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不同国家来说,每个国家的制造业结构和推动其本国制造业发展的驱动因素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准备报告》选取了其中的17个国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中国
在2010年超越美国之后,中国成长为全球头号制造业大国。中国2010 年的制造业增加值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尽管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规模,但在制造业复杂性方面仍有改善空间。中国经济的复杂性在全球排名第26位。
在过去的 20 年里,中国已经踏上了低成本产品到高端产品的升级之路。然而,由于中国的体量问题,其制造业不同部门的现代化水平差别显著,部分优秀制造商与低端制造商之间的差异更是惊人,因而拉低了整个国家准备程度。
就制造业驱动因素而言,中国在需求环境与全球贸易和投资驱动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中国在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本方面排名前三,但仍有必要继续提升劳动力能力,培养未来行业所需技能,还需要提高企业内部的创新水平。
体制框架和可持续资源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身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已经承诺在未来继续节能减排,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新兴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该目标的加速实现。
法国
法国制造业在全球排名第八位,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总额超过2800 亿美元。
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法国制造业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有所减少,与1970年相比减少一半,目前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0%。法国在所有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表现良好,每一个驱动因素的国家排名都位于前四分之一,在全球贸易和投资、需求环境和可持续资源方面表现尤为出色。
法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通过准备工作和既有能力实现制造业结构的强化。2015年法国推出了“工业新面貌(The New Face of Industry)”计划,跟随欧洲其他国家的脚步启动了加速工业复兴的新战略。
德国
德国拥有全球第四大制造业,2016年的制造业增加值总额达到7750亿美元,经济复杂程度在全球排名第三。德国拥有全球闻名的优质制造业传统,超过一半的制造业产出出口海外。德国在综合制造业驱动因素中排名第一,在技术和创新、人力资本、全球贸易和投资以及需求环境驱动因素方面排名前十。德国教育成果突出,技术培训项目领先,劳动力素质高,创新能力强。
随着2011年“工业 4.0”计划的推出,德国致力于实现产品、价值链与商业模式的数字化与互联互通,大力推动数字化制造业的发展,成为该领域的先行国家之一。全球公认德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驅之一,在制定全球工业新标准和规范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日本
目前,日本拥有世界上第三大制造业,2016年的制造业增加值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近 9%。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的总额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近一半。
自1984年以来,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经济体。在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日本在需求环境方面表现特别突出,拥有成熟的消费基础、强劲的企业活动和巨大的市场规模。日本在技术创新和制度框架方面排名居前20位。在2016年,日本政府推出了“社会 5.0”战略,旨在通过新兴技术推动制造业转型,乃至实现整个社会的变革。
此外,日本政府还在2017年提出了“联结的产业社会(Connected Industries)”计划,支持日本制造业等产业通过资源、人员、技术、组织和其他社会元素的联结,创造新价值。
日本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与人力资本有关,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萎缩以及移民数量低于同类可比国家的问题。另外,日本在可持续资源驱动因素方面也存在着改进空间。
韩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韩国经历了显著的经济增长,从上世纪60年代的落后农业社会发展成了如今的制造业强国。韩国目前拥有全球第六大制造业,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总额超过 3800亿美元,经济复杂性全球排名第四。除了在可持续资源表现欠佳以外,韩国在其他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普遍表现良好。韩国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尤为强大,在研发支出和每百万人专利申请量方面排名前五。出色的创新能力为韩国历史性崛起贡献了一臂之力,也将助力韩国引领下一代生产模式发展。为了加强对塑造制造业的未来的准备工作,韩国需要继续提升劳动力能力,特别是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数字化技能,倡导知识密集型就业方面。此外,打造健全、透明和可信的机构组织有助于为韩国塑造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供指引,建立全球互联互通所需的信任关系。
新加坡
