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倭寇主要指13世纪至16世纪期间,以日本为基地,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上入侵者。其曾经被归于海盗之类,但实际上其抢掠对象并不是船只,而是陆上城市。倭寇猖獗之时,曾给我国沿海民众造成很大的灾难。
在明代,曾经有70个从海上爬上来的倭寇长驱直入,从杭州湾一路杀到南京城下。
那是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这伙倭寇乘船来到杭州湾,从上虞爵谿千户所登陆,进犯绍兴一个名叫高埠的乡镇。绍兴知府刘锡和千户徐子懿还算有所警惕,立刻领兵赶来围剿。倭寇逼乡民扎了木筏,借夜色掩护渡过东河,突围而出。随即经杭州城西劫掠昌化,窜至严州淳安,再突入徽州歙县、绩溪,然后过泾县,达南陵。在南陵县城附近被当地军民发觉,70个倭寇索性大开杀戒,纵掠城内外。建阳指挥廖印、芜湖县丞陈一道、当涂县丞郭耿郊、太平府知事郭章,都主动领兵救援。敌我双方在南陵县城东门外对阵,倭寇以寡敌众,全无惧色。廖印率人引弓放箭,倭贼竟伸手接住迎面飞来的利箭,力挽强弓回射。建阳和当涂的人马原是临时凑合起来的乡民,从没见过这般阵仗,都以为倭寇会使妖术,无不惊慌失措,顷刻溃不成军。唯陈一道率领的芜湖民兵多江湖健儿,阵前没有露怯,与倭寇展开搏杀。但这股倭寇全是经过专门杀人训练的武士、浪人,手中倭刀也用当时日本最好的钢材打造,不少芜湖健儿包括陈一道本人都惨死在他们的鬼头刀下。陈一道的儿子陈子义哭着扑将上去,用自己的粉身碎骨为父亲留下一具全尸。
70个倭寇血洗南陵之后,随即窜向芜湖。芜湖百姓紧闭城门,守在城头用石头、砖块拒敌。倭寇预感此处不可久留,转攻太平府。太平府军民迅速截断桥梁,在岸边列阵以待,大声呐喊着壮胆。倭寇匆促间无法渡河,便沿河而下,直奔江宁。江宁指挥使朱襄率数百人早早出城候敌,倭寇却趁官兵开饭之际,出其不意掩杀过来,竟致数百官兵全部被歼,朱襄本人也身被数创坠马而死。群倭抖擻精神,来到离南京不远的秣陵关,把守此关的千余明军将士惊慌失措,不战自溃,弃关而逃。贼人高举倭刀一路杀掠,嗷嗷叫着直扑南京城,因见城内有所防备,即使攻进去大概也出不来。旋即转身出秣陵关,流劫溧水、溧阳,奔往宜兴、无锡。他们深入中国腹地转了一圈,打劫了那么多地方,同那么多中国军民进行过较量,依然体力充沛、贼气旺盛,一昼夜急奔180里,抢占靠近无锡的浒墅关。应天巡抚曹邦辅担心其与盘踞柘林的另一股倭寇合流,赶紧调集各路兵马四面合围,就地将其歼灭。最终仍是歼而未灭,少数残贼经太湖入东海,在大风大浪中逃之夭夭。
《明史纪事本末》用史家笔墨概括这次事件:“贼自绍兴高埠流劫杭、严、徽、宁、太平,犯南都,六七十人经行数千里,杀伤无虑四五千人,历八十余日始灭。”白纸黑字,触目惊心。
(摘自作家出版社《激荡中国海:最后的海洋与迟到的觉醒》 作者:王佩云)
在明代,曾经有70个从海上爬上来的倭寇长驱直入,从杭州湾一路杀到南京城下。
那是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这伙倭寇乘船来到杭州湾,从上虞爵谿千户所登陆,进犯绍兴一个名叫高埠的乡镇。绍兴知府刘锡和千户徐子懿还算有所警惕,立刻领兵赶来围剿。倭寇逼乡民扎了木筏,借夜色掩护渡过东河,突围而出。随即经杭州城西劫掠昌化,窜至严州淳安,再突入徽州歙县、绩溪,然后过泾县,达南陵。在南陵县城附近被当地军民发觉,70个倭寇索性大开杀戒,纵掠城内外。建阳指挥廖印、芜湖县丞陈一道、当涂县丞郭耿郊、太平府知事郭章,都主动领兵救援。敌我双方在南陵县城东门外对阵,倭寇以寡敌众,全无惧色。廖印率人引弓放箭,倭贼竟伸手接住迎面飞来的利箭,力挽强弓回射。建阳和当涂的人马原是临时凑合起来的乡民,从没见过这般阵仗,都以为倭寇会使妖术,无不惊慌失措,顷刻溃不成军。唯陈一道率领的芜湖民兵多江湖健儿,阵前没有露怯,与倭寇展开搏杀。但这股倭寇全是经过专门杀人训练的武士、浪人,手中倭刀也用当时日本最好的钢材打造,不少芜湖健儿包括陈一道本人都惨死在他们的鬼头刀下。陈一道的儿子陈子义哭着扑将上去,用自己的粉身碎骨为父亲留下一具全尸。
70个倭寇血洗南陵之后,随即窜向芜湖。芜湖百姓紧闭城门,守在城头用石头、砖块拒敌。倭寇预感此处不可久留,转攻太平府。太平府军民迅速截断桥梁,在岸边列阵以待,大声呐喊着壮胆。倭寇匆促间无法渡河,便沿河而下,直奔江宁。江宁指挥使朱襄率数百人早早出城候敌,倭寇却趁官兵开饭之际,出其不意掩杀过来,竟致数百官兵全部被歼,朱襄本人也身被数创坠马而死。群倭抖擻精神,来到离南京不远的秣陵关,把守此关的千余明军将士惊慌失措,不战自溃,弃关而逃。贼人高举倭刀一路杀掠,嗷嗷叫着直扑南京城,因见城内有所防备,即使攻进去大概也出不来。旋即转身出秣陵关,流劫溧水、溧阳,奔往宜兴、无锡。他们深入中国腹地转了一圈,打劫了那么多地方,同那么多中国军民进行过较量,依然体力充沛、贼气旺盛,一昼夜急奔180里,抢占靠近无锡的浒墅关。应天巡抚曹邦辅担心其与盘踞柘林的另一股倭寇合流,赶紧调集各路兵马四面合围,就地将其歼灭。最终仍是歼而未灭,少数残贼经太湖入东海,在大风大浪中逃之夭夭。
《明史纪事本末》用史家笔墨概括这次事件:“贼自绍兴高埠流劫杭、严、徽、宁、太平,犯南都,六七十人经行数千里,杀伤无虑四五千人,历八十余日始灭。”白纸黑字,触目惊心。
(摘自作家出版社《激荡中国海:最后的海洋与迟到的觉醒》 作者:王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