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索了提高中职德育实效,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现实意义;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精心设计,构建生生乐学的高效德育课堂;有的放矢开展德育体验主题活动,巩固和发展德育课堂实效。
关键词:中职德育;生态教育;课堂实效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当前教育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明确了新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应考虑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经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促进中职学生成人、成才。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是当前中职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重点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一、提高中职德育实效,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速度的加快,企业对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不仅需要动手能力强的技能人才,更需要员工能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和谐人。然而,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在同龄人中是相对不优秀的。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许多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学校管理者,一方面对教师提出种种要求,力求通过教师教化学生行为,让教师感到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制订各种管理规定对学生严加管束、强化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感到失去自由,产生抵触情绪,导致职教生态恶化。因此,全力化解社会期待与职教生态恶化的矛盾,破解中职学校发展难题,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意义重大。
二、准确定位 提高德育课堂实效
(一)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德育是抚育心灵的教育,教师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成人世界、对人性善恶、对社会伦理的真切感知,远比说教重要。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应准确定位职业学校教师角色,明确职业教育的宗旨,即以满足学习者的成长需要为宗旨,承责任,担义务。按照“维修发动机”、“往油箱注油”、“往车装货”的顺序,把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坚定中职学校学生不是差生的代名词,用信心激发学生潜力、用耐心坚守第101次等待、用宽心播撒美好的种子,以“真、善、美”的心灵世界和行为准则来面对学生,培育不缺聪明、机敏学生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懂得责任、良知、博爱、崇高、正义、尊严和使命,使学生能够做到讲真话、做善事、成美德,成就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之要决。
(二)精心设计,构建生生乐学的高效德育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立足课堂,实施关注学生的本真、符合中职学生的天性、尊重中职学生内心的发展和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生态教育,即要按照生态学的观点系统思考教育问题,在优化的校园生态环境下实现教育内涵的科学、全面协调发展和不断创新,从而为师生的生存和合理发展寻找最合适的路径,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简言之,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生态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低耗高效”,找到“支点”撬开并破解中职德育课堂的空洞说教的难题。
1. 转变观念,夯实德育课堂成功的基础。
切实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扎实、精细的备课为依托,以师生互动的针对性、创造性的问题导学为原则,开发反映新道德、新风尚又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容,由表到里、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实施、渗透多元德育课堂,使学生对规范付之于行、内化于心,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的文明习惯,真正做到“始于规则、成于习惯、止于止善”。
2. 精心设计教学思路,把稳德育课堂成功的“方向盘”。
课堂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备课质量的高低,教师要精心编制适合中职学生的德育教学流程,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路线图、指南针,实现教师怎么教向学生怎么学转变。教师要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等要求,领悟教材编者意图,理清教材结构,设计好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一般经过三个步骤:一是由主讲教师提出设计思路,由德育教研室全体教师讨论、达成意见后编写;二是由主讲教师把设计好的初稿发给德育教研室每位教师讨论,提出修改充实意见后,再定稿,三是主讲教师针对授课班级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凝聚了教师的集体智慧,又把握了学生的学情。
3. 实施1234课堂教学模式,用好德育课堂成功的“钥匙”。
“1234”课堂教学模式:“一”是指一条课堂教学宗旨: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有一些收获。“二”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两项作用:激励、导引,使学生进入两种状态:乐学、会学。“三”是学生在学习中完成的三个学段: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延伸。“四”是四个环节:预习发问、合作探究、精讲释疑,有效训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4. 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打造德育课堂成功的“发动机”。
每个班第一次上课,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制定“课课有竞争,课课有管理、课课有目标、课课有控制、课课有评价”机制,改变由教师一人推动全班学习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实现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
5. 改变课堂评价,抓住德育课堂成功的“法宝”。
改革传统评价制度,实施分层评价,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学习态度、文明礼貌等,变横向评价为纵向评价,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承认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变竞争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学会欣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激励每位学生爱学、乐学。
三、有的放矢开展德育体验主题活动,巩固和发展德育课堂实效
德育课教师除上好每一节课外,要充分利用并激活挖掘学生潜能为重点的素质拓展主题活动,做到化大道于无形、寓思想于活动,求养成于细节,巩固和发展德育课堂实效。一是根据教学内容建立规范化、具体化、趣味化、系列化、经常化、整体化的文明礼仪教育目标,制定主题鲜明,目标明确的周、月、学期教育的实施方案,举办“文明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形成周评、月评、学期评的激励奖励机制,浓郁氛围。二是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从情感层面深化学生的感恩情怀,从实际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举办“我为父母算笔帐”活动等,倡导学生主动分担家务,关爱家人。三是举办垃圾回收等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树立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四是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青年志愿者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尊敬师长、互助互爱、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提升自己,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成人、成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农业学校)