新加坡制造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从 1960 年的11%左右增至 2000 年的 28% 左右,目前又回落至 20%。新加坡制造业在多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研发和产品设计等高价值制造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新加坡在经济复杂性方面排名前20,在除了可持续资源之外的其他生产驱动因素方面表现良好。
新加坡是全球贸易和投资驱动因素领域的领导者,堪称世界上最开放、最友好的国家之一。 强有力的制度框架帮助新加坡在许多领域取得成功,制造业也不会例外。新加坡政府始终以塑造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为导向,并且在近期公布了新加坡智能工业成熟度指数(Singapore Smart Industry Readiness Index)。该工具旨在帮助制造业企业进一步挖掘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全部潜能。另外,新加坡的碳排放量低于其他领先国家,但在基线水资源供应和替代性能源领域面临着一定挑战。
英国
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诞生地,制造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8世纪晚期。然而,近几十年来,制造业在英国经济中的比重一直在稳步减少,从上世纪70年代的25%降至如今不足10%。尽管英国制造业仍然拥有超过270万从业人口,占英国出口的 45%,但英国制造业设施、产能、实力和就业机会正随着制造业经济占比的下滑而萎缩。虽然英国制造业结构逊色于类似的领先国家,但在所有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都表现良好。英国强大的技术平台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有效专注于航天和制药等高科技制造业。英国在整体教育成果方面表现稳健,技术培训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虽然英国拥有强有力的制度框架,但从历史上看,政府对工业发展的干预较少。不过,在 2017 年底,英国政府启动了一项以公私合作模式为基础的新产业战略。
美国
美国拥有全球第二大制造业,2016年的制造业增加值规模接近2 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16%,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美国是世界第八复杂经济体。然而,在过去 20 年里,美国本土产品竞争力下滑,作为制造目的地的吸引力遭受了严峻挑战。美国在塑造制造业的未来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取得了制造业驱动因素最高加权评分,在除可持续资源和制度框架之外的其他驱动因素上得分排名居于前五位。
美国的创新能力也是全球闻名,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新兴技术重大发展的前沿领域据有一席之地。此外,杰出的高等教育机构为美国培养、吸引和留住高级人力资源提供了有力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目前正在努力重振制造业。2017年底的税制改革中,美国将企业税率从35%下调至21%,令企业将部分生产转移到美国的意愿有所增强。
然而,与移民和自由贸易协定相关的政策和监管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美国有必要优先解决能源方面的效率和可持续问题。
印度
印度是世界第五大制造国,2016 年制造业增加值总额达到4200亿美元,经济复杂性排名第45位。在过去的30年里,印度制造业平均每年增长率超过7%,平均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至 20%。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市场对印度工業品的需求正处于上升阶段。
除了需求环境排名前五之外,印度在其他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还有不少改进空间。人力资本和可持续资源是印度面临的两大关键挑战。印度劳动力相对年轻,增长迅速,但劳动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印度应当注意采取升级教育课程、改进职业培训计划、增强劳动力数字化技能等措施。
此外,随着制造业不断扩张,印度还需要继续拓宽能源获取渠道,减少排放。2014年,印度政府启动了“印度制造”计划,主要目标是让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印度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关键因素的改善工作,积极朝着互联互通经济目标前进,最近还公布了一项2017年590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墨西哥
墨西哥拥有世界第12大制造业,在经济复杂性方面排名第24。墨西哥制造业不同部门、地区和公司规模之间的实力差异悬殊。墨西哥在数个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的表现有待改进,尤其是在技术和创新、人力资本和制度框架领域。墨西哥需要打造一个更加强大的技术平台来推动互联互通建设工作,还需要加强工业和研究活动以便为创新提供动力。
人力资本是墨西哥最紧迫的挑战之一,有必要调整教育课程,培养塑造制造业的未来所需技能,对当前劳动力也需要进行未来关键技能再培训。提高机构组织的透明度、效率,改善问责制度有助于墨西哥进一步加强准备工作。此外,为基础设施提供投资,为中小型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提供针对性帮助,制定多部门合作计划也应当成为墨西哥政府的优先事项。鉴于墨西哥是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的首选目的地,墨西哥应积极利用其全球关系网,推动知识和技术转让进程。
俄罗斯
俄罗斯拥有世界第13大制造业,但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在过去10年中有所下降。这一现象对俄罗斯生产结构的规模和复杂性造成了阻碍。俄罗斯在各个制造业因素上的表现好坏参半。其中,人力资本和需求环境是俄罗斯最大的优势,俄罗斯拥有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且其教育体系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
