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来源 :儿童大世界·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数学素养的养成。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更是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探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
  1.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想问。
  想问:就是想到什么问什么,学问学问,随学随问。学生对困惑渴望质疑想知道答案,学生对教师不迷信不崇拜,积极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希望得到老师的回答,帮助自己解决发现的问题和困惑,培养学生不会就问的好习惯。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
  2.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其敢问。
  敢问:就是学生乐于思维,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允许学生质疑“出错”,敢向教师质疑,敢向课本质疑。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放心提问。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做好充分准备。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3.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使其好问。
  好问:就是喜欢问问题,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对学生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让学生质疑,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质疑是学生好问的前提。
  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比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学生将会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4.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使其会问。
  会问:就是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思维价值。只有勤学善思,有创见,认真观察,善比较才会问出有价值的问题,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提,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如:
  (1)趣问法。把问题趣味化,或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把问题引出,这种提问容易使对方的注意力集中和定向,引人入胜。
  (2)追问法。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顺着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其表现形式一般直接采用“为什么”。
  (3)反问法。是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提出问题。其表现形式一般是“难道……”。
  (4)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和性质的相互联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
  (5)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个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
  目前新课改中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交流都需要通过问题得以实现,问题应该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课堂提问愈显重要,必须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加强对问题的科学组织。“疑问疑问,有疑便问”,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所以课堂的开始首先要提出问题,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当然问题也不是一次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波刚落,一波又起,环环相扣,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展。
  “设疑——解疑——质疑”不仅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是一个不断深化学习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一开始的“设疑”是一节课的基本目标,是一种预设,当基本目标达成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会超出教师的预设,这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用好教材和超出教材。如果说一开始的“设疑”是“走进教材,用好教材”,后边的“质疑”则是“走出教材,超出教材”。这是一个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过程,是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疑问的提出也有多种形式,从一开始的设疑到后边的质疑,既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由教师提出问题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由学生提出问题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的民主精神,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困惑,随时提出问题。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问题提出来了,由谁来解决?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也会不断提出问题,目的是通过设问的形式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老师自问自答,学生只要当个好听众就行了。新课程提倡提出问题后教师不忙于给学生破题和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自己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精神,自学也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一开始学生自学可能比教师讲授进展慢,但学生一旦形成了自学能力,就会自己学习教材,不用老师讲解,学习的进度会产生加速度效应。其次是“同学合探”,这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合作精神。新课程在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中有6个维度: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合作”在学生素质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需要,学生通过自学不明白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和辅导,而是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
  总之,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目前来说,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如何化解不利,本文从根源上进行了分析,并作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建议。  关键词:阅读 教学 现状 对策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习作能力都是在平时的语文阅读中获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期刊
夏天来了,  夏天是位小姐姐。  她热情地问我:  想变点儿什么?  夏姐姐是位热情的魔法师,就这样踏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我的语文课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首儿童诗,语言浅近明快,亲切生动,富有儿童情趣,展现了孩子们夏日里的美丽遐想,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句美、文美、意境美!这是我最初读到这篇诗文的感受,夏姐姐在我们眼前展现出这样一幅蕴含丰富,引人思恋的充满夏日清新
期刊
风雨十三载,弹指一挥间。回想自己走过的从教之路,心中感慨万千。其中最真切、最深刻、最实用、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工作中构建的和谐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把满腔的爱撒向学生。记得那是2009年的第二场雪,有位学生在我的办公桌上放了一封信,上面写道:徐老师,您好,在我的姐姐因精神病住院,家里做生意赔钱的时候,我产生了辍学的念头,是您一次次的鼓励温暖着我,
期刊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记实散文,每个成人几乎都能感受到父辈们艰辛而又含蓄的“中国式”的父爱。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同学并不能体味出它的“好”来。平淡朴实的语言、日常细微的琐事、平铺直叙的结构,文章里很难找出“点睛”之笔。这种理解的偏差在于作者与读者之间,除了生活的社会环境、人生的经历不同之外,还有对“人之常情”感悟的不同。  一、从人物语言的“言外之意”体味“人之常情”  常言说,“辨音识
期刊
摘 要: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首先要分析造成初中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全面正确地认识后进学生,科学分析,对症下药。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对学困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教师必须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必须及时评价,多给予学困生肯定的评价,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初中英语
期刊
摘 要:学生很自信的认为,语文没什么可学的,但事实证明在决定个人命运的大考——高考中,每年因为语文成绩差而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的学生大有人在。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考出理想成绩,这是诸多语文教师的追求和奋斗方向。让学生心存读书理念,爱上读书,爱上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通过阅读、咀嚼、鉴赏,领略语文美,让学生爱上语文;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就感,爱上语文。  关键词:爱上读书 爱上语文 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至关重要,只有把握准了教材,找准了教学的重难点,我们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艺术的课堂才能真正充满诗情与画意。  关键词:美育 教学手段 课堂环境  “我每次听到音乐,都会激动不已,有时甚至会流泪,听到欢快的音乐还会情不自禁地舞蹈………”这是一个学生下课后说的心里话。  音乐教师应该是有生活激情的人,这里的激情是对音乐教育的热爱,是对音乐充满亲近的感动,是对文学艺术
期刊
当前新形势下,教育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是学生的“心理医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治疗心理疾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在从事班主任工作期间也深刻
期刊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一切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使小学生产生认知与情感上的积极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将学习进行到底,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备课  (一)深入钻研教材。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教
期刊
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总给人一种“千人一面”的感觉,退一步说,起码是“百人一面”,在批阅的时候,感觉特“遭罪”。后来学校开设了选修课,安排我上“写作提高班”的课,于是这个问题再次让我产生了困惑,进而对其进行认真的思考。  一、探讨学生作文出现雷同的原因  1.打着模仿的幌子行抄袭之实。  向语文课本学习,向作文选学习,这是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常提到的一句忠告。于是,学生们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