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研究刻意训练理论是否对高职英语教学有效果,笔者选取了人数相同的平行班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组采用了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英语教育相结合的刻意训练教学法,而对照组则采用了传统教学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表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实施“刻意训练”法则可以推动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英语成绩。
【关键词】刻意训练;高职英语;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黄靖(1986-),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研室,讲师,课程与教学论(英语)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7-2018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立项重点项目《刻意训练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NMGJ019。
一、引言
在笔者任教的铁路类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考试成绩不理想,课堂参与度低,部分学生觉得学不好英语是因为没有语言天赋。但是试想一下,如果完全相信天赋理论,那么人类还需要教育吗?
目前国内的英语研究注重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还是交际教学法,都为传统的英语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法也颇受老师们的欢迎。但是,鉴于笔者学校的实际情况,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实践中存在诸多困难。受到Louis Deslauriers 教授的启发,笔者所在的课题团队尝试利用刻意训练的相关理论来进行高职英语教学应用研究。
二、理论基础
刻意训练理论(deliberate practice)是由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于1993年提出,主要是指由教师、指导者或个体专门设计,用以改进个体当前的行为水平,对个体最终成就起决定作用的长期、特殊的训练活动。该理论运用的关键是要实行大量“有目的的练习”,这种练习有以下特点:1.明确的学习目标。2.专注的注意力。3.及时获取反馈。4.走出舒适区。目前,刻意训练理论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验证,但是在高职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却很少。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本文的实验对象是高职铁道运输16级的2个平行班级,人数相同,教学进度一样。
2.教学内容和任课教师。本次实验侧重于研究刻意训练理论在阅读、语法领域的相关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由同一位老师任教。实验中,有1名观察员对实验班级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进行观察并且打分。
3.伦理。教师提前向实验组同学介绍此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强调实验中的前测和后测均与学生的课业成绩无关,且征得学生的同意。
4.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此次采用了准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5-18周的教学周中,任课教师在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则利用刻意训练理论进行教学。本次研究开始前,实验组全班同学都匿名填写了问卷调查。
例如:在讲解Job interview tips时,对照班遵循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翻译课文,讲解文中重难点,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实验班则是教师课前布置任务,要求结合课文完成下列图表并进行简单的课文翻译。
课上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设置以下问题,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课前布置的任务是围绕“job interview”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新课学习过程中,识记文中新的词汇和短语可以促使学生远离学习的“舒适区” ,从而进行有效学习。小组讨论以及听取教师点评过程中,学生保持了专注力并且得到了及时反馈。
又如在语法“过去将来时would do” 的讲解中,实验班在课前布置任务:1.总结已经学过的时态“一般将来时”的结构及用法。2.一般将来时和过去将来时的关系。课堂上教师设置以下题目:1. 助动词will的过去式是什么?2.学生自己总结过去将来时的结构及用法。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
5.数据分析。在第5周和18周,两个班级都分别进行了45分钟的英语笔试测试,试卷内容相同,对比结果如下:
当然,由于测试卷中包含选择、填空、阅读理解等内容,不排除成绩的偶然性。
四、研究结论
实验组在后测中成绩进步明显大于控制组,学生课堂参与程度高于控制组,研究表明刻意练习理论对提高成绩以及学生课堂参与度有着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安德斯·艾利克森,罗伯特·普尔.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Deslauriers,Louis,Schelew,Ellen
【关键词】刻意训练;高职英语;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黄靖(1986-),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研室,讲师,课程与教学论(英语)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7-2018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立项重点项目《刻意训练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NMGJ019。
一、引言
在笔者任教的铁路类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考试成绩不理想,课堂参与度低,部分学生觉得学不好英语是因为没有语言天赋。但是试想一下,如果完全相信天赋理论,那么人类还需要教育吗?
目前国内的英语研究注重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还是交际教学法,都为传统的英语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法也颇受老师们的欢迎。但是,鉴于笔者学校的实际情况,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实践中存在诸多困难。受到Louis Deslauriers 教授的启发,笔者所在的课题团队尝试利用刻意训练的相关理论来进行高职英语教学应用研究。
二、理论基础
刻意训练理论(deliberate practice)是由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于1993年提出,主要是指由教师、指导者或个体专门设计,用以改进个体当前的行为水平,对个体最终成就起决定作用的长期、特殊的训练活动。该理论运用的关键是要实行大量“有目的的练习”,这种练习有以下特点:1.明确的学习目标。2.专注的注意力。3.及时获取反馈。4.走出舒适区。目前,刻意训练理论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验证,但是在高职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却很少。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本文的实验对象是高职铁道运输16级的2个平行班级,人数相同,教学进度一样。
2.教学内容和任课教师。本次实验侧重于研究刻意训练理论在阅读、语法领域的相关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由同一位老师任教。实验中,有1名观察员对实验班级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进行观察并且打分。
3.伦理。教师提前向实验组同学介绍此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强调实验中的前测和后测均与学生的课业成绩无关,且征得学生的同意。
4.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此次采用了准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5-18周的教学周中,任课教师在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则利用刻意训练理论进行教学。本次研究开始前,实验组全班同学都匿名填写了问卷调查。
例如:在讲解Job interview tips时,对照班遵循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翻译课文,讲解文中重难点,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实验班则是教师课前布置任务,要求结合课文完成下列图表并进行简单的课文翻译。
课上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设置以下问题,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课前布置的任务是围绕“job interview”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新课学习过程中,识记文中新的词汇和短语可以促使学生远离学习的“舒适区” ,从而进行有效学习。小组讨论以及听取教师点评过程中,学生保持了专注力并且得到了及时反馈。
又如在语法“过去将来时would do” 的讲解中,实验班在课前布置任务:1.总结已经学过的时态“一般将来时”的结构及用法。2.一般将来时和过去将来时的关系。课堂上教师设置以下题目:1. 助动词will的过去式是什么?2.学生自己总结过去将来时的结构及用法。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
5.数据分析。在第5周和18周,两个班级都分别进行了45分钟的英语笔试测试,试卷内容相同,对比结果如下:
当然,由于测试卷中包含选择、填空、阅读理解等内容,不排除成绩的偶然性。
四、研究结论
实验组在后测中成绩进步明显大于控制组,学生课堂参与程度高于控制组,研究表明刻意练习理论对提高成绩以及学生课堂参与度有着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安德斯·艾利克森,罗伯特·普尔.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Deslauriers,Louis,Schelew,E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