不过,俄罗斯还应在此基础上注重进一步培养劳动力的软性技能和创造性技能。要将这些优势转化为长期利益,俄罗斯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更高层次的竞争不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加强政府、工业和教育领域之间的合作;推动区域创新和研发中心的发展。
澳大利亚
与大多数高收入经济体相比,澳大利亚的生产结构有明显的不足,主要局限于服务业和开采业。服务业占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70%以上,澳大利亚还是自然资源、能源和食品主要出口国之一。
澳大利亚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7%,对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贡献约为0.8%。虽然澳大利亚经济复杂性在全球排名第 65 位,但在总共31个生产驱动因素上普遍表现良好,生产基础发展潜力较大。澳大利亚在技术和创新、人力资本、全球贸易和投资以及制度框架等因素评分上取得了排名前 15 位的良好成绩。拥抱数字化发展浪潮是澳大利亚的一大重要政策议程。
2017年,澳大利亚总理提出本国的“工业 4.0”计划,并与德国的“平台工业4.0”签署合作协议。根据特别工作组的建议,政府主导的“澳大利亚测试场(Testlabs for Australia)”倡议小组将在特定教育机构中建立5个新的工 业4.0测试场。在 2018 年,澳大利亚将发布“数字经济战略(Digital Economy Strategy)”。这是一项前瞻性计划,旨在充分挖掘数字技术潜力,增强澳大利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联酋目前制造业结构比较单一,但是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在石油和天然气之外发展多元化经济,计划到2025 年将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 25%。阿联酋在除了可持续资源之外的其他制造业驱动因素上排名属于前四分位,在塑造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在今后,阿联酋有必要将重点放在改善可持续发展实践上,并且继续投资于全体制造业驱动因素。鉴于阿联酋当前制造业从业人口相对较少,因此开发一系列合适的劳动力技能,充分利用制造业转型中的机遇对于阿联酋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印度尼西亚
印尼拥有世界第 11 大制造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20%以上。矿产品和农产品在印度尼西亚出口中占较大份额,国家制造业结构复杂性相对较低。除了在需求环境方面取得前 20 排名之外,印尼在其他制造业驱动因素上大有改进空间。 印尼拥有 2.6 亿多人口,国内外工业制品市场巨大。然而,对印尼而言,人力资本既是优势也是挑战。随着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印尼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在现有劳动力的基础上开发合适的技能。为了进一步促进新兴技术在生产体系中的应用,印尼有必要优先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增加研发支出、扩大互联网覆盖面、加强网络安全保护等手段增强本国创新能力。
印尼的外国直接投资水平相对较高,但落后的基础设施和贸易开放程度的不足可能会对制造业转型造成阻碍。此外,印尼有必要重视强有力的制度框架和有效治理因素建设。
巴西
巴西制造业全球排名第 9 位,约占国內生产总值的 10%,几乎不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超过 30%)的三分之一。巴西制造业结构复杂性相对较低,在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表现好坏参半,可持续资源和需求环境是巴西排名最高的两个领域。
制度框架是巴西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监管效率和面向塑造制造业的未来的治理方式应当成为巴西政府的重点工作。巴西拥有全体第五大规模的人口,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在数字化技能、工程、批判性思维等对于塑造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十分关键的领域上显得比较落后。2017 年,巴西通过了新的劳动法,力求打造更加灵活的制度体系,加强法治建设。
沙特阿拉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沙特阿拉伯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不到 5%增加到12%左右(截至 2016 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的经济结构高度集中化,石油和天然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50%以上。发展制造业和工业部门对于沙特阿拉伯实现经济多元化、摆脱对石油生产的高度依赖具有重要意义。
沙特在需求环境驱动因素方面表现强劲,但在其他制造业驱动力方面仍有改进空间。沙特阿拉伯应当把握战略机会,改善制造业表现,增强在塑造制造业的 未来中的竞争力。目前,沙特阿拉伯执行了一些有利于改善经济关键因素的改革措施,作为“沙特愿景 2030”和“国家转型计划”的一部分予以执行。
南非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随着服务业的扩张,南非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下降到大约 12%。但南非仍拥有全非洲最强大的制造业结构。在制造业驱动要素方面,南非的表现好坏参半。一方面,创新能力是南非最大的优势之一, 因为该国拥有强大的创新文化,而且创业活动得到了成熟金融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人力资本仍然是南非塑造制造业的未来准备工作所面临的最紧迫挑战,原因在于南非缺乏工程师和科学家群体,数字化技能薄弱。此外改善制度框架有效应对变化冲突、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鼓励直接创新对南非也十分重要。
