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逐渐走进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灵活、生动以及形象的文字、声音、图片和动画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使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启迪思维、引发兴趣,进而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
  
  一、利用多媒体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引出课题,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绪下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物体的速度”一节时,教师可先播放刘翔110米跨栏和他领奖的画面。这样,会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还达到了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
  
  二、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突出教材的重点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学生通过物理演示实验看到了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的真实性,但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空间或现实条件的限制,实验的观察或操作有时无法达到教学要求。例如物理现象微弱、现象稍纵即逝或微观领域中的物理现象等,学生来不及细致观察,借助计算机就能得到补充。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现在的学生实验,从器材到实验步骤及表格设计都由教材按模式制定,对教师来说当然省事,但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对学生的分组实验,应该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自选器材、自定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例如在电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存在客观因素,电学实验连错电路就会烧坏元件,会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多媒体的介入,就能让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实验,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四、利用多媒体模拟特殊实验,突破教学的难点
  
  有的物理实验,由于受到环境、时间、空间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是根本没有办法演示给学生的。而通过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就能创建虚拟物理实验室,“补偿”了无法演示的实验。同时,能让学生对没办法体验到的实验补充感官认识,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过程,明确其产生、变化的特点及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思维具体化,变抽象为直观。例如在介绍“核的裂变”时,学生能通过动画模拟演示,清楚地理解具体现象的物理情景、过程和实质。
  
  五、利用多媒体将静态过程动态化
  
  将静态的图、物变成动态的过程,使学生获得连续动态形象的感性材料,再将声像效果综合起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感知,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例如分析斜面上物体对斜面的弹力时,利用自制CAI课件将难于观察的微观物体形变设计成多个画面,然后多个画面连续播放,使学生看清了形变的过程。
  
  六、利用多媒体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物理学中的一些公式,一定要展示其形成过程。通过信息技术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就能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电功率的计算时,教师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推导公式,多数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最终只记住了公式而忽视了过程,导致在做题时仍不会灵活运用这些公式。而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自己推导出的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可见,多媒体能够增大课堂的知识容量,展示形象、直观的物理模型,给学生呈现一个五彩缤纷的物理世界。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课件,促进师生互动、师生与课件互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该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总之,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必定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大余县黄龙中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