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加快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只有更好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够更好地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加快发展的特殊时期,就四川而言又是西部大开发经历十年后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同时又是“十二五”规划正在紧密编制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两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能否打好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建立起符合四川实际的科学发展模式,直接关系到四川能否实现“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目标,更关系着四川未来社会的协调发展。
解洪副主席认为,抢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使我省在发展中实现“弯道超车”,这是四川的一个重大历史命题,也是我省迈向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一场“攻坚战”。
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使然,也是新阶段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川党的建设》:当前,全国各个省(市)都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战略筹划,力图抢占未来发展新的制高点。我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何理解现象背后的深层内涵?
解 洪:今天大家都在说转变,为什么?如果现在的方式好,我们还需要转变吗?中央提出要转变,很有道理,但是我们许多同志的认识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很多人只是当成口号,当成一种部署,没有去深入思考。因此,很有必要解决一些认识问题,即:为什么要转变?能不能转变?怎么转变?
就经济发展一般规律而言,一个国家、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一定具有与当时的发展要求相对应的发展方式。但是,发展方式又会随着经济发展进程,去能动地体现发展规律,体现趋势。梳理经济发展理论、剖析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可以得出基本结论:一是先行工业化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对应着不同的发展方式。比如,在早期工业化阶段,主要靠增加要素来驱动经济发展,二十世纪初以来,他们逐步走上了依靠人力资本积累、效率提高以及技术进步来驱动的经济发展道路。二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传统工业国家的发展方式,也是靠要素投入来驱动经济发展,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成效,但是始终缺乏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三是东亚的新兴经济体,他们的经验也说明,依靠资源和资本的投入来驱动经济,这种发展方式无法长期持续。所以,随着发展阶段的演进,从早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现代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必然规律。
从我们国家的发展进程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定背景下的计划经济体,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增长,也建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在完善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努力推进了发展方式的逐步转变。它更多的是依靠资源和资本投入。但是,在增长的同时,加剧了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这样的发展方式,难以支撑持续健康发展,难以实现由大国到强国的质的飞跃。我们国家的发展经验也告诉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使然,也是新阶段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西部大开发经历十年后向纵深推进、“十二五”规划正在紧密编制、我省加快两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审时度势,如何谋划下一阶段的发展,制定合理的发展方略,对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大的资源是机遇,最稀缺的资源也是机遇。如果把发展的机遇抓住,又能找到好的制度去配置它,我们就能把机遇变成发展的现实。
能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们具备了在加快发展进程中调整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现实基础。
《四川党的建设》:有媒体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作“悬崖边的战役”,意即没有退路,非转不可。当前,我省正在奋力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灾后美好家园,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能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呢?
解 洪:如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其他省而言是“悬崖边的战役”的话,对我省而言可以说是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攻坚战”。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这个“高”,不仅仅指数量,还有发展的质量。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只有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加快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建设;只有更好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才能够更好地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要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更快更好地转变,这两者辩证统一的。
那么,我们能不能转呢?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体制创新,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扩大开放,形成并发挥“后发优势”,去实现追赶和跨越式的发展。
二十世纪以来,先行工业化国家通过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制度化,实现了科学技术的研究创新和应用创新的同步并行。随着技术的创新,它推动了产业分工的细化,特别是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优化。同时,它又推动了信息、通信技术等向经济各个领域渗透,实现了信息和各种经济元素的结合,这种结合进一步改进了我们经济的整体效率。所以,通过体制创新去支持技术创新,效率提高和全面开发,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推进新型产业化的合理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已进一步深化了体制改革,实施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也积极地促进技术创新,这使得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这就已经具备了在加快发展进程中去调整优化结构,在加快发展进程中促进产业升级的现实基础。因为量的积累使质的飞跃成为了一种现实可能。
因此,能不能转呢?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必须转,可以转,那么我们就要紧紧抓住当前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不仅仅是GDP做大,财政做大,关键是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这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四川党的建设》:我省怎样才能抢抓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实现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强省梦呢?
