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中质疑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是情感态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质疑是积极思考的表现,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鼻子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长期压制学生质疑精神。实施新课改之后,许多教师虽然也注意到了要启发学生质疑,并采用了一些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但大都流于形式,没有系统地、有计划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有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出的结果发人深省: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当场举手提问质疑的学生中,小学为13.8%,初中为5.7%,高中为2.9%。如果说小学生高出初中生、高中生的那几个百分点让小学教师还能聊以自慰的话,那当我们面对着13.8%以外的那些学生时,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小学教师们该作何感想呢?我们又应该怎样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课堂中想问、敢问、善问、好问,怎样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这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小学生语文课堂质疑能力缺失的原因
小学生语文课堂质疑能力缺失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既有学校的,也有家庭的;既有教师的,也有学生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具体说来,主要表现为“三怕”:
(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批评、指责
上课时,教师一切均按教案实施,就教材论教材,以知识讲知识,严格维护苛刻的教学秩序。学生对教师不敢说不,对教材一味迷信,认为教材中写得都是对的;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小圈子中,缺少主动参与,缺少自我意识。如此缺少创造性的教师和教法,怎能教出有“胆量”质疑的学生?这就促使一些学生出于爱面子的虚荣心理,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问,总害怕提错问题,害怕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程序”,遭到教师的批评和指责,对提问有后顾之忧。
(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
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提问并不容易。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受年龄和智力发展的影响,学生不善于提问,不知道该怎样去提问。
(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人瞧不起自己
师道尊严作怪。有不少教师由于自身教学底蕴不足,如知识结构、教材钻研、教学机智等方面的局限,惟恐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在学生的提问下“露出马脚”,因而缺少自信心,不敢放手让学生提问。害怕学生的问题自己答不上来,有失面子,所以对一些爱质疑的学生没有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教师的这种“封杀政策”,造成了很多学生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老师、同学耻笑,不敢提问。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地限制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
以上种种因素严重制约着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成为小学生质疑能力养成的瓶颈。那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摆脱以上的樊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三、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质疑能力的应对策略
(一)创设氛围,敢于质疑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很大程度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引起的。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只偏重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的教育方式,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做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惰性状态。
(二)精心设计,诱发质疑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设疑,是教师有意将“疑”设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特别是新旧教材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使学生在“疑”中生“趣”,设计疑点的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就变成了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出一个个精彩的问题场景,诱发学生去质疑,对于质疑得不够合理的地方,教师切不可置之不理。反之,则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再观察,再去质疑,教师再鼓励他们。这样,好问的儿童天性才能得到张扬,得到引导发展。到了中年级,高年级,教师再加以引导点拨,那么,他们的质疑能力将会是最棒的,也将能最好的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自身潜能。
(三)授予方法,指导质疑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善问会疑,教师就要“教以渔”。由于受学生身心、智力发展情况等因素影响,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抓住课后思考与练习质疑;抓住课文的矛盾处质疑;抓住课文中有特殊意义的标点符号质疑;抓住课文的结尾处质疑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懂得用什么形式质疑,有的是有疑而问,有的是猜想而问,有的是特指问,有的是非问……
总之,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该在什么地方问,该用什么形式质疑,鼓励和引导学生不仅敢于质疑,而且善于质疑。这样,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不但获得了渴望获得的知识,而且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兴趣,提高质疑水平。
(四)加强训练,善于质疑
虽说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但要形成能力,还须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去培养。起始阶段,教师不能太苛求质疑的质量,而要注意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耐心细致地教会学生质疑。因此,语文教学中应加强思维训练,大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质疑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产生质疑、释疑的冲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不断地提高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
(五)赢得支持,全面提升
