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渗透生活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uanhua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在他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美术同时又和各个学科紧密结合。传统的美术教学,习惯于立足课堂,被教材束缚,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其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和实践,也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陶行知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要建立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给“生活教育”下的定义是这样的:“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是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所以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潜意识中的审美情趣和创作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即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美
  “现实里的很多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实里。”让学生尽情地领略生活中的美,让他们去感受生活,能让学生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才能真正使他们体会美术课上的每一个环节是有趣而轻松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密切了与外界的交流,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力和审美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江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昆山更是“人杰地灵”,文化底蕴非常丰富。美术的四大门类在现实的生活中都有活生生的体现。如昆石、园林建筑、中国画、江南服饰、布工艺品等,不仅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而且技艺精湛,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是美术教学的宝库。因此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有利的现实条件。
  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是以学校为整体的狭义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陶行知所说的“生活”是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个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新形式下的美术学习要与生活背景相联系。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教学中处处与生活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使美术教学不再高高悬浮在艺术的光环上,而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程理念强调了要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在美术作品中朴实的接近生活的题材。这与陶先生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了解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而发展他们创造美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美术课上贯穿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事物,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融入了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具有独特的价值。
  我们在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美,是基于陶行知先生的理论而设定的,因而挖掘生活美术教学资源,设置生活美术教学环境,把握生活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层次,强化生活美术教学与素质发展的关系,是实施生活美术教育的保证。
  二、社会即学校,将美术教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
  陶行知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从陶行知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推知其“社会即学校”的基本主张是:要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生活单位都担负起学校的职能,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同时,学校必须突破围墙之限,要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实行开放式办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这种主张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办,使学校和社会息息相关,学校不再是生活的附庸,而是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必需。美术包含的种类很多,有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这些大类又分很多小类。而这些门类又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每天穿的衣服,看到的建筑,商店的海报,看的电影,用的生活器具,处处都存在美术。而我们在美术课上讲到的风景画、静物画、苏州园林、生活包装、图表等等,又都处处彰显着社会生活的印记,没有现实的社会生活就没有这些杰出的作品。如果把生活中的艺术拉到学生眼前再加以分析,既能消除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距离感,又能使学生培养良好的欣赏、鉴赏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陶冶思想的同时也给了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让他们更好地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在美术第13册第一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和静物画赏析》的教学内容中,因为是小学到中学的第一堂美术课,是一个台阶式的递进。为了使学生从平凡的景物中发现美、了解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搜寻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如水壶、茶杯、餐具、水果、书本文具等,凡是同学平时生活中的普通物品都行。同时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在哪里看到过令你难忘的美景,用语言或照片描述都行。于是在课上我们先是通过组合,让生活中的器物变成了美丽的画面,大家都惊讶地发现普通的生活用品竟可以有这样漂亮的组合。再把同学们说的美景和照片整理出来。然后我们再来共同欣赏和探讨书中16—17世纪的风景和景物画,学生对这些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有了非常直观的理解和感受。回答问题都是头头是道。通过体会生活,让美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离不开美术和美术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欣赏作品的兴趣,同时改变了小学里认为美术就是画画的偏见,体会到了欣赏的乐趣。   在学习《身边的物品》这课中,为了使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身边物体的关注,并能用多种工具材料去记录身边的物品。笔者让同学带来了生活中可以画画的各种工具,尝试用不同的工具表达自己当时的想法和情感,同时观察不同的工具在表达时的不同感觉,表现自己的个性。结果大家发现钢笔和蜡笔表现的文具有完全不同的质感和效果,不同的工具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如钢笔细腻,炭笔粗犷,蜡笔质朴。同时也理解了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任何物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在《物品上的花廊》这课中,侧重于设计,但也渗透着造型表现的成分。所以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花朵和枝叶,当学生漫步于七彩的阳光里,感受花香鸟语等美丽的自然景观时,心中自然会涌动着创造美的欲望,自然唤起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激发了潜能。在课堂上,笔者只强调以“花”为主题进行设计,不做条框的要求。学生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通过贴近生活,使学生的设计和制作与自己的情感生活相沟通,在学习中交流了情感,陶冶了情操,整个学习是艺术与情感的交融,艺术与生活的链接。
