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中小学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主要从两个方面指导:①指导他们总体把握独立阅读课文教学的大方向;②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予以指导。
【关键词】教师培训 中小学 独立阅读 课文 教学
笔者因工作关系,多次到在中小学课堂听课。其中,听了不少略读课文的教学课。听罢这些课,笔者确实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因为这些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教了多年的中学语文或小学语文,他们中90%以上的人竟然把略读课文的教学与讲读课文的教学教得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课时比讲读课文用得少一些罢了——有的用了两课时,有的用了一课时。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讲读课文则完全相同。即使有个别教师有一点特别之处,但最终仍然是令人大失所望。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二个环节中,有一点略读课文教学的味道,即教师让学生自己用各自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然后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从第三个环节开始,就完全按照讲读课文的方式方法在进行教学了。整个课堂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或者老师问,学生齐答;或者老师问,优秀学生答。课堂上不少学生仍然在偷着玩,有的甚至认为阅读学习与己无关。这样的略读课文教学是不符合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的。既没有做到关注每个学生学习时的全面发展,又没有做到关注全部学生学习时的发展。同时,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被剥夺了,独特感悟也没有了。即使有,也只能潜藏在自己心理,其他的同学根本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这样的略读课文的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呢?它的独立性又体现在何处呢?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了,这样的课堂教学还有效吗?这样的课堂教学还能高效吗?这与新课程的改革精神是不相符合的,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不相符合的,同样对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没有多大的帮助,更不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了。为此,笔者在一次语文教师培训中,专门对中小学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作了专题讲座,指导他们如何去从事对中小学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怎样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符合新课程独立阅读课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并和他们一起探讨其更优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我是从以下方面进行辅导的:
1.指导他们总体把握独立阅读课文教学的大方向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这样的:一是在内容上,理解的内容要求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在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课文的大体教学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我们应该知道略读课文该怎样教学了。很显然,略读课文的教学与讲读课文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求都完全不同。因此,我们要遵循略读课文自身的教学规律来进行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予以指导
笔者根据自己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和在中小学听课的实际,以及在有关资料上看到的知识及别人的经验,以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2.1 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一般略读课文的教学只安排了一个课时,真正要在一个课时内达成其教学目标,是有困难的。那该怎么办呢?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预习。尤其是篇幅较长的课文。这样,学生对教材熟悉了,才能去理解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法。当然,读课文,也是有要求的(占课堂1/5的时间):首先,要学生三读课文:一读,读出感情;二读,粗知大意;三读,也就是精读,体会主要思想感情或深层含义,或文章写法技巧等。之后读思考与练习提示。
2.2 动笔拟提纲或在头脑中打好腹稿(占课堂1/5的时间)。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根据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以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整理出课文的“内容及形式”的提纲,使学生自己对课文有较为深刻的把握和印象。
2.3 小组讨论交流(占课堂2/5的时间)。完成上述两步工作后,教师在这时应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有老师担心时间不够用,其实老师不必担心此问题,我以前曾做过多次实验,都是成功了的,我也见到一位老师这样做,也是成功了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了提纲,交流起来也快,而且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这时,教师也应该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发言。这样既关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这真是一石三鸟啊!
