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
中考不是终结,这只是一场更为激烈的战斗的前奏!升入高中,课程信息量显著增加,难度变大,对思维能力,记忆力都是新的挑战,高中是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是嬉笑怒骂中体现的学习的魅力。
然而,经过几轮高中化学的教学,却发现一个规律,每到高一化学教学时,就经常听到学生讨论化学学习问题,有好多学生中考化学几乎满分,但是到了高一学学化学就感到很吃力,我校的生源不是很好,好多学生在高中第一次月考化学成绩就不及格,所以就认为高中化学太难学不好,甚至部分学生对化学失去了兴趣。好多家长对此也不理解,有的家长甚至怀疑高中化学老师的教学能力问题。
这个问题同样也困惑着许多化学教师,为此我们高一化学老师专门集中开会分析讨论,一致认为问题出在初高中化学内容衔接的脱节上。我们的好多高中化学教师没带过初中,而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初中的有很大的区别,通过仔细研读新课改后初、高中课程标准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高中的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所以在高一的化学教学中不能急于推进高中的新内容,必须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材教法上的衔接。
一、调查分析,知己知彼
老师有必要在摸清高一新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初中知识"漏洞"对症下药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笔者仔细分析了初三新教材和大纲,归纳出以下几方面初高中教材的"盲点":
1.化合价
初中化学中介绍一些常见元素化合价,这些元素的化合价仅仅是它们主要的化合价,部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列出,如果简单认为这些元素只有表格中化合价,在解题时易造成思维定式。比如硫最高为+6价,最低为-2价,所以有Na2S2O3、FeS2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1价,都不是常见化合价。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初中化学常识仅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我们要根据教材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出质子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样就有助于学习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
3.酸、碱、盐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识也只介绍酸、碱、盐的含义,而没有对酸、碱、盐进行分类,所以高一要特别和学生讲清楚酸式盐与正盐的生成及酸式盐与正盐之间的转化。
4.氧化物的分类
现在初中课本上根本就没有关于氧化物的概念,只需要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做实验自己得
出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来给氧化物下个定义。至于氧化物的分类更是只字未提.所以高一就必须向学生讲解清楚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在以后教学的深度和
广度的处理上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记录下来。这一整理就发现许多问题,初中阶段很大程度是背记的东西多,据调查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死记硬背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初中阶段主要还是依赖教师,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具有独立性,以主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初中到高中,要实现记忆由理解、依赖、被动向独立主动的转变。
这样,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立高一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二、改变模式,旧中见新
复习时如果只是老师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的总结,相信半数同学定会昏昏欲睡。我认为要彻底纠正那种认为学生一次不懂讲两次、三次甚至十几次这样不厌其烦就会使学生"总有一天"明白的错觉,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活动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使复习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练过一遍",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参考当年全国各地的初中化学竞赛题、中考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者"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学生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这样做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学会运用知识点,增添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
三、调整心理,完善衔接
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存在质的飞跃。二者之间形成的跨度势必导致学生心理的考验,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繁重的学习任务,好多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甚至焦虑,茫然。如果我们老师忽略了学生心理上的这个衔接,只是一味的抓学习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最终导致对高中学习失去信心。总之在新环境下老师家长都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消除步入高中的不适应感,让学生爱上高中生活。
总之要解决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需我们老师学摸索一套比较完善的过渡方法,争取做到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平稳过渡,帮助学生为三年的高中生活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
中考不是终结,这只是一场更为激烈的战斗的前奏!升入高中,课程信息量显著增加,难度变大,对思维能力,记忆力都是新的挑战,高中是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是嬉笑怒骂中体现的学习的魅力。
然而,经过几轮高中化学的教学,却发现一个规律,每到高一化学教学时,就经常听到学生讨论化学学习问题,有好多学生中考化学几乎满分,但是到了高一学学化学就感到很吃力,我校的生源不是很好,好多学生在高中第一次月考化学成绩就不及格,所以就认为高中化学太难学不好,甚至部分学生对化学失去了兴趣。好多家长对此也不理解,有的家长甚至怀疑高中化学老师的教学能力问题。
这个问题同样也困惑着许多化学教师,为此我们高一化学老师专门集中开会分析讨论,一致认为问题出在初高中化学内容衔接的脱节上。我们的好多高中化学教师没带过初中,而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初中的有很大的区别,通过仔细研读新课改后初、高中课程标准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高中的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所以在高一的化学教学中不能急于推进高中的新内容,必须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材教法上的衔接。
一、调查分析,知己知彼
老师有必要在摸清高一新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初中知识"漏洞"对症下药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笔者仔细分析了初三新教材和大纲,归纳出以下几方面初高中教材的"盲点":
1.化合价
初中化学中介绍一些常见元素化合价,这些元素的化合价仅仅是它们主要的化合价,部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列出,如果简单认为这些元素只有表格中化合价,在解题时易造成思维定式。比如硫最高为+6价,最低为-2价,所以有Na2S2O3、FeS2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1价,都不是常见化合价。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初中化学常识仅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我们要根据教材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出质子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样就有助于学习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
3.酸、碱、盐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识也只介绍酸、碱、盐的含义,而没有对酸、碱、盐进行分类,所以高一要特别和学生讲清楚酸式盐与正盐的生成及酸式盐与正盐之间的转化。
4.氧化物的分类
现在初中课本上根本就没有关于氧化物的概念,只需要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做实验自己得
出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来给氧化物下个定义。至于氧化物的分类更是只字未提.所以高一就必须向学生讲解清楚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在以后教学的深度和
广度的处理上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记录下来。这一整理就发现许多问题,初中阶段很大程度是背记的东西多,据调查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死记硬背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初中阶段主要还是依赖教师,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具有独立性,以主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初中到高中,要实现记忆由理解、依赖、被动向独立主动的转变。
这样,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立高一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二、改变模式,旧中见新
复习时如果只是老师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的总结,相信半数同学定会昏昏欲睡。我认为要彻底纠正那种认为学生一次不懂讲两次、三次甚至十几次这样不厌其烦就会使学生"总有一天"明白的错觉,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活动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使复习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练过一遍",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参考当年全国各地的初中化学竞赛题、中考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者"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学生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这样做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学会运用知识点,增添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
三、调整心理,完善衔接
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存在质的飞跃。二者之间形成的跨度势必导致学生心理的考验,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繁重的学习任务,好多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甚至焦虑,茫然。如果我们老师忽略了学生心理上的这个衔接,只是一味的抓学习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最终导致对高中学习失去信心。总之在新环境下老师家长都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消除步入高中的不适应感,让学生爱上高中生活。
总之要解决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需我们老师学摸索一套比较完善的过渡方法,争取做到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平稳过渡,帮助学生为三年的高中生活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