解 洪:这就是如何转变的问题。首先要深刻认识世情、國情、省情,把握规律。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制订“十二五”规划,要把规划和实施战略搞好,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更好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升级调整。通过我们的规划和战略来体现和落实发展方式的导向和要求,同时还要制定和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发展方式变了,考核体系也得变,否则它们不同步。
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身就是变革,就是要革除过去那些不适应的,建立一个新的领域。这就要求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等。
要推进利益实现机制的变革,形成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让社会各个方面共享发展成果。不仅仅是GDP做大,财政做大,关键是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这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发展的最终目标。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什么?作为执政党,我们没有特殊利益,只有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就是我们的宗旨所系。建国60年了,如果我们不把老百姓利益,不把这些根本性的东西解决好,怎么调动积极性?现在社会存在诸多矛盾,不和谐有诸多因素,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利益实现机制上。今天,一定要认真探索和推进利益实现机制的转变。富民惠民,第一是要让老百姓富裕起来;第二是要惠民,要共享发展成果。只有共享,人民群众才会去奋力推进发展。
要扩大开放,优化开放结构。继续扩大开放,优化开放结构,规范开放政策,也就是要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要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去拓展市场,要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促进合作、发展。我们既不沿海也不靠边,要从一个大省变成一个强省,必须开放。只有开放才能更好推动自主创新;只有开放才能更好推动产业升级;只有开放才能推动协调发展。我们既要向东向北开放,同时重点要拓展向南向西开放,向西借道云南、广西,或者说与他们联合起来,通过北部湾走向太平洋,通过孟加拉湾走向印度洋,形成一个新的开放格局。
建立健全有利于优化我们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和进一步应用的制度体系,推动产业的高级化,促进服务性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打个比方,3斤半粮食酿一斤酒,3斤半粮食才不过5元钱,但是变成五粮液,一瓶就是600元。这个就是技术的运用,品牌的效应。有人说四川是粮猪安天下,但有什么名牌大米?有什么名牌食品?没有!四川能不能为中国人做饭,为世界人调味?这是巨大的产业。没有像样的产品,企业用什么去支撑?地方如果没有顶呱呱的企业,四川的经济又如何支撑?
另外一个就是要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一定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这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这次灾后重建给我们一个重大启示:重建奇迹是靠全国强大的人才团队来创造的。
总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我们要研究规律,借鉴经验,深入思考我们的实践,探寻发展路径,走最适合四川实际的发展道路——要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真正地打造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加快发展的特殊时期,就四川而言又是西部大开发经历十年后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同时又是“十二五”规划正在紧密编制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两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能否打好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建立起符合四川实际的科学发展模式,直接关系到四川能否实现“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目标,更关系着四川未来社会的协调发展。
解洪副主席认为,抢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使我省在发展中实现“弯道超车”,这是四川的一个重大历史命题,也是我省迈向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一场“攻坚战”。
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使然,也是新阶段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川党的建设》:当前,全国各个省(市)都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战略筹划,力图抢占未来发展新的制高点。我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何理解现象背后的深层内涵?
解 洪:今天大家都在说转变,为什么?如果现在的方式好,我们还需要转变吗?中央提出要转变,很有道理,但是我们许多同志的认识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很多人只是当成口号,当成一种部署,没有去深入思考。因此,很有必要解决一些认识问题,即:为什么要转变?能不能转变?怎么转变?
就经济发展一般规律而言,一个国家、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一定具有与当时的发展要求相对应的发展方式。但是,发展方式又会随着经济发展进程,去能动地体现发展规律,体现趋势。梳理经济发展理论、剖析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可以得出基本结论:一是先行工业化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对应着不同的发展方式。比如,在早期工业化阶段,主要靠增加要素来驱动经济发展,二十世纪初以来,他们逐步走上了依靠人力资本积累、效率提高以及技术进步来驱动的经济发展道路。二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传统工业国家的发展方式,也是靠要素投入来驱动经济发展,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成效,但是始终缺乏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三是东亚的新兴经济体,他们的经验也说明,依靠资源和资本的投入来驱动经济,这种发展方式无法长期持续。所以,随着发展阶段的演进,从早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现代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必然规律。
从我们国家的发展进程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定背景下的计划经济体,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增长,也建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在完善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努力推进了发展方式的逐步转变。它更多的是依靠资源和资本投入。但是,在增长的同时,加剧了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这样的发展方式,难以支撑持续健康发展,难以实现由大国到强国的质的飞跃。我们国家的发展经验也告诉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使然,也是新阶段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西部大开发经历十年后向纵深推进、“十二五”规划正在紧密编制、我省加快两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审时度势,如何谋划下一阶段的发展,制定合理的发展方略,对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大的资源是机遇,最稀缺的资源也是机遇。如果把发展的机遇抓住,又能找到好的制度去配置它,我们就能把机遇变成发展的现实。
能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们具备了在加快发展进程中调整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现实基础。
《四川党的建设》:有媒体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作“悬崖边的战役”,意即没有退路,非转不可。当前,我省正在奋力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灾后美好家园,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能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呢?
