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五届奥运会在瑞典斯德歌尔摩举行前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顾拜旦发表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体育颂》。随即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八十多年来,《体育颂》一直为人们争先传诵。它在体现了时代特点的同时也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具有很高的审美、文学价值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量。
关键词:创作背景 审美价值 文学价值
一、《体育颂》创作的时代背景
在1912年第5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前夕,奥林匹克运动会由于裁判等各种原因,暴露出了不少弊端,在西方世界被蒙上了一定程度的阴影。因为欧洲民族主义的成因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复兴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奥运会的举行是用来衡量体育中民族主义发展程度的一定界定标准。然后,从第一届奥运会开始到之后的几届奥运会都多次暴发不同程度的民族主义纠纷问题,违背了顾拜旦所提倡的奥林匹克精神。于是,他在第4届伦敦奥运会举办期间在招待会上发表了警世性的讲话。顾拜旦说到:“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物质文明和机械化进程的发展,使得一切事物美好起来,但有些威胁奥林匹克理想的弊端却令人不安。诚然我毋庸隐讳,‘“FairPlay”(意指公正竞赛)处于危险之中。对奥运会来说,‘取胜没有参加更为重要’这个论点可以扩展到诸多领域。我个人认为,奥林匹克精神对于人生而言,重要的不是成功的结果,而是奋斗的过程。”
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奠基人的顾拜旦,基于以上原因,敏锐地发现了当时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不利于奥林匹克理念和体育健康发展的潜在危机,他利用第四届奥运会新闻平台,大声呼吁,希望世人能全面、充分理解奥林匹克运动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于是,在第五届奥运会前夕,顾拜旦用德文笔名霍罗德和艾歇巴赫发表了《体育颂》,其理念精神和文学价值对后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体育颂》在文学范畴中的审美价值
在文学范畴中,诗歌同一切文学艺术一样,审美价值性是极为重要的。一般来说,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以艺术形象和形式作为参考依据,引发起读者发生感情、联想的艺术思维活动,从而让自身和心灵上得到美的感觉。与此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情感也得到陶冶和净化。《体育颂》自面世起,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大中小型运动会上,总是被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们所推崇,并做成节目热情洋溢地朗诵。之所以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除了在于它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外,还包括其在文学艺术上的美悦作用。
一般构成文学作品的美悦作用有两方面因素。第一个方面是题材内容因素。前苏联文艺评论家卢卡契曾说过:“伟大的艺术家一向是人类进步中的先驱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揭示了前所未知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后,科学与哲学才能将这些联系以确切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在创作时,作家选材、描写的对象、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感和精神理念是健康积极、诚挚美好的,那么造就出来的作品就一定可以给人在内容方面的美的感受。《体育颂》气度恢弘,情绪深诚而热烈,是重大的题材体现。用浪漫主义创作方式,以高屋建瓴之势,给读者展现了奥林匹克运动无比广阔的领域和崇高的精神,再加以科学性、哲理性的诗句,使得《体育颂》的文学色彩在广阔的文学领域中也能熠熠生辉。
众所周知,诗歌是最典型的语言艺术。所以,形式因素是构成文学的美悦作用的第二个方面。诗,必须有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即所谓的直观形式美和情感意绪美感。在《体育颂》中,有了其独特的艺术风采,这里的“体育”被完全形象化、诗意化和人格化了。例如,在诗文里,“体育”被比喻为“高山之巅出现的晨曦”、“容光焕发的使者”、“欢娱”的“天神”等等。顾拜旦利用文学创作的手段,将抽象的体育概念拟人化,形象地概括了体育在现代人类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文学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的规律指出,在诗歌中,利用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塑造形象,有利于激发读者感情的波澜,从而引起共鸣。
“崇高”作为文学审美范畴中的一个概念,是客观地存在于自然对象和人们实践活动的对象本身。很显然,《体育颂》具有诗意美的崇高性。进入诗中的崇高,既是对现实与实践的矛盾冲突和艰巨斗争的真实揭示,即客体的崇高,又是对审美感受中的斗争动荡和愉悦的动人体现,即主体的崇高。两者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时,就是诗体的崇高了。《体育颂》最突出的诗美的崇高性表现在,不仅在讴歌奥运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事件的同时,还歌颂了人的本质力量、人的真善美,塑造了大写的“人”的形象。全诗很好地体现了顾拜旦对社会历史的剖析与文学理解的发挥,使诗美达到崇高的境界。
三、《体育颂》的文学价值及作用
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实践方式,诗歌是语言艺术,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和价值。而《体育颂》就推动体育文学发展的同时,也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首先,顾拜旦的《体育颂》是歌赞体育的,在情感立意上是意气骏爽、言辞端直、感情热烈而奔放的诗文,它抒发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可谓是“立意高远,格调昂扬”。开头就以浪漫主义手法向我们揭示了体育是神圣的事业,他赞美“体育”是属于“天神之间的欢娱,富有生命的动力”,如同“晨曦一般可以照亮大地”,是“大地”至高无上的事业。以丰富的文学手法向我们形象具体地揭示了体育的社会功能和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有人说,好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传世,主要是因为它能激发人们永恒的情感。顾拜旦以全诗的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理想,他正是以这种格调谱写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以强有力的文学语言抒发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毫壮气魄和坚不可摧的力量。
