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绩观是衡量领导干部的试金石。作为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名”的意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多年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然而,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比较模糊、片面,甚至错误,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影响和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领导干部;政绩观;错误政绩观;政绩考核
2013年6月末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好干部”标准。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好干部”新的时代内涵,这一标准顺应了时代潮流,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和发展。习总书记对好干部的标准概括的这么准确精炼,但是要想做到这20个字并非易事,首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对我们领导干部来说就是应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就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就强调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认为正确的政绩观应该是:为人民谋求政绩 、靠人民创造政绩、由人民评价政绩。为民,是正确政绩观的本质和灵魂。 但是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存在一些错误的政绩观,并且这些错误政绩观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搞“短、平、快”政绩,搞“形象工程”,工作不注重“做事”而注重“做秀”,结果使“一时的政绩”成为“长期的包袱”。有的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蒙蔽群众、欺骗上级。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顾客观条件,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违背科学的瞎指挥,造成严重失误和浪费。【1】比如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惠民政策,它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于是,又有个别地方领导干部把它看成搞新一拨“政绩工程”的机会。为凸显自己治下的新农村建设成绩卓著,某些基层领导干部在“村容整洁”上做足文章,导致一些地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俨然成了“楼房化”“别墅化”的代名词。【2】新农村建设是要真正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让全社会共享改革成果,而这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需要基层领导干部扎扎实实地工作,搞政绩工程只能是舍本逐末、适得其反。
二是唯利是图,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至上。有的领导干部不讲政治,不讲大局,从个人利益或本单位小团体利益出发,计较个人利益,漠视人民利益;只顾部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甚至以牺牲全局利益来谋取小团体利益。这样做容易引起公权力异化现象。什么叫公共权力异化呢?简单的说公共权力应该属于人民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可是总是有一些人把这个权力据为己有,让它变成某个人,某个部门,某个团体所有。公权力异化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公共权力部门化。一些政府部门权力行为表现出明显的自我性,公共权力成了部门独断的权力。权力部门化是指行政部门偏离公共利益导向,利用拥有的公共权力资源谋求部门局部利益,置大局于不顾,把部门利益凌驾于党、国家与人民至上,变相实现小团体或少数领导个人的利益。具体表现是利用掌握的国家立法资源,在起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时过于强调本部门的权力而弱化相应的责任,如审批、收费、处罚等;利用行政执罚权获取收益;向管理对象拉赞助搞摊派获取收益;行政部门与中介机构明脱暗不脱,从中获取利益;【3】截留、套取、侵占财政资金获取收益等。第二种是部门权力个人化。具体含义就是掌握权力者视手中权力为个人私有物,利用自身拥有的政府公共权力来谋取个人非正当额外利益的行为。部分领导干部以公肥私、中饱私囊的行为透支公共利益、损害百姓利益,引发群众与政府的尖锐对立和社会价值观的恶变,破坏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表现是或将权力变特权,处处搞特殊化;或通过“一支笔”的权力,直接把公款放进自己的腰包;或以变相奖金的形式私分公款;或将公共资源作为私人财产;【4】或大肆索贿受贿谋求不正当利益;或官商勾结,合作共谋黑色利益链;或把官帽当成商品,卖官谋利。第三种是权力家族化,就是指官员家族成员中多人在政府任职,他们相互勾结,把岗位所赋予的权力用于侵吞国家、社会财富,谋取家族私利。表现:一是与家人亲友共享权力,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家人亲友提拔,形成权力场中的近亲繁殖;二是与家人亲友共享财富,利用自身特权为家人亲友谋利,形成权力与财富的循环互动。二者密不可分,但各有侧重。【5】
三是作风漂浮,形式主义难改。有的领导干部只重唱功,不重做功,热衷于报刊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影。有的抓工作浮光掠影,满足于一般号召,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搞调研蜻蜓点水,跑大道,听大话,看盆景,不深,不细,不实。形式主义的产生,有其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根源,思想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社会历史根源是习惯势力和传统文化负面影响。具体到一个单位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有二。一是名利思想。功利主义的私心是滋生形式主义温床。二是懒惰作风。惰性引发飘浮思想,只管形式,红火,喜欢把功夫下在形式上,只管快,该抓的问题没有及时抓,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四是高高在上,官僚主义严重。官僚主义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如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有的领导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生活在群众中间却严重脱离群众。有的对群众的安危冷暖麻木不仁,遇事推诿扯皮,结果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的信奉“三分道理七分蛮”,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肆意欺压群众。
五是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有的领导干部不是把职务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是作为追求个人享乐的工具,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极少数干部沉溺于花天酒地,纸醉金迷,丧失党性人格,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些错误政绩观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首先不利于领导干部个人成长,虚名招致实祸。其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再次,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政风、社会风气。
那么作为党的好干部,国家的公务人员,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呢?
