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章从中小学教师教学的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本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目的,针对中小学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改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在正确的实施的条件下能对中小学教学提供实际帮助。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教学反思 常见问题 对策
如果一名教师想成为一名优秀或出名的教师,他至少要总结三年来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改进和反思,在逐步的自我改进和反思过程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一些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低效的、形式化的,对教师专业成长发挥的积极作用有限,甚至由此引发中小学教师对教学反思本身的反感。为此,我们必须明确问题,分析原因,找准解决方法,以期使教学反思能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助力。
一、中小学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主体单一,教学理念落后
传统中小学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老师的授课为主,伴随着老师对课程的慢慢适应,就会不再注重自身在学习的能力,从而导致教学时间一长就开始吃老本,上课完全照本宣科,没有创新教学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中小学教学并不应该简简单单的注重教学中的书本知识,此外还需要提升上课期间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在整体课程内容的比例,更需要探索学生创新性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作为一个中小学的老师,应该时刻注意完善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应该注重保持与时俱进,适应电子时代多媒体教学的需要,不要由于多媒体知识或技术的匮乏使得讲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面面俱到,笼统空泛
一些教学反思的指向过于泛化,从教学目标到教学方法、从教学资源到教学步骤、从导入到小结等等诸多内容和环节无不包括其中,这样的教学反思看似认识全面,实则浅尝辄止,针对性和实效性差。有些教师形成了“八股式”的反思习惯,在每篇教学反思中都要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今后改进之处等,好像不这样就不足以体现自己的深刻。有的教学反思中虽然谈到了问题的存在,但缺少深度挖掘,不去追问失败的原因,这样的反思不仅没有任何价值,而且还浪费了时间。
(三)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在中小学教师教学过程中,课堂一般组织形式都是教师的“满堂灌”,也就是教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自始至终一个人讲。这样的课堂组织方式显然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无法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无法达到促使学生思维发散的目的。当今课程对组织形式的需求往往是多角度、丰富性与多边性并重的,中小学老师需要将自身的知识、灵感、教学经验等内容深深地融入课堂教育之中,促进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提高教学水平。
(四)教学内容抽象,不易于理解
在中小学有许多课程中,包含着自然科学,在学生们学习自然科学部分的课程时,由于课程设置的较为抽象性,需要学生们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就会有时听到学生们谈论老师教学能力差,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不能给学生们一个梳理知识的过程,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学生们的自信心,导致学生们不会正面的评价教师。这样必然导致中小学教师教学积极性下降,影响讲学质量,使得教学相长的目的变成了泡影。
二、针对中小学教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
在对中小学学生的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迁移,促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宏观上把握相关知识,拓展发散思维,创新学习过程。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要加强“一题多果”或“一果多题”的训练,转变学生们的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们实现知识的发散和正迁移。例如,在解等值线图的题目中,可以引导学生们自主改变解题条件,从多发面对题目的剖析,提高解题能力。
(二)展开分组学习
中小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对学生们进行分组,成立若干的学习小组,小组内要有优等生和较差的学生,给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促使优等生主动将自身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传授给差等生,从而使得组内的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等生可以通过对差等生的讲解促进对知识更深的理解,差等生可以借助优等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在这样的小组式的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们的互助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三)开展行动研究式反思,营造团队合作氛围
针对研究结果中教学反思目的性不强、缺少团队合作氛围的问题,教师们可以利用开展行动研究的方式进行解决。教师可以团队的形式开展行动研究式反思,共同设计反思主题、实施教学反思并积极反馈。每个反思团队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观察和反思,找出一个团队中教师面临的共性问题,如有关教师提问、教师激励性语言、教师的评价等方面的教学行为反思。这样的反思方式不但可以增强教学反思的目的性,还能够营造积极的团队反思氛围,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成长,更有利于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通过实践带动书本学习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其思维品质和综合素质各异,不能也无法用一种统一的模式去教育和培养他们。中小学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仅仅是预设性目标,已无法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相适应,而应该将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相结合,达到教学共性和个性的共鸣与和谐共存。这种理念要从“文本式”走向“实践式”。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内容自然分成若干个小问题逐步展开,在看书、查资料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化解了难点和重点,并通过师生的辩论和相互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对学生们在学习知识认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逐步去完善去解决问题,从而带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讲学的学习观念,使得学生们自主学习,全面促进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们要逐步适应团队式、主题式的教学反思模式,积极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教学反思 常见问题 对策
