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校长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校长培训的改革在不断完善。为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于2010年5月启动了“新理念、新作为”的“双新”工程,开办了首届“双新”型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在新时期教育新理念的引领下,东昌区校长培训工作在课程设置、培训方式、管理模式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课程设置的突破
专题性课程 针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教师进修学校开设了“如何做和谐幸福的教师”专题;针对校本教研无序、低效的问题,开设了“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专题等等。这些专题报告和讲座为提高各位学员的领导水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考察性课程 为拓展研修班学员新视野,东昌区开设了区域外考察性活动课,组织学员定期到教育发达地区考察。这些实地考察,让学员们切实感受到了“名校”的内涵和“发展”的真谛。
实践性课程 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原则,东昌区组织研修班学员开展了以下实践活动。
第一,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员们对“新课程”的认识由粗放到具体,由感性逐渐走向理性,有效提升了学员的领导力。
第二,主题实践活动。在以“转理念、促作为、聚合力、激豪情”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学员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磨炼,同伴信任得到了强化,心理素质在考验中得到了提升。
第三,研究性课程。新时代呼唤校长成为教师心目中“做人的楷模,学术研究的导师”,为此东昌区在提升校长的研究能力方面加大了力度。一是以“课题”为载体,提升学员的研究能力。“十二五”期间,研修班每位学员独立主持一项研究课题:申报立项的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5项;目前已经取得了2项国家级科研成果、4项省级成果,有5人被评为省级科研骨干。二是以“教材”为载体,提升学员的钻研能力。
第四,网络性课程。为弥补集中培训时间紧、任务重、消耗大的不足,学校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研修活动。培训部门见缝插针,开展了“做一个终身学习的好校长”等网上专题培训活动;开设了网上论坛,针对为什么学习等问题进行网络研讨等等,给学员提供发表学习收获的平台。
培训方式的突破
区域内培训,专家引领与同伴引领相结合 几年来,东昌区先后聘请李烈、魏书生等教育名家前来讲座。这样专家引领与同伴引领有效结合,促使学员既能高瞻远瞩又能脚踏实地。
区域外培训,短时学习与长时研修相结合 为把握新时期教育新理念、新做法,东昌区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将学员送出去学习。一方面安排全体研修班学员先后赴东北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为期10-20日的骨干校长脱产培训,另一方面选派优秀学员分别赶赴上海、广州参加全国中小学校长高级论坛的观摩学习。通过学习,学员提升了新教育理念,增强了教育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明确了作为一名校长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管理方式的突破
综合测评积累学业成绩 对学员采取综合测评机制,每次参加培训活动情况、每项作业情况、每项成果都有学分统计,累计成为学员的学业总成绩,每学期期末通报各位学员的学业积分,以此作为发放岗位培训证书和评选优秀学员的依据,累计学分不达标者,不予发放结业证书。
转换角度“检查”变为“欣赏” 教育局党委牵头,进修学校校长主抓培训工作,关注每位校长的成长。第一,深入学校欣赏学员的实际工作。领导带队,行政、业务两方面联手,深入到各学校的重大活动中,在活动中欣赏校长的工作状态、工作效果,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帮助校长成长。
第二,召开论坛、主题沙龙等活动,欣赏校长的理论修养。论坛、沙龙是学员成长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们充分展示自我,互相交流学习与实践的收获与困惑,在交流中互相欣赏、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通过“双新”研修班的各类培训,东昌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校长:佟江小学校长姜迎雪荣获全国中小学优秀教育工作者,东昌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张树全荣获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通化市专家型校长,胜利小学校长娄玲荣获国家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等。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教师进修学校 )
课程设置的突破
专题性课程 针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教师进修学校开设了“如何做和谐幸福的教师”专题;针对校本教研无序、低效的问题,开设了“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专题等等。这些专题报告和讲座为提高各位学员的领导水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考察性课程 为拓展研修班学员新视野,东昌区开设了区域外考察性活动课,组织学员定期到教育发达地区考察。这些实地考察,让学员们切实感受到了“名校”的内涵和“发展”的真谛。
实践性课程 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原则,东昌区组织研修班学员开展了以下实践活动。
第一,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员们对“新课程”的认识由粗放到具体,由感性逐渐走向理性,有效提升了学员的领导力。
第二,主题实践活动。在以“转理念、促作为、聚合力、激豪情”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学员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磨炼,同伴信任得到了强化,心理素质在考验中得到了提升。
第三,研究性课程。新时代呼唤校长成为教师心目中“做人的楷模,学术研究的导师”,为此东昌区在提升校长的研究能力方面加大了力度。一是以“课题”为载体,提升学员的研究能力。“十二五”期间,研修班每位学员独立主持一项研究课题:申报立项的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5项;目前已经取得了2项国家级科研成果、4项省级成果,有5人被评为省级科研骨干。二是以“教材”为载体,提升学员的钻研能力。
第四,网络性课程。为弥补集中培训时间紧、任务重、消耗大的不足,学校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研修活动。培训部门见缝插针,开展了“做一个终身学习的好校长”等网上专题培训活动;开设了网上论坛,针对为什么学习等问题进行网络研讨等等,给学员提供发表学习收获的平台。
培训方式的突破
区域内培训,专家引领与同伴引领相结合 几年来,东昌区先后聘请李烈、魏书生等教育名家前来讲座。这样专家引领与同伴引领有效结合,促使学员既能高瞻远瞩又能脚踏实地。
区域外培训,短时学习与长时研修相结合 为把握新时期教育新理念、新做法,东昌区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将学员送出去学习。一方面安排全体研修班学员先后赴东北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为期10-20日的骨干校长脱产培训,另一方面选派优秀学员分别赶赴上海、广州参加全国中小学校长高级论坛的观摩学习。通过学习,学员提升了新教育理念,增强了教育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明确了作为一名校长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管理方式的突破
综合测评积累学业成绩 对学员采取综合测评机制,每次参加培训活动情况、每项作业情况、每项成果都有学分统计,累计成为学员的学业总成绩,每学期期末通报各位学员的学业积分,以此作为发放岗位培训证书和评选优秀学员的依据,累计学分不达标者,不予发放结业证书。
转换角度“检查”变为“欣赏” 教育局党委牵头,进修学校校长主抓培训工作,关注每位校长的成长。第一,深入学校欣赏学员的实际工作。领导带队,行政、业务两方面联手,深入到各学校的重大活动中,在活动中欣赏校长的工作状态、工作效果,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帮助校长成长。
第二,召开论坛、主题沙龙等活动,欣赏校长的理论修养。论坛、沙龙是学员成长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们充分展示自我,互相交流学习与实践的收获与困惑,在交流中互相欣赏、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通过“双新”研修班的各类培训,东昌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校长:佟江小学校长姜迎雪荣获全国中小学优秀教育工作者,东昌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张树全荣获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通化市专家型校长,胜利小学校长娄玲荣获国家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等。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教师进修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