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向昭俊,男,今年十二岁,现就读于罗田中心校六年级二班。原籍是湖北省建南。父母亲在向昭俊刚出生8个月时,到广东沿海出门打工,八个月大的向昭俊,就由住在重庆市万州区罗田镇的外公、外婆代为照顾养大。外婆、外公今年都已经六十多岁了。都是农民。由于长时间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再加上年迈的外公、外婆没有文化,又不知如何去教育和引导。该同学长期养成了孤僻、自傲、我行我素的冷漠性格,严重的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学校属于到处惹事的这类学生。
案例一:用石头砸同学的事件。
上周星期五,上午第三节课。课间休息,向昭俊与一些同学在操场玩耍,由于在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了一些矛盾,于是忍不住就拿起一块石头,朝这个同学扔过去,刚好就扔到一个刚跑过的一年级小同学头上,顿时,该一年级同学头上就起了个包。该同学告诉了自己一年级的班主任,向昭俊被老师叫进了办公室,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后该一年级同学回到家里,被自己的奶奶,发现了就找到了学校,我们学校只好把双方的家长叫到学校,进行调停和协商。最终商议,把受伤的一年级同学带到镇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没有事情,就不再追究。如果有问题,就继续医治。从这件事情中,我观察到向昭俊同学表现的很冷漠,不以为然。
案例二:用绳子绑住同学的双手玩游戏的事件。
在课间操,做完操后。向昭俊同学和几位低年级同学玩游戏,可能是一时玩的兴起,也是为了增加玩游戏的刺激感,向昭俊就拿个绳子,把一个玩游戏的低年级同学的手绑住,这时,刚好上课铃声响了。玩游戏的向昭俊和所有同学急急忙忙的跑回了教室,而把这个绑住的低年级同学丢到了脑后边,也不告诉老师。该低年级同学的班主任在上课时,清点人数,少了个人。然后,在校园中到处寻找,最后,这个低年级同学在教室宿舍后面找到。找到时,双手还绑住的。这件事情轰动了校园。随后,向昭俊的外公、外婆以及被绑学生的家长都到了学校。学校保卫科出面处理该事件。由于该低年级同学身体没有受到伤害,在稳定了双方家长的情绪后,我们对向昭俊同学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他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从这件事情中,我观察到向昭俊同学表现的很一般,始终不认为自己有错。可以看出相当的不服气。
案例分析:
向昭俊同学是我们学校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代表,我在这几年的德育工作中,我观察到,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点,就是孤僻内向、自我为中心、不懂感恩、脾气暴躁和浮躁,永远不会静静的坐下来听你讲道理。造成这样的性格,有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分析如下:
一、现在在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比例超过2/3,并且在持续增加。对许多留守儿童来说,爸爸妈妈就是电话里的声音。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将转移到城市就业,留守儿童的群体规模也会随之继续扩大。而向昭俊同学跟外公、外婆一起整整生活了12年,对自己父母亲的感情相对来说是陌生的,在亲情方面还远不及外公、外婆,但外公外婆又不能真正取代自己的父母亲。而年迈的外公、外婆对他的教育,也仅仅只是局限于吃、穿、住、行等方面。而对于性格的养成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都可以说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大都是顺其自然,没有过多的关注。对于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更是简单粗暴。所以这样的留守儿童亲情上得不到关怀,处理事情也不会沟通、交流,只会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处理自己面对的事情。
学校针对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和当地政府以及社会热心人士联手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许多政府的工作人员和社会热心人士、学校教师都成为了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每学期定时到留守儿童家里做家访,并和代理的孩子谈心、交流 ,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并且定期给他们送上各种文具和生活用品。向昭俊就是受到关爱的留守儿童之一,随着对他关怀和帮助的深入,向昭俊同学犯错误的次数在不断减少,并且在态度转变上有很大的进步。笑容也在逐渐的增多。喜欢与老师交流、沟通了。
二、留守儿童长期亲情缺失,再加上代管不力,留守儿童出现一系列留守综合征:厌学、性格孤僻、合作意识差。我们德育处曾多次和向昭俊这样的留守儿童谈心、交流。从他们的言谈中,流露出的大多是任性、孤僻、冷漠、忧郁多疑、不讲文明礼貌、合作意识差、上进心差等多方面的性格缺陷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特别是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据调查,有一些留守的儿童由于父母亲离家出去打工,小孩没人照顾,反而成为了家中的负担,父母亲托付给亲戚朋友们照顾,小孩就被亲朋好友“踢”来“踢”去,一会儿放到外公外婆家寄养,一会儿又赶到叔伯家去住几天,这样使孩子从小心理就不平衡,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再加上现在代管的一些老人文化程度不高,年纪又大,在管教自己的子孙上有心无力。久而久之,向昭俊养成了任性的性格,极为叛逆,不服约束和管教。有时候,向昭俊在学校惹事了,叫代管家长来学校配合教育。他们就向学校诉苦说:“自己没有文化,不知道怎么教育,不听话,就请老师打。”有时,搞的老师哭笑不得。
针对这部分留守儿童,学校除了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和“代理家长”外,我们还专门开通了“亲情电话室”和“QQ亲情视频”。让一些思念远方爸爸妈妈的孩子,可以给他们的父母打电话,视频聊天。希望这样通过远方的家长来协助教育我们的孩子。这一举措的推行,有效的缓解了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了一些积极健康的因素。例如,向昭俊同学的心理行为在得到关爱和帮助后,逐渐发生了令人欣慰的积极变化,生活能力和学习自觉性显著提高,自我约束增强,更富有责任感。现在,向昭俊同学已经回到父母身边,快乐、健康的生活着。
