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正视差异 兼容并蓄百花齐放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2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文化呈多元化发展局面的今天,如何看待西方文化﹐进而又当如何看待自身文化,一直以来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每个民族均有民族心理的历史积淀和深层构筑,任何人都必定须带有本国、本民族、本地域的心理遗传基因,”这种遗传基因决定着他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乃至行为走向等等,这就是所说的根与源。品读任何一部世界名著都绕不过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命题。在对中国读者阅读量进行的比较中发现,中国读者的外国文学作品阅读量远少于中国文学作品阅读量,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21世纪,此种现象却实在值得我们思考。
  世界名著是经过时间的淘洗而留下的“金子”,是经过无数人认定后的精华。即便如此,阅读落差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影响阅读因素多多,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小的方面却贯穿全文之处入手。欧美国家人们的姓名要比中国人们的名字繁长得多,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不仅陌生而且不易记忆与区分。这一难以避免的差异直接影响了读者在阅读时对人物形象的认知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造成了文中人物在读者大脑再创造中的混淆,从而打断了行文的连贯性。
  比如在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著的《百年孤独》中,开篇所涉及的人名大多在八字以上,如何塞·阿尔卡地奥·布恩迪亚。这些名字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未免“艰涩陌生”,必然不如张三李四这般简短的名字易记。与名字相似地在细节之处反映东西文化差异的,还有外国文学作品中引用的典故、传说、谚语等,这些基础性段落或语句虽然没有直接影响外国文学作品的谋篇布局而给阅读带来“致命的一击”,但却妨害了外国读者对前后情节的照应与对全文的吸收理解。
  其次,是翻译方面的差异。对于文学作品翻译来说,译者在忠实原作的前提下尤其要突出原作的美学信息。译者必须受原文的约束,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线。“一定的语言总是历史地和一定文化相关联。各种语言本身只能在交织蕴藏语言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被充分认识;语言和文化总是被一起研究的。”能否将外国文学作品完好无损地“转换”并体现作者原文原意,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读者阅读难度,决定于翻译家的翻译能力与文学素养。
  文字是语言的另一种形式,所以文字表达的形式取决于语言表达的结构。在东西两方的语法结构下,同一种意思却有不同的表达。比如,英语语法中强调句和倒装句常起到增强语势、突出重点的作用,而翻译成中文后,此种作用随之消失,导致了语言与文字的平淡无奇,这样便或多或少地削弱了文采。文字的平白事小,有的甚至会造成读者对文意的曲解或歧义。
  再次,从文学创作理论与手法看,创作思路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反映,但更是写作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西方文学创作的背景与环境下,外国作家的行文思路难免与中国作家的有所不同,反射在作品里便是文章面貌的差异。例如有很多外国文学作品在开篇时采用的写法并不能很好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导致读者放弃阅读,也就使得作品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没有得到欣赏。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行文结构的布局极为重要。
  在作为实践指导的理论方面,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文学理论从古至今都是异同并存。在过去中西皆将文艺学叫做诗学,其中中国古代的经典文论乃是刘勰在《文心雕龙》首篇提出的“原道”说,而西方较为著名的文学理论学说有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在写作的实践中,我们通过短篇作品便可以看出二者的不同。中国近现代小说基本以第三人称为主,如鲁迅《孔乙己》、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等,作者都是用客观的视角来描写主人公的喜怒哀乐。相较而言,叙述中虽有较多对话、神态描写,但心理描写明显不足。而外国文学在这方面较有优势,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看到于勒时心中默念“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类似的心理描写往往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
  最后,是更为深刻的一个方面——文学内涵。说到底,纵使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再似于中国文学作品,它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仍旧会带有西方某些主义的影子,因为渗透于字里行间的价值观念是客观世界与作者主观世界的“镜”与“灯”,通过作品的形式传递给读者之后,需要读者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想象从而完成接受过程。