如果一名教师想成为一名优秀或出名的教师,他至少要总结三年来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改进和反思,在逐步的自我改进和反思过程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一些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低效的、形式化的,对教师专业成长发挥的积极作用有限,甚至由此引发中小学教师对教学反思本身的反感。为此,我们必须明确问题,分析原因,找准解决方法,以期使教学反思能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助力。
一、中小学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主体单一,教学理念落后
传统中小学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老师的授课为主,伴随着老师对课程的慢慢适应,就会不再注重自身在学习的能力,从而导致教学时间一长就开始吃老本,上课完全照本宣科,没有创新教学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中小学教学并不应该简简单单的注重教学中的书本知识,此外还需要提升上课期间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在整体课程内容的比例,更需要探索学生创新性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作为一个中小学的老师,应该时刻注意完善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应该注重保持与时俱进,适应电子时代多媒体教学的需要,不要由于多媒体知识或技术的匮乏使得讲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面面俱到,笼统空泛
一些教学反思的指向过于泛化,从教学目标到教学方法、从教学资源到教学步骤、从导入到小结等等诸多内容和环节无不包括其中,这样的教学反思看似认识全面,实则浅尝辄止,针对性和实效性差。有些教师形成了“八股式”的反思习惯,在每篇教学反思中都要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今后改进之处等,好像不这样就不足以体现自己的深刻。有的教学反思中虽然谈到了问题的存在,但缺少深度挖掘,不去追问失败的原因,这样的反思不仅没有任何价值,而且还浪费了时间。
(三)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在中小学教师教学过程中,课堂一般组织形式都是教师的“满堂灌”,也就是教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自始至终一个人讲。这样的课堂组织方式显然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无法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无法达到促使学生思维发散的目的。当今课程对组织形式的需求往往是多角度、丰富性与多边性并重的,中小学老师需要将自身的知识、灵感、教学经验等内容深深地融入课堂教育之中,促进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提高教学水平。
(四)教学内容抽象,不易于理解
在中小学有许多课程中,包含着自然科学,在学生们学习自然科学部分的课程时,由于课程设置的较为抽象性,需要学生们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就会有时听到学生们谈论老师教学能力差,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不能给学生们一个梳理知识的过程,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学生们的自信心,导致学生们不会正面的评价教师。这样必然导致中小学教师教学积极性下降,影响讲学质量,使得教学相长的目的变成了泡影。
二、针对中小学教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
在对中小学学生的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迁移,促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宏观上把握相关知识,拓展发散思维,创新学习过程。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要加强“一题多果”或“一果多题”的训练,转变学生们的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们实现知识的发散和正迁移。例如,在解等值线图的题目中,可以引导学生们自主改变解题条件,从多发面对题目的剖析,提高解题能力。
(二)展开分组学习
中小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对学生们进行分组,成立若干的学习小组,小组内要有优等生和较差的学生,给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促使优等生主动将自身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传授给差等生,从而使得组内的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等生可以通过对差等生的讲解促进对知识更深的理解,差等生可以借助优等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在这样的小组式的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们的互助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三)开展行动研究式反思,营造团队合作氛围
针对研究结果中教学反思目的性不强、缺少团队合作氛围的问题,教师们可以利用开展行动研究的方式进行解决。教师可以团队的形式开展行动研究式反思,共同设计反思主题、实施教学反思并积极反馈。每个反思团队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观察和反思,找出一个团队中教师面临的共性问题,如有关教师提问、教师激励性语言、教师的评价等方面的教学行为反思。这样的反思方式不但可以增强教学反思的目的性,还能够营造积极的团队反思氛围,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成长,更有利于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通过实践带动书本学习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其思维品质和综合素质各异,不能也无法用一种统一的模式去教育和培养他们。中小学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仅仅是预设性目标,已无法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相适应,而应该将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相结合,达到教学共性和个性的共鸣与和谐共存。这种理念要从“文本式”走向“实践式”。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内容自然分成若干个小问题逐步展开,在看书、查资料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化解了难点和重点,并通过师生的辩论和相互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对学生们在学习知识认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逐步去完善去解决问题,从而带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讲学的学习观念,使得学生们自主学习,全面促进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们要逐步适应团队式、主题式的教学反思模式,积极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