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 谁是老大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zh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旗制度是清朝独创的兵民合一的政治行政与军事组织,出征时用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颜色的军旗以示区别,所以又称“八旗”。其中正黄旗、正红旗、正蓝旗、正白旗为纯色: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为正色镶红边:镶红旗为红色镶白边。起初只有八旗满洲,后来被征服的蒙古人、汉人编为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共二十四旗,但其核心还是八旗满洲。
  八旗制度始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完备于清太宗皇太极。清入关前,八旗本无高低之分,但只有镶黄旗满洲属于皇帝本人:镶黄旗除了皇帝一支没有其他宗室。后来,皇权进一步加强,正黄旗与正白旗又归皇帝统属。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福临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此后,由皇帝控制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称为下五旗,有清一代,始终未变。
  清朝明确了上三旗比下五旗地位高,上三旗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務,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但是上三旗的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地位谁最高,就众说纷纭了。
  要讨论谁是老大——谁的地位最高,不妨跳出八旗本身,自能拨云见日。
  清朝的“抬旗”制度就是帮我们甄别八旗谁是老大的一条门径。
  抬旗,是清朝政府改变皇亲、贵族和功臣的旗籍,以提高其地位的一种制度。一般是包衣(奴才)汉姓改变为八旗汉军,八旗汉军改变为八旗满洲,满洲下五旗改变为满洲上三旗。
  我们先看下表:
  上表中抬旗入镶黄旗满洲的5家均为外戚(皇后和妃子的娘家),地位之尊不容置疑。抬旗入正黄旗满洲的5家,有3家为外戚,2家以军功,均为皇亲国戚。乍看,镶黄旗和正黄旗似乎没有可比性。但是,我们把慈禧太后和她的族人抬旗的情况比较一番,高下顿现:
  乾隆十三年(1748年),慈禧的老姑姑、皇贵妃那拉氏的娘家由“镶蓝旗满洲”抬旗为“正黄旗满洲”:同治元年(1862年),咸丰帝在热河病死,慈禧把自己的娘家从“镶蓝旗满洲”抬旗入“镶黄旗满洲”。乾隆时,慈禧的老姑姑是皇贵妃,所以只抬入正黄旗满洲:同治时,慈禧已经是大清的实际统治者,所以将自己娘家从镶蓝旗满洲抬入最尊贵的镶黄旗满洲。
  汉军的抬旗中,年羹尧、李侍尧分别从镶白旗汉军和正蓝旗汉军抬入镶黄旗汉军,田文镜则从正蓝旗汉军抬入正黄旗汉军。抬旗之时,田文镜的地位和军功远不及年、李二人,故只能入正黄旗。
  可见“镶黄旗”比“正黄旗”地位更尊崇。
  阿桂、官文以军功抬旗入“正白旗满洲”,他俩的地位和抬入镶黄旗、正黄旗的各位主儿无法比拟。
  我们有理由认为,清朝八旗,当以镶黄旗为最尊,正黄旗次之,正白旗第三,下五旗则没有明确的座次。
其他文献
热点回放  网友爆料:2014年12月12日凌晨,泰航FD9101起飞后,两中国游客在飞机上侮辱空姐,机组控制不住局面,结果曼谷飞南京的航班,飞了一半又返回曼谷。  根据微博消息,闹事的是一对来自南京的情侣,两人座位不在一起,空姐协调后更换了。晚餐时女的拿出泡面并向空姐要开水,被告知需要收费,与空姐有了些言语上的不快。不过后来,空姐还是提供了开水。就在方便面还没有泡开的时候,她突然连汤带面泼向空姐
摘 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冶金行业受原燃料价格持续增高、国内钢铁产能过剩、需求不旺,同质化竞争激烈等现象产生,造成企业一直在微利和亏损的边缘徘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冶金行业必须要发挥企业的思想政治优势,适应新形势,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是摆在每个政工干部面前的一个难题。然而企业生存发展都是靠人来实现的,钢铁企业只有紧紧依靠并深入动员广大职工,调动广大职工干工作积极性,形成战胜市场困难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