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苦坚韧而又慈悲的行吟者r——浅评刘年散文集《独坐菩萨岩》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_xiao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落日、荒原和雪的湖南当代诗人刘年,曾多次自诩为“行吟者”,从2007年义无反顾离开湖南湘西走向云南,十多年来他一路穿行在大江南北.诗人在出版诗集《远》《为何生命苍凉如水》后,对于2017年出版了散文集《独坐菩萨岩》.《独坐菩萨岩》文题中“独”字定下了其散文的情感基调,也呈现了“行吟者”吟唱孤独的身影.“菩萨岩”是埋葬着父亲的地方,这里有如“那个手一样,指着苍天”的巨石——菩萨岩,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界生命最神圣的尊重,也寄托着诗人内心深处最真切的爱和最难以诉说的痛.无论诗人在《路的诱惑》中说自己“不可救药地爱上孤独”,独自疯狂地奔跑在旷野上,穿行在荒凉的大西北,还是静静地感知黄河的悲苦和扭曲,策马扬鞭在黄沙茫茫的莫贺延碛,诗人在孤独的行走中无限放大了外在环境的苍凉和空旷以及自己内心的孤寂悲苦,而这终究凸显了诗人对生命孤独本质最真实的感受,这种远行的孤独和近乎对生命悲凉的感受与坐在埋着父亲的菩萨岩的感觉是相同的,又是不相同的.相同的是“坐得足够久,石头的冷会侵进身体,自己便仿佛成了一块石头做的界碑,在生与死的交界处”,亲人的去世和对年迈母亲的愧疚以及对自我命运的无可控性让诗人体会到了生命中不得不接受的冷酷性和残忍性,但不同的是诗人在这个时候“最安静,不想,不担心,就像多年以前可以在父亲面前一样,拥有绝对的安全感”.回归故土,回归亲情,漂泊的诗人似乎找到了肉体和灵魂的最好栖息地.这是笔者在读完《独坐菩萨岩》后痛楚压抑的内心暂时得到释放和平息的时候.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谈对其散文集《独坐菩萨岩》最粗浅的体会.
其他文献
一、《生死疲劳》的“行动元模式”分析  法国的叙事学家格雷马斯以语言学为模式,力求先找出故事内部基本的二元对立关系,再据此推演出整个叙事模式,并提出了“行动元模式”与“符号学矩阵”理论。  在格雷马斯看来,“行动元是谓词结合的产物,它存在于每一个微观的世界”。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三组相对应的行动范畴:主体和客体、发送者和接受者、辅助者与反对者。任何模式都是经过简化的,在实际的叙事文本当中,情况远比呈
期刊
鲁迅在《祝福》当中塑造的祥林嫂形象是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经典人物形象之一.“我”回到鲁镇,借住在四叔家,见到祥林嫂并由此对祥林嫂的经历展开了回忆.小说末尾,祥林嫂死在冬
期刊
21世纪以来,非自然叙事学发展迅猛,已成为后经典叙事学诸多流派中的后起之秀。作为非自然叙事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扬·阿尔贝(J·Alber, 1973―)在《不可能的故事世界—以及如何处理它们》中概述了自己对非自然概念的理解。他指出:所谓的非自然叙事是那些“通过投射物理上和逻辑上的不可能性以超越我们真实世界知识的叙事”。阿尔贝将非自然理解成不可能,即被再现的场景或事件就统治物理世界的已知原则、被普遍
期刊
近二三十年以来,印度电影迅速崛起和发展,印度电影在保留本土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有效融入好莱坞类型片的元素,逐渐形成了“新概念印度电影”,从而催生了“新世纪现实主义
期刊
情感是作家创作的重要因素和直接诱因,因而作家心理是导致文章呈现不同情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正如刘勰曾提到的“缀文者情动而文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其充分肯定了情感于文辞所起的能动作用。即使是明艳旖旎的春花在杜甫笔下也成了“感时花溅泪”的凄晃,同样是花,即便是残花,在李清照笔下也有“绿肥红瘦”的清雅。而鲁迅不也曾说他的杂文创作是“释愤抒情”吗?因而,我们其实不难发现作品与作家心理表征的关系。作品是我
期刊
多丽丝·莱辛被认为继弗吉尼亚·沃尔夫之后最杰出的女性作家。她在200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对人类文明的深刻思考和研究赋予了她的小说深刻的灵感和启示。《幸存者回忆录》从她所有奇幻现实主义小说中脱颖而出。从女性幸存者“叙述者”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展现了她的城市在灾难后的惨烈场面,这个瘫痪的地区,缺乏有效的政府和公共车业,到处都是严峻的荒凉和令人窒息的绝望。“多丽丝·莱辛的文学作品的主要部分在于空间
期刊
余秀华在2015年因一首名为《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歌而走红于网络,从而引发了一股诗歌上的“余秀华热”,这使得文艺界开始对其加以关注、讨论并研究。而余秀华的“脑瘫女诗人”“农民”等多重特殊身份,也使得她的诗歌具有区别于其他诗人的独特色彩。  “任何一个身体都是一个被话语建构的活生生的身体。身体是欲望的、工具的、智慧的三种话语的游戏活动”,在余秀华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借助迥乎不同的动物意象来书
期刊
《史记》以其卓越的叙事成就成为先唐叙事性文体雄视一切的代表,其叙事的视角模式、时间和空间模式、结构模式,无一不为后代的中国叙事文学树立榜样。《吕太后本纪》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的传记。司马迁将《吕太后本纪》置于《高祖本纪》与《孝文本纪》中间,可见吕太后在司马迁心中的分量与帝王是一样的。本文就《史记·吕太后本纪》所采用的全知叙述视角、叙述时间空间上的立体交叉,以及《史记》独特的叙事结构等几
期刊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它上承先秦两汉之上古中国,下启隋唐之中古中国。这又是动荡的年代,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184)到开皇九年(589)灭陈统一中国。凡400余年,中国仅有21年的太平。这一时期,人们失去了对儒家思想的信仰。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以爱情为主要题材的吴歌大量出现,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一朵亮眼的奇葩。《子夜歌》作为吴歌中重要的代表作品,了解其中爱情主题的形成对了解这一时期总的文学具有重
期刊
取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物象,以想象为媒介,直接比附推论出一个抽象事理的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直接推论的逻辑方法”。同时,以具体物象为载体作为取象思维的核心,把比附推论作为本质特征,把想象作为传达情感和领悟道理的媒介。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发展于《易经》,在《易经》的“挂爻辞”中得到了充分的解释和说明。例如,《小畜(九)风天小畜》: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运用取象思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