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克罗恩病肛瘘磁共振成像诊断模型初探

来源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探索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构建的克罗恩病(CD)肛瘘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模型效能。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200例初诊CD肛瘘患者和200例初诊腺源性肛瘘患者,每组按8∶1∶1分配至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收集所有患者肛管MRI图像,预处理增强图像质量。采用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和Windows10计算机操作系统,基于4种DCNN(MobileNetV2、VGG11、ResNet18和ResNet34)构建CD肛瘘和腺源性肛瘘的MRI鉴别诊断模型。每种模型根据是否结合迁移学习策略,分为迁移学习型(T)和非迁移学习型(U)。首先,输入训练集(CD肛瘘和腺源性肛瘘患者各160例,共78 321张MRI图像)图像数据,迭代训练至损失最小。然后,根据验证集(CD肛瘘和腺源性肛瘘患者各20例,共9697张MRI图像)的结果选择最佳的训练模型。最后,在测试集(CD肛瘘和腺源性肛瘘患者各20例,共9260张MRI图像)进行诊断效能评估。绘制每种预测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之间以及预测模型与不同年资放射科医生之间AUC的差异。

结果

结合迁移学习策略的4种诊断模型的效能分别为MobileNetV2-T(AUC=0.943,95%CI:0.820 ~ 0.991),VGG11-T(AUC=0.935,95%CI:0.810 ~ 0.988),ResNet18-T(AUC=0.920,95%CI:0.789 ~ 0.988),ResNet34-T(AUC=0.929,95%CI:0.801 ~ 0.986)。结合迁移学习策略的4种模型AUC均高于低年资放射科医生(均P

其他文献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是一种特殊的在没有主动脉夹层的情况下发生的夹层。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SISMAD患者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针对影像学表现,已经提出了多种分型方案,其最佳分型方案尚未达成共识。SISMAD的最佳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包括保守、腔内介入和外科开放手术治疗。本文将对SISMAD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分型及治疗方式进行阐述。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内漏是EVAR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原因,但内漏导致患者死亡占全因死亡率较低,同时内漏还有较高的消退率,因此目前国内外对内漏的干预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阐述EVAR术后内漏的诊断、危险因素、预后及干预的相关进展,重点探讨EVAR术后内漏的管理策略。
2022年2月欧洲血管外科学会(ESVS)颁布了新版慢性静脉疾病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指南将盆腔淤血综合征及相关疾病更新命名为“盆腔源性静脉疾病(PeVD)”,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PeVD的诊断、分类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更新。本文将解读这部分更新点,希望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期刊
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O-IBD)是炎症性肠病(IBD)的特殊亚群,其病理生理进程与成人或大于6岁的儿童IBD差异较大。其临床症状更重,对传统IBD治疗方案反应差,外科并发症发生率高。外科治疗是VEO-IBD多学科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VEO-IBD的外科治疗尚缺乏统一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等新型治疗方式的出现,对VEO-IBD外科治疗的理念和方法也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本共识基于循证医学依据,采用Delphi方法制定,在VEO-IBD外科治疗的相关问题上达成共识意见,以期为
狭窄成形术(SP)是适用于克罗恩病(CD)肠狭窄患者的一种手术方式,在不切除肠管的情况下解决肠道狭窄、解除患者的肠梗阻,尽可能保留患者的肠管长度,从而避免短肠综合征的发生。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应对复杂多样的肠狭窄类型的需要,SP也从最初传统的Heineke-Mikulicz(H-M)术式和Finney术式逐渐演变为各种改良和创新版本,而对比不同术式之间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就CD中SP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论述。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生物制剂具有临床疗效好,但是部分患者可能因出现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新型口服小分子药物具有分子量小、更易通过细胞膜和半衰期短的特点,对IBD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文论述治疗IBD的小分子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克罗恩病(CD)属于疑难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案。西医治疗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临床上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生物制剂失应答、药物不良反应等。中医药治疗具有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营养状态、降低炎症反应、调整消化吸收功能等作用,与西医方案协同治疗,可以提高CD的临床疗效、促进黏膜愈合。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以及实施策略进行论述,旨在阐明中西医结合在CD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儿童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38例应用激素治疗的中重度UC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对激素治疗的反应分为激素难治组和激素有效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累积复发率,单因素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激素难治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8例中重度UC患儿,男22例,女16例;发病年龄10.7(8.5,12.7)岁,病程4.3(1
目的研究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ASUC)应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加速治疗或标准治疗进行挽救治疗的结肠切除率差异。方法系统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Scopus等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2月7日对比ASUC应用IFX加速治疗与标准治疗的相关研究。由2位研究者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用R4.0.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章,共7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ASUC患者中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