一、解决好“政绩为谁创”的问题,做到执政为民创佳绩。我们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国家性质就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一切权利的拥有者。那么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然我们要为人民谋福利,所以我们首先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我们的政绩是为人民而创,只有这个方向选对了,才能保证你的行为的正确性。自群众路线活动以来,我们学习了不少的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有草原之子牛玉儒,有第一书记沈浩,有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等,我们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性,每个人做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人民群众,事实证明他们也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二、解决了为谁创政绩的问题以后,我们还需要解决好“创什么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发展求真绩。所谓的真绩应该是实事求是的,应该是尊重客观规律的。
(一)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政绩。作为领导干部,要切实按照客观实际谋发展,做出的决策必须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条件,符合当地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既要尽力而为,又得量力而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识别和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防止和纠正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换取经济增长速度的行为。
(二)做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的政绩。作为领导干部,要着眼全局,切实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为私心所扰。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衡量政绩的标准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三)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作为领导干部,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补前人的课,铺后人的路。只有谋好几任的事,才能干好一任的活,党的事业具有连续性,中国梦的实现需一届届班子的“接力”,做到“换届不换方向,换人不换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这样创出来的政绩才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才能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解决好“靠什么创政绩”的问题,做到转变作风务政绩。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成败。在新形势下,只有干部作风好,才有思想观念新,精神状态优,工作干劲足,才能凝聚起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科学跨越只有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才能开创作风建设的崭新局面。
四、解决好“如何考核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考评量政绩。很多干部抱怨说:“我们也不想弄虚作假,也不想搞花拳绣腿,可是上级考核要求我们怎样怎样,不然就是考核不过关”。这样的声音在干部中普遍存在,这说明什么?说明现行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在长期实践中,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及时选拔了一大批群众公认、政绩突出、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的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2013年12月6日中组部出台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此次《通知》言简意赅,字字切中要害,将成为日后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指挥棒”,为我们的干部考核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样的政绩考核标准有利于促进干部们树立绿色政绩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推动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相信我们的干部在正确的政绩观的指导下,在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下,会真正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成为百姓心目中的好干部,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参考文献:
【1】胡锦涛的以人为本思想研究 [学位论文]丁涛,2005年山东大学
【2】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偏误及对策研究 [学位论文]刘华华,2011年 华中师范大学
【3】谨防权利部门化成合法现象 [期刊论文]《人民论坛》,2014年杨小军
【4】权力个人化或与腐败的人性渊源 [期刊论文]《人民论坛》,2014年 萧延中
【5】权力家族化催生畸形官场生态 [期刊论文]《人民论坛》,2014年 方朝晖
【关键词】领导干部;政绩观;错误政绩观;政绩考核
2013年6月末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好干部”标准。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好干部”新的时代内涵,这一标准顺应了时代潮流,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和发展。习总书记对好干部的标准概括的这么准确精炼,但是要想做到这20个字并非易事,首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对我们领导干部来说就是应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就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就强调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认为正确的政绩观应该是:为人民谋求政绩 、靠人民创造政绩、由人民评价政绩。为民,是正确政绩观的本质和灵魂。 但是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存在一些错误的政绩观,并且这些错误政绩观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搞“短、平、快”政绩,搞“形象工程”,工作不注重“做事”而注重“做秀”,结果使“一时的政绩”成为“长期的包袱”。有的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蒙蔽群众、欺骗上级。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顾客观条件,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违背科学的瞎指挥,造成严重失误和浪费。【1】比如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惠民政策,它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于是,又有个别地方领导干部把它看成搞新一拨“政绩工程”的机会。为凸显自己治下的新农村建设成绩卓著,某些基层领导干部在“村容整洁”上做足文章,导致一些地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俨然成了“楼房化”“别墅化”的代名词。【2】新农村建设是要真正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让全社会共享改革成果,而这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需要基层领导干部扎扎实实地工作,搞政绩工程只能是舍本逐末、适得其反。
二是唯利是图,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至上。有的领导干部不讲政治,不讲大局,从个人利益或本单位小团体利益出发,计较个人利益,漠视人民利益;只顾部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甚至以牺牲全局利益来谋取小团体利益。这样做容易引起公权力异化现象。什么叫公共权力异化呢?简单的说公共权力应该属于人民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可是总是有一些人把这个权力据为己有,让它变成某个人,某个部门,某个团体所有。公权力异化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公共权力部门化。一些政府部门权力行为表现出明显的自我性,公共权力成了部门独断的权力。权力部门化是指行政部门偏离公共利益导向,利用拥有的公共权力资源谋求部门局部利益,置大局于不顾,把部门利益凌驾于党、国家与人民至上,变相实现小团体或少数领导个人的利益。具体表现是利用掌握的国家立法资源,在起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时过于强调本部门的权力而弱化相应的责任,如审批、收费、处罚等;利用行政执罚权获取收益;向管理对象拉赞助搞摊派获取收益;行政部门与中介机构明脱暗不脱,从中获取利益;【3】截留、套取、侵占财政资金获取收益等。第二种是部门权力个人化。具体含义就是掌握权力者视手中权力为个人私有物,利用自身拥有的政府公共权力来谋取个人非正当额外利益的行为。部分领导干部以公肥私、中饱私囊的行为透支公共利益、损害百姓利益,引发群众与政府的尖锐对立和社会价值观的恶变,破坏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表现是或将权力变特权,处处搞特殊化;或通过“一支笔”的权力,直接把公款放进自己的腰包;或以变相奖金的形式私分公款;或将公共资源作为私人财产;【4】或大肆索贿受贿谋求不正当利益;或官商勾结,合作共谋黑色利益链;或把官帽当成商品,卖官谋利。第三种是权力家族化,就是指官员家族成员中多人在政府任职,他们相互勾结,把岗位所赋予的权力用于侵吞国家、社会财富,谋取家族私利。表现:一是与家人亲友共享权力,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家人亲友提拔,形成权力场中的近亲繁殖;二是与家人亲友共享财富,利用自身特权为家人亲友谋利,形成权力与财富的循环互动。二者密不可分,但各有侧重。【5】
