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研究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非人际元话语型运用规律,以Ädel自反模式为框架,分析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2.0)的笔语部分,研究发现:中国及国际英语学习者在该型元话语总量上大致相当,与本族语学生相比,存在过度使用倾向;中国学生显著多用指示类非人际元话语。中国学生过度使用某些具体的元话语项目,少用或不用其他元话语项目。研究证明,学习者补偿策略、交际能力、写作体裁、目的与情境等要素与该型元话语使用特点相关。
【基金项目】
:
2020年度安徽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外宣话语中人际互动意义的建构:基于元话语理论的语料库研究(项目编号:gxyqZD2020133),2020年度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职业英语智慧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0jyxm191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非人际元话语型运用规律,以Ädel自反模式为框架,分析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2.0)的笔语部分,研究发现:中国及国际英语学习者在该型元话语总量上大致相当,与本族语学生相比,存在过度使用倾向;中国学生显著多用指示类非人际元话语。中国学生过度使用某些具体的元话语项目,少用或不用其他元话语项目。研究证明,学习者补偿策略、交际能力、写作体裁、目的与情境等要素与该型元话语使用特点相关。
其他文献
外语是中西方文化思想碰撞激烈的前沿学科,大学英语是高校中量大且面广的基础课程,如何让广大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和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国国情,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混合式教学法是其实施效果的重要保证。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90名学生为对象,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剖析了高职英语线上教学学生7种常规学习行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固定设备的学习效果优于移动设备,一定量的学习频率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条件,观看音视频的时长极易成为衡量学习量的假指标,课堂练习是线上教学的必要环节,是检查假学习的重要手段,对于测试成绩尚可但作业完成度不好和测试成绩低而作业完成度却很好两类学生需要特别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听读能力匹配度低,培养学生说英语的习惯应该贯穿于学习的始终。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校园标识语双语化建设越来越重要。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内收集到的标牌为例,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将校园标识语中常见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纳,从形式不对等,意义不对等,文化不对等三个层面,对其进行了实例分析;针对校园标识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该文将从“借鉴英语国家已有的对等英文译本”,“注重交际功能对等”以及“意义领先,形式恰当”三个角度为校园标识语英译的优化提出建议。
自翻译语境提出以来,其应用就广受关注。中国特色词汇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出现频率较高,本文从翻译语境的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出发,分析不同语境下采取的英译策略,增加对翻译过程中的情景、交际参与者、文化的关注,以更好地服务于对外传播中文传统文化。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承担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任务。评价型品德教学循环模式是张德禄(2019)提出的一种教学循环模式,旨在运用外语教育中的评价环节进行品德教育。文章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1》第一单元Reading 1为例,探讨在该教学模式下对军校飞行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方法。研究发现,运用该教学模式,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有效提升学员的思想政治修养。
概念隐喻作为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政治语篇中,而《政府工作报告》是典型的政治语篇,该文以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在概念隐喻理论的视域下,考察2016年到2020年中国政府报告中隐喻的认知模式,阐述概念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特征,为政治语篇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隐喻并不单单是一种文学写作手法,更是一种文体特征的重要表现方式,其在英美文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并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颇为常见。该文将《金色笔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金色笔记》中关于隐喻手法运用的效果介绍,探讨英美文学中隐喻的美学价值及文体效应,深化人们对于英美文学创作规律的认识。
英语语言环境建设有助于提升城市国际形象、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课题组通过访谈和实地调查,发现贺州市英语语言环境存在以下问题:城区公共场所标识语、景区公示语、对外宣传媒体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英语使用缺乏规范性、覆盖面较低;窗口服务行业人员、中小学生、普通市民等群体的英语水平不高、英语交流能力普遍偏低。政府主导、高校支持、全民参与的多渠道全方位策略可以优化贺州市英语语言环境,助力贺州“东融”快速发展。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交场合使用成语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优秀的中国文化。该文将从读者反应论角度探讨外交辞令中汉语成语形象的英译技巧,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启发。
该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三个中译本,即吴建国译本、董继平译本以及姚乃强译本,从词汇和句法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发现吴建国教授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灵活采取多种翻译方法来帮助传达原文信息,如基于对原文的理解合理增译使译文更流畅自然,通过文内加注弥补译文读者背景知识上的不足等;董继平教授则以直译为主,译文相对完整地传递了原文的信息,但译文有些表达比较晦涩生硬,不够贴切;姚乃强教授主要采取意译的翻译策略,然而有些地方过多地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导致与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有所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