  现在的学生对纸司空见惯,但是却不知造纸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小小一张纸中,还有很多的创造。在《当一回蔡伦》这课中,我们首先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将学生带到了一千多年的东汉时代,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同时请同学寻找生活中的各色纸张,讨论他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同学们的好奇心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通过对生活中常用的纸的了解和实践制作,并通过拓展和延伸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把美术应用到生活中,能更好地发现和发掘日常生活中的美术素材,使美术教材生活化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是为批判传统单一的教授法,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论。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第13册的美术课本中的外国风景画赏析,尽管这一时期的作品和同学的审美观和现实的生活很接近但真正要欣赏,同学们还是有一点提不起兴趣。于是笔者从霍贝玛的《林间小道》开始,问大家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场景,举个例子。学生的兴趣马上来了,举了很多的例子,延伸的公路,消失的铁轨,近大远小的路灯等等。于是大家马上探究起原因来,还有就是画家如何在二维画纸上塑造出一个三维的空间,同学们很想知道。于是我们讲解了透视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东西几乎都有透视的现象,大家一起探讨创作的技巧,画家画中的思想,体会自然淳朴的感觉。
  更有意思的是,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把美术课延伸到了课外,时不时地讨论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常常来问建筑呀,透视学呀,设计呀等等在课上涉及的内容。并把课上的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比如,我们在美术课上讲到的浅浮雕的知识,同学们在语文课和博物馆的参观中得到了运用。美术设计方面的知识更是常在电脑小报,教室布置中用到,不仅是把美术课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更是美化了生活,使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总之把生活中的美引入了课堂,依次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出现了许多“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模式。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学校美术教育,完全是本着学生的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的课并非是为了塑造画家或艺术家,而是希望学生成为有艺术素养的现代人。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活,在生活中体会美,把美术和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使教学的情感目标和创造目标更好地落实。同时在课上,同学的参与度提高,改进了学习的方法,学生在课上乐在其中,美在其中。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政治课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难学的课程,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怎样改变这种教学境况,是当前政治课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启发式教学、政治教学形式、师生关系与提高政治课信度这几方面,谈谈怎样提高中学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改变学生被动学习 课堂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听到有的政治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问题我讲了好几遍,学生还是理解不透
期刊
说课早已成了一种重要的教研活动形式之一,现如今不仅校内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需要说课,而且各级各类教师基本功竞赛、骨干教师评比、职称晋升、新教师招聘等等大多需要说课。由于笔者经常有机会担任相关的评委工作,对说课也就更多了几分审视与反思,尤其是如何让我们的说课能说出品位、说出境界、道出精彩一直是我思考和探索的课题,这里笔者就以下几点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一、要环节完整、更要流程科学  既经过多年的实践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中考政治考试的改革不断推进,半开半闭考试的新形式给中学政治教学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平时政治教学经验,提出应对新的中考政治形式的对策,倡导“政治教学应该适应考试改革”的教育理念,与广大同行共同交流和分享。  【关键词】中考 政治 考试改革  从2013年开始,我市对中学政治考试形式进行全面改革,即从原来的全开卷考试改变为半开半闭考试。它真正把学生从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错误的学习
期刊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必须从“有效”走向“高效”,这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又是信息化社会的时代要求。所谓“高效课堂”是指以教师对教学意义的把握为前提,以教师的高超教学艺术为支撑,以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新知识为目标的课堂。或者说,高效课堂就是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高效益。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期刊
“数学很好玩,数学很漂亮,在数学家眼中,数学就像一位恋人……”数学家大会上,一位位数学大师用洋溢着激情的字眼描绘数学。但数学真的那么美吗?  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他们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知道,绝大多数学生学得并不轻松,尽管他们都有学好数学的愿望,但由于对学习数学缺乏浓厚的兴趣,最终花的力气不少,成绩并不好,数学成了他们学习的负担.尤其是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存在着一些普遍的心
期刊
【摘要】关心“人”的成长应该是教育的一种情怀,教育不是板起脸来说教,要使学生有忧患意识,有远大的宏愿,才能在思想和感情上有所建树,才能有不懈的追求。  【关键词】航向标 与时俱进 养成教育 珍爱自身  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或政治、法律的传授和灌输。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中的倡导者、实施者。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需要班主任的诱导,因此,班主任必须明确教学行为的政治方向。教学服务于政治,
期刊
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其中的课型之一,高效率地上好习题课是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初中物理习题课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很多教师把习题课放在了教学的首位。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忽视了习题课的基本功能,习题设计不合理,占用时间比例失衡,习题完成后分析、归纳、总结不完善等现象经常出现。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笔者多年来一直重视习题课的教学研究
期刊
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达到课堂进行目标”的愿望。侃侃而谈的律师,富有激情的主持人,他们精彩的表现本质上是因为在他们的言语中有高效的提问机制。但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获得高效的结果,例如我们的考试,实质上就是一组提问,但考试本身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只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考核,一种评价。作为教师,仅知道要在教学中提问学生,而不考虑
期刊
【摘要】体育与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专业型体育运动人才,而是在于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能技能的训练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逐步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体育基础和体育意识,从而为促进其终身发展奠基铺路。本文结合职高体育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对此作出简要阐述。  【关键词】职业高中教育 音乐体育教学 渗透运用  新课标指出:在素质教育推进中,要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的发展,考生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体育考生就是特殊的群体,体育考生术科考试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考生升学的情况。当前,体育考生虽然拥有很好的身体素质,但是由于在应试的过程中心理因素的影响,难以发挥训练中的正常水平,这样就会对考生的成绩产生影响,不利于考生升学。笔者对体育考生术科考试前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调整的对策,力图使体育考生能够取得良好的考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