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作文能力是最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历来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天真,求知欲强,善于模仿,好提问题,喜爱表达,思维形象具体,但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的特点。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提倡作文教学低起点、早起步。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夯实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打好写作的基础,着手于进行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之研究,尝试有计划地安排作文的早期训练,把一、二年级作为作文教学的起步期和准备期,旨在解决以下四方面的问题:①起步晚的问题。②无计划的问题。③坡度陡的问题。④智能不高的问题。
二、研究基本设想和理论依据
1.课题实验的基本设想是“一个核心”“多种手段”
“一个核心”指的是以发展思维,发展语言,提高作文水平为核心。这是因为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既是思维的外壳和工具,又对思维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多种手段”主要是顺应低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在作文教学时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低年级学生,任何行之有效的方法仅仅单一地付诸教学,都会使他们很快就感到厌倦。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训练。
2.课题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大纲要求,小学生应该初步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既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肩负着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2)认识规律。A.从内容到形式。坚持以构思内容为主,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再考虑形式,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B.由说到写。低年级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总是在书面语言的前面,研究按照由说到写,先说后写的程序进行,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相结合。
C.从模仿到创造。改革语言阅读教学,坚持读写结合,通过模仿,过渡到学生独立创作。
三、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努力实现主体发展,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指导学生主动学写作文、修改作文、评议作文,达到自主作文的目的。
2.趣味性原则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始终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学会观察,学会作文。
3.差异性原则
针对“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这一客观事实,坚持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的提高。
4.创造性原则
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显示其个性差异,写他的自得之见,抒他的自然之情,用他的自由之笔,显他的自在之趣,使其作文水平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四、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
1.激发写作兴趣,消除学生畏难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变畏难为跃跃欲试。在作文指导中,老师坚持“说、写、读、改”的程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作文评改,坚持用等级(优、良)来打高分,以资鼓励,让学生觉得“作文真的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如果学生好不容易写成一篇文章,却没有得到鼓励和帮助,会很失望的,久而久之,就会对作文产生恐惧和厌烦心理。
2.综合运用多种作文训练方法
作文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们都有各自的训练效能。任何一种训练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只能解决某几方面的问题。只有采用综合训练的方法,相互搭配,互为补益,才能达到作文训练的整体效能。因此,作文训练时,教师力求做到博采众长,因课而异,不拘一格。
3.满足学生发表的需要
人们总希望自己的东西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存在不同程度的“为人所知”的欲望。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为了满足学生这种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写作,主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择优当众朗读。抽一点时间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写的佳句佳作,再请小朋友在讨论中找出闪光点加以赏析。开展这一活动,注意及时性和选择面,让大多数学生有赏析的机会,及时得到鼓励。
(2)张贴展览。在布置教室时,老师有意留出一块墙报刊登学生的作品,如一年级刊出“我的天地”,二年级刊出“作文起跑线”等等。
(3)作文比赛。这是激励学生经常性自觉写作的好方法。一年级学完拼音后,开始指导学生写话,评出每天的好句子;二年级则每周评出几篇好作文。实验班还不定期举行作文比赛,每次比赛设“最佳作品奖”“进步最快奖”“想象丰富奖”等等。在比赛中,既鼓励学生力争获奖、更强调在参与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4)推荐报刊发表。这是满足学生“发表欲”的最有效方法。平时,实验教师注意收集学生的好作文汇编成册,并及时推荐给校刊及上级报刊杂志。学生作品一旦发表,激励作用是十分强烈、明显和持久,对提高作文兴趣和写作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1)养成“打腹稿”的习惯。学生在提笔写作时,先想清楚,再轻轻地说一说,然后一气呵成。对此,许多家长都高兴地夸奖自己的孩子“写作文不用打草稿”。
(2)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学生写成文章后,至少要读二次:第一次读,检查文章是否符合要求;第二次读,检查是否有错别字或用错的标点符号。
五、研究初显成效
1.初步形成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的理论体系
经过两年的实验研究,教师在广泛阅读、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实践,逐渐明确了低年级作文训练的操作方法,在说话训练、指导写童诗和看图写话等方面都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写成了《低年级说话训练模式初探》《怎样看图写话》《指导写童诗的尝试》《利用课文勤习作》等文章。
2.培养了良好的语文能力
经对照表明,学生的阅读、观察、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大幅度的提高。大部分学生不但爱上了作文,还达到了一定的作文水平。其中看图作文《猫医生过河》的习作,全班人均字数达347字,最多写了523字,最少也有215字。
六、问题探讨
