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220年历史的大栅栏三庆园重张开业,成为近来京城戏剧界的一大热点。嘉庆元年(1796年),“三庆班”与位于京城大栅栏的宴乐居合营,将宴乐居改造成专门演出戏剧的场所并取名三庆园,曾红极一时。随即,“三庆班”与四喜、和春、春台被合称为“四大徽班”开启的晋京演出,成为京剧开始形成的标志性事件。由于“四大徽班”在京城演出的主要场所正是三庆园,因此这里一直被视为中国京剧的发祥地之.
“三庆园”之名始于嘉庆元年曾为“徽班”之一的“三庆班”创办
“三庆园”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街18号,是老北京最早的戏园之一。据清道光年间出版的《梦华琐簿》记载:“今日三庆园,乾隆年间宴乐居也,其地昔甚广大,今当铺亦从此析出。”据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扬州大码头观看了昆曲(南昆)的演出,回京时就把昆曲带了回来,在宫中为皇家妃嫔、八旗子弟演出,颇受青睐。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贺乾隆皇帝八十岁寿辰,扬州盐商江鹤亭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徽戏班子,取名“三庆班”, 在艺人高朗亭的率领来到京城演出。正是三庆班的率先进京演出,开启了京剧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徽班进京”。
“三庆班”在京城献艺获得赞誉,随后本应南归,但是由于演出太火爆了,遂留在了京城。嘉庆元年(1796年),“三庆班”与宴乐居合营,将宴乐居改造成三庆园,开始了以戏剧演出为主业的戏园经营。
继“三庆班”进京演出后,“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也陆续进京献艺,而三庆园是他们的主要演出场所,由此“四大徽班”长期轮演, “四大徽班”晋京则被视为京剧开始形成的标志性事件。随着演出剧目不断创新,唱腔吸收徽剧、汉剧、昆曲、秦腔、京腔和民间曲艺等精华,逐渐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到了清末民初,三庆园与广德楼、广和楼、庆乐园、同乐轩、庆和园、中和园被誉为“京城七大戏园”,而三庆园称首。
1900年6月15日,前门外大栅栏起火,三庆园与庆乐园、中和园、庆和园等戏园悉数被烧毁。1905年,由酒行经纪人张云鹏及开赌局的骆四、开木厂的王五三家合资复建三庆园。复建后除京剧演出外,还经营电影放映,由此成为北京最早经营电影放映的戏院之一。
“三庆班”的红火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叶。1941年10月,京剧名家言菊朋、童芷苓、裘盛戎在三庆园联袂演出谢世之作《二进宫》,在京城引起很大轰动。1950年三庆园因年久失修而停演,由此曾名扬京城150余年的一座老戏园子便退出历史舞台。几年后三庆园被改建成大栅栏商场职工食堂,1972年因建筑物倾斜有倒塌的风险,三庆园原建筑被拆除,此后一直被作为商业经营场所。
李万春首次以艺名在三庆园演出《战马超》一鸣惊人孟小冬在三庆园首演《四郎探母》红遍京城
自三庆园开办以来,在京剧舞台上赫赫有名的艺人几乎都在此登台献艺。光绪末年,梨园名角谭鑫培、路三宝等在此演戏。谭鑫培是“谭派”创始人,被尊为京剧界鼻祖,其唱腔以委婉古朴而著称,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他曾在三庆园演出过《盗宗卷》、《定军山》、《阳平关》、《南阳关》等剧目。路三宝为清末京剧名旦,曾与谭鑫培联手在三庆园演出过《坐楼杀惜》、《翠屏山》等戏。与此同时,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等名家均以三庆园为演出场地。杨小楼是清末京剧界领军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他在三庆园演出过《长坂坡》、《挑滑车》、《铁笼山》等。余叔岩出生于梨园世家,与马连良、高庆奎并称为京剧第三代“老生三杰”,在三庆园演出过《搜孤救孤》、《战太平》、《审头刺汤》等。
民国初期,三庆园的演出异常红火,刘喜奎、侯喜瑞、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徐碧云、言菊朋、谭小培、马连良、孟小冬、杨宝森、李万春、谭富英、筱翠花、王又荃、王长林、茹富兰、周瑞安、王瑶卿、高庆奎、俞振庭等多次在此演出。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在三庆园一举成名的,如程砚秋多部经典剧作均是在三庆园首演,轰动一时;原名李伯的京剧武生名家李万春首次以“李万春”的艺名在三庆园演出《战马超》,一鸣惊人。
孟小冬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人称“冬皇”。孟小冬1907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梨园世家,18岁时来到北京拜师陈秀华,专攻“余派”老生戏。1925年春,孟小冬第一次在北京登台亮相就是在三庆园首演《探母回令》(即《四郎探母》)。当时,戏园门口的戏目广告写着:“本院特聘名震中国坤伶须生泰斗孟小冬在本院献计。”霓虹灯打出“孟小冬”三个红色醒目大字,剧院门口两侧摆满各界赠送的花篮,京城书画才子、袁世凯次子袁克文还书赠“玉貌珠吭”巨幅匾额高悬于舞台一侧。
孟小冬女扮男装,饰演四郎杨延辉,她不但扮相英俊,而且嗓音苍劲醇厚,引得戏园内喝彩声不断。据说,有位工商界大亨在三庆园看过孟小冬的演出后,要捧孟小冬的场子,并愿出五千大洋包个专场,但被孟小冬婉言谢绝。这位大亨见孟小冬不买账,并未气恼,又派人来到三庆园,说情愿出一万大洋请孟小冬唱堂会,仍被孟小冬婉言谢绝。原来孟小冬已有耳闻,知道这位大亨是京城有名的“采花大盗”,请她唱戏,捧她的场子是假,心怀鬼胎才是真。