其次,在行文体载上,《体育颂》采用散文诗体式,在诗律和节奏方面都富有浓郁的文学特色。因为,散文诗体式给作者提供驾驭文笔的自由,纵观全诗,采用了多个排比和象征,灵活地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了奥林匹克精神所在,诗中的语词都像“体育运动”那样,有着强劲的弹力和流动感。段(节)式或大或小、句式或长或短,节奏或舒缓或急促,都完美地结合了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将“诗的散文美”很好地呈现在读者的视野中。阅读这样富有文学美的作品,诗中的语词、诗行、段节的律动都令人浮想联翩,引人入胜,仿佛置身于奥运竞技场上,感受到生命的奔突和感情的激荡。
最后,在影响意义上,《体育颂》对后人来说,是能够让人们了解认识到那个时代社会生活体育运动各方面的真实情况的。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及其运动规律的产物,在经过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文学劳动后,所获得丰富、生动、形象的文字,是对社会历史和生活再现,有利于人们扩大视野,提高对社会的认识理解。如高尔基所说:“文学到底是要为认识生活这个事业服务的,它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体育颂》从情感立意、行文体载、影响意义上,都生动形象地让人们认识了它所想要表达的文学价值。
“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你在有节制、有组织、有技艺的体力较量中产生,使全世界青年学会相互尊重和学习,使不同民族特质成为高尚而和平竞赛的动力。”(《体育颂》)
这是与全诗开头互相呼应的一段释文,也是全诗的主旋律和高潮部分。顾拜旦以诗人的名义站在历史和哲学的高度,抒发了自己对奥林匹克运动崇高的美学形象认可,以及始终不渝的渴望。在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深切地希望这样神圣的运动不受国家、地区、种族和宗教限制,希望比赛场上永远都是展现真善美以及团结、公正、友谊、和平的场所。《体育颂》面世对世界而言,有利于推动体育文学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文学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体育运动与文学的结合。在体育文学的里程碑上,写上了光辉的一笔。同时,它的精神思想也正是全世界爱好和平和体育人民的希望和追求。
参考文献:
[1]杨梅.竞技体育题材小说的叙事特点——以体育小说《一块牛排》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02).
[2]谢敏.奥运牵起万里情[N].人民日报,2007.
[3]熊斗寅.顾拜旦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3(04).
[4]杨庆峰.物质身体、文化身体与技术身体——唐·伊德的“三个身体”理论之简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5]佟强.现代体育运动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及走势——体育社会学视角下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4.
关键词:创作背景 审美价值 文学价值
一、《体育颂》创作的时代背景
在1912年第5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前夕,奥林匹克运动会由于裁判等各种原因,暴露出了不少弊端,在西方世界被蒙上了一定程度的阴影。因为欧洲民族主义的成因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复兴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奥运会的举行是用来衡量体育中民族主义发展程度的一定界定标准。然后,从第一届奥运会开始到之后的几届奥运会都多次暴发不同程度的民族主义纠纷问题,违背了顾拜旦所提倡的奥林匹克精神。于是,他在第4届伦敦奥运会举办期间在招待会上发表了警世性的讲话。顾拜旦说到:“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物质文明和机械化进程的发展,使得一切事物美好起来,但有些威胁奥林匹克理想的弊端却令人不安。诚然我毋庸隐讳,‘“FairPlay”(意指公正竞赛)处于危险之中。对奥运会来说,‘取胜没有参加更为重要’这个论点可以扩展到诸多领域。我个人认为,奥林匹克精神对于人生而言,重要的不是成功的结果,而是奋斗的过程。”
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奠基人的顾拜旦,基于以上原因,敏锐地发现了当时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不利于奥林匹克理念和体育健康发展的潜在危机,他利用第四届奥运会新闻平台,大声呼吁,希望世人能全面、充分理解奥林匹克运动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于是,在第五届奥运会前夕,顾拜旦用德文笔名霍罗德和艾歇巴赫发表了《体育颂》,其理念精神和文学价值对后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体育颂》在文学范畴中的审美价值
在文学范畴中,诗歌同一切文学艺术一样,审美价值性是极为重要的。一般来说,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以艺术形象和形式作为参考依据,引发起读者发生感情、联想的艺术思维活动,从而让自身和心灵上得到美的感觉。与此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情感也得到陶冶和净化。《体育颂》自面世起,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大中小型运动会上,总是被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们所推崇,并做成节目热情洋溢地朗诵。之所以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除了在于它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外,还包括其在文学艺术上的美悦作用。
