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电子阴道镜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增城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03~2005年166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行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①电子阴道镜在诊断宫颈疾病中敏感度为80.1%,特异度为87.3%,假阴性率为3.8%,阳性预测值为83.1%;②阴道镜图像与组织学结果相比:醋酸白上皮符合率为66.7%,二联征符合率为72.2%,三联征符合率100%,可疑宫颈癌符合率100%;③宫颈疾病以30~39岁发病者所占比例最大(46.7%)。结论 电子阴道镜检查技术诊断宫颈疾病结果准确可靠,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对CIN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阴道镜;宫颈疾病;宫颈癌
阴道镜检查技术是应用放大技术观察子宫颈及下生殖道的形态学变化,定位病变部位,提供活检标本。阴道镜的临床应用已有70余年的历史,电子数码阴道镜吸收了电子计算机的优势,成为集图像摄取、屏幕监视、图文打印、资料存储为一体的电子信号检测系统,为临床宫颈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了更准确、丰富、形象的临床依据。本文总结了166例阴道镜检查结果,并与细胞学、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阴道镜检查166例,年龄21~75岁,平均35岁。临床诊断分别为宫颈糜烂108例,宫颈息肉9例,宫颈那氏囊肿6例,急性宫颈炎5例,宫颈尖锐湿疣23例,宫颈肥大11例,可疑宫颈癌4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室及阴道镜检查 对上述患者常规进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同时均进行阴道镜检查、醋酸白试验及碘试验,对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对上述病例均在3、6、9、12点及阴道镜下病变严重部位行多点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
1.2.2 阴道镜图像特征 ①正常转化区:移行区内未见异常上皮、异型血管和异常腺体开口;②醋酸白上皮:应用醋酸后宫颈表面出现的一过性白色上皮,表面多无血管显现,边界清晰或模糊,厚薄不均,白色消失可快可慢;③宫颈湿疣:湿疣结节呈外凸形生长,表面可见外翻状的细小乳头,或密集丘疹样白色上皮;④二联征:移行区内外可见醋酸白上皮伴低平、细小的镶嵌,醋酸白上皮消失速度较慢;⑤三联征:移行区内外有边界清楚、污浊、厚重的醋酸白上皮,持续时间较长,可伴粗糙的镶嵌、相距甚远的异型血管;⑥可疑宫颈癌:移行区有醋酸白上皮、粗镶嵌、粗点状血管及其他异型血管同时或单独出现;⑦检查不满意:移行带上移至宫颈管内或因接触性出血严重无法检查。以上7种图像中,宫颈湿疣、醋酸白上皮、二联征、三联征、可疑宫颈癌图像视为阴道镜阳性结果。正常转化区视为阴道镜阴性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以宫颈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将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用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及阳性预测值4项指标评价阴道镜在宫颈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2 结果
2.1 宫颈细胞学诊断结果 本研究166例患者中,细胞学正常者为105例,异常者为61例,占36.7%(61/166)。
2.2 阴道镜图像及组织学结果
2.2.1 阳性结果 阴道镜检查阳性例数为56例,占总数的33.7%(56/166),与细胞学检查结果相比,阳性筛出率为91.1%(51/56)。与组织学结果相比,宫颈湿疣符合率为40%(4/10),醋酸白上皮符合率为66.7%(28/42),二联征符合率为72.2%(13/18),三联征及可疑宫颈癌符合率100%(15/15)。
2.2.2 阴性结果 正常转化区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为95.9%(94/98)。
2.2.3 统计学结果 阴道镜检查总阳性数为56例,组织学结果CIN加浸润癌共计45例,与组织学的诊断符合率为83.1%,灵敏度为80.1%,特异度为87.3%。假阴性率为3.8%。
2.3 宫颈病变与发病年龄分布 本组166例患者中,经病理确诊为CIN及浸润癌者共48例,占细胞学检查异常者的78.7%(48/61)。年龄分布上,以30~39岁发病者所占比例最大,浸润癌以50~59岁所占比例最大。即CIN的病变程度及病理级别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级,宫颈浸润癌以50岁以上妇女为多。
3 讨论
3.1 阴道镜检查对CIN诊断的临床意义 由于CIN是一种癌前病变,有些可能进展为宫颈癌,故对CIN的早期诊断十分必要。但肉眼观察往往无特殊变化。阴道镜检查由于其放大能力强,辅以醋酸白试验、碘试验,明显提高了CIN的诊断阳性率,降低了漏诊率,故成为CIN较好的诊断手段,降低了有创活检的盲目性,为临床恰当合理地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取阴道镜下有意义的阳性部位进行组织学活检,明显提高了组织学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阴道镜检查敏感度为80.1%,特异度为87.3%,阳性预测值为83.1%,与王玉双[1]等报道相一致。
3.2 阴道镜图像的评价 阴道镜检查辅助诊断早期宫颈癌的主要依据是异常阴道镜图像。首先,阴道镜下浸润癌的图像,如脑回状、乳头状、玻璃状或胶冻状伴有或不伴有异形血管的阳性率最高,Edebiri[2]分析252例患者的477次阴道镜图像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比,发现醋酸白上皮最敏感但特异度低,镶嵌和点状血管敏感度低但特异度高,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其次,阴道镜检查对病变的诊断主要根据血管形态及血管间距的改变。其中醋酸白上皮、二联征、三联征是最常见的三种图像,醋酸白上皮与CIN呈正相关,在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及时活检,从而明显提高确诊率。对有异常阴道镜图像的患者应长期随访,追踪观察。
参考文献
[1] 王玉双.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2):133-134.