  这种差异的结果主要表现在读者无法产生共鸣,甚至生发不能赞同的否定情感。因外国作家与读者文化背景思想观念不同,而无法利用作品沟通交流的例子不胜枚举。无论是各异的民族精神、宗教信仰还是国家观念,都成为了外国作家作品与中国读者之间不可逾越的文化鸿沟。欧美文学作品常带有维护自身利益、个人英雄主义等自我意识突出的气息,比如《热爱生命》中的两位探险者的所作所为。相反的,中国人自古崇尚义,《水浒传》则是最佳代表作。
  阅读是一种力量,阅读是一种生活,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破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带给读者阅读经典的困惑,必须在了解其语言风格的异同、文化背景知识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状态等方面下功夫,人为地缩小这种文化差异,才能兼容并包,经过碰撞产生共鸣。为此,我们可以从教育教学、辩证借鉴和重新审视三个方面入手,以期改善现状。
  首先是教育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从现代大学生的学术学习方面,引进西方古典与先进的文学理论,以课程的形式传授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无论是外国语学院抑或文学院,都需要在此方面多加注意,为学生创建一个更加良好的接触外国文论与文学作品的环境,以逐渐消融中国大学生读者对于外文名著的文化隔阂。
  其次是辩证借鉴。对于外国文化(这里主要指欧美文化)我们需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宗旨,在全球文化呈现日益交流融合的新世纪,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国家应该立足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在弘扬自身文化的基础上,积极辩证地吸收借鉴欧美文化中有益于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进步的因素,使世界文化更加多元化、更具有生命力。
  最后是重新审视。作为改革开放的主要受益者,现代的大学生大多从小受到西方事物与文化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其对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了解很深泛。而相反的,年龄较大的读者群体对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认识较浅。但殊途同归的是,二者都需重新审视。青年群体需要摒弃其中腐朽落后的文化、免受其帝国主义等有害思想的影响,大龄群体需要避免不平等看待外国文化的眼光、求同存异进而共同进步。
  在这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强烈影响着国家实力与国际地位,我们国家在努力搞好经济政治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文化建设。对内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无论是从教育层面或精神文明层面,都必须促成热爱文学重视文学的社会浪潮,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对外表现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文化输出,以丰富的文学形式、绚丽的文化色彩在国际范围内传播与弘扬,真正实现地球村文化兼容并存,融合共进。那时,外国经典的阅读量因阅读无障碍而可以得以提高,中国文学经典在国外的阅读量更会攀升,会成为中国文化影响与融入世界文化的重要因素。那时,世界文学的百花园中更将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花香四季。
  参考文献
  1.《语言文化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邓炎昌、刘润清著,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
  2.《文化震撼》刘捷, James Waters,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7.
  3.《英汉对比语言学》,方文惠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4.《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张岱年、程宜山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5.《西方美学通史》,蒋孔阳、朱立元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 要:实际的科学教学中,传统实验器材有用却被弃之不用,自制教具管用却又鲜有创造,器材使用呈现出十分尴尬的局面,这对于提升科学课堂的实效性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所以合理优化传统器材和倡导自制教具势在必行。  关键词:优化;实验器材;实效性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摘 要:根据对杭州市科技馆等科普教育基地的实证调查,了解到杭城科普教育基地利用率情况,以此为基础,对如何提高这些科普教育基地的利用率,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改善杭城科普教育基地的使用现状。  关键词:科普教育基地;利用率;建议  随着杭城迅猛发展,为满足广大市民对文化、对知识的需求,杭州市政府建立了浙江省历史博物馆、杭州市图书馆浙江省科技馆新馆和浙江自然博物馆新馆,。但是,这些教育基地利用率
穭稻的植株形态及谷粒特性与云南稻的两个粳型地方品种相近,彼此的杂交结实率高于它与籼型品种的杂交结实率。穭稻野生性状较强,在 F_1代中表现显性.F_1植株的花粉育性为1.15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