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涵发展的高职专业品质建设研究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x_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业是高职教育重要的标志,专业品质建设则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单元,本文从高职内涵发展的基点着眼,就专业品质建设的内涵和路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作者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专业;品质建设;内涵发展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了高等教育大国的目标。正因为如此,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张已不再是主要任务,实现由外延拓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型,已经现实地摆在面前。今后一个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内涵发展、着力提高质量。专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平台,在内涵发展中承担着先导和关键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提升品质,增强吸引力,以此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深入。
  一、专业品质建设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区分学科知识型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型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抓学科还是抓专业,学科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点,而专业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点。正因为这样,专业也就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基础、关键和前提。
  1.专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它是体现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性要素。在动态发展着的高等学校教育实践中,人们一般会不断关注学校的水平、实力和影响。对于本科学校而言,人们一般会关注名师及其带领下的学科,以学科水平衡量和鉴定学校水平。作为高等教育新类型的高职教育,由于其主要任务是培养职业化专业人才,因此,其虽有学术也有理论,但考查的主要内涵是一个个面向职业岗位、面向行业需求的专业,专业水平反映了高职教育办学的水平,一定数量的优势专业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高职院校的水平和地位。一个学校如果有8~10个高水平有影响的专业,这个学校无疑将成为高水平的学校。
  2.专业的竞争力水平反映了一所高职院校办学的实力和水平。因为专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专业水平在划分学校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随着学校发展从粗放的规模发展进入相对精细的内涵发展阶段,总量管理必然要被结构和专业管理所替代,一所学校既要有综合实力和规模水平,更要有专业水平。形成一定数量、有特色、有水平、有竞争力的专业,则会成为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其在招生、就业、社会服务等领域形成品牌和优势,会成为学校重要的优势和基础。专业竞争力强弱和水平高低,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地位。因此,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就成为增强学校竞争力、知名度、美誉度的重要抓手之一。
  3.专业是考生和家长及社会选择的重要依据。衡量一所学校水平既有学校的概念因素也有专业的具体因素。随着以生为本办学理念的深入,让学生有较自主的专业选择权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一体制框架内专业建设的水平、专业的特色和影响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对社会而言,用人单位有一个对某校某专业的认同问题,决定着该专业毕业生能否拥有顺利入职的机会;对学校而言,学生对某专业的认同,决定了其取舍和选择,从而也会影响专业的生存和发展。正因如此,在微观管理进入精细化阶段,专业建设显得十分重要。事实上,在近10年的高职项目评选中,虽然有学校的因素,但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6年开始的国家示范高职建设就是以专业为龙头的项目建设,2008年的国家资源库建设更是以专业为单元,2011年的专业服务产业发展项目更是直接以专业为考查标准。
  二、专业品质建设的若干要素及运行机制
  专业品质建设,实际上就是以更高品质为目标,规范化地设置和推进专业建设和运行,以切实促进专业建设的规范创新、创特树优。具体而言,有以下要素。
  1.专业名称。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名称问题历来引起人们重视和关注,但至今没有完全梳理好。虽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修订过多次,但考虑到历史延续等因素,始终没有达到理想化的水平。如何协调专业设置的学校自主性和行政管理统一性之间的矛盾,如何实现学理上的科学性和社会公众的认同性的协调等,很值得研究。如高等职业教育中有一个“金融管理与实务”,这个专业始终认为名不副实,也不通俗。至于金融与证券、金融与保险等专业名称显然也不尽科学。但至今仍十分热门、津津乐道。我们认为,高职教育中的专业名称必须体现职业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且与本科乃至更高层次接轨,与社会观念对接,口径可以宽一些,让学校有设专业方向和特色培养的空间。
  2.目标定位。这是指高职院校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最重要的定位问题。从科学意义上讲,培养高适应性、职业化专业人才应该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所在。其基点是专业人才,以区分于学术型人才、纯操作性人才。其特征是职业化专业人才,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化特征,要求我们注重职业理想、职业文化、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教练。其追求目标是高适应性,即适应社会、适应行业、适应岗位、来之能上岗、上岗适应快、动手能力强、实际水平高。在此前提下,每一个专业有具体的定位方向和领域。