“五个手指,有长有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个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理方面的,也有遗传方面的;有知识积累方面的,也有行为习惯方面的;有学校方面的,也有家庭方面的……因此,我们要根据这些因素,想方设法取得各方面的支持,以求形成教育合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小学生的课堂质疑能力不再缺失,为小学生成为一个爱思考、会思考、善思考的创新型人之才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追求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思善学,敢思善疑,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并为学生终身所用!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鼻子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长期压制学生质疑精神。实施新课改之后,许多教师虽然也注意到了要启发学生质疑,并采用了一些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但大都流于形式,没有系统地、有计划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有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出的结果发人深省: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当场举手提问质疑的学生中,小学为13.8%,初中为5.7%,高中为2.9%。如果说小学生高出初中生、高中生的那几个百分点让小学教师还能聊以自慰的话,那当我们面对着13.8%以外的那些学生时,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小学教师们该作何感想呢?我们又应该怎样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课堂中想问、敢问、善问、好问,怎样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这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小学生语文课堂质疑能力缺失的原因
小学生语文课堂质疑能力缺失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既有学校的,也有家庭的;既有教师的,也有学生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具体说来,主要表现为“三怕”:
(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批评、指责
上课时,教师一切均按教案实施,就教材论教材,以知识讲知识,严格维护苛刻的教学秩序。学生对教师不敢说不,对教材一味迷信,认为教材中写得都是对的;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小圈子中,缺少主动参与,缺少自我意识。如此缺少创造性的教师和教法,怎能教出有“胆量”质疑的学生?这就促使一些学生出于爱面子的虚荣心理,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问,总害怕提错问题,害怕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程序”,遭到教师的批评和指责,对提问有后顾之忧。
(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
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提问并不容易。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受年龄和智力发展的影响,学生不善于提问,不知道该怎样去提问。
(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人瞧不起自己
师道尊严作怪。有不少教师由于自身教学底蕴不足,如知识结构、教材钻研、教学机智等方面的局限,惟恐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在学生的提问下“露出马脚”,因而缺少自信心,不敢放手让学生提问。害怕学生的问题自己答不上来,有失面子,所以对一些爱质疑的学生没有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教师的这种“封杀政策”,造成了很多学生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老师、同学耻笑,不敢提问。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地限制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
以上种种因素严重制约着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成为小学生质疑能力养成的瓶颈。那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摆脱以上的樊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三、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质疑能力的应对策略
(一)创设氛围,敢于质疑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很大程度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引起的。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只偏重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的教育方式,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做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惰性状态。
(二)精心设计,诱发质疑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设疑,是教师有意将“疑”设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特别是新旧教材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使学生在“疑”中生“趣”,设计疑点的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就变成了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出一个个精彩的问题场景,诱发学生去质疑,对于质疑得不够合理的地方,教师切不可置之不理。反之,则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再观察,再去质疑,教师再鼓励他们。这样,好问的儿童天性才能得到张扬,得到引导发展。到了中年级,高年级,教师再加以引导点拨,那么,他们的质疑能力将会是最棒的,也将能最好的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自身潜能。
(三)授予方法,指导质疑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善问会疑,教师就要“教以渔”。由于受学生身心、智力发展情况等因素影响,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抓住课后思考与练习质疑;抓住课文的矛盾处质疑;抓住课文中有特殊意义的标点符号质疑;抓住课文的结尾处质疑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懂得用什么形式质疑,有的是有疑而问,有的是猜想而问,有的是特指问,有的是非问……
总之,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该在什么地方问,该用什么形式质疑,鼓励和引导学生不仅敢于质疑,而且善于质疑。这样,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不但获得了渴望获得的知识,而且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兴趣,提高质疑水平。
(四)加强训练,善于质疑
虽说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但要形成能力,还须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去培养。起始阶段,教师不能太苛求质疑的质量,而要注意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耐心细致地教会学生质疑。因此,语文教学中应加强思维训练,大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质疑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产生质疑、释疑的冲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不断地提高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
(五)赢得支持,全面提升
“五个手指,有长有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个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理方面的,也有遗传方面的;有知识积累方面的,也有行为习惯方面的;有学校方面的,也有家庭方面的……因此,我们要根据这些因素,想方设法取得各方面的支持,以求形成教育合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小学生的课堂质疑能力不再缺失,为小学生成为一个爱思考、会思考、善思考的创新型人之才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追求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思善学,敢思善疑,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并为学生终身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