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要写了在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探究怎样实施小学数学问题教学。问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精选问题,开展讨论;师生、生生互动深入问题本质。
关键词:创设情境;精选问题;师生互动;及时反馈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和动力来自一定的情境感染。就教师而言,主要是选择与设计问题,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呈现,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首先创设情境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的“比一比”时,创设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的生活中,使学生乐于
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也很关键。例如,我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设计时选择的问题是这样的,首先提问长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接着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这个平行四邊形能不能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算?如果不能,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算呢?让学生想知道,让他们有求知的欲望。我还通过创设悬念,形成认知冲突,让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熏陶下产生主动探究的心理需要。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前,先让学生看一幅小兔、小熊、小猴的赛车图,他们用的轮子分别是圆形、椭圆形、正方形,让学生猜一猜,谁最先到达终点,小兔骑的圆形轮子为什么最快?为什么要把车轮做成圆形的?从而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二、精选问题,开展讨论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首先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既要以课标和教材上规定的内容范围和程度为依据,又要适当超出学生的现有水平。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时,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关系以后,提出问题:你能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拼一拼、摆一摆,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这样的问题学生就愿意去
思考。
其次,问题一定要有挑战性,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感到有讨论的必要,要能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例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拼一拼,把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那几种图形(可以拼成三角形,也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这样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引起学生的争论。
最后,问题要找准问题点。一是问题点可以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处,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可能不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也可能不同,若能就典型的方法进行讨论,学生则会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不仅组织讨论“长方体的特征”,还讨论“怎样观察到这些特征的?”二是易混易错处也是最好的讨论点,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些知识尽管反复强调,但是学生在理解或运用时仍然免不了会出错,对于这些知识,如果组织讨论,则可减少或避免出错。
三、师生、生生互动深入问题本质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生活背景提出生活原型,引导学生发现、筛选问题,组织、参与、协调讨论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是课堂讨论的主宰者,而是平等的参与者,要激励学生相互倾听对方的意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不是唯一的评价者,而是进一步发问、质疑的合作者。学生能动地参与讨论是实施讨论教学的关键,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在问题讨论中才能始终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多元互动。其认知活动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同时,还要以尊重学生、欣赏学生为前提,要鼓励学生进行智力冒险。在教学中,教师切忌说“你该怎么做,你不该做什么”,如果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无从下手,感到困难时,不能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这种伤害自尊的话刺激他,而是应该用商量的口吻“老师这样做,你看行吗?”适度地点拨问题的突破口,让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
我在上课的时候喜欢用这些语言,例如:你非常聪明,我很喜欢你!请你帮我一个忙,可以吗?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你的表现很出色,我很欣赏你!你的思维很独特,能说说你的想法吗?我真为你取得的成绩而自豪!你敢于向老师提出个人见解,非常好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平等的参与者,而且很尊重、欣赏他们,这样才能多元互动地进行讨论。
当然,在教学中有些问题还一直困扰着我,比如在问题讨论中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去改进,使课堂问题教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我相信,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华丽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新课程:教研,2011(7).
编辑 李建军
关键词:创设情境;精选问题;师生互动;及时反馈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和动力来自一定的情境感染。就教师而言,主要是选择与设计问题,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呈现,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首先创设情境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的“比一比”时,创设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的生活中,使学生乐于
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也很关键。例如,我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设计时选择的问题是这样的,首先提问长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接着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这个平行四邊形能不能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算?如果不能,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算呢?让学生想知道,让他们有求知的欲望。我还通过创设悬念,形成认知冲突,让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熏陶下产生主动探究的心理需要。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前,先让学生看一幅小兔、小熊、小猴的赛车图,他们用的轮子分别是圆形、椭圆形、正方形,让学生猜一猜,谁最先到达终点,小兔骑的圆形轮子为什么最快?为什么要把车轮做成圆形的?从而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二、精选问题,开展讨论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首先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既要以课标和教材上规定的内容范围和程度为依据,又要适当超出学生的现有水平。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时,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关系以后,提出问题:你能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拼一拼、摆一摆,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这样的问题学生就愿意去
思考。
其次,问题一定要有挑战性,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感到有讨论的必要,要能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例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拼一拼,把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那几种图形(可以拼成三角形,也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这样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引起学生的争论。
最后,问题要找准问题点。一是问题点可以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处,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可能不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也可能不同,若能就典型的方法进行讨论,学生则会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不仅组织讨论“长方体的特征”,还讨论“怎样观察到这些特征的?”二是易混易错处也是最好的讨论点,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些知识尽管反复强调,但是学生在理解或运用时仍然免不了会出错,对于这些知识,如果组织讨论,则可减少或避免出错。
三、师生、生生互动深入问题本质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生活背景提出生活原型,引导学生发现、筛选问题,组织、参与、协调讨论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是课堂讨论的主宰者,而是平等的参与者,要激励学生相互倾听对方的意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不是唯一的评价者,而是进一步发问、质疑的合作者。学生能动地参与讨论是实施讨论教学的关键,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在问题讨论中才能始终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多元互动。其认知活动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同时,还要以尊重学生、欣赏学生为前提,要鼓励学生进行智力冒险。在教学中,教师切忌说“你该怎么做,你不该做什么”,如果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无从下手,感到困难时,不能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这种伤害自尊的话刺激他,而是应该用商量的口吻“老师这样做,你看行吗?”适度地点拨问题的突破口,让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
我在上课的时候喜欢用这些语言,例如:你非常聪明,我很喜欢你!请你帮我一个忙,可以吗?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你的表现很出色,我很欣赏你!你的思维很独特,能说说你的想法吗?我真为你取得的成绩而自豪!你敢于向老师提出个人见解,非常好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平等的参与者,而且很尊重、欣赏他们,这样才能多元互动地进行讨论。
当然,在教学中有些问题还一直困扰着我,比如在问题讨论中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去改进,使课堂问题教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我相信,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华丽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新课程:教研,2011(7).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