  3.师资队伍。教师队伍建设在专业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资队伍在总体上要体现以下几种能力,即:教育教学能力,这是根本和前提;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这是重要彰显点;育人能力,这是学校区别于一般培训的重要特征。为了保证培养出职业化专业人才,教师队伍除了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以外,必须做到专兼结合、双师组合、机制融合,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与社会联同,课堂与实践融通。其中,每个专业拥有1~2名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十分重要,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必不可少。
  4.建设内容。实际上就是指教学内容及其组合排列方法。具体来说,包括了课表、课程、课堂、课本、课余、课外等,涵盖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优质的课程、立体化的教学资源、高效活跃的课堂和丰富的课余安排和课外拓展。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引入国内先进并适用的、国际通用而又可行的职业资格标准,并以课证结合和融通的方式组织教学,那无疑将带来事半功倍的作用。
  5.条件建设。条件是专业建设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除了教师队伍以外,条件保障还包括其他许多内容,如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建设等。这些年,各个学校都响应教育部号召,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也显得十分重要。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各个学校纷纷研究出台“校内实训生产化和校外实践教学化”的机制,影响长远。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网络和条件建设亦相当重要。在国际化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意义重大。在全社会重视就业、鼓励创业的政策下,加大就业帮扶创业支持的环境建设也显得相当重要。   6.质量保障。这主要是指专业建设的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包括学制、考核内容、考核标准、毕业条件等。除此之外,我们要研究引入第三方来评价培养效果,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以此来综合反映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率、校友满意度、毕业生创业成效、学校美誉度等,通过健全的跟踪反馈机制,考核专业建设成效。从今后长期发展来看,学习借鉴本科学校学科排名办法,推出高职院校专业排名也是一个可能之举,对此,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专业品质建设的措施与保障
  提升专业建设的品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校齐抓共管,也需要从考核体系上采取有力措施。
  1.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这是学校层面要做的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内是一张施工路线图,对外是一个公开承诺。它是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总纲领,其水平高低反映出学校的水平,其特色所在反映出学校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定要建立在充分调研和市场分析基础上,反映出高职特点、地域特征和学校特色,要以专业系部为主,综合招生、就业、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校企合作以及校友和合作企业综合力量进行系统设计,通盘考虑,力求完整科学,有特色,有实效,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事实上,2006年开始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就将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充分证明了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
  2.构建一个以专业建设绩效为重点的考核机制。就教育主管部门而言,应当按照分类指导、特色办学的思想,鼓励学校从实际出发、推进特色化办学、培养特色化人才,少专业、多特色、高水平,尤其鼓励优势专业做强做大做特,并给予必要倾斜。对学校来说,要坚决防止和在克服平均主义思想,坚持从学校特点出发,鼓励办好数量不多、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专业,形成一批专业高原乃至高峰,以此来彰显学校的实力和水平,防止小而全、大而全、多专业、低水平现象出现,造成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3.创造条件建立高水平专业带头人考核激励制度。提高专业带头人尤其是重点专业带头人在学校事务和整个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这是全面提升专业建设品质的重要措施和路径。一方面,高水平专业带头人是推动高水平专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高品质专业建设与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之间是良性互动关系。正因为这样,我们一定要怀着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崇敬之心,切实改进生活待遇,改善其工作环境,提高其地位,让其更受尊重,更倾心工作,带领整个团队集中精力把专业建设得更好。同时,我们要重视和不断加大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切实提高专业带头人整体质量和水平,以此来促进专业建设品质的提高。
  4.积极探索专业建设年报和质量发布制度。从2011年开始,我国的“985工程”建设高校陆续发布了质量报告,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示范性高职院校也发布了质量报告,这是一大进步。我们认为,从推进内涵发展、提升专业建设品质的角度看,我们应当鼓励各学校选择若干重点专业发布专业建设年报和质量报告,并逐步形成制度。以此为契机,开展专业建设评比、排名和考核,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监督专业建设的良好氛围,促进专业建设品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建松. 高职院校专业带头培养机制研究[J]. 高等工程研究,2011(6).