中国
在2010年超越美国之后,中国成长为全球头号制造业大国。中国2010 年的制造业增加值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尽管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规模,但在制造业复杂性方面仍有改善空间。中国经济的复杂性在全球排名第26位。
在过去的 20 年里,中国已经踏上了低成本产品到高端产品的升级之路。然而,由于中国的体量问题,其制造业不同部门的现代化水平差别显著,部分优秀制造商与低端制造商之间的差异更是惊人,因而拉低了整个国家准备程度。
就制造业驱动因素而言,中国在需求环境与全球贸易和投资驱动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中国在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本方面排名前三,但仍有必要继续提升劳动力能力,培养未来行业所需技能,还需要提高企业内部的创新水平。
体制框架和可持续资源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身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已经承诺在未来继续节能减排,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新兴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该目标的加速实现。
法国
法国制造业在全球排名第八位,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总额超过2800 亿美元。
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法国制造业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有所减少,与1970年相比减少一半,目前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0%。法国在所有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表现良好,每一个驱动因素的国家排名都位于前四分之一,在全球贸易和投资、需求环境和可持续资源方面表现尤为出色。
法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通过准备工作和既有能力实现制造业结构的强化。2015年法国推出了“工业新面貌(The New Face of Industry)”计划,跟随欧洲其他国家的脚步启动了加速工业复兴的新战略。
德国
德国拥有全球第四大制造业,2016年的制造业增加值总额达到7750亿美元,经济复杂程度在全球排名第三。德国拥有全球闻名的优质制造业传统,超过一半的制造业产出出口海外。德国在综合制造业驱动因素中排名第一,在技术和创新、人力资本、全球贸易和投资以及需求环境驱动因素方面排名前十。德国教育成果突出,技术培训项目领先,劳动力素质高,创新能力强。
随着2011年“工业 4.0”计划的推出,德国致力于实现产品、价值链与商业模式的数字化与互联互通,大力推动数字化制造业的发展,成为该领域的先行国家之一。全球公认德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驅之一,在制定全球工业新标准和规范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日本
目前,日本拥有世界上第三大制造业,2016年的制造业增加值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近 9%。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的总额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近一半。
自1984年以来,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经济体。在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日本在需求环境方面表现特别突出,拥有成熟的消费基础、强劲的企业活动和巨大的市场规模。日本在技术创新和制度框架方面排名居前20位。在2016年,日本政府推出了“社会 5.0”战略,旨在通过新兴技术推动制造业转型,乃至实现整个社会的变革。
此外,日本政府还在2017年提出了“联结的产业社会(Connected Industries)”计划,支持日本制造业等产业通过资源、人员、技术、组织和其他社会元素的联结,创造新价值。
日本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与人力资本有关,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萎缩以及移民数量低于同类可比国家的问题。另外,日本在可持续资源驱动因素方面也存在着改进空间。
韩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韩国经历了显著的经济增长,从上世纪60年代的落后农业社会发展成了如今的制造业强国。韩国目前拥有全球第六大制造业,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总额超过 3800亿美元,经济复杂性全球排名第四。除了在可持续资源表现欠佳以外,韩国在其他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普遍表现良好。韩国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尤为强大,在研发支出和每百万人专利申请量方面排名前五。出色的创新能力为韩国历史性崛起贡献了一臂之力,也将助力韩国引领下一代生产模式发展。为了加强对塑造制造业的未来的准备工作,韩国需要继续提升劳动力能力,特别是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数字化技能,倡导知识密集型就业方面。此外,打造健全、透明和可信的机构组织有助于为韩国塑造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供指引,建立全球互联互通所需的信任关系。
新加坡
