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应从学生乃至国家未来的角度去关注历史,与学生一起探讨:历史事实能够引起我们哪些反思?用正确的历史思想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感,引导学生重视先祖遗留的人类文化精髓和来自灵魂深处的传统。让他们真正明白学习历史的意义,努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历史 学习历史的意义 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习历史的技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177
课改在继续,可农村初中教学资源依然匮乏,成绩落后,加上历史科枯燥,学生很难有兴趣。笔者曾在校园调查中发现约3/5的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而高达4/5的人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态度积极的仅1/20左右,有的学生因受纪律和考试的约束在应付历史课。它们普遍认为该科中考仅占60分,花大力气学习那样多知识,实在不划算。于是历史课上,他们常表现为发呆,欣赏课外读物,做其他科作业,睡觉甚至嬉闹等,考试时能抄则抄,抄不到就放弃。总之,学习要求乃至分数对他们都不起任何作用,历史教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僵局。难道让其这样下去?我为此极力思考,采用了很多办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现与大家分享。
一、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意义
“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一些领导人也多次强调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历史知识教育,帮助他们正确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世界的过去和现在”。
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采用各种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爱学生做到循循善诱,持之以恒。正确对待学生犯的错误,尤其是后进生犯错误要适当宽容,决不随意批评,把教训改为亲切交谈,用真情打动学生,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以厚爱温暖学生心房,尊重他们,给予信任,相信他们能够改掉陋习。努力让他们摆脱学习历史的消极态度,解除思想顾虑。学生反复出现的错误的改正需要教师的耐心和帮助。以教师的真诚感动学生,引发它们对历史课的兴趣。
教师多鼓励,少训斥学生。许多学生不怕批评,却怕鼓励。教师要找准鼓励的关键点:学生做好事;历史学习中取得了局部的进步;遇到失败或遭到挫折。此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及时予以激励表扬,或给以关爱和帮助,这样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还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进取的热情。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师要适时选拔一些有历史特长、爱好的学生组织历史兴趣小组,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校“历史知识竞赛”、“名人故事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一系列活动中一展风采,以此刺激他们的表现欲,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他们全方位的转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的效果。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情景表演,在活动中点燃学习历史的激情。
历史原本是不能重演的,但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却可以让历史“重演”,那就是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我教学“赤壁之战”这一段历史时,曾采用让学生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教学方式。我挑选合适学生担任角色:“曹操”与“刘备”,再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认知等因素的特点,分别挑选出演各自手下大将的学生,尤其重视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节的表演,让学生极力突现曹操拥有二十多万大军的嚣张气焰和刘备求贤若渴、任人唯贤的心情。两个小组各自组织内容,自编台词,驰骋想象,积极筹备。在老师的协助和指导下,两组学生将这段史实表演得淋漓尽致。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猛然高涨,对这段历史事实记忆也很深刻,尤其熟悉成语故事“三顾茅庐”,从历史中得到了教育。
3.尽力让课堂教学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扼杀历史活力的隔离现象,就是把历史与当前社会生活的各种方式和事务分离出来。他认为历史关于过去的知识是了解现在的钥匙,就是强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其实许多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热点时事存在密切的联系,我们将筛选过的热点时事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摆脱教材的时空限制,学生能穿梭于时空的走廊,古今结合,拓展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既能在课堂上学到历史知识,了解了新闻时事,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关心国家大事。这样能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学习历史的使命感,也容易对历史产生兴趣。
三、努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技巧,要对学生“授之以渔”
1.教会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
知识获取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而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内在记忆规律,教师要积极发现并掌握其中的规律,引导学生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用恰当方法尝试记忆。提供记忆技巧,对提高学生效率有相当大的作用。为此,我引导学生做下列工作:①搜集记忆方法,与同年级同学科老师研究具体知识的最好记忆方法。②提向学生展示适合的一两种方法,供学生尝试借鉴。③指导学生在练习题中运用知识,举一反三,将抽象记忆变为形象记忆。④学生记忆成果展示,互相交流记忆经验,促进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
2.让学生亲手设计练习题。
学生要由被动转为主动,思考方位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让学生互换角色,站在教师或命题者角度,动手设计练习题。这既是学生创造力开发训练的有益尝试,同时又可加深对教师或命题者的认识和理解,对学习和考试都有很大益处。设计题目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参照相关练习题或试题,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然后再发展到自己独立设计,要尽量突出其创新性、综合性、现实性,同时也可增加一些趣味性。
3.鼓励对历史事物发表观点或提出假设推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通过了解史实,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认识,再把这种认识提升到理性高度,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对教材中没有下结论或结论模糊的历史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尝试对一些历史事物的发展可能性作出大胆的推理和假设,可通过与之相类似的历史事物的对比、借鉴来提出问题,如学生问题:①假设甲午战争中国获胜,又该如何评价李鸿章和伊藤博文?②如果袁世凯不告密,戊戌变法是否会失败?等。这些假设的提出,说明学生已经以逆向思维或发散性思维形式,在更深层意义上探究历史的真谛。
