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会”前夕,国家统计局发布《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这个数据,实在是与老百姓的直观感受相差甚远,先是遭遇网民质询,接着又引起“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有一位代表调侃道,“是不是点错了小数点?!”还有一位委员高呼:“这个数据太不负责任,全世界人民都不会相信。”会议期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几次被媒体围堵追问,也只是一句“现行房价统计存在缺陷”而一推了之。
“数字谜团”折射出什么?答案有多种,见仁见智,但必须破解,惟有弄清真义,才更有利于老百姓读懂统计数字的科学涵义。
统计数据遭遇质疑并非今日始。记得2008年的8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告显示,“是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96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数字,让不太懂统计学问的老百姓看后一头雾水,只因他们感悟不到这数字的实际意义。报载,今年重庆市的“两会”上,也有代表质询:“为什么统计局公布的全市月平均工资高达2000多元,而多数人觉得自己的工资达不到这个水平?”由此联想起一些“被增长”、“被就业”、“被降价”等“被ⅹⅹ”的现象,看来当下的统计数据如何提高质量,确保真实性、代表性和可比性,还真是需要做出一番艰苦的努力。
破解房价“数字谜团”,也有一种更让人费解的声音。据3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之“两会特刊”的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前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先生“仗义执言”道,“统计局公布的去年房价涨幅与人们的感受不符,这主要是技术性的原因。”“统计局不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隐瞒情况,少报数字。”这种解释有“蛇足”之嫌,实在是没有听到国家统计局故意“隐瞒”情况的说法。前局长李先生不用“多虑”,免得“无事生非”;倘若真是故意“隐瞒”,那就该“辞职”或“免职”了。窃以为,就算是前局长李先生认为的“技术问题”,也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对前后两位统计局长的解释,代表们不以为然,“听起来他们没有一点不是”。改革开放30多年了,国家统计局连一个“房价涨落”的统计方法还存在“技术问题”,也太过低能了罢!那么多“洋博士”、“土博士”和读过MBA的人才,难道解决房价统计的“技术问题”比“哥德巴赫猜想”还难吗?倘如是,那就真的有尸位素餐之嫌,不是“改进技术”,而是“改革机构”的问题了。
毋庸讳言,国家统计局公布“1.5%”的数据,已经严重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有的代表直言指出,“部分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而造假!”《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则做出十分理性的判断:这一数据的产生是“被和谐”的结果。专家剖析:一是“郊区房屋城市化”,用不可比的“平均算法”拉低城市房价涨幅;二是用“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化”取代“居民住房实际涨价”;三是把“非市场”的“特权房”和“特殊房”掺和到市场房价中;四是让房地产利益链的最大利益者开发商担当起决定房价数据的“主角”。再低能的官员也不会在“1+1=2”这样的常识上犯错误,可是却有办法迎合上司意图,变出“看上去很美”的数据,这就是官场的魔术!
“数据打架不仅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更影响高端的决策,遮遮掩掩只能造成更负面的效应”。人们对“全国31个省区市公布的GDP数据总和每每高于国家统计局独立核算的全国GDP数据”的现象,难以理解,于是怀疑“有些统计数据是开会讨论出来的”;更是对“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现象予以挞伐。“知耻而后勇”,统计部门必须正视“统计数据屡屡失真”的现象,不仅“统计技术缺陷需要修改”,更要改变“主題先行”“为和谐而和谐”“拍脑门出数据”的思维定势。
国家统计局局长对类似“房屋售价增长1.5%”这样不能反映“本质真实”却干扰了大局的失误,应该有勇气向国民“道歉”!
“数字谜团”折射出什么?答案有多种,见仁见智,但必须破解,惟有弄清真义,才更有利于老百姓读懂统计数字的科学涵义。
统计数据遭遇质疑并非今日始。记得2008年的8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告显示,“是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96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数字,让不太懂统计学问的老百姓看后一头雾水,只因他们感悟不到这数字的实际意义。报载,今年重庆市的“两会”上,也有代表质询:“为什么统计局公布的全市月平均工资高达2000多元,而多数人觉得自己的工资达不到这个水平?”由此联想起一些“被增长”、“被就业”、“被降价”等“被ⅹⅹ”的现象,看来当下的统计数据如何提高质量,确保真实性、代表性和可比性,还真是需要做出一番艰苦的努力。
破解房价“数字谜团”,也有一种更让人费解的声音。据3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之“两会特刊”的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前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先生“仗义执言”道,“统计局公布的去年房价涨幅与人们的感受不符,这主要是技术性的原因。”“统计局不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隐瞒情况,少报数字。”这种解释有“蛇足”之嫌,实在是没有听到国家统计局故意“隐瞒”情况的说法。前局长李先生不用“多虑”,免得“无事生非”;倘若真是故意“隐瞒”,那就该“辞职”或“免职”了。窃以为,就算是前局长李先生认为的“技术问题”,也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对前后两位统计局长的解释,代表们不以为然,“听起来他们没有一点不是”。改革开放30多年了,国家统计局连一个“房价涨落”的统计方法还存在“技术问题”,也太过低能了罢!那么多“洋博士”、“土博士”和读过MBA的人才,难道解决房价统计的“技术问题”比“哥德巴赫猜想”还难吗?倘如是,那就真的有尸位素餐之嫌,不是“改进技术”,而是“改革机构”的问题了。
毋庸讳言,国家统计局公布“1.5%”的数据,已经严重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有的代表直言指出,“部分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而造假!”《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则做出十分理性的判断:这一数据的产生是“被和谐”的结果。专家剖析:一是“郊区房屋城市化”,用不可比的“平均算法”拉低城市房价涨幅;二是用“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化”取代“居民住房实际涨价”;三是把“非市场”的“特权房”和“特殊房”掺和到市场房价中;四是让房地产利益链的最大利益者开发商担当起决定房价数据的“主角”。再低能的官员也不会在“1+1=2”这样的常识上犯错误,可是却有办法迎合上司意图,变出“看上去很美”的数据,这就是官场的魔术!
“数据打架不仅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更影响高端的决策,遮遮掩掩只能造成更负面的效应”。人们对“全国31个省区市公布的GDP数据总和每每高于国家统计局独立核算的全国GDP数据”的现象,难以理解,于是怀疑“有些统计数据是开会讨论出来的”;更是对“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现象予以挞伐。“知耻而后勇”,统计部门必须正视“统计数据屡屡失真”的现象,不仅“统计技术缺陷需要修改”,更要改变“主題先行”“为和谐而和谐”“拍脑门出数据”的思维定势。
国家统计局局长对类似“房屋售价增长1.5%”这样不能反映“本质真实”却干扰了大局的失误,应该有勇气向国民“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