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悄然变化。“满堂灌”的现象几乎不复存在,但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满堂问”。数学教学中或多或少都离不开提问,它是师生间交流的重要手段。同时提问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回忆旧知识,传授新知识,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等作用。不讲技巧、不讲艺术的提问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而且有人把启发式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不管提问的质量,从而形成课堂热热闹闹,而又没有什么好效果的“满堂问”。
提问活动的结构包括:提问的语言,提问的语调,提问时间的长短以及伴随提问的姿态、表情等。提问的语言要明确,切忌歧义。提问之前要考虑到怎样提问,以及提问能产生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中的提问要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1、提问的深度要面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不应为提问而提问。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条件是:教学须在略高于学生现有心理发展的水平上进行,不断设置认识矛盾,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智力、意志和情感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学生回答之前必须经过一个思考过程。问题太容易,学生没有兴趣或简单回忆就答出,不利于锻炼思维(“满堂问”多属于此种);问题太难,学生回答不出,失去了提问的意义。众多的优秀数学教师,新授课的教学,往往开门见山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设置一个悬念或矛盾,让学生有种“欲进不能,欲罢不甘”之感,而后,在教师引导下,充分调动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问题解决后,学生心理上自然会产生一种愉悦感,一种快乐的体验,从内心培养了兴趣。
2、提问的顺序要先易后难
数学教学中接连多个提问,往往有一个顺序,这个顺序不大能随意变动,这是数学的逻辑严谨性决定的。教师要针对问题的大小难易,合理安排提问的顺序。当学生答错时,要多通过反面提问,让学生经过比较,认识到自己答案的矛盾并寻求正确的结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情推测其他学生是否懂得了,必要时教师还可进行追问、连环式的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注意的是,追问不应变成逼供式的提问,要注意表情、语气、语调等。学生答不出时,要多采用暗示、鼓励。暗示在无强迫的条件下,以不明显的方式,常常能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影响,有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能培养学生不畏难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3、要有备而问
数学教学中的提问,不少是要教师预先想好了的,什么时候提问,甚至对哪些人提问,事前也要考虑到。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以下因素:(1)刺激因素,包括提问的时机、频率和种类(全班提问、个别提问或综合提问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注意力维持周期仍然较短,提问可适当调剂学生大脑的兴奋度,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可以从学生回答中及时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2)反应因素,即学生可能的各种回答。(3)其他因素,包括表扬、批评等。对不同的学生的回答采用不同的态度来评价,或抑或扬,以促进他们的学习。除了预先想好的提问外,教师还要视课堂教学的进展,审时度势,在最恰当的时机提问。要做到以上这些,绝非易事,但应作为教师不断追求的境界。
4、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间相互提问
叶圣陶先生要求教师要“解放孩子们的嘴,让他们说,让他们问”。好问是学习数学的可贵品质,教师要精心加以保护。另外,学生间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相当,教师若能引导他们互相提问,并形成习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使学生相互竞争、相互欣赏,促进他们学习的进步。
提问活动的结构包括:提问的语言,提问的语调,提问时间的长短以及伴随提问的姿态、表情等。提问的语言要明确,切忌歧义。提问之前要考虑到怎样提问,以及提问能产生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中的提问要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1、提问的深度要面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不应为提问而提问。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条件是:教学须在略高于学生现有心理发展的水平上进行,不断设置认识矛盾,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智力、意志和情感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学生回答之前必须经过一个思考过程。问题太容易,学生没有兴趣或简单回忆就答出,不利于锻炼思维(“满堂问”多属于此种);问题太难,学生回答不出,失去了提问的意义。众多的优秀数学教师,新授课的教学,往往开门见山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设置一个悬念或矛盾,让学生有种“欲进不能,欲罢不甘”之感,而后,在教师引导下,充分调动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问题解决后,学生心理上自然会产生一种愉悦感,一种快乐的体验,从内心培养了兴趣。
2、提问的顺序要先易后难
数学教学中接连多个提问,往往有一个顺序,这个顺序不大能随意变动,这是数学的逻辑严谨性决定的。教师要针对问题的大小难易,合理安排提问的顺序。当学生答错时,要多通过反面提问,让学生经过比较,认识到自己答案的矛盾并寻求正确的结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情推测其他学生是否懂得了,必要时教师还可进行追问、连环式的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注意的是,追问不应变成逼供式的提问,要注意表情、语气、语调等。学生答不出时,要多采用暗示、鼓励。暗示在无强迫的条件下,以不明显的方式,常常能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影响,有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能培养学生不畏难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3、要有备而问
数学教学中的提问,不少是要教师预先想好了的,什么时候提问,甚至对哪些人提问,事前也要考虑到。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以下因素:(1)刺激因素,包括提问的时机、频率和种类(全班提问、个别提问或综合提问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注意力维持周期仍然较短,提问可适当调剂学生大脑的兴奋度,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可以从学生回答中及时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2)反应因素,即学生可能的各种回答。(3)其他因素,包括表扬、批评等。对不同的学生的回答采用不同的态度来评价,或抑或扬,以促进他们的学习。除了预先想好的提问外,教师还要视课堂教学的进展,审时度势,在最恰当的时机提问。要做到以上这些,绝非易事,但应作为教师不断追求的境界。
4、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间相互提问
叶圣陶先生要求教师要“解放孩子们的嘴,让他们说,让他们问”。好问是学习数学的可贵品质,教师要精心加以保护。另外,学生间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相当,教师若能引导他们互相提问,并形成习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使学生相互竞争、相互欣赏,促进他们学习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