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遼金元,提起这三个朝代,你能想到什么?
在这段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我们的关注点往往集中于两宋,对契丹、女真、蒙古所建立的政权似乎没有那么熟悉。
9月11日—11月29日,“西京烟云——大同辽金元文物展”将在长沙博物馆举办。该展览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博物馆和大同市博物馆承办。这个展览,也许能成为我们了解这段神秘历史的引子。
在本次展览中,可以看到一位全真道人墓葬中出土的器物,他叫做冯道真。
据说还是丘处机的徒孙。
让我们走进冯道真,探寻西京大同的历史烟云。
1958年,山西大同地区发现了一座元代砖室墓。墓室成方形,四角攒尖,北部有砖砌棺床,上置棺罩。墓内出土瓷器、木房屋、木制明器共四十五件。墓内除丰富的随葬品外,四壁还饰以水墨画,题材丰富,绘制精美。根据出土墓碑可知,墓主为冯道真,至元二年(1265)安葬于西京大同县。
冯道真,金元时期西京大同县玉龙洞七峰山人,壮岁出家,龙翔万寿宫宫主,敕封“清虚辅政助国真人”,道号“青云子”。他原本是金国西京的一位普通百姓,却在壮年时选择出家,踏入道门。在这个选择的背后,藏着的是全真教崛起的秘密?还是元朝灭金、山河更替的大变局?
公元1220年,长春道人丘处机应成吉思汗的邀请,带领尹志平等18人从山东昊天观出发,西行千里与成吉思汗会面,一言止杀,全真道备受蒙古统治者推崇尊重。尹志平是全真道重要的掌门。作为丘处机的传人,他继续云游四方、立观度人,为全真教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公元1234年,元军南下,联宋灭金。战争后一年,全真道新任掌门尹志平受命来到云中,“选天下戒行精严之士, 为国祈福, 化人作善”。此时,冯道真48岁。
关于冯道真的具体出家时间和经历,因墓志语略,已不可考。但我们可以推测,壮年出家的他,大概率赶上了全真道立观度人的浪潮,还可能成为尹志平在云中选拔的“天下戒行精严之士”之一。如果上述假设都成立的话,我们似乎就可以大致勾勒出青云子的一生:壮岁在“立观度人”高潮中出家——被挑选为戒行精严之士——创建龙翔万寿宫——为国祈福, 化人作善——被封“清虚德政助国真人”。
冯道真去世时,已有77岁高龄,除了一方百字的墓志,他似乎并未给我们留下太多关于他和当时的信息,但我们或许能从其墓中出土的壁画及物品看出这位全真天师的日常生活。
走进冯道真,我们步入西京大同那一段二百四十四年的的历史,去探寻金戈铁马的岁月里,充满烟火气的风云往事。
冯道真所属道派的推测
谁是冯道真?
有考古简报认为,冯道真“是全真教的道官,龙翔万寿宫的宗主,属于上层统治阶级”,但未说明其推测的原因。
推测冯道真所属道派,“清虚德政助国真人”是关键,冯道真生前经历了蒙古灭金的过程,该封号应是蒙古所封。全真教与蒙古统治者关系密切,蒙古统治者曾向丘处机等询问治国之策,全真教对其战后安抚民心起了很大作用。如丘处机曾对成吉思汗进言:“山东河北,天下美地……,所以历代有国者惟重此地耳。今尽为陛下所有,奈何兵火相继,流散未集,宜选清干官为之抚治,量免三年赋役,使军国足金帛之用,黔黎复苏息之安”。
而《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尹宗师碑铭》记载了尹志平事迹,“时陕右甫定,遗民犹有保栅未下者,闻师至,相先归附,师为抚慰,皆按堵如故,继而被命于云中,令师选天下戒行精严之士,为国祈福,化人作善……,道经太行山间,群盗罗拜受教,悉为良民”,可见尹志平对蒙古灭金后安抚民心起了很大作用。
早在丘处机东归途中(1223年左右)就告诫众弟子说“今大兵之后,人民涂炭,居无室,行无食者皆是也,立观度人,时不可失,此修行之先务,人人当铭诸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真教的势力臻于极盛,“今东尽海,南薄江淮,西北历广漠,虽十庐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其中当然不免有夸张之嫌,但也可看出全真教发展的盛况,当然其发展与统治者的支持和全真教掌教人的审时度势不无关系。
墓志中载冯道真是“壮岁出家”,而非大同地区另一位著名道人领袖阎德源式的“少而寤道”。丘处机在东归途中(1223年左右,冯时年35岁)告诫弟子“大兵之后”要“立观度人”,冯是否在这轮高潮中出家的呢?冯道真虽没有上述几位那样声名赫赫,但也应有过类似的“助国”之功,那他是否就是尹志平1236年(冯时年48岁)在云中挑选的“为国祈福,化人作善”的“天下戒行精严之士”之一呢?是否为了“为国祈福,化人作善”而创建的龙翔万寿宫呢?是否因其“为国祈福,化人作善”有安定战后人心之功效才被封为“清虚德政助国真人”的呢?