责任编辑 朱守锂
关键词:中职德育;生态教育;课堂实效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当前教育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明确了新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应考虑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经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促进中职学生成人、成才。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是当前中职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重点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一、提高中职德育实效,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速度的加快,企业对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不仅需要动手能力强的技能人才,更需要员工能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和谐人。然而,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在同龄人中是相对不优秀的。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许多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学校管理者,一方面对教师提出种种要求,力求通过教师教化学生行为,让教师感到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制订各种管理规定对学生严加管束、强化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感到失去自由,产生抵触情绪,导致职教生态恶化。因此,全力化解社会期待与职教生态恶化的矛盾,破解中职学校发展难题,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意义重大。
二、准确定位 提高德育课堂实效
(一)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德育是抚育心灵的教育,教师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成人世界、对人性善恶、对社会伦理的真切感知,远比说教重要。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应准确定位职业学校教师角色,明确职业教育的宗旨,即以满足学习者的成长需要为宗旨,承责任,担义务。按照“维修发动机”、“往油箱注油”、“往车装货”的顺序,把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坚定中职学校学生不是差生的代名词,用信心激发学生潜力、用耐心坚守第101次等待、用宽心播撒美好的种子,以“真、善、美”的心灵世界和行为准则来面对学生,培育不缺聪明、机敏学生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懂得责任、良知、博爱、崇高、正义、尊严和使命,使学生能够做到讲真话、做善事、成美德,成就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之要决。
(二)精心设计,构建生生乐学的高效德育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立足课堂,实施关注学生的本真、符合中职学生的天性、尊重中职学生内心的发展和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生态教育,即要按照生态学的观点系统思考教育问题,在优化的校园生态环境下实现教育内涵的科学、全面协调发展和不断创新,从而为师生的生存和合理发展寻找最合适的路径,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简言之,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生态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低耗高效”,找到“支点”撬开并破解中职德育课堂的空洞说教的难题。
1. 转变观念,夯实德育课堂成功的基础。
切实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扎实、精细的备课为依托,以师生互动的针对性、创造性的问题导学为原则,开发反映新道德、新风尚又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容,由表到里、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实施、渗透多元德育课堂,使学生对规范付之于行、内化于心,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的文明习惯,真正做到“始于规则、成于习惯、止于止善”。
2. 精心设计教学思路,把稳德育课堂成功的“方向盘”。
课堂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备课质量的高低,教师要精心编制适合中职学生的德育教学流程,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路线图、指南针,实现教师怎么教向学生怎么学转变。教师要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等要求,领悟教材编者意图,理清教材结构,设计好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一般经过三个步骤:一是由主讲教师提出设计思路,由德育教研室全体教师讨论、达成意见后编写;二是由主讲教师把设计好的初稿发给德育教研室每位教师讨论,提出修改充实意见后,再定稿,三是主讲教师针对授课班级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凝聚了教师的集体智慧,又把握了学生的学情。
3. 实施1234课堂教学模式,用好德育课堂成功的“钥匙”。
“1234”课堂教学模式:“一”是指一条课堂教学宗旨: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有一些收获。“二”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两项作用:激励、导引,使学生进入两种状态:乐学、会学。“三”是学生在学习中完成的三个学段: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延伸。“四”是四个环节:预习发问、合作探究、精讲释疑,有效训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4. 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打造德育课堂成功的“发动机”。
每个班第一次上课,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制定“课课有竞争,课课有管理、课课有目标、课课有控制、课课有评价”机制,改变由教师一人推动全班学习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实现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
5. 改变课堂评价,抓住德育课堂成功的“法宝”。
改革传统评价制度,实施分层评价,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学习态度、文明礼貌等,变横向评价为纵向评价,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承认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变竞争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学会欣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激励每位学生爱学、乐学。
三、有的放矢开展德育体验主题活动,巩固和发展德育课堂实效
德育课教师除上好每一节课外,要充分利用并激活挖掘学生潜能为重点的素质拓展主题活动,做到化大道于无形、寓思想于活动,求养成于细节,巩固和发展德育课堂实效。一是根据教学内容建立规范化、具体化、趣味化、系列化、经常化、整体化的文明礼仪教育目标,制定主题鲜明,目标明确的周、月、学期教育的实施方案,举办“文明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形成周评、月评、学期评的激励奖励机制,浓郁氛围。二是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从情感层面深化学生的感恩情怀,从实际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举办“我为父母算笔帐”活动等,倡导学生主动分担家务,关爱家人。三是举办垃圾回收等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树立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四是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青年志愿者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尊敬师长、互助互爱、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提升自己,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成人、成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农业学校)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