2.4 教师的点拨引导(4和5这两个问题共占课堂1/5的时间)。在小组讨论交流完毕之后,教师再抽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再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点拨、引导,以给学生一个更深的印象,并且让学生把自学中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搞清楚明白。具体地说,一个语文教师的点拨引导的着力点应该是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点,即课文内容精彩处、语言经典处、写法特别处、意蕴丰厚处和学生学习困难处。只要教师点拨引导到位了,学生肯定会有更大更多的收获,或者是意外的收获。
2.5 读写结合。如果这时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悟最深的一点,写一、二百字左右的短文,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当然,在整节课中,教师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是必须发挥出来的。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这样,师生才能互动,才能产生新知。
以上仅是笔者之浅见。别无他意,只想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有点帮助而已。
【关键词】教师培训 中小学 独立阅读 课文 教学
笔者因工作关系,多次到在中小学课堂听课。其中,听了不少略读课文的教学课。听罢这些课,笔者确实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因为这些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教了多年的中学语文或小学语文,他们中90%以上的人竟然把略读课文的教学与讲读课文的教学教得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课时比讲读课文用得少一些罢了——有的用了两课时,有的用了一课时。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讲读课文则完全相同。即使有个别教师有一点特别之处,但最终仍然是令人大失所望。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二个环节中,有一点略读课文教学的味道,即教师让学生自己用各自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然后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从第三个环节开始,就完全按照讲读课文的方式方法在进行教学了。整个课堂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或者老师问,学生齐答;或者老师问,优秀学生答。课堂上不少学生仍然在偷着玩,有的甚至认为阅读学习与己无关。这样的略读课文教学是不符合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的。既没有做到关注每个学生学习时的全面发展,又没有做到关注全部学生学习时的发展。同时,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被剥夺了,独特感悟也没有了。即使有,也只能潜藏在自己心理,其他的同学根本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这样的略读课文的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呢?它的独立性又体现在何处呢?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了,这样的课堂教学还有效吗?这样的课堂教学还能高效吗?这与新课程的改革精神是不相符合的,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不相符合的,同样对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没有多大的帮助,更不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了。为此,笔者在一次语文教师培训中,专门对中小学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作了专题讲座,指导他们如何去从事对中小学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怎样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符合新课程独立阅读课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并和他们一起探讨其更优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我是从以下方面进行辅导的:
1.指导他们总体把握独立阅读课文教学的大方向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这样的:一是在内容上,理解的内容要求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在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课文的大体教学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我们应该知道略读课文该怎样教学了。很显然,略读课文的教学与讲读课文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求都完全不同。因此,我们要遵循略读课文自身的教学规律来进行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予以指导
笔者根据自己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和在中小学听课的实际,以及在有关资料上看到的知识及别人的经验,以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2.1 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一般略读课文的教学只安排了一个课时,真正要在一个课时内达成其教学目标,是有困难的。那该怎么办呢?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预习。尤其是篇幅较长的课文。这样,学生对教材熟悉了,才能去理解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法。当然,读课文,也是有要求的(占课堂1/5的时间):首先,要学生三读课文:一读,读出感情;二读,粗知大意;三读,也就是精读,体会主要思想感情或深层含义,或文章写法技巧等。之后读思考与练习提示。
2.2 动笔拟提纲或在头脑中打好腹稿(占课堂1/5的时间)。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根据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以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整理出课文的“内容及形式”的提纲,使学生自己对课文有较为深刻的把握和印象。
2.3 小组讨论交流(占课堂2/5的时间)。完成上述两步工作后,教师在这时应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有老师担心时间不够用,其实老师不必担心此问题,我以前曾做过多次实验,都是成功了的,我也见到一位老师这样做,也是成功了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了提纲,交流起来也快,而且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这时,教师也应该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发言。这样既关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这真是一石三鸟啊!
2.4 教师的点拨引导(4和5这两个问题共占课堂1/5的时间)。在小组讨论交流完毕之后,教师再抽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再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点拨、引导,以给学生一个更深的印象,并且让学生把自学中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搞清楚明白。具体地说,一个语文教师的点拨引导的着力点应该是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点,即课文内容精彩处、语言经典处、写法特别处、意蕴丰厚处和学生学习困难处。只要教师点拨引导到位了,学生肯定会有更大更多的收获,或者是意外的收获。
2.5 读写结合。如果这时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悟最深的一点,写一、二百字左右的短文,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当然,在整节课中,教师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是必须发挥出来的。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这样,师生才能互动,才能产生新知。
以上仅是笔者之浅见。别无他意,只想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有点帮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