别,加以引用会严重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不仅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同时也给新闻行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1 虚假新闻的成因探讨
1)利益驱使下的新闻造假。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一股浮躁之风在社会中悄然兴起,在媒体中也不例外。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过度商业化导致媒体由于追逐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社会公德的考量。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一些媒体不惜不择手段的渲染炒作新闻来吸引大众的眼球,获得更多更大范围的受众。在对新闻进行编辑加工的过程中,也常常会有夸张、渲染的成分在其中,导致报道失实。甚至,有些媒体把新闻看作了商品和牟利的工具,主觀臆测和凭空捏造一些虚假新闻和虚假报道,给大众造成了极坏的影响[1]。
2)媒体自身缺少自律。在新媒体时代,媒体行业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多种形式的新媒体、自媒体正在不断的兴起和发展。一些媒体和媒体新闻工作者存在职业道德缺失、社会公德心缺失的不良现象,普遍缺乏自我约束力,在进行新闻编辑的过程中,随意地对报道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手法运作,例如歪曲事实、断章取义、偷梁换柱等,来增加新闻的吸引力,博取大众眼球。在面对一些具有争议或者尚未证实的新闻时,一味追求轰动效果,抢夺新闻时间,不加查证和核实消息的来源,也不进行深入地调查,就直接刊发出来,给虚假信息可乘之机,也造成了虚假新闻的产生。
3)新闻工作者自身专业能力不过硬。新媒体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内容要求有了新的变化,但是媒体从业者如果没有及时根据时代要求提升自我,就难以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具备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真伪判断能力,对于来源不明的信息也不能进行深入调查,自身业务能力的欠缺导致对于所在的领域不熟练不精通,专业知识和新闻编辑能力都和时代的具体需求有着很大的出入,这种情况下工作,就很难去从自身上掐断假新闻的传播链条[2]。
4)新闻的监管制度不完善。在新媒体时代,对于新闻的监督监管也必须随之增强,但是现阶段的新闻媒体的监管还存在着监管机制不健全、媒体内部的审核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给虚假新闻的泛滥带来可乘之机。新闻核实不到位,媒体自身的把关环节有疏漏,同时对于惩治虚假新闻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造成虚假新闻的造价成本低,处罚不严甚至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惩治。一些媒体从业者从事造假时也会滋生侥幸的心理,久而久之,带来虚假新闻的恶性循环,一些媒体从业者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肆无忌惮,罔顾社会的批评意见,使得虚假新闻的产生传播更恶劣。
5)新媒体时代新闻把关人的缺失。传统媒体刊发新闻,需要经过记者、新闻主管、编辑、总编等关卡的重重把关。而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崛起,转发信息,只需要动动“大拇指”。问题是,你的“大拇指”可靠吗?社会在进步,媒体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在媒体逐步市场化过程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理应确保的求证、核实、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诸要素正在被弱化,因为这些工作都需要花费时间和成本。因此,一些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会在侥幸心理或追名逐利的前提下,一次次突破底线,以至于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
2 新媒体环境下对假新闻传播的治理对策
在一个媒体高度发达和开放的时代,任何信息瑕疵乃至任何谣言,任何假新闻,其实都是藏不住的。随着网络、手机、博客、播客等新媒介的出现,普通公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参与新闻传播的机会,他们可以随时发布新闻、表达观点。社会的进步也需要媒体的开放。关键是在这样一种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媒体的从业人员,无论是媒体的管理者还是从业者(记者、编辑、网管)都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勇于和善于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恪守职业和道德底线,自我把关,人人承担起把关人的角色和责任,正本清源,求真务实,多接地气,用真实鲜活的新闻报道引导社会舆论,从而达到引导人们探求事物的本源,了解事情的真相之目的。也以此提高受众对专业媒体整合、诠释信息的可信度和依赖度。
1)提高业务能力,做好辨别工作。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为新闻传播开拓了新的途径,增加了新闻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面对爆炸式的信息,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随着时代发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提高对于虚假信息的辨别意识和鉴别能力。对于信息多存疑、多验证、多把关。同时作为媒体的一员,在新闻制作编辑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职业道德,对于网络上的信息要多加以核实,不能够为了吸引眼球就以讹传讹,甚至不加甄别、凭空编写。因此媒体工作者,尤其是新媒体工作的从业者,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的素养,掌握扎实的新闻传播业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虚假信息甄别的第一环节中就有效规避虚假新闻的产生。
2)增强道德观念,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作为新闻行业的从业者,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社会公德心是做好新闻传播工作的前提。在从事新闻报道和编辑时,一定要以保证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为前提,保持着公正客观的态度,时刻牢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努力还原事实真相,为受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新闻工作者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不仅要依赖与自身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于新闻工作者的培训和审查工作,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确保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合格。