梅兰芳在三庆园演出险些遇刺杨小楼在三庆园戏台上怒斥汉奸
“三庆园”之名始于嘉庆元年曾为“徽班”之一的“三庆班”创办
“三庆园”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街18号,是老北京最早的戏园之一。据清道光年间出版的《梦华琐簿》记载:“今日三庆园,乾隆年间宴乐居也,其地昔甚广大,今当铺亦从此析出。”据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扬州大码头观看了昆曲(南昆)的演出,回京时就把昆曲带了回来,在宫中为皇家妃嫔、八旗子弟演出,颇受青睐。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贺乾隆皇帝八十岁寿辰,扬州盐商江鹤亭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徽戏班子,取名“三庆班”, 在艺人高朗亭的率领来到京城演出。正是三庆班的率先进京演出,开启了京剧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徽班进京”。
“三庆班”在京城献艺获得赞誉,随后本应南归,但是由于演出太火爆了,遂留在了京城。嘉庆元年(1796年),“三庆班”与宴乐居合营,将宴乐居改造成三庆园,开始了以戏剧演出为主业的戏园经营。
继“三庆班”进京演出后,“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也陆续进京献艺,而三庆园是他们的主要演出场所,由此“四大徽班”长期轮演, “四大徽班”晋京则被视为京剧开始形成的标志性事件。随着演出剧目不断创新,唱腔吸收徽剧、汉剧、昆曲、秦腔、京腔和民间曲艺等精华,逐渐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到了清末民初,三庆园与广德楼、广和楼、庆乐园、同乐轩、庆和园、中和园被誉为“京城七大戏园”,而三庆园称首。
1900年6月15日,前门外大栅栏起火,三庆园与庆乐园、中和园、庆和园等戏园悉数被烧毁。1905年,由酒行经纪人张云鹏及开赌局的骆四、开木厂的王五三家合资复建三庆园。复建后除京剧演出外,还经营电影放映,由此成为北京最早经营电影放映的戏院之一。
“三庆班”的红火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叶。1941年10月,京剧名家言菊朋、童芷苓、裘盛戎在三庆园联袂演出谢世之作《二进宫》,在京城引起很大轰动。1950年三庆园因年久失修而停演,由此曾名扬京城150余年的一座老戏园子便退出历史舞台。几年后三庆园被改建成大栅栏商场职工食堂,1972年因建筑物倾斜有倒塌的风险,三庆园原建筑被拆除,此后一直被作为商业经营场所。
李万春首次以艺名在三庆园演出《战马超》一鸣惊人孟小冬在三庆园首演《四郎探母》红遍京城
自三庆园开办以来,在京剧舞台上赫赫有名的艺人几乎都在此登台献艺。光绪末年,梨园名角谭鑫培、路三宝等在此演戏。谭鑫培是“谭派”创始人,被尊为京剧界鼻祖,其唱腔以委婉古朴而著称,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他曾在三庆园演出过《盗宗卷》、《定军山》、《阳平关》、《南阳关》等剧目。路三宝为清末京剧名旦,曾与谭鑫培联手在三庆园演出过《坐楼杀惜》、《翠屏山》等戏。与此同时,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等名家均以三庆园为演出场地。杨小楼是清末京剧界领军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他在三庆园演出过《长坂坡》、《挑滑车》、《铁笼山》等。余叔岩出生于梨园世家,与马连良、高庆奎并称为京剧第三代“老生三杰”,在三庆园演出过《搜孤救孤》、《战太平》、《审头刺汤》等。
民国初期,三庆园的演出异常红火,刘喜奎、侯喜瑞、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徐碧云、言菊朋、谭小培、马连良、孟小冬、杨宝森、李万春、谭富英、筱翠花、王又荃、王长林、茹富兰、周瑞安、王瑶卿、高庆奎、俞振庭等多次在此演出。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在三庆园一举成名的,如程砚秋多部经典剧作均是在三庆园首演,轰动一时;原名李伯的京剧武生名家李万春首次以“李万春”的艺名在三庆园演出《战马超》,一鸣惊人。
孟小冬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人称“冬皇”。孟小冬1907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梨园世家,18岁时来到北京拜师陈秀华,专攻“余派”老生戏。1925年春,孟小冬第一次在北京登台亮相就是在三庆园首演《探母回令》(即《四郎探母》)。当时,戏园门口的戏目广告写着:“本院特聘名震中国坤伶须生泰斗孟小冬在本院献计。”霓虹灯打出“孟小冬”三个红色醒目大字,剧院门口两侧摆满各界赠送的花篮,京城书画才子、袁世凯次子袁克文还书赠“玉貌珠吭”巨幅匾额高悬于舞台一侧。
孟小冬女扮男装,饰演四郎杨延辉,她不但扮相英俊,而且嗓音苍劲醇厚,引得戏园内喝彩声不断。据说,有位工商界大亨在三庆园看过孟小冬的演出后,要捧孟小冬的场子,并愿出五千大洋包个专场,但被孟小冬婉言谢绝。这位大亨见孟小冬不买账,并未气恼,又派人来到三庆园,说情愿出一万大洋请孟小冬唱堂会,仍被孟小冬婉言谢绝。原来孟小冬已有耳闻,知道这位大亨是京城有名的“采花大盗”,请她唱戏,捧她的场子是假,心怀鬼胎才是真。
梅兰芳在三庆园演出险些遇刺杨小楼在三庆园戏台上怒斥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