解 洪:如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其他省而言是“悬崖边的战役”的话,对我省而言可以说是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攻坚战”。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这个“高”,不仅仅指数量,还有发展的质量。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只有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加快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建设;只有更好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才能够更好地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要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更快更好地转变,这两者辩证统一的。
那么,我们能不能转呢?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体制创新,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扩大开放,形成并发挥“后发优势”,去实现追赶和跨越式的发展。
二十世纪以来,先行工业化国家通过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制度化,实现了科学技术的研究创新和应用创新的同步并行。随着技术的创新,它推动了产业分工的细化,特别是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优化。同时,它又推动了信息、通信技术等向经济各个领域渗透,实现了信息和各种经济元素的结合,这种结合进一步改进了我们经济的整体效率。所以,通过体制创新去支持技术创新,效率提高和全面开发,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推进新型产业化的合理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已进一步深化了体制改革,实施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也积极地促进技术创新,这使得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这就已经具备了在加快发展进程中去调整优化结构,在加快发展进程中促进产业升级的现实基础。因为量的积累使质的飞跃成为了一种现实可能。
因此,能不能转呢?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必须转,可以转,那么我们就要紧紧抓住当前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不仅仅是GDP做大,财政做大,关键是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这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四川党的建设》:我省怎样才能抢抓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实现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强省梦呢?
解 洪:这就是如何转变的问题。首先要深刻认识世情、國情、省情,把握规律。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制订“十二五”规划,要把规划和实施战略搞好,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更好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升级调整。通过我们的规划和战略来体现和落实发展方式的导向和要求,同时还要制定和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发展方式变了,考核体系也得变,否则它们不同步。
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身就是变革,就是要革除过去那些不适应的,建立一个新的领域。这就要求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等。
要推进利益实现机制的变革,形成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让社会各个方面共享发展成果。不仅仅是GDP做大,财政做大,关键是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这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发展的最终目标。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什么?作为执政党,我们没有特殊利益,只有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就是我们的宗旨所系。建国60年了,如果我们不把老百姓利益,不把这些根本性的东西解决好,怎么调动积极性?现在社会存在诸多矛盾,不和谐有诸多因素,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利益实现机制上。今天,一定要认真探索和推进利益实现机制的转变。富民惠民,第一是要让老百姓富裕起来;第二是要惠民,要共享发展成果。只有共享,人民群众才会去奋力推进发展。
要扩大开放,优化开放结构。继续扩大开放,优化开放结构,规范开放政策,也就是要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要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去拓展市场,要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促进合作、发展。我们既不沿海也不靠边,要从一个大省变成一个强省,必须开放。只有开放才能更好推动自主创新;只有开放才能更好推动产业升级;只有开放才能推动协调发展。我们既要向东向北开放,同时重点要拓展向南向西开放,向西借道云南、广西,或者说与他们联合起来,通过北部湾走向太平洋,通过孟加拉湾走向印度洋,形成一个新的开放格局。
建立健全有利于优化我们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和进一步应用的制度体系,推动产业的高级化,促进服务性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打个比方,3斤半粮食酿一斤酒,3斤半粮食才不过5元钱,但是变成五粮液,一瓶就是600元。这个就是技术的运用,品牌的效应。有人说四川是粮猪安天下,但有什么名牌大米?有什么名牌食品?没有!四川能不能为中国人做饭,为世界人调味?这是巨大的产业。没有像样的产品,企业用什么去支撑?地方如果没有顶呱呱的企业,四川的经济又如何支撑?
另外一个就是要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一定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这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这次灾后重建给我们一个重大启示:重建奇迹是靠全国强大的人才团队来创造的。
总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我们要研究规律,借鉴经验,深入思考我们的实践,探寻发展路径,走最适合四川实际的发展道路——要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真正地打造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