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指南,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新闻专业技能,还必须要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工作,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明辨是非,不传播虚假新闻,真正满足群众的新闻需求,完成传播新闻工作的伟大使命。 3)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新闻监管力度。虚假新闻的大肆传播很大程度上也归咎于缺乏有效的新闻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在媒体自身角度上,必须要加强对于自身内部审核机制,要保持良好的专业素养,确保发布的新闻一定真实可靠。其次,相关部门要致力于完善规范新闻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我国新闻发展实际切实可行的法规,用以规范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惩治虚假新闻,确保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要加大对于虚假新闻的监管力度,一经发现,必须严厉惩治,还要扩大新闻的管理覆盖范围,尤其是加强对于网络环境的和新媒体平台的监管,达到对新闻进行有效的净化的目的。
4)不断提高媒体行业自律。要实现对于虚假新闻的有效管理,不能仅仅依靠法律法规的监督和规范,要想建立一个健康的媒介空间,还需要加强媒体行业的自律。媒体自律是传媒的自我约束和控制的有效手段[3]。只有新闻行业的从业者都能够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新闻使命,不断提高自律能力,才能够营造一个健康的良性竞争的行业氛围。新媒体时代,信息繁多,在传播上也迅速而广泛,媒体自律就显得更有必要性。媒體的自律是通过工作和实践的实际一步步积累的,更是整个媒体行业保持新闻公信力的必要条件。
5)技术+法律,多重措施促使人人都做把关人。目前,对于假新闻的技术把关上面我们有网络信息的机器审核和人工审核程序,例如对于敏感词的限制等,但是在庞大的信息群中,这种把关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弱的状态。而法律此时也可以作为一个把关的底线,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如何处理散播谣言的司法解释,解释的出台,不仅有利于依法打击网络犯罪,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把关的作用。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参与者,受众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应该强化意识,不信谣,不传谣,自觉维护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秩序。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新闻把关人的责任一定不能缺失。这既是时代赋予媒体人的历史和社会责任,也是对媒体人职业素养和政治智慧的高度考验。
参考文献
[1]方韵涵.新媒体下假新闻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以“大妈碰瓷玩具车”事件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13):90.
[2]张璠.论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的舆论导向性[J].科技经济导刊,2017(1).
[3]刘雨花.新媒体时代假新闻背后的力量博弈[J].青年记者,2016(14):27-28.
关键词 新媒体;假新闻;成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3-0006-02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比拟的便利,迅速发展扩张。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了现代传播方式和传播工具的创新,但是信息的产生、传播的便利性却给信息造假者和虚假新闻提供了条件,它们借助着新媒体平台,迅速在民众中传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大量未得到有效甄别的虚假信息充斥着网络,若新闻工作者不能有效辨别,加以引用会严重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不仅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同时也给新闻行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1 虚假新闻的成因探讨
1)利益驱使下的新闻造假。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一股浮躁之风在社会中悄然兴起,在媒体中也不例外。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过度商业化导致媒体由于追逐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社会公德的考量。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一些媒体不惜不择手段的渲染炒作新闻来吸引大众的眼球,获得更多更大范围的受众。在对新闻进行编辑加工的过程中,也常常会有夸张、渲染的成分在其中,导致报道失实。甚至,有些媒体把新闻看作了商品和牟利的工具,主觀臆测和凭空捏造一些虚假新闻和虚假报道,给大众造成了极坏的影响[1]。
2)媒体自身缺少自律。在新媒体时代,媒体行业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多种形式的新媒体、自媒体正在不断的兴起和发展。一些媒体和媒体新闻工作者存在职业道德缺失、社会公德心缺失的不良现象,普遍缺乏自我约束力,在进行新闻编辑的过程中,随意地对报道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手法运作,例如歪曲事实、断章取义、偷梁换柱等,来增加新闻的吸引力,博取大众眼球。在面对一些具有争议或者尚未证实的新闻时,一味追求轰动效果,抢夺新闻时间,不加查证和核实消息的来源,也不进行深入地调查,就直接刊发出来,给虚假信息可乘之机,也造成了虚假新闻的产生。
3)新闻工作者自身专业能力不过硬。新媒体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内容要求有了新的变化,但是媒体从业者如果没有及时根据时代要求提升自我,就难以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具备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真伪判断能力,对于来源不明的信息也不能进行深入调查,自身业务能力的欠缺导致对于所在的领域不熟练不精通,专业知识和新闻编辑能力都和时代的具体需求有着很大的出入,这种情况下工作,就很难去从自身上掐断假新闻的传播链条[2]。
4)新闻的监管制度不完善。在新媒体时代,对于新闻的监督监管也必须随之增强,但是现阶段的新闻媒体的监管还存在着监管机制不健全、媒体内部的审核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给虚假新闻的泛滥带来可乘之机。新闻核实不到位,媒体自身的把关环节有疏漏,同时对于惩治虚假新闻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造成虚假新闻的造价成本低,处罚不严甚至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惩治。一些媒体从业者从事造假时也会滋生侥幸的心理,久而久之,带来虚假新闻的恶性循环,一些媒体从业者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肆无忌惮,罔顾社会的批评意见,使得虚假新闻的产生传播更恶劣。