一般构成文学作品的美悦作用有两方面因素。第一个方面是题材内容因素。前苏联文艺评论家卢卡契曾说过:“伟大的艺术家一向是人类进步中的先驱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揭示了前所未知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后,科学与哲学才能将这些联系以确切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在创作时,作家选材、描写的对象、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感和精神理念是健康积极、诚挚美好的,那么造就出来的作品就一定可以给人在内容方面的美的感受。《体育颂》气度恢弘,情绪深诚而热烈,是重大的题材体现。用浪漫主义创作方式,以高屋建瓴之势,给读者展现了奥林匹克运动无比广阔的领域和崇高的精神,再加以科学性、哲理性的诗句,使得《体育颂》的文学色彩在广阔的文学领域中也能熠熠生辉。
众所周知,诗歌是最典型的语言艺术。所以,形式因素是构成文学的美悦作用的第二个方面。诗,必须有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即所谓的直观形式美和情感意绪美感。在《体育颂》中,有了其独特的艺术风采,这里的“体育”被完全形象化、诗意化和人格化了。例如,在诗文里,“体育”被比喻为“高山之巅出现的晨曦”、“容光焕发的使者”、“欢娱”的“天神”等等。顾拜旦利用文学创作的手段,将抽象的体育概念拟人化,形象地概括了体育在现代人类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文学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的规律指出,在诗歌中,利用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塑造形象,有利于激发读者感情的波澜,从而引起共鸣。
“崇高”作为文学审美范畴中的一个概念,是客观地存在于自然对象和人们实践活动的对象本身。很显然,《体育颂》具有诗意美的崇高性。进入诗中的崇高,既是对现实与实践的矛盾冲突和艰巨斗争的真实揭示,即客体的崇高,又是对审美感受中的斗争动荡和愉悦的动人体现,即主体的崇高。两者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时,就是诗体的崇高了。《体育颂》最突出的诗美的崇高性表现在,不仅在讴歌奥运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事件的同时,还歌颂了人的本质力量、人的真善美,塑造了大写的“人”的形象。全诗很好地体现了顾拜旦对社会历史的剖析与文学理解的发挥,使诗美达到崇高的境界。
三、《体育颂》的文学价值及作用
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实践方式,诗歌是语言艺术,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和价值。而《体育颂》就推动体育文学发展的同时,也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首先,顾拜旦的《体育颂》是歌赞体育的,在情感立意上是意气骏爽、言辞端直、感情热烈而奔放的诗文,它抒发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可谓是“立意高远,格调昂扬”。开头就以浪漫主义手法向我们揭示了体育是神圣的事业,他赞美“体育”是属于“天神之间的欢娱,富有生命的动力”,如同“晨曦一般可以照亮大地”,是“大地”至高无上的事业。以丰富的文学手法向我们形象具体地揭示了体育的社会功能和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有人说,好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传世,主要是因为它能激发人们永恒的情感。顾拜旦以全诗的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理想,他正是以这种格调谱写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以强有力的文学语言抒发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毫壮气魄和坚不可摧的力量。
其次,在行文体载上,《体育颂》采用散文诗体式,在诗律和节奏方面都富有浓郁的文学特色。因为,散文诗体式给作者提供驾驭文笔的自由,纵观全诗,采用了多个排比和象征,灵活地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了奥林匹克精神所在,诗中的语词都像“体育运动”那样,有着强劲的弹力和流动感。段(节)式或大或小、句式或长或短,节奏或舒缓或急促,都完美地结合了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将“诗的散文美”很好地呈现在读者的视野中。阅读这样富有文学美的作品,诗中的语词、诗行、段节的律动都令人浮想联翩,引人入胜,仿佛置身于奥运竞技场上,感受到生命的奔突和感情的激荡。
最后,在影响意义上,《体育颂》对后人来说,是能够让人们了解认识到那个时代社会生活体育运动各方面的真实情况的。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及其运动规律的产物,在经过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文学劳动后,所获得丰富、生动、形象的文字,是对社会历史和生活再现,有利于人们扩大视野,提高对社会的认识理解。如高尔基所说:“文学到底是要为认识生活这个事业服务的,它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体育颂》从情感立意、行文体载、影响意义上,都生动形象地让人们认识了它所想要表达的文学价值。
“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你在有节制、有组织、有技艺的体力较量中产生,使全世界青年学会相互尊重和学习,使不同民族特质成为高尚而和平竞赛的动力。”(《体育颂》)
这是与全诗开头互相呼应的一段释文,也是全诗的主旋律和高潮部分。顾拜旦以诗人的名义站在历史和哲学的高度,抒发了自己对奥林匹克运动崇高的美学形象认可,以及始终不渝的渴望。在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深切地希望这样神圣的运动不受国家、地区、种族和宗教限制,希望比赛场上永远都是展现真善美以及团结、公正、友谊、和平的场所。《体育颂》面世对世界而言,有利于推动体育文学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文学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体育运动与文学的结合。在体育文学的里程碑上,写上了光辉的一笔。同时,它的精神思想也正是全世界爱好和平和体育人民的希望和追求。
参考文献:
[1]杨梅.竞技体育题材小说的叙事特点——以体育小说《一块牛排》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02).
[2]谢敏.奥运牵起万里情[N].人民日报,2007.
[3]熊斗寅.顾拜旦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3(04).
[4]杨庆峰.物质身体、文化身体与技术身体——唐·伊德的“三个身体”理论之简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5]佟强.现代体育运动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及走势——体育社会学视角下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