当然,要让农村学生喜欢学历史,的确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探索,多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相信学生会越来越喜欢学习历史。
【关键词】历史 学习历史的意义 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习历史的技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177
课改在继续,可农村初中教学资源依然匮乏,成绩落后,加上历史科枯燥,学生很难有兴趣。笔者曾在校园调查中发现约3/5的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而高达4/5的人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态度积极的仅1/20左右,有的学生因受纪律和考试的约束在应付历史课。它们普遍认为该科中考仅占60分,花大力气学习那样多知识,实在不划算。于是历史课上,他们常表现为发呆,欣赏课外读物,做其他科作业,睡觉甚至嬉闹等,考试时能抄则抄,抄不到就放弃。总之,学习要求乃至分数对他们都不起任何作用,历史教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僵局。难道让其这样下去?我为此极力思考,采用了很多办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现与大家分享。
一、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意义
“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一些领导人也多次强调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历史知识教育,帮助他们正确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世界的过去和现在”。
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采用各种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爱学生做到循循善诱,持之以恒。正确对待学生犯的错误,尤其是后进生犯错误要适当宽容,决不随意批评,把教训改为亲切交谈,用真情打动学生,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以厚爱温暖学生心房,尊重他们,给予信任,相信他们能够改掉陋习。努力让他们摆脱学习历史的消极态度,解除思想顾虑。学生反复出现的错误的改正需要教师的耐心和帮助。以教师的真诚感动学生,引发它们对历史课的兴趣。
教师多鼓励,少训斥学生。许多学生不怕批评,却怕鼓励。教师要找准鼓励的关键点:学生做好事;历史学习中取得了局部的进步;遇到失败或遭到挫折。此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及时予以激励表扬,或给以关爱和帮助,这样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还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进取的热情。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师要适时选拔一些有历史特长、爱好的学生组织历史兴趣小组,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校“历史知识竞赛”、“名人故事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一系列活动中一展风采,以此刺激他们的表现欲,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他们全方位的转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的效果。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情景表演,在活动中点燃学习历史的激情。
历史原本是不能重演的,但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却可以让历史“重演”,那就是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我教学“赤壁之战”这一段历史时,曾采用让学生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教学方式。我挑选合适学生担任角色:“曹操”与“刘备”,再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认知等因素的特点,分别挑选出演各自手下大将的学生,尤其重视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节的表演,让学生极力突现曹操拥有二十多万大军的嚣张气焰和刘备求贤若渴、任人唯贤的心情。两个小组各自组织内容,自编台词,驰骋想象,积极筹备。在老师的协助和指导下,两组学生将这段史实表演得淋漓尽致。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猛然高涨,对这段历史事实记忆也很深刻,尤其熟悉成语故事“三顾茅庐”,从历史中得到了教育。
3.尽力让课堂教学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扼杀历史活力的隔离现象,就是把历史与当前社会生活的各种方式和事务分离出来。他认为历史关于过去的知识是了解现在的钥匙,就是强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其实许多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热点时事存在密切的联系,我们将筛选过的热点时事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摆脱教材的时空限制,学生能穿梭于时空的走廊,古今结合,拓展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既能在课堂上学到历史知识,了解了新闻时事,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关心国家大事。这样能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学习历史的使命感,也容易对历史产生兴趣。
三、努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技巧,要对学生“授之以渔”
1.教会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
知识获取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而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内在记忆规律,教师要积极发现并掌握其中的规律,引导学生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用恰当方法尝试记忆。提供记忆技巧,对提高学生效率有相当大的作用。为此,我引导学生做下列工作:①搜集记忆方法,与同年级同学科老师研究具体知识的最好记忆方法。②提向学生展示适合的一两种方法,供学生尝试借鉴。③指导学生在练习题中运用知识,举一反三,将抽象记忆变为形象记忆。④学生记忆成果展示,互相交流记忆经验,促进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
2.让学生亲手设计练习题。
学生要由被动转为主动,思考方位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让学生互换角色,站在教师或命题者角度,动手设计练习题。这既是学生创造力开发训练的有益尝试,同时又可加深对教师或命题者的认识和理解,对学习和考试都有很大益处。设计题目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参照相关练习题或试题,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然后再发展到自己独立设计,要尽量突出其创新性、综合性、现实性,同时也可增加一些趣味性。
3.鼓励对历史事物发表观点或提出假设推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通过了解史实,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认识,再把这种认识提升到理性高度,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对教材中没有下结论或结论模糊的历史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尝试对一些历史事物的发展可能性作出大胆的推理和假设,可通过与之相类似的历史事物的对比、借鉴来提出问题,如学生问题:①假设甲午战争中国获胜,又该如何评价李鸿章和伊藤博文?②如果袁世凯不告密,戊戌变法是否会失败?等。这些假设的提出,说明学生已经以逆向思维或发散性思维形式,在更深层意义上探究历史的真谛。
当然,要让农村学生喜欢学历史,的确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探索,多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相信学生会越来越喜欢学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