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专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上海市抗癌协会秘书长 郭小毛
癌症种类:食管癌
致病基因:饮食过烫
应对诀窍:改变进食习惯
食道癌又称“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早中期的食道癌治疗效果比较好,晚期5年生存率徘徊在15%左右,因此食道癌死亡率仅次于胃癌位居第二。
食道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饮食过烫、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缺少有关。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进食过烫与食道癌的发生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由于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组成的,十分柔嫩,只能耐受50℃~60℃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易烫伤。若常吃过烫的食品诸如火锅、麻辣烫等,就会对口腔、食管、胃内黏膜造成损伤,黏膜损伤尚未修复时再次遭到烫伤,如此反复可构成浅表溃疡,招致慢性口腔黏膜炎症、口腔黏膜白斑、食管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长此以往,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以至癌变。
当然,目前医学已经证明亚硝胺类化合物具备很强的致癌特性。食道癌高发区往往同时是人们喜欢吃腌制、熏腊等含亚硝酸盐较多食物的地区。
因此,要想远离食管癌,管住自己的嘴是最为有效的办法。为此,人们需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不要吃过烫的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吃酸菜,不吃发酵霉变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对营养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核黄素、叶酸的摄入。
对于长期吸烟酗酒或者有慢性食管炎伴有不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高危人群,当出现吞咽食物有迟缓、滞留或轻微梗噎感、吞咽时痛感、食道内异物感等症状时应警惕食管癌发病的可能。
癌症种类:胰腺癌
致病基因:饮食“西化”
应对策略:腹部不适先排除“胰腺癌”可能
胰腺癌,被称作“癌中之王”。患者5年生存率徘徊在5%左右。面对如此凶险的肿瘤,我们时常追问医生哪些人患胰腺癌的风险高?我们平日应如何提防?
经过几十年临床流行病研究分析,胰腺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经济发达地区的患病人群高于贫困地区,西方胰腺癌的发病率也远高于其他地区。目前,上海每10万人中便有12~14人得胰腺癌并呈上升趋势。
饮食习惯日益西化,甜食、肉食、油炸食物摄入过多,蔬菜、水果、粗粮摄入太少,是与胰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密切相关的。高脂肪、高蛋白质的“大鱼大肉”饮食习惯会刺激胃肠道释放出缩胆囊素等其他激素,增加了胰腺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加速正常细胞变异的时间。同时食物中的蛋白质在高温油炸时,可分解出可诱发胰腺癌的杂环芳香族胺类物质,常吃油炸食品则会增加患胰腺癌的危险几率。
因此,普通市民应从调整饮食习惯着手,不吃烧焦和烤糊的食品,尽量少食高脂、高油、油炸、多盐的食物,同时需注意保持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作为膳食的重要补充,每天多摄入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并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必要矿物质的摄入量。
由于胰腺癌的早期没有 “不典型症状”。例如,发生在胰头部的癌肿很早就出现黄疸症状,可是不少患者往往首先以为得了“肝炎”,经过一番折腾,被确诊胰腺癌时已是晚期了。发生在胰体、胰尾部的癌肿很早就出现腹痛,可是腹痛症状却被当作“胃病”。如到医院做CT检查,往往被告知是晚期胰腺癌,已贻误了手术治疗的时机。因此,一旦人们出现腹部疼痛、消化不良、腰背酸痛、突发血糖异常等症状,我们建议在看内科、骨科、内分泌科的同时,还应该及时去肿瘤专科医院的胰腺外科就医,排除胰腺癌的可能,再去相关科室做进一步治疗。
癌症种类:食管癌
致病基因:饮食过烫
应对诀窍:改变进食习惯
食道癌又称“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早中期的食道癌治疗效果比较好,晚期5年生存率徘徊在15%左右,因此食道癌死亡率仅次于胃癌位居第二。
食道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饮食过烫、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缺少有关。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进食过烫与食道癌的发生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由于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组成的,十分柔嫩,只能耐受50℃~60℃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易烫伤。若常吃过烫的食品诸如火锅、麻辣烫等,就会对口腔、食管、胃内黏膜造成损伤,黏膜损伤尚未修复时再次遭到烫伤,如此反复可构成浅表溃疡,招致慢性口腔黏膜炎症、口腔黏膜白斑、食管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长此以往,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以至癌变。
当然,目前医学已经证明亚硝胺类化合物具备很强的致癌特性。食道癌高发区往往同时是人们喜欢吃腌制、熏腊等含亚硝酸盐较多食物的地区。
因此,要想远离食管癌,管住自己的嘴是最为有效的办法。为此,人们需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不要吃过烫的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吃酸菜,不吃发酵霉变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对营养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核黄素、叶酸的摄入。
对于长期吸烟酗酒或者有慢性食管炎伴有不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高危人群,当出现吞咽食物有迟缓、滞留或轻微梗噎感、吞咽时痛感、食道内异物感等症状时应警惕食管癌发病的可能。
癌症种类:胰腺癌
致病基因:饮食“西化”
应对策略:腹部不适先排除“胰腺癌”可能
胰腺癌,被称作“癌中之王”。患者5年生存率徘徊在5%左右。面对如此凶险的肿瘤,我们时常追问医生哪些人患胰腺癌的风险高?我们平日应如何提防?
经过几十年临床流行病研究分析,胰腺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经济发达地区的患病人群高于贫困地区,西方胰腺癌的发病率也远高于其他地区。目前,上海每10万人中便有12~14人得胰腺癌并呈上升趋势。
饮食习惯日益西化,甜食、肉食、油炸食物摄入过多,蔬菜、水果、粗粮摄入太少,是与胰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密切相关的。高脂肪、高蛋白质的“大鱼大肉”饮食习惯会刺激胃肠道释放出缩胆囊素等其他激素,增加了胰腺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加速正常细胞变异的时间。同时食物中的蛋白质在高温油炸时,可分解出可诱发胰腺癌的杂环芳香族胺类物质,常吃油炸食品则会增加患胰腺癌的危险几率。
因此,普通市民应从调整饮食习惯着手,不吃烧焦和烤糊的食品,尽量少食高脂、高油、油炸、多盐的食物,同时需注意保持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作为膳食的重要补充,每天多摄入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并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必要矿物质的摄入量。
由于胰腺癌的早期没有 “不典型症状”。例如,发生在胰头部的癌肿很早就出现黄疸症状,可是不少患者往往首先以为得了“肝炎”,经过一番折腾,被确诊胰腺癌时已是晚期了。发生在胰体、胰尾部的癌肿很早就出现腹痛,可是腹痛症状却被当作“胃病”。如到医院做CT检查,往往被告知是晚期胰腺癌,已贻误了手术治疗的时机。因此,一旦人们出现腹部疼痛、消化不良、腰背酸痛、突发血糖异常等症状,我们建议在看内科、骨科、内分泌科的同时,还应该及时去肿瘤专科医院的胰腺外科就医,排除胰腺癌的可能,再去相关科室做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