如何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拼音水平,有待教师进一步探讨。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的内容除教材中说话训练外,其它内容的选择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季节、开展相应活动等来确定的,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随机性,未形成较完整的系列。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育环境(主要是家庭环境)的不同,虽学生的总体水平较高,但学生个体作文水平差异仍较大。怎样促使全体学生在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有个性、创造性地发展仍有待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夯实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打好写作的基础,着手于进行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之研究,尝试有计划地安排作文的早期训练,把一、二年级作为作文教学的起步期和准备期,旨在解决以下四方面的问题:①起步晚的问题。②无计划的问题。③坡度陡的问题。④智能不高的问题。
二、研究基本设想和理论依据
1.课题实验的基本设想是“一个核心”“多种手段”
“一个核心”指的是以发展思维,发展语言,提高作文水平为核心。这是因为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既是思维的外壳和工具,又对思维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多种手段”主要是顺应低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在作文教学时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低年级学生,任何行之有效的方法仅仅单一地付诸教学,都会使他们很快就感到厌倦。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训练。
2.课题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大纲要求,小学生应该初步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既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肩负着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2)认识规律。A.从内容到形式。坚持以构思内容为主,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再考虑形式,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B.由说到写。低年级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总是在书面语言的前面,研究按照由说到写,先说后写的程序进行,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相结合。
C.从模仿到创造。改革语言阅读教学,坚持读写结合,通过模仿,过渡到学生独立创作。
三、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努力实现主体发展,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指导学生主动学写作文、修改作文、评议作文,达到自主作文的目的。
2.趣味性原则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始终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学会观察,学会作文。
3.差异性原则
针对“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这一客观事实,坚持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的提高。
4.创造性原则
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显示其个性差异,写他的自得之见,抒他的自然之情,用他的自由之笔,显他的自在之趣,使其作文水平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四、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
1.激发写作兴趣,消除学生畏难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变畏难为跃跃欲试。在作文指导中,老师坚持“说、写、读、改”的程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作文评改,坚持用等级(优、良)来打高分,以资鼓励,让学生觉得“作文真的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如果学生好不容易写成一篇文章,却没有得到鼓励和帮助,会很失望的,久而久之,就会对作文产生恐惧和厌烦心理。
2.综合运用多种作文训练方法
作文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们都有各自的训练效能。任何一种训练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只能解决某几方面的问题。只有采用综合训练的方法,相互搭配,互为补益,才能达到作文训练的整体效能。因此,作文训练时,教师力求做到博采众长,因课而异,不拘一格。
3.满足学生发表的需要
人们总希望自己的东西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存在不同程度的“为人所知”的欲望。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为了满足学生这种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写作,主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择优当众朗读。抽一点时间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写的佳句佳作,再请小朋友在讨论中找出闪光点加以赏析。开展这一活动,注意及时性和选择面,让大多数学生有赏析的机会,及时得到鼓励。
(2)张贴展览。在布置教室时,老师有意留出一块墙报刊登学生的作品,如一年级刊出“我的天地”,二年级刊出“作文起跑线”等等。
(3)作文比赛。这是激励学生经常性自觉写作的好方法。一年级学完拼音后,开始指导学生写话,评出每天的好句子;二年级则每周评出几篇好作文。实验班还不定期举行作文比赛,每次比赛设“最佳作品奖”“进步最快奖”“想象丰富奖”等等。在比赛中,既鼓励学生力争获奖、更强调在参与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4)推荐报刊发表。这是满足学生“发表欲”的最有效方法。平时,实验教师注意收集学生的好作文汇编成册,并及时推荐给校刊及上级报刊杂志。学生作品一旦发表,激励作用是十分强烈、明显和持久,对提高作文兴趣和写作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1)养成“打腹稿”的习惯。学生在提笔写作时,先想清楚,再轻轻地说一说,然后一气呵成。对此,许多家长都高兴地夸奖自己的孩子“写作文不用打草稿”。
(2)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学生写成文章后,至少要读二次:第一次读,检查文章是否符合要求;第二次读,检查是否有错别字或用错的标点符号。
五、研究初显成效
1.初步形成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的理论体系
经过两年的实验研究,教师在广泛阅读、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实践,逐渐明确了低年级作文训练的操作方法,在说话训练、指导写童诗和看图写话等方面都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写成了《低年级说话训练模式初探》《怎样看图写话》《指导写童诗的尝试》《利用课文勤习作》等文章。
2.培养了良好的语文能力
经对照表明,学生的阅读、观察、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大幅度的提高。大部分学生不但爱上了作文,还达到了一定的作文水平。其中看图作文《猫医生过河》的习作,全班人均字数达347字,最多写了523字,最少也有215字。
六、问题探讨
如何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拼音水平,有待教师进一步探讨。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的内容除教材中说话训练外,其它内容的选择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季节、开展相应活动等来确定的,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随机性,未形成较完整的系列。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育环境(主要是家庭环境)的不同,虽学生的总体水平较高,但学生个体作文水平差异仍较大。怎样促使全体学生在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有个性、创造性地发展仍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