5)新媒体时代新闻把关人的缺失。传统媒体刊发新闻,需要经过记者、新闻主管、编辑、总编等关卡的重重把关。而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崛起,转发信息,只需要动动“大拇指”。问题是,你的“大拇指”可靠吗?社会在进步,媒体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在媒体逐步市场化过程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理应确保的求证、核实、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诸要素正在被弱化,因为这些工作都需要花费时间和成本。因此,一些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会在侥幸心理或追名逐利的前提下,一次次突破底线,以至于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
2 新媒体环境下对假新闻传播的治理对策
在一个媒体高度发达和开放的时代,任何信息瑕疵乃至任何谣言,任何假新闻,其实都是藏不住的。随着网络、手机、博客、播客等新媒介的出现,普通公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参与新闻传播的机会,他们可以随时发布新闻、表达观点。社会的进步也需要媒体的开放。关键是在这样一种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媒体的从业人员,无论是媒体的管理者还是从业者(记者、编辑、网管)都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勇于和善于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恪守职业和道德底线,自我把关,人人承担起把关人的角色和责任,正本清源,求真务实,多接地气,用真实鲜活的新闻报道引导社会舆论,从而达到引导人们探求事物的本源,了解事情的真相之目的。也以此提高受众对专业媒体整合、诠释信息的可信度和依赖度。
1)提高业务能力,做好辨别工作。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为新闻传播开拓了新的途径,增加了新闻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面对爆炸式的信息,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随着时代发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提高对于虚假信息的辨别意识和鉴别能力。对于信息多存疑、多验证、多把关。同时作为媒体的一员,在新闻制作编辑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职业道德,对于网络上的信息要多加以核实,不能够为了吸引眼球就以讹传讹,甚至不加甄别、凭空编写。因此媒体工作者,尤其是新媒体工作的从业者,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的素养,掌握扎实的新闻传播业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虚假信息甄别的第一环节中就有效规避虚假新闻的产生。
2)增强道德观念,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作为新闻行业的从业者,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社会公德心是做好新闻传播工作的前提。在从事新闻报道和编辑时,一定要以保证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为前提,保持着公正客观的态度,时刻牢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努力还原事实真相,为受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新闻工作者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不仅要依赖与自身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于新闻工作者的培训和审查工作,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确保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合格。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指南,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新闻专业技能,还必须要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工作,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明辨是非,不传播虚假新闻,真正满足群众的新闻需求,完成传播新闻工作的伟大使命。 3)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新闻监管力度。虚假新闻的大肆传播很大程度上也归咎于缺乏有效的新闻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在媒体自身角度上,必须要加强对于自身内部审核机制,要保持良好的专业素养,确保发布的新闻一定真实可靠。其次,相关部门要致力于完善规范新闻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我国新闻发展实际切实可行的法规,用以规范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惩治虚假新闻,确保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要加大对于虚假新闻的监管力度,一经发现,必须严厉惩治,还要扩大新闻的管理覆盖范围,尤其是加强对于网络环境的和新媒体平台的监管,达到对新闻进行有效的净化的目的。
4)不断提高媒体行业自律。要实现对于虚假新闻的有效管理,不能仅仅依靠法律法规的监督和规范,要想建立一个健康的媒介空间,还需要加强媒体行业的自律。媒体自律是传媒的自我约束和控制的有效手段[3]。只有新闻行业的从业者都能够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新闻使命,不断提高自律能力,才能够营造一个健康的良性竞争的行业氛围。新媒体时代,信息繁多,在传播上也迅速而广泛,媒体自律就显得更有必要性。媒體的自律是通过工作和实践的实际一步步积累的,更是整个媒体行业保持新闻公信力的必要条件。
5)技术+法律,多重措施促使人人都做把关人。目前,对于假新闻的技术把关上面我们有网络信息的机器审核和人工审核程序,例如对于敏感词的限制等,但是在庞大的信息群中,这种把关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弱的状态。而法律此时也可以作为一个把关的底线,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如何处理散播谣言的司法解释,解释的出台,不仅有利于依法打击网络犯罪,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把关的作用。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参与者,受众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应该强化意识,不信谣,不传谣,自觉维护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秩序。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新闻把关人的责任一定不能缺失。这既是时代赋予媒体人的历史和社会责任,也是对媒体人职业素养和政治智慧的高度考验。
参考文献
[1]方韵涵.新媒体下假新闻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以“大妈碰瓷玩具车”事件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13):90.
[2]张璠.论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的舆论导向性[J].科技经济导刊,2017(1).
[3]刘雨花.新媒体时代假新闻背后的力量博弈[J].青年记者,2016(1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