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走进校园,经常看到这样的楼名:文质楼、兰蕙楼、勤耕楼、明理楼、搏毅楼、行知楼、笃志楼、博约楼、致远楼、厚德楼、思齐楼、凌云楼……
看到这些楼名,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从中选出两三个楼名确定立意,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
命制本题,在形式上与2017年高考全国课标Ⅰ卷、Ⅱ卷作文试题接轨,训练学生针对新题型的审题能力。同时,这道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并在作文中巧妙渗透意志品质的养成教育,可谓三管齐下,紧跟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写作提示】
材料列举了校园里常见的12个楼名。这些楼名体现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更从不同侧面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意志品质、理想抱负提出了要求。这是个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要求学生从所列楼名中选出两三个楼名确定立意。本题立意的关键是,首先要明确每个楼名的含义,如“兰蕙楼”取自“兰蕙居空谷,纤尘染不沾”,意即蕙质兰心,纯洁高雅;“博约楼”意取梅尧臣诗句“次第极言笑,左右排图书,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意为博文约礼,就是广求学问,恪守礼法。明确了楼名的含义,然后合理选择有逻辑关联的楼名进行组合。其方法是把意义相关的楼名组合在一起,然后对这几个楼名的内涵进行概括提炼,从而确定立意。由于组合的方式有很多种,立意的角度也灵活多变,便于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特长尽情发挥。例如选择文质楼、兰蕙楼、博约楼为一组,可以从“自身修养”的角度立意:男生要做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女生要做纯洁高雅的东方淑女,广求学问,恪守礼法;如果选择明理楼、思齐楼、厚德楼为一组,可以从“立德树人”的角度立意:远离愚昧,做一个知书达理、积极进取、品德高尚的新时期青年;如果选择勤耕楼、行知楼、搏毅楼为一组,可以从“勤奋好学”的角度立意:既要勤学苦练,又要勇于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养成乐学善学、毅力超群的良好品质;如果选择笃志楼、致远楼、凌云楼为一组,则可以从“志存高远”的角度立意:当代中学生应该胸怀鸿鹄之志,目光长远,大有作为。
从命题设问上看,写作本题宜首选议论文体,结构形式以并列式为佳。在审题立意时,谨防罔顾驱动“任务”,只是简单地从一个侧面大做文章,致使偏離题意;更不能全然不顾题目中提供的关键词,另起炉灶,自行其是。
【例文一览】
明德以修身 笃志而行知
@陕西省商南高中高三(17)班 王丹
走进校园,空气中弥漫着阵阵墨香,诗卷之气盈入心中。放眼望去,亭台,回廊,浮雕,园林,无不充满智慧。即使是那一个个小小的楼名,也都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身为学子,不论出身、相貌、才情,都应以德为首。无德之人,难成大器。我国自古重品德。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把道德作为重要标准。因为品行之重,不但关乎个人的前途命运,更关乎江山社稷的安危存亡。魏征为国荐贤,敢言直谏;岳飞精忠报国,不畏奸邪,传为千古佳话。而李斯妒杀韩非,玷污一世英名;秦桧结纳私党,陷害忠良,被千夫所指,万人唾弃。思及今人,自当心忧天下,胸存懿德,践行“仁义礼智信”,提高自身修养。待师以敬,待友以诚,孝亲尊长,三省吾身,以美德立于天地之间。
看到“行知楼”,不禁让我想起了《礼记》中的“格物致知”。学习,不应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应从实践中探求真知。远古时期,人们认知能力低下,更没有如今这般丰富的知识资源。我们的祖先正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搜集、整理资料,修先人之古籍,终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而那些文学巨擘也不是蜗居在小小斗室里完成鸿篇巨制的。只有体味生活,才会在文章中描摹人生百味。现代作家余秋雨,辞去北京工作,抛下政治、社会地位,去大漠中看古战场,去甘肃观莫高窟,渡赵州桥,游历三峡,只一身破衣,足迹遍及文化古迹,历尽艰辛,终于酿出了醇美的《文化苦旅》。阅万卷书,行千里路,才能获取真知,成就大业。
然而,懂得了“厚德”与“知行合一”还不够,还需辅以坚定的志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忍。大雪封山,而宋濂仍然“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只为求得老师的指点。看到老师不高兴,他就站在一旁,耐心等待。等到老师脸色好些,便屈身恭敬讨教,终于登堂入室,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受到万人敬仰。纵观历史,有多少人像宋濂那样,不慕锦衣华服,一心向学,矢志不渝;锲而不舍,名就功成。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们生来恰似璞玉,只有不断地磨砺、修正,才能变得圆润、华美。 正像古诗所云:“玉藏璞内少人知,识者难逢叹数奇。有日琢磨成大器,惟期卞氏献丹墀。”凡欲成为国之栋梁者,务必谨记:明德以修身,笃志而行知。
点评:作者开篇由校园场景引出话题,扣题严谨,自然亲切,充满生活气息。文章重点从“厚德”“知行”“搏毅”三个角度展开论述,符合题目的要求。所选的素材包含官场、医学、文学,涵盖古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古诗文名句的引用,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更增添了文采。举例论证、引言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手法交错使用,灵动多变,显示出娴熟的论证技巧。拟题言简意赅,行文首尾照应,逻辑严密,结构完整。