案例一:用石头砸同学的事件。
上周星期五,上午第三节课。课间休息,向昭俊与一些同学在操场玩耍,由于在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了一些矛盾,于是忍不住就拿起一块石头,朝这个同学扔过去,刚好就扔到一个刚跑过的一年级小同学头上,顿时,该一年级同学头上就起了个包。该同学告诉了自己一年级的班主任,向昭俊被老师叫进了办公室,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后该一年级同学回到家里,被自己的奶奶,发现了就找到了学校,我们学校只好把双方的家长叫到学校,进行调停和协商。最终商议,把受伤的一年级同学带到镇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没有事情,就不再追究。如果有问题,就继续医治。从这件事情中,我观察到向昭俊同学表现的很冷漠,不以为然。
案例二:用绳子绑住同学的双手玩游戏的事件。
在课间操,做完操后。向昭俊同学和几位低年级同学玩游戏,可能是一时玩的兴起,也是为了增加玩游戏的刺激感,向昭俊就拿个绳子,把一个玩游戏的低年级同学的手绑住,这时,刚好上课铃声响了。玩游戏的向昭俊和所有同学急急忙忙的跑回了教室,而把这个绑住的低年级同学丢到了脑后边,也不告诉老师。该低年级同学的班主任在上课时,清点人数,少了个人。然后,在校园中到处寻找,最后,这个低年级同学在教室宿舍后面找到。找到时,双手还绑住的。这件事情轰动了校园。随后,向昭俊的外公、外婆以及被绑学生的家长都到了学校。学校保卫科出面处理该事件。由于该低年级同学身体没有受到伤害,在稳定了双方家长的情绪后,我们对向昭俊同学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他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从这件事情中,我观察到向昭俊同学表现的很一般,始终不认为自己有错。可以看出相当的不服气。
案例分析:
向昭俊同学是我们学校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代表,我在这几年的德育工作中,我观察到,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点,就是孤僻内向、自我为中心、不懂感恩、脾气暴躁和浮躁,永远不会静静的坐下来听你讲道理。造成这样的性格,有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分析如下:
一、现在在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比例超过2/3,并且在持续增加。对许多留守儿童来说,爸爸妈妈就是电话里的声音。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将转移到城市就业,留守儿童的群体规模也会随之继续扩大。而向昭俊同学跟外公、外婆一起整整生活了12年,对自己父母亲的感情相对来说是陌生的,在亲情方面还远不及外公、外婆,但外公外婆又不能真正取代自己的父母亲。而年迈的外公、外婆对他的教育,也仅仅只是局限于吃、穿、住、行等方面。而对于性格的养成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都可以说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大都是顺其自然,没有过多的关注。对于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更是简单粗暴。所以这样的留守儿童亲情上得不到关怀,处理事情也不会沟通、交流,只会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处理自己面对的事情。
学校针对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和当地政府以及社会热心人士联手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许多政府的工作人员和社会热心人士、学校教师都成为了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每学期定时到留守儿童家里做家访,并和代理的孩子谈心、交流 ,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并且定期给他们送上各种文具和生活用品。向昭俊就是受到关爱的留守儿童之一,随着对他关怀和帮助的深入,向昭俊同学犯错误的次数在不断减少,并且在态度转变上有很大的进步。笑容也在逐渐的增多。喜欢与老师交流、沟通了。
二、留守儿童长期亲情缺失,再加上代管不力,留守儿童出现一系列留守综合征:厌学、性格孤僻、合作意识差。我们德育处曾多次和向昭俊这样的留守儿童谈心、交流。从他们的言谈中,流露出的大多是任性、孤僻、冷漠、忧郁多疑、不讲文明礼貌、合作意识差、上进心差等多方面的性格缺陷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特别是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据调查,有一些留守的儿童由于父母亲离家出去打工,小孩没人照顾,反而成为了家中的负担,父母亲托付给亲戚朋友们照顾,小孩就被亲朋好友“踢”来“踢”去,一会儿放到外公外婆家寄养,一会儿又赶到叔伯家去住几天,这样使孩子从小心理就不平衡,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再加上现在代管的一些老人文化程度不高,年纪又大,在管教自己的子孙上有心无力。久而久之,向昭俊养成了任性的性格,极为叛逆,不服约束和管教。有时候,向昭俊在学校惹事了,叫代管家长来学校配合教育。他们就向学校诉苦说:“自己没有文化,不知道怎么教育,不听话,就请老师打。”有时,搞的老师哭笑不得。
针对这部分留守儿童,学校除了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和“代理家长”外,我们还专门开通了“亲情电话室”和“QQ亲情视频”。让一些思念远方爸爸妈妈的孩子,可以给他们的父母打电话,视频聊天。希望这样通过远方的家长来协助教育我们的孩子。这一举措的推行,有效的缓解了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了一些积极健康的因素。例如,向昭俊同学的心理行为在得到关爱和帮助后,逐渐发生了令人欣慰的积极变化,生活能力和学习自觉性显著提高,自我约束增强,更富有责任感。现在,向昭俊同学已经回到父母身边,快乐、健康的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