[2] Edebiri AA. The relative significance of colposcopic descriptive appearances in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t J Gynaecol Obstet,1990,33(1):23-24.
【关键词】
阴道镜;宫颈疾病;宫颈癌
阴道镜检查技术是应用放大技术观察子宫颈及下生殖道的形态学变化,定位病变部位,提供活检标本。阴道镜的临床应用已有70余年的历史,电子数码阴道镜吸收了电子计算机的优势,成为集图像摄取、屏幕监视、图文打印、资料存储为一体的电子信号检测系统,为临床宫颈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了更准确、丰富、形象的临床依据。本文总结了166例阴道镜检查结果,并与细胞学、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阴道镜检查166例,年龄21~75岁,平均35岁。临床诊断分别为宫颈糜烂108例,宫颈息肉9例,宫颈那氏囊肿6例,急性宫颈炎5例,宫颈尖锐湿疣23例,宫颈肥大11例,可疑宫颈癌4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室及阴道镜检查 对上述患者常规进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同时均进行阴道镜检查、醋酸白试验及碘试验,对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对上述病例均在3、6、9、12点及阴道镜下病变严重部位行多点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
1.2.2 阴道镜图像特征 ①正常转化区:移行区内未见异常上皮、异型血管和异常腺体开口;②醋酸白上皮:应用醋酸后宫颈表面出现的一过性白色上皮,表面多无血管显现,边界清晰或模糊,厚薄不均,白色消失可快可慢;③宫颈湿疣:湿疣结节呈外凸形生长,表面可见外翻状的细小乳头,或密集丘疹样白色上皮;④二联征:移行区内外可见醋酸白上皮伴低平、细小的镶嵌,醋酸白上皮消失速度较慢;⑤三联征:移行区内外有边界清楚、污浊、厚重的醋酸白上皮,持续时间较长,可伴粗糙的镶嵌、相距甚远的异型血管;⑥可疑宫颈癌:移行区有醋酸白上皮、粗镶嵌、粗点状血管及其他异型血管同时或单独出现;⑦检查不满意:移行带上移至宫颈管内或因接触性出血严重无法检查。以上7种图像中,宫颈湿疣、醋酸白上皮、二联征、三联征、可疑宫颈癌图像视为阴道镜阳性结果。正常转化区视为阴道镜阴性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以宫颈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将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用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及阳性预测值4项指标评价阴道镜在宫颈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2 结果
2.1 宫颈细胞学诊断结果 本研究166例患者中,细胞学正常者为105例,异常者为61例,占36.7%(61/166)。
2.2 阴道镜图像及组织学结果
2.2.1 阳性结果 阴道镜检查阳性例数为56例,占总数的33.7%(56/166),与细胞学检查结果相比,阳性筛出率为91.1%(51/56)。与组织学结果相比,宫颈湿疣符合率为40%(4/10),醋酸白上皮符合率为66.7%(28/42),二联征符合率为72.2%(13/18),三联征及可疑宫颈癌符合率100%(15/15)。
2.2.2 阴性结果 正常转化区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为95.9%(94/98)。
2.2.3 统计学结果 阴道镜检查总阳性数为56例,组织学结果CIN加浸润癌共计45例,与组织学的诊断符合率为83.1%,灵敏度为80.1%,特异度为87.3%。假阴性率为3.8%。
2.3 宫颈病变与发病年龄分布 本组166例患者中,经病理确诊为CIN及浸润癌者共48例,占细胞学检查异常者的78.7%(48/61)。年龄分布上,以30~39岁发病者所占比例最大,浸润癌以50~59岁所占比例最大。即CIN的病变程度及病理级别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级,宫颈浸润癌以50岁以上妇女为多。
3 讨论
3.1 阴道镜检查对CIN诊断的临床意义 由于CIN是一种癌前病变,有些可能进展为宫颈癌,故对CIN的早期诊断十分必要。但肉眼观察往往无特殊变化。阴道镜检查由于其放大能力强,辅以醋酸白试验、碘试验,明显提高了CIN的诊断阳性率,降低了漏诊率,故成为CIN较好的诊断手段,降低了有创活检的盲目性,为临床恰当合理地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取阴道镜下有意义的阳性部位进行组织学活检,明显提高了组织学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阴道镜检查敏感度为80.1%,特异度为87.3%,阳性预测值为83.1%,与王玉双[1]等报道相一致。
3.2 阴道镜图像的评价 阴道镜检查辅助诊断早期宫颈癌的主要依据是异常阴道镜图像。首先,阴道镜下浸润癌的图像,如脑回状、乳头状、玻璃状或胶冻状伴有或不伴有异形血管的阳性率最高,Edebiri[2]分析252例患者的477次阴道镜图像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比,发现醋酸白上皮最敏感但特异度低,镶嵌和点状血管敏感度低但特异度高,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其次,阴道镜检查对病变的诊断主要根据血管形态及血管间距的改变。其中醋酸白上皮、二联征、三联征是最常见的三种图像,醋酸白上皮与CIN呈正相关,在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及时活检,从而明显提高确诊率。对有异常阴道镜图像的患者应长期随访,追踪观察。
参考文献
[1] 王玉双.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2):133-134.
[2] Edebiri AA. The relative significance of colposcopic descriptive appearances in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t J Gynaecol Obstet,1990,33(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