三是作风漂浮,形式主义难改。有的领导干部只重唱功,不重做功,热衷于报刊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影。有的抓工作浮光掠影,满足于一般号召,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搞调研蜻蜓点水,跑大道,听大话,看盆景,不深,不细,不实。形式主义的产生,有其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根源,思想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社会历史根源是习惯势力和传统文化负面影响。具体到一个单位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有二。一是名利思想。功利主义的私心是滋生形式主义温床。二是懒惰作风。惰性引发飘浮思想,只管形式,红火,喜欢把功夫下在形式上,只管快,该抓的问题没有及时抓,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四是高高在上,官僚主义严重。官僚主义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如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有的领导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生活在群众中间却严重脱离群众。有的对群众的安危冷暖麻木不仁,遇事推诿扯皮,结果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的信奉“三分道理七分蛮”,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肆意欺压群众。
五是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有的领导干部不是把职务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是作为追求个人享乐的工具,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极少数干部沉溺于花天酒地,纸醉金迷,丧失党性人格,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些错误政绩观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首先不利于领导干部个人成长,虚名招致实祸。其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再次,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政风、社会风气。
那么作为党的好干部,国家的公务人员,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呢?
一、解决好“政绩为谁创”的问题,做到执政为民创佳绩。我们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国家性质就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一切权利的拥有者。那么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然我们要为人民谋福利,所以我们首先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我们的政绩是为人民而创,只有这个方向选对了,才能保证你的行为的正确性。自群众路线活动以来,我们学习了不少的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有草原之子牛玉儒,有第一书记沈浩,有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等,我们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性,每个人做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人民群众,事实证明他们也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二、解决了为谁创政绩的问题以后,我们还需要解决好“创什么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发展求真绩。所谓的真绩应该是实事求是的,应该是尊重客观规律的。
(一)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政绩。作为领导干部,要切实按照客观实际谋发展,做出的决策必须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条件,符合当地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既要尽力而为,又得量力而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识别和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防止和纠正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换取经济增长速度的行为。
(二)做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的政绩。作为领导干部,要着眼全局,切实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为私心所扰。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衡量政绩的标准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三)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作为领导干部,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补前人的课,铺后人的路。只有谋好几任的事,才能干好一任的活,党的事业具有连续性,中国梦的实现需一届届班子的“接力”,做到“换届不换方向,换人不换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这样创出来的政绩才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才能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解决好“靠什么创政绩”的问题,做到转变作风务政绩。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成败。在新形势下,只有干部作风好,才有思想观念新,精神状态优,工作干劲足,才能凝聚起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科学跨越只有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才能开创作风建设的崭新局面。
四、解决好“如何考核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考评量政绩。很多干部抱怨说:“我们也不想弄虚作假,也不想搞花拳绣腿,可是上级考核要求我们怎样怎样,不然就是考核不过关”。这样的声音在干部中普遍存在,这说明什么?说明现行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在长期实践中,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及时选拔了一大批群众公认、政绩突出、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的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2013年12月6日中组部出台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此次《通知》言简意赅,字字切中要害,将成为日后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指挥棒”,为我们的干部考核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样的政绩考核标准有利于促进干部们树立绿色政绩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推动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相信我们的干部在正确的政绩观的指导下,在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下,会真正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成为百姓心目中的好干部,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参考文献:
【1】胡锦涛的以人为本思想研究 [学位论文]丁涛,2005年山东大学
【2】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偏误及对策研究 [学位论文]刘华华,2011年 华中师范大学
【3】谨防权利部门化成合法现象 [期刊论文]《人民论坛》,2014年杨小军
【4】权力个人化或与腐败的人性渊源 [期刊论文]《人民论坛》,2014年 萧延中
【5】权力家族化催生畸形官场生态 [期刊论文]《人民论坛》,2014年 方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