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lu0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下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想学、愿学、乐学、会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49-0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只有积极思考和动手操作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亲身参与课堂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为使学生独立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来考虑实际问题,逐步掌握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怎样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进行合理分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他们想学。
  教育家约翰逊指出:“教师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与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都更强有力。”因此,合理分组对小组合作很重要,合作学习宜采用“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原则进行分组,这有利于教师的分类指导和管理,更有利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面的发展,每个小组4~6人为宜。由于注意学生的合理搭配,真正做到“异质” 的组间互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面的提高,同时使学生在学会个体合作、群体合作等方面的素质得到了培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他们乐学。我在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教学时,我让每一个学习小组(给出已知条件),如,已知两边和夹角,每个同学用尺规作出一个三角形,作三角形时各组先讨论作法,并让其中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黑板演示;作出后再让各组同学把自己所作的三角形裁剪下来后,不同的同学相互叠起,看两三角形能否重合。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很自然能发现只要是用相同的两边和夹角作出的三角形是完全一样的。进而就能理解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边和其夹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因而就自然而然地总结出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一。学生通过合作、努力探研,引导他们快乐理解知识的内涵。
  二、开拓学习视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愿学。
  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教师不要解答。数学课堂不再像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再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为例。学习完三个判定公理后,同学们会发现在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它们全部对应相等才能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而只需已知其中的三组量对应相等就行。于是我们把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组成除“SAS”、“ASA”和“SSS”之外的另三种情况“SSA”、“AAA”和 “AAS”。通过进一步的探索发现“AAA”和“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样就有四种方法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而有两种情况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如果本节课到此为止,同学们会在方法的选择上遇到很多困难。于是,我让同学们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能否把这四种方法进行合并。通过启发和小组讨论后,同学们发现当我们找到两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对应相等时,我们再去找一组量相等,只能找边,不论是哪一边都行,但绝对不能再去找另一角相等;当我们找到了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对应相等时,可以再去找第三边也对应相等,但如果是找角时,就只能找两边的夹角了。这样,学生们就避免了去死记三角形的判定公理,并且能灵活地由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到合适的证题方法了。这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引导他们乐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设计提问,引导阅读”的数学思想方法。每堂课首先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阅读课文,自己会学,再根据学生理解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就使学生有了独立发挥的空间,也使老师能够有的放矢。
  四、采用多样化的合作评价,给学生探索的空间,促进他们会学。
  教师的评语,可指明学生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评语是一门艺木,对学生的评语要精心设计,使其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表现为解题方法的繁与简、速度的快与慢、思路的敏捷程度、广阔程度,作业书写的好与环,以及要改迸的途径等,它会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例如,在一节数学课上,学生完成了对题目的板演,执教老师问:同学们看,该同学做的对不对?“对”几乎是齐声回答。“谁还有什么补充的吗?”这时一个同学站了起来:“我认为该同学虽然把题做对了,但他的态度不认真,字迹潦草不说,还不用直尺画数轴,结果把数轴画得像弧线……”老师频频点头,并投去赞同的目光,“这个同学说得很对,因为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有认真的态度,踏实的作风……”。我想这是该课成功的地方之一。再如,在课堂上提问时,教师说:“我喜欢xx同学发言先举手。”以及纠正作业时,“某某同学的作业总是全对,解法简捷,书写流畅。”这种评价效果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榜样”的作用,促进学生想学。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的评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迸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估,既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记住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又可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比较客观的把握这些问题,及时改迸教法,因材施教,使教学过程始终完善、和谐地迸行。
  总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能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总结。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才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德育工作的全面性、长期性、复杂性,加之部分体育教师对德育工作认识的不足有一些德育的时机容易被我们所忽视,笔者在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细节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09-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已经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