如果对上述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冯道真的入道度人的过程:壮岁在“立观度人”高潮中出家——被挑选为戒行精严之士——创建龙翔万寿宫——为国祈福,化人作善——被封“清虚德政助国真人”。此外,全真教徒必须出家,墓志中的“出家”二字似乎也暗示着他的全真道徒身份。
冯道真头部南侧复置一件漆衣钵,钵本为僧人所常用,后被全真教吸收,如全真道士编的《晋真人语录》里有“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为求生死路,乞化度春秋”之句。全真道士有“坐钵”修持一项,《全真清规》还载有“坐钵规式”与“钵室赋”。当然此处的坐钵与实物的钵并无直接关系,但这种静坐之法既然以“坐钵”为名,其最初的来源一定与钵有关,不见于出土漆器数量较多的阎德源墓的漆衣钵的出土或为冯道真的全真教徒身份提供了旁证。
在这段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我们的关注点往往集中于两宋,对契丹、女真、蒙古所建立的政权似乎没有那么熟悉。
9月11日—11月29日,“西京烟云——大同辽金元文物展”将在长沙博物馆举办。该展览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博物馆和大同市博物馆承办。这个展览,也许能成为我们了解这段神秘历史的引子。
在本次展览中,可以看到一位全真道人墓葬中出土的器物,他叫做冯道真。
据说还是丘处机的徒孙。
让我们走进冯道真,探寻西京大同的历史烟云。
1958年,山西大同地区发现了一座元代砖室墓。墓室成方形,四角攒尖,北部有砖砌棺床,上置棺罩。墓内出土瓷器、木房屋、木制明器共四十五件。墓内除丰富的随葬品外,四壁还饰以水墨画,题材丰富,绘制精美。根据出土墓碑可知,墓主为冯道真,至元二年(1265)安葬于西京大同县。
冯道真,金元时期西京大同县玉龙洞七峰山人,壮岁出家,龙翔万寿宫宫主,敕封“清虚辅政助国真人”,道号“青云子”。他原本是金国西京的一位普通百姓,却在壮年时选择出家,踏入道门。在这个选择的背后,藏着的是全真教崛起的秘密?还是元朝灭金、山河更替的大变局?