走进校园,经常看到这样的楼名:文质楼、兰蕙楼、勤耕楼、明理楼、搏毅楼、行知楼、笃志楼、博约楼、致远楼、厚德楼、思齐楼、凌云楼……
看到这些楼名,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从中选出两三个楼名确定立意,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
命制本题,在形式上与2017年高考全国课标Ⅰ卷、Ⅱ卷作文试题接轨,训练学生针对新题型的审题能力。同时,这道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并在作文中巧妙渗透意志品质的养成教育,可谓三管齐下,紧跟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写作提示】
材料列举了校园里常见的12个楼名。这些楼名体现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更从不同侧面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意志品质、理想抱负提出了要求。这是个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要求学生从所列楼名中选出两三个楼名确定立意。本题立意的关键是,首先要明确每个楼名的含义,如“兰蕙楼”取自“兰蕙居空谷,纤尘染不沾”,意即蕙质兰心,纯洁高雅;“博约楼”意取梅尧臣诗句“次第极言笑,左右排图书,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意为博文约礼,就是广求学问,恪守礼法。明确了楼名的含义,然后合理选择有逻辑关联的楼名进行组合。其方法是把意义相关的楼名组合在一起,然后对这几个楼名的内涵进行概括提炼,从而确定立意。由于组合的方式有很多种,立意的角度也灵活多变,便于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特长尽情发挥。例如选择文质楼、兰蕙楼、博约楼为一组,可以从“自身修养”的角度立意:男生要做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女生要做纯洁高雅的东方淑女,广求学问,恪守礼法;如果选择明理楼、思齐楼、厚德楼为一组,可以从“立德树人”的角度立意:远离愚昧,做一个知书达理、积极进取、品德高尚的新时期青年;如果选择勤耕楼、行知楼、搏毅楼为一组,可以从“勤奋好学”的角度立意:既要勤学苦练,又要勇于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养成乐学善学、毅力超群的良好品质;如果选择笃志楼、致远楼、凌云楼为一组,则可以从“志存高远”的角度立意:当代中学生应该胸怀鸿鹄之志,目光长远,大有作为。
从命题设问上看,写作本题宜首选议论文体,结构形式以并列式为佳。在审题立意时,谨防罔顾驱动“任务”,只是简单地从一个侧面大做文章,致使偏離题意;更不能全然不顾题目中提供的关键词,另起炉灶,自行其是。
【例文一览】
明德以修身 笃志而行知
@陕西省商南高中高三(17)班 王丹
走进校园,空气中弥漫着阵阵墨香,诗卷之气盈入心中。放眼望去,亭台,回廊,浮雕,园林,无不充满智慧。即使是那一个个小小的楼名,也都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身为学子,不论出身、相貌、才情,都应以德为首。无德之人,难成大器。我国自古重品德。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把道德作为重要标准。因为品行之重,不但关乎个人的前途命运,更关乎江山社稷的安危存亡。魏征为国荐贤,敢言直谏;岳飞精忠报国,不畏奸邪,传为千古佳话。而李斯妒杀韩非,玷污一世英名;秦桧结纳私党,陷害忠良,被千夫所指,万人唾弃。思及今人,自当心忧天下,胸存懿德,践行“仁义礼智信”,提高自身修养。待师以敬,待友以诚,孝亲尊长,三省吾身,以美德立于天地之间。
看到“行知楼”,不禁让我想起了《礼记》中的“格物致知”。学习,不应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应从实践中探求真知。远古时期,人们认知能力低下,更没有如今这般丰富的知识资源。我们的祖先正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搜集、整理资料,修先人之古籍,终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而那些文学巨擘也不是蜗居在小小斗室里完成鸿篇巨制的。只有体味生活,才会在文章中描摹人生百味。现代作家余秋雨,辞去北京工作,抛下政治、社会地位,去大漠中看古战场,去甘肃观莫高窟,渡赵州桥,游历三峡,只一身破衣,足迹遍及文化古迹,历尽艰辛,终于酿出了醇美的《文化苦旅》。阅万卷书,行千里路,才能获取真知,成就大业。
然而,懂得了“厚德”与“知行合一”还不够,还需辅以坚定的志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忍。大雪封山,而宋濂仍然“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只为求得老师的指点。看到老师不高兴,他就站在一旁,耐心等待。等到老师脸色好些,便屈身恭敬讨教,终于登堂入室,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受到万人敬仰。纵观历史,有多少人像宋濂那样,不慕锦衣华服,一心向学,矢志不渝;锲而不舍,名就功成。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们生来恰似璞玉,只有不断地磨砺、修正,才能变得圆润、华美。 正像古诗所云:“玉藏璞内少人知,识者难逢叹数奇。有日琢磨成大器,惟期卞氏献丹墀。”凡欲成为国之栋梁者,务必谨记:明德以修身,笃志而行知。
点评:作者开篇由校园场景引出话题,扣题严谨,自然亲切,充满生活气息。文章重点从“厚德”“知行”“搏毅”三个角度展开论述,符合题目的要求。所选的素材包含官场、医学、文学,涵盖古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古诗文名句的引用,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更增添了文采。举例论证、引言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手法交错使用,灵动多变,显示出娴熟的论证技巧。拟题言简意赅,行文首尾照应,逻辑严密,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