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三鹿奶粉事件后,液态奶企业又爆出的一条重磅消息与蒙牛有关。就在前几天,蒙牛掌舵人牛根生的万言书被曝光。公众这才得知,他将股权抵押后,突然遭遇三聚氰胺危机,导致股价急剧下跌,进而有可能遭遇抵押股权被恶意转让,丧失大股东地位的窘况。短短几天内,众多牛根生的朋友迅速慷慨解囊救其于水火之中,危机这才得到了化解。
难以预想奶制品企业还会经历什么样的挑战。伊利、蒙牛两大乳品企业在问题奶事件后,受到了重大影响。据《财经》报道,仅至2008年9月19日,在全国26个省市中,伊利、蒙牛两大乳品企业下架产品,价值就达64亿元。《财经》还称,预计事件影响还会持续4~5个月,蒙牛伊利未来还将损失36亿元。
这些数字看着很触目惊心,就算用13亿人口平均下来,每个人也要摊上不小的数字。更可怕的是,蒙牛们损失的不仅仅是这100多亿元营业额,更损失的是13亿人口对奶业的信心。
“一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中国乳品企业们用了十几年时间才逐渐培养起国人对牛奶的需求,让牛奶及各种奶制品成为普通家庭冰箱里的常客。如今这种缓慢建立起的需求和信任在一瞬间被打破。或许奶制品企业滥用三聚氰胺的初衷仅仅是节约成本,增加效益,但时至今日,他们面临的缺失不仅仅是营业额的大幅度下降,更可能是信任的倒退。而重塑这些信任,恐怕远比当年建立起来还要困难。
众多行业早已有了前车之鉴。当年中国的小商品大规模抢占东欧市场,但没多久就因为质量问题而失信于当地用户。很快,“Made in China”开始滞销,甚至一度退出东欧市场。而今,当新的一批质优价廉的产品希望再度进入时,所要挑战的不仅仅是人们渐渐固定的消费习惯,更要艰难磨灭当年留下的痕迹。
当一个人失信于人时,他可以换一个行业、换一个环境从头开始;当一个企业失信于人时,它或许能换一个招牌,换一套班子再来。而当一个行业集体主动失信于社会时,它只能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再加上时间的冲洗和漫长的等待,慢慢赢回人心。
在计算机和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IT对于用户的重要性恐怕不啻于牛奶对于国人的重要性。如果在IT厂商主导发展的行业里爆发了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将是灾难性的。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有些企业正在经历着信任危机。一些中小IT企业给用户开发了某IT系统后没有新业务,不得不关门大吉,直接使用户的系统陷入无法维护的境地;一些大的IT厂商因为产品更新换代不再支持以前的旧型号,让用户无配件可换,无系统可升级。虽然这些问题大部分被规模更大、实力更雄厚的企业解决,虽然这样的事情还没有成为整个IT行业的“主旋律”,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紧缩银根、业绩下滑的IT企业们会不会在质量与短期业绩之间犹豫徘徊呢?
集体失语还没有发生,大部分IT企业或许还可以高枕无忧一阵。警惕,尤其是已经成为行业内中流砥柱的IT厂商们,你们的一举一动将成为影响国人对整个行业信任的关键。
莫要世人对IT重塑信任。
难以预想奶制品企业还会经历什么样的挑战。伊利、蒙牛两大乳品企业在问题奶事件后,受到了重大影响。据《财经》报道,仅至2008年9月19日,在全国26个省市中,伊利、蒙牛两大乳品企业下架产品,价值就达64亿元。《财经》还称,预计事件影响还会持续4~5个月,蒙牛伊利未来还将损失36亿元。
这些数字看着很触目惊心,就算用13亿人口平均下来,每个人也要摊上不小的数字。更可怕的是,蒙牛们损失的不仅仅是这100多亿元营业额,更损失的是13亿人口对奶业的信心。
“一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中国乳品企业们用了十几年时间才逐渐培养起国人对牛奶的需求,让牛奶及各种奶制品成为普通家庭冰箱里的常客。如今这种缓慢建立起的需求和信任在一瞬间被打破。或许奶制品企业滥用三聚氰胺的初衷仅仅是节约成本,增加效益,但时至今日,他们面临的缺失不仅仅是营业额的大幅度下降,更可能是信任的倒退。而重塑这些信任,恐怕远比当年建立起来还要困难。
众多行业早已有了前车之鉴。当年中国的小商品大规模抢占东欧市场,但没多久就因为质量问题而失信于当地用户。很快,“Made in China”开始滞销,甚至一度退出东欧市场。而今,当新的一批质优价廉的产品希望再度进入时,所要挑战的不仅仅是人们渐渐固定的消费习惯,更要艰难磨灭当年留下的痕迹。
当一个人失信于人时,他可以换一个行业、换一个环境从头开始;当一个企业失信于人时,它或许能换一个招牌,换一套班子再来。而当一个行业集体主动失信于社会时,它只能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再加上时间的冲洗和漫长的等待,慢慢赢回人心。
在计算机和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IT对于用户的重要性恐怕不啻于牛奶对于国人的重要性。如果在IT厂商主导发展的行业里爆发了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将是灾难性的。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有些企业正在经历着信任危机。一些中小IT企业给用户开发了某IT系统后没有新业务,不得不关门大吉,直接使用户的系统陷入无法维护的境地;一些大的IT厂商因为产品更新换代不再支持以前的旧型号,让用户无配件可换,无系统可升级。虽然这些问题大部分被规模更大、实力更雄厚的企业解决,虽然这样的事情还没有成为整个IT行业的“主旋律”,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紧缩银根、业绩下滑的IT企业们会不会在质量与短期业绩之间犹豫徘徊呢?
集体失语还没有发生,大部分IT企业或许还可以高枕无忧一阵。警惕,尤其是已经成为行业内中流砥柱的IT厂商们,你们的一举一动将成为影响国人对整个行业信任的关键。
莫要世人对IT重塑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