  [2] 周建松等. 高职教育优势专业建设机理与方法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7).
  [责任编辑:余大品]
其他文献
摘要:高等院校如何建设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与其他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相比较,基地如何在功能上有所区分且凸显特色?围绕此问题,本文从加强通识教育、推动课程改革、支持学生科研、建设品牌活动和促进本硕衔接五个方面探讨了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校内创新实践基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本硕衔接  2012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理科公共平台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以下简称“理科创新基地”)正式投入建设,
期刊
摘要:大学课堂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阵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需要具有先进的教学意识。本文以“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为例,提出大学课堂教师应具备目标意识、资源意识、对话意识和反思意识。  关键词: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意识  大学课堂是学校践行办学理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渠道。大学教师具备怎样的课堂教学意识,直接影响其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而关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师范教育专业基
期刊
摘 要:保罗·弗莱雷是活动于20世纪中后期的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世界著名教育家,迈克尔·桑德尔则是当今深受学生欢迎的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他们的生活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学术旨趣大相径庭,但却秉承着极其相近的教育理念,热烈地投身于教育实践。弗莱雷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后来闻名于世的“解放”教育理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对话式”教育模式,而桑德尔则在哈佛大学的课堂上纯熟地运用“对话式”教学法将其开设的“公正”课
期刊
摘 要:课程体系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暨南大学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强化人才培养定位,以目标导向理论为指引,系统管理统筹课程体系,开展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本文主要结合课程体系优化的改革实践,深入分析本科课程体系的宏观设计与理论构建,旨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全面协调发展方面做些理论探索与应用实践。  关键词:目标导向;系统管理;本科课程体系;优化  暨南大学积极贯彻落实《全面提高高等教
期刊
摘要:大学的人文教育既是人文知识的传播,也是人文精神的辐射。浙江大学大类课程、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对人文类课程的内容与教学形式均有着不同的要求。为此,我们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宗旨,以“博雅专精,明体达用”为理念,打造了多层次的精品课程体系,探索了分层次的“精品化”之路。同时,为了兑现人文学科之于大学和社会的人文使命,我们积极推进人文类精品课程的“公开化”建设,以实现人文教育从“小人文”向“大人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西安交通大学近些年来所进行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改革实践,改革的目标在于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教学质量,改革的核心在于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强调赋予学生更多“学”的机会,实践多层次教学,努力挖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潜能的培养。着重介绍了我们试点实践的“开放研究型、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法。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教学;主动学习;开放研究型;讨论互动式  一、改革背景  大学物
期刊
摘 要: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成果完善经济学教学,是经济学教学的一个现实挑战。本教学团队尝试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进行经济学的跨学科教学,利用实证式的教学手段搭建科学和人文学科交叉的教学平台,综合不同知识信息、融合不同知识领域进行价值创造,在充分阐释经济现象本质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经济学;跨学科;实证式;创新  经济学是研究
期刊
摘要: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根据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采用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密切相关。我国各大学法学院系目前都积极倡导教学方法改革,国外法学教学方法的引入成为普遍的现象,比如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本文以案例教学为例,就问题产生的原因做一些初步分析,并对法学教学方法完善的途径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理论;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是
期刊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某重点大学250名研究生的学术英语需求进行分析。统计表明研究生在学术英语技能方面普遍存在不足,并且希望得到学术英语的系统训练,以便能够撰写和发表符合国际标准的学术英语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调查要求按照研究生学习需求设置学术性、应用型、专业化的学术英语系列课程,以实现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专业学习、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的目标。  关键词: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研究生  一
期刊
摘 要: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医药院校中一直担负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综合素质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医药专业本科生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医药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国内外计算机教育的新进展,阐述了以计算思维培养为核心,对医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思维;医药专业;教学改革  医药类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很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