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尼龙绳圈套加异物钳方法拖取胃内打火机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YJL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30岁,因吞服一次性塑料打火机35d就诊。经胃镜检查发现一大小为8.3cm×2.3cm×1.2cm打火机横位于胃体大弯侧。胃角见一约1.5cm×1.6cm溃疡,底覆白苔。在麻醉师监护下,予静推丙泊酚80mg及阿托品0.5mg,开始用圈套器套住打火机前端的接头处,打火机拉至贲门时呈横位状,与食管仍呈较大角度,

其他文献
2010上海国际消化系早癌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日ESD高峰论坛定于2010年4月9日至11日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由上海消化内镜学会和香港消化内镜学会主办,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
消化道息肉是消化道黏膜层局部隆起性病变,可发生于食管、胃、小肠及结肠。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消化道息肉的检出率在逐步提高,息肉的临床意义在于出血或可能癌变,因此积极治疗息肉对降低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内镜下治疗已成为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根据息肉的部位、大小、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插管操作模式的转变,对于ERCP的插管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操作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间因胆管疾病行诊治性ERCP的患者120例,其中选择常规插管法插管60例,使用导丝插管法插管60例。分别统计分析2组在ERCP操作过程中的目标管腔插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和术后7d内的胰腺炎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导丝插管组患者较常规插管组的插管成功率
患者女,40岁。2年前于当地医院行卵巢囊肿切除术,术后出现左下腹痛,大便前剧烈,便后稍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2年来患者下腹疼痛时轻时重,于1周前自肛门排出纱布1块后,左下腹疼痛明显好转,但疼痛仍存在,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查体:下腹正中可见陈旧手术瘢痕,腹软,
内镜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消化道黏膜表面往往覆盖大量泡沫和粘液,导致内镜视野模糊,严重影响内镜医师观察,甚至造成各种假象,是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内镜操作中为清洗泡沫常需要生理盐水冲洗或负压吸引,增加了操作时间和患者痛苦。二甲硅油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其临床应用的制剂有二甲硅油乳剂、二甲硅油散和西甲硅油乳剂,3种制剂的主要成分均为活化的二甲硅油和二氧化硅。多项研究表明,检查前口服二甲硅
患者女,63岁,因“反复右下腹痛、腹胀3个月余,加重5d”前来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腹隐痛,疼痛呈阵发性,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小时后能自行缓解,近5d来腹痛加剧,腹胀明显。患者自诉疼痛时右下腹有肿块突出并伴腹胀纳差,疼痛缓解后肿块自行消失,无恶心、呕吐,无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随着胆道疾病发病率的升高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快速普及,手术操作导致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病例数在增加,而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有创伤大、手术难度高和患者难以接受等特点。本文通过分析2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总结医源性胆管损伤诊断和治疗的体会。
胃血管球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因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在钡餐、胃镜、CT下等检查时与其他黏膜下肿瘤有许多共同之处,故易误诊。笔者遇到超声内镜诊断胃血管球瘤一例,报道如下。
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中,对于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深插管困难导致胆总管取石失败的患者,我们尝试同时应用腹腔镜、超细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互相配合摘除胆囊并取除胆总管结石,取得一定成效。
患者女,27岁,怀孕37周又4d,因“上腹阵发性疼痛4h”于2009年5月26日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分娩宫缩引起,急行剖宫产剖出一女婴,术中同时发现胰腺明显肿胀充血,周围大量淡黄色液体渗出,考虑胰腺炎,术中在上腹部腹中线两侧放置两根腹腔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