新加坡制造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从 1960 年的11%左右增至 2000 年的 28% 左右,目前又回落至 20%。新加坡制造业在多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研发和产品设计等高价值制造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新加坡在经济复杂性方面排名前20,在除了可持续资源之外的其他生产驱动因素方面表现良好。
新加坡是全球贸易和投资驱动因素领域的领导者,堪称世界上最开放、最友好的国家之一。 强有力的制度框架帮助新加坡在许多领域取得成功,制造业也不会例外。新加坡政府始终以塑造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为导向,并且在近期公布了新加坡智能工业成熟度指数(Singapore Smart Industry Readiness Index)。该工具旨在帮助制造业企业进一步挖掘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全部潜能。另外,新加坡的碳排放量低于其他领先国家,但在基线水资源供应和替代性能源领域面临着一定挑战。
英国
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诞生地,制造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8世纪晚期。然而,近几十年来,制造业在英国经济中的比重一直在稳步减少,从上世纪70年代的25%降至如今不足10%。尽管英国制造业仍然拥有超过270万从业人口,占英国出口的 45%,但英国制造业设施、产能、实力和就业机会正随着制造业经济占比的下滑而萎缩。虽然英国制造业结构逊色于类似的领先国家,但在所有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都表现良好。英国强大的技术平台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有效专注于航天和制药等高科技制造业。英国在整体教育成果方面表现稳健,技术培训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虽然英国拥有强有力的制度框架,但从历史上看,政府对工业发展的干预较少。不过,在 2017 年底,英国政府启动了一项以公私合作模式为基础的新产业战略。
美国
美国拥有全球第二大制造业,2016年的制造业增加值规模接近2 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16%,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美国是世界第八复杂经济体。然而,在过去 20 年里,美国本土产品竞争力下滑,作为制造目的地的吸引力遭受了严峻挑战。美国在塑造制造业的未来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取得了制造业驱动因素最高加权评分,在除可持续资源和制度框架之外的其他驱动因素上得分排名居于前五位。
美国的创新能力也是全球闻名,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新兴技术重大发展的前沿领域据有一席之地。此外,杰出的高等教育机构为美国培养、吸引和留住高级人力资源提供了有力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目前正在努力重振制造业。2017年底的税制改革中,美国将企业税率从35%下调至21%,令企业将部分生产转移到美国的意愿有所增强。
然而,与移民和自由贸易协定相关的政策和监管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美国有必要优先解决能源方面的效率和可持续问题。
印度
印度是世界第五大制造国,2016 年制造业增加值总额达到4200亿美元,经济复杂性排名第45位。在过去的30年里,印度制造业平均每年增长率超过7%,平均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至 20%。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市场对印度工業品的需求正处于上升阶段。
除了需求环境排名前五之外,印度在其他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还有不少改进空间。人力资本和可持续资源是印度面临的两大关键挑战。印度劳动力相对年轻,增长迅速,但劳动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印度应当注意采取升级教育课程、改进职业培训计划、增强劳动力数字化技能等措施。
此外,随着制造业不断扩张,印度还需要继续拓宽能源获取渠道,减少排放。2014年,印度政府启动了“印度制造”计划,主要目标是让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印度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关键因素的改善工作,积极朝着互联互通经济目标前进,最近还公布了一项2017年590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墨西哥
墨西哥拥有世界第12大制造业,在经济复杂性方面排名第24。墨西哥制造业不同部门、地区和公司规模之间的实力差异悬殊。墨西哥在数个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的表现有待改进,尤其是在技术和创新、人力资本和制度框架领域。墨西哥需要打造一个更加强大的技术平台来推动互联互通建设工作,还需要加强工业和研究活动以便为创新提供动力。
人力资本是墨西哥最紧迫的挑战之一,有必要调整教育课程,培养塑造制造业的未来所需技能,对当前劳动力也需要进行未来关键技能再培训。提高机构组织的透明度、效率,改善问责制度有助于墨西哥进一步加强准备工作。此外,为基础设施提供投资,为中小型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提供针对性帮助,制定多部门合作计划也应当成为墨西哥政府的优先事项。鉴于墨西哥是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的首选目的地,墨西哥应积极利用其全球关系网,推动知识和技术转让进程。
俄罗斯
俄罗斯拥有世界第13大制造业,但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在过去10年中有所下降。这一现象对俄罗斯生产结构的规模和复杂性造成了阻碍。俄罗斯在各个制造业因素上的表现好坏参半。其中,人力资本和需求环境是俄罗斯最大的优势,俄罗斯拥有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且其教育体系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