公元1220年,长春道人丘处机应成吉思汗的邀请,带领尹志平等18人从山东昊天观出发,西行千里与成吉思汗会面,一言止杀,全真道备受蒙古统治者推崇尊重。尹志平是全真道重要的掌门。作为丘处机的传人,他继续云游四方、立观度人,为全真教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公元1234年,元军南下,联宋灭金。战争后一年,全真道新任掌门尹志平受命来到云中,“选天下戒行精严之士, 为国祈福, 化人作善”。此时,冯道真48岁。
关于冯道真的具体出家时间和经历,因墓志语略,已不可考。但我们可以推测,壮年出家的他,大概率赶上了全真道立观度人的浪潮,还可能成为尹志平在云中选拔的“天下戒行精严之士”之一。如果上述假设都成立的话,我们似乎就可以大致勾勒出青云子的一生:壮岁在“立观度人”高潮中出家——被挑选为戒行精严之士——创建龙翔万寿宫——为国祈福, 化人作善——被封“清虚德政助国真人”。
冯道真去世时,已有77岁高龄,除了一方百字的墓志,他似乎并未给我们留下太多关于他和当时的信息,但我们或许能从其墓中出土的壁画及物品看出这位全真天师的日常生活。
走进冯道真,我们步入西京大同那一段二百四十四年的的历史,去探寻金戈铁马的岁月里,充满烟火气的风云往事。
冯道真所属道派的推测
谁是冯道真?
有考古简报认为,冯道真“是全真教的道官,龙翔万寿宫的宗主,属于上层统治阶级”,但未说明其推测的原因。
推测冯道真所属道派,“清虚德政助国真人”是关键,冯道真生前经历了蒙古灭金的过程,该封号应是蒙古所封。全真教与蒙古统治者关系密切,蒙古统治者曾向丘处机等询问治国之策,全真教对其战后安抚民心起了很大作用。如丘处机曾对成吉思汗进言:“山东河北,天下美地……,所以历代有国者惟重此地耳。今尽为陛下所有,奈何兵火相继,流散未集,宜选清干官为之抚治,量免三年赋役,使军国足金帛之用,黔黎复苏息之安”。
而《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尹宗师碑铭》记载了尹志平事迹,“时陕右甫定,遗民犹有保栅未下者,闻师至,相先归附,师为抚慰,皆按堵如故,继而被命于云中,令师选天下戒行精严之士,为国祈福,化人作善……,道经太行山间,群盗罗拜受教,悉为良民”,可见尹志平对蒙古灭金后安抚民心起了很大作用。
早在丘处机东归途中(1223年左右)就告诫众弟子说“今大兵之后,人民涂炭,居无室,行无食者皆是也,立观度人,时不可失,此修行之先务,人人当铭诸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真教的势力臻于极盛,“今东尽海,南薄江淮,西北历广漠,虽十庐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其中当然不免有夸张之嫌,但也可看出全真教发展的盛况,当然其发展与统治者的支持和全真教掌教人的审时度势不无关系。
墓志中载冯道真是“壮岁出家”,而非大同地区另一位著名道人领袖阎德源式的“少而寤道”。丘处机在东归途中(1223年左右,冯时年35岁)告诫弟子“大兵之后”要“立观度人”,冯是否在这轮高潮中出家的呢?冯道真虽没有上述几位那样声名赫赫,但也应有过类似的“助国”之功,那他是否就是尹志平1236年(冯时年48岁)在云中挑选的“为国祈福,化人作善”的“天下戒行精严之士”之一呢?是否为了“为国祈福,化人作善”而创建的龙翔万寿宫呢?是否因其“为国祈福,化人作善”有安定战后人心之功效才被封为“清虚德政助国真人”的呢?
如果对上述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冯道真的入道度人的过程:壮岁在“立观度人”高潮中出家——被挑选为戒行精严之士——创建龙翔万寿宫——为国祈福,化人作善——被封“清虚德政助国真人”。此外,全真教徒必须出家,墓志中的“出家”二字似乎也暗示着他的全真道徒身份。
冯道真头部南侧复置一件漆衣钵,钵本为僧人所常用,后被全真教吸收,如全真道士编的《晋真人语录》里有“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为求生死路,乞化度春秋”之句。全真道士有“坐钵”修持一项,《全真清规》还载有“坐钵规式”与“钵室赋”。当然此处的坐钵与实物的钵并无直接关系,但这种静坐之法既然以“坐钵”为名,其最初的来源一定与钵有关,不见于出土漆器数量较多的阎德源墓的漆衣钵的出土或为冯道真的全真教徒身份提供了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