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顺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初中地理教学也需要构建新的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围绕学生开展地理教学活动,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本文结合笔者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经验,就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够有效提升今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和谐高效;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中各项措施的不断落实,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教师日常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有关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构建的理论层出不穷,不少教师在进行指导性理论时“挑花了眼”,导致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节,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为避免此种情况出现,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和谐高效课堂的内涵,并找准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切入点,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入手,创设积极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打造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当下的很多学生不善于表达,因为内向的原因,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及时与教师沟通,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影响学习的效率。因此在教学中,各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学习中认为困难的知识、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问题等,并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在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同时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二、制定明确目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有了目标的引导,学生才能循序渐进的学习。初中地理教师要考虑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认知水平的高低、理解能力的强弱、个体间的差异性等等,然后,想方设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他们的形象思维,制定完善教学方案后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练习。基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做出目标的有效设计,更符合初中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因此,值得广泛的推广起来。如教学《天气与气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不断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基于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与思维引导。比如,教师可以针对当前气候变暖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进行生活化教学
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喜欢的课堂,学生才能有兴趣、有激情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在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之时充分调动自身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实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优化组合。从而提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知识学习效率。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呢?地理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现象的本质探究。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生活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
例如:在《中国地形》第一节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以生活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的。在讲解中国的地勢特点知识,我并没有直接介绍这一特点,而是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出示了长江、黄河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们:“我们都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但是谁能告诉叫我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在哪?它的流向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流呢?”
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们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帮助学生们轻松记忆了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特点。再通过引导学生们对两条河流“瀑布”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们明确了中国地形的梯形分布特点。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导入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生活经验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迁移运用,让学生们在想到地理知识只是想到的不是干巴巴的理论,而是早已印刻在脑海中的生活现象,进而提升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效果,促进了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
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讨论是自主学习以及显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另一种形式,学生仍然作为课堂上的主角,只不过转换了一种学习的形式和方法。合作探究目前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挥了明显作用。本着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的原则,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能引发共鸣的探索问题,引导学生就此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的交锋,形成锐意创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会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地理,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地理知识。比如,在教学“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时,我们就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设置了如下探究问题:①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②为什么南极比北极更寒冷?③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④南极大陆地下有丰富的煤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就自然地将“讲堂”变成了“学堂”,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求知,在“探究”中创新,既促进了地理新知识的增长,又切实体现了新课程“问题是教学的开端、主线和归宿”的教学理念。
五、巧用多媒体,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虽说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已经司空见惯,常用的教学方式也老生常谈,但多媒体的形象、生动、易懂等特質确实能够为学生的学习降低难度,使学生简明的了解到地理知识,且富含趣味性的画面或音乐背景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感官体验,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的应用在精而不在多,避免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而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河流”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洪水泛滥和河流干枯的短片,以纪录片直接抨击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不仅限于此,学生还要能够根据流域图讲解长江和黄河的主要特征,了解人类活动对于河流造成的影响等等。因此,教师还可以利用动态图的演示进一步使学生清晰人类活动和河流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长江和黄河不同河段的开发问题。
六、结语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新课改倡导下的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当积极地探索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之路,从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进行教学实践,将和谐高效理念同教学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最终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国卫.构建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38.
[2] 孙凌燕.如何构建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65-166.
[3] 郑海霞.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6,32(32):168-169.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白庙学校)
关键词:初中地理;和谐高效;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中各项措施的不断落实,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教师日常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有关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构建的理论层出不穷,不少教师在进行指导性理论时“挑花了眼”,导致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节,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为避免此种情况出现,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和谐高效课堂的内涵,并找准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切入点,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入手,创设积极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打造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当下的很多学生不善于表达,因为内向的原因,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及时与教师沟通,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影响学习的效率。因此在教学中,各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学习中认为困难的知识、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问题等,并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在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同时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二、制定明确目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有了目标的引导,学生才能循序渐进的学习。初中地理教师要考虑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认知水平的高低、理解能力的强弱、个体间的差异性等等,然后,想方设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他们的形象思维,制定完善教学方案后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练习。基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做出目标的有效设计,更符合初中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因此,值得广泛的推广起来。如教学《天气与气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不断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基于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与思维引导。比如,教师可以针对当前气候变暖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进行生活化教学
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喜欢的课堂,学生才能有兴趣、有激情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在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之时充分调动自身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实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优化组合。从而提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知识学习效率。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呢?地理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现象的本质探究。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生活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
例如:在《中国地形》第一节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以生活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的。在讲解中国的地勢特点知识,我并没有直接介绍这一特点,而是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出示了长江、黄河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们:“我们都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但是谁能告诉叫我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在哪?它的流向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流呢?”
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们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帮助学生们轻松记忆了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特点。再通过引导学生们对两条河流“瀑布”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们明确了中国地形的梯形分布特点。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导入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生活经验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迁移运用,让学生们在想到地理知识只是想到的不是干巴巴的理论,而是早已印刻在脑海中的生活现象,进而提升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效果,促进了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
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讨论是自主学习以及显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另一种形式,学生仍然作为课堂上的主角,只不过转换了一种学习的形式和方法。合作探究目前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挥了明显作用。本着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的原则,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能引发共鸣的探索问题,引导学生就此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的交锋,形成锐意创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会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地理,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地理知识。比如,在教学“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时,我们就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设置了如下探究问题:①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②为什么南极比北极更寒冷?③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④南极大陆地下有丰富的煤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就自然地将“讲堂”变成了“学堂”,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求知,在“探究”中创新,既促进了地理新知识的增长,又切实体现了新课程“问题是教学的开端、主线和归宿”的教学理念。
五、巧用多媒体,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虽说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已经司空见惯,常用的教学方式也老生常谈,但多媒体的形象、生动、易懂等特質确实能够为学生的学习降低难度,使学生简明的了解到地理知识,且富含趣味性的画面或音乐背景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感官体验,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的应用在精而不在多,避免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而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河流”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洪水泛滥和河流干枯的短片,以纪录片直接抨击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不仅限于此,学生还要能够根据流域图讲解长江和黄河的主要特征,了解人类活动对于河流造成的影响等等。因此,教师还可以利用动态图的演示进一步使学生清晰人类活动和河流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长江和黄河不同河段的开发问题。
六、结语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新课改倡导下的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当积极地探索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之路,从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进行教学实践,将和谐高效理念同教学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最终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国卫.构建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38.
[2] 孙凌燕.如何构建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65-166.
[3] 郑海霞.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6,32(32):168-169.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白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