不过,俄罗斯还应在此基础上注重进一步培养劳动力的软性技能和创造性技能。要将这些优势转化为长期利益,俄罗斯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更高层次的竞争不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加强政府、工业和教育领域之间的合作;推动区域创新和研发中心的发展。
澳大利亚
与大多数高收入经济体相比,澳大利亚的生产结构有明显的不足,主要局限于服务业和开采业。服务业占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70%以上,澳大利亚还是自然资源、能源和食品主要出口国之一。
澳大利亚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7%,对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贡献约为0.8%。虽然澳大利亚经济复杂性在全球排名第 65 位,但在总共31个生产驱动因素上普遍表现良好,生产基础发展潜力较大。澳大利亚在技术和创新、人力资本、全球贸易和投资以及制度框架等因素评分上取得了排名前 15 位的良好成绩。拥抱数字化发展浪潮是澳大利亚的一大重要政策议程。
2017年,澳大利亚总理提出本国的“工业 4.0”计划,并与德国的“平台工业4.0”签署合作协议。根据特别工作组的建议,政府主导的“澳大利亚测试场(Testlabs for Australia)”倡议小组将在特定教育机构中建立5个新的工 业4.0测试场。在 2018 年,澳大利亚将发布“数字经济战略(Digital Economy Strategy)”。这是一项前瞻性计划,旨在充分挖掘数字技术潜力,增强澳大利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联酋目前制造业结构比较单一,但是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在石油和天然气之外发展多元化经济,计划到2025 年将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 25%。阿联酋在除了可持续资源之外的其他制造业驱动因素上排名属于前四分位,在塑造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在今后,阿联酋有必要将重点放在改善可持续发展实践上,并且继续投资于全体制造业驱动因素。鉴于阿联酋当前制造业从业人口相对较少,因此开发一系列合适的劳动力技能,充分利用制造业转型中的机遇对于阿联酋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印度尼西亚
印尼拥有世界第 11 大制造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20%以上。矿产品和农产品在印度尼西亚出口中占较大份额,国家制造业结构复杂性相对较低。除了在需求环境方面取得前 20 排名之外,印尼在其他制造业驱动因素上大有改进空间。 印尼拥有 2.6 亿多人口,国内外工业制品市场巨大。然而,对印尼而言,人力资本既是优势也是挑战。随着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印尼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在现有劳动力的基础上开发合适的技能。为了进一步促进新兴技术在生产体系中的应用,印尼有必要优先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增加研发支出、扩大互联网覆盖面、加强网络安全保护等手段增强本国创新能力。
印尼的外国直接投资水平相对较高,但落后的基础设施和贸易开放程度的不足可能会对制造业转型造成阻碍。此外,印尼有必要重视强有力的制度框架和有效治理因素建设。
巴西
巴西制造业全球排名第 9 位,约占国內生产总值的 10%,几乎不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超过 30%)的三分之一。巴西制造业结构复杂性相对较低,在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表现好坏参半,可持续资源和需求环境是巴西排名最高的两个领域。
制度框架是巴西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监管效率和面向塑造制造业的未来的治理方式应当成为巴西政府的重点工作。巴西拥有全体第五大规模的人口,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在数字化技能、工程、批判性思维等对于塑造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十分关键的领域上显得比较落后。2017 年,巴西通过了新的劳动法,力求打造更加灵活的制度体系,加强法治建设。
沙特阿拉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沙特阿拉伯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不到 5%增加到12%左右(截至 2016 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的经济结构高度集中化,石油和天然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50%以上。发展制造业和工业部门对于沙特阿拉伯实现经济多元化、摆脱对石油生产的高度依赖具有重要意义。
沙特在需求环境驱动因素方面表现强劲,但在其他制造业驱动力方面仍有改进空间。沙特阿拉伯应当把握战略机会,改善制造业表现,增强在塑造制造业的 未来中的竞争力。目前,沙特阿拉伯执行了一些有利于改善经济关键因素的改革措施,作为“沙特愿景 2030”和“国家转型计划”的一部分予以执行。
南非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随着服务业的扩张,南非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下降到大约 12%。但南非仍拥有全非洲最强大的制造业结构。在制造业驱动要素方面,南非的表现好坏参半。一方面,创新能力是南非最大的优势之一, 因为该国拥有强大的创新文化,而且创业活动得到了成熟金融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人力资本仍然是南非塑造制造业的未来准备工作所面临的最紧迫挑战,原因在于南非缺乏工程师和科学家群体,数字化技能薄弱。此外改善制度框架有效应对变化冲突、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鼓励直接创新对南非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