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威震缅印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37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实施南进战略,投入4个师团分三路进攻缅甸。缅甸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同盟国在亚洲大陆的南翼屏障。日军若侵占缅甸,既可以切断中国最主要的陆上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进逼中国西南大后方,又可向西进攻印度,与德军会师中东。而当时在缅英军只有两个师团兵力,无力阻挡日军进攻,情况十分危急。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要求,同时美国也希望中国加强对日作战,以牵制日军主力。为了保障滇缅公路的畅通,中国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
  
  解围英军,重创日军
  
  1942年2月,由第一路司令长官罗卓英率领的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入缅作战。当时缅甸为英国的殖民地,英方既想利用中国军队协同防守缅甸,又怕中国军队打胜仗,引起缅甸人亲华排英,致使中国远征军在入缅过程中一波三折,丧失了有利战机。直到仰光失守,英方才不得不要求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入缅之后,又因中、美、英三个盟国之间对指挥权的争夺而造成多头指挥,远征军的行动受到多方掣肘。尽管如此,中国远征军入缅之后,就成为抗击侵缅日军的主力,承担了缅甸防御战的主要作战任务。远征军广大将士浴血奋战,屡挫敌锋,给英军以有力支援。
  1942年3月20日,在同古保卫战中,中国远征军用集束手榴弹、汽油瓶与日军坦克反复拼杀,战况十分惨烈。最后虽以远征军的撤退结束,但给日军以重大杀伤,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日军承认这是南洋作战以来第一次受挫,一位阵亡日军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南进以来,从未遭受若是之劲敌,劲敌为谁?即支那军也。”
  4月16日,在仁安羌解围战中,远征军新38师一部驰援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地区的英第1集团军,经两日激战,击溃日军主力,救出7000多名英军(包括英军司令亚历山大)和百余辆汽车、千余匹马以及被俘之英军、美传教士、记者等500多人,日军弃尸1200余具南逃,创中国军队扬威于异国的记录。此举,当时轰动了全英。后来,英国还给新38师师长孙立人及团长孙继光等多人授勋。
  4月底,因英军撤出战斗,日军迂回至中国远征军后方,切断远征军后路。被隔断在缅境的远征军各部腹背受敌,被迫实施突围作战。此后,主力撤回国内,一部退入印度。不幸的是在撤退中被周恩来称之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殉国,第96师副师长胡以宾英勇牺牲。
  
  扫清缅北、滇西之敌,打通中印公路
  
  中英联军在缅甸防御战中失利之后,中、美、英三大盟国即开始策划,准备反攻缅甸。在反攻之前,三国协同进行了编练中国驻印军,整训滇西远征军,开辟“驼峰”航空线,修筑中印公路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为反攻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间,反攻计划虽屡次变更,但以中国军队为主力,从印度雷多和中国云南对缅北发起进攻,打通中印公路这一首要目标始终未变。
  从缅甸撤往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改编为中国驻印军,接受美国的装备和训练,并陆续由国内空运补充兵员和3个建制师,最终扩充为拥有2个军、5个师和总指挥部直属部队,成为全部美械装备的10余万大军。1943年春,中国驻印军派兵掩护中美工兵部队自印入缅修筑中印公路。同年10月驻印军主力向侵缅日军展开反攻,进行缅北战役。12月,攻克于邦,反攻缅甸首战告捷。1944年3月,攻占孟关,歼灭日军1400余人。同月,夺取缅北天险——坚布山隘。6月,攻克加迈,日军弃尸1600余具,被俘200余人,接着,攻占孟拱,歼敌1500余人。与此同时,中美部队联合奇袭缅北重镇密支那,占领机场,日军增援部队冲入密支那负隅死守,中美联军围攻两个月,于8月全克密支那,日军指挥官水上源藏少将自杀,日军伤亡4千余人。11月中国驻印军夺取八莫,扫清缅北之敌,于1945年1月28日在滇缅边境的芒友与由滇西反攻的中国远征军胜利会师。缅北反攻战役历时1年半,中国驻印军在美、英盟军协同配合下,进军2400余公里,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多座,歼敌3.1万多人。
  集结在滇西的中国军队,一面在怒江东岸巩固江防,与日军隔江对峙,一面进行整顿、补充和训练,准备渡江反攻。1943年4月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下辖第11、第20两个集团军和直属第8军,并得到了美械装备。滇西反攻战役中,远征军先后直接参加的部队有步兵6个军、16个师,兵力16万余人。此外,还有大量的炮兵、工兵、辎重、通讯等支援部队。1944年5月,远征军强渡怒江发动反攻,与驻印军在缅北的反攻相互呼应,对侵缅日军形成夹击之势。远征军渡江之后,经过8个月的激战,相继攻克了日军坚固设防的腾冲、松山、龙陵、芒市、平戛、遮放、畹町等城镇和战略据点,收复了滇西全部失地,在中国战场上最先把日本侵略军逐出国门,毙、伤、俘敌军2.1万人。
  
  支援中国战场、盟军的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国家的抗战
  
  中国远征军入缅印作战,积极配合了中国抗日战场,支援盟军的太平洋战场,协助了东南亚国家的抗战。
  缅北反击战,不但消灭了日军的有生力量,而且牵制了日本在缅甸方面军的大量兵力;不但在战役上为英军收复缅中和缅南地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且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中国战场的对日作战,并支援了缅甸和东南亚各国人民反对日本占领军的斗争。
  滇西反击战,既是盟军在缅甸战场反攻的重要一翼,同时也是中国战场对日全面反攻的序幕。滇西反击战的胜利,歼灭了日本缅甸方面军的有生力量,并牵制了其战略预备队,对配合驻印军收复缅北和支援整个缅甸战场作战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一胜利还解除了日军对中国战场西侧的威胁,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粉碎了日军对盟国援华国际通道的封锁,有力地支援了中国对日大反攻。
  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两支抗日大军的30多万将士,在缅北、滇西的崇山密林里历艰涉险,克服了异常艰险的环境和极其恶劣的气候带来的重重困难,在美英盟军的支援和配合下屡挫强敌,全歼了日军精锐的第18师团和第56师团,重创了第2和第33师团,消灭了第49、第52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4旅团等各一部。中国两支抗日大军作为滇缅战场上的盟军主力,抗击了日本缅甸方面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为收复缅甸全境及配合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反攻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入缅援英,到1945年初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反攻作战取得胜利,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中国先后出动40万大军在滇缅战场上与美英盟军协同作战,其作用是显著的,其事迹是可歌可泣的,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其他文献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智勇双全、顽强威武的主人公李向阳,《剑吼长城东》中令日寇丧胆、威震关内外的主人公包真,这两个生动鲜活的形象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但又有谁知晓塑造这两位英雄的原型都是同一人,即被誉为“中国的夏伯阳”的抗日名将、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冀东八路军13团团长包森。  包森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三合乡义龙赵家村一户农民家庭,原名赵宝森。包森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19块根据地中,连接华北与东北的冀东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