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间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很大一部分是由民间艺术构成的。伴随着民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传承,民间艺术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标志,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身上,成为民族身份的标识。
东阳木雕的历史
中国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种类繁多,从材质上分就有纸、布、竹、木、石、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漆等,绝大多数都是天然材料,并以手工进行加工制作。按照制作技艺的不同,又可分为剪刻类、塑作类、织绣类(包括印染类)、编织类、绘画类、雕镌类、扎糊类、表演类、装饰陈设类等。雕刻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种类,在我国得到崇尚和发展,其水平在世界上堪称一流。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众多雕刻品种中,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东阳木雕最负盛名、影响也最大,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
东阳位于浙江中部,与中国著名的小商品城义乌相距仅50公里。从唐代开始,这里就有了木雕,经过民间艺人的创造和传承,东阳木雕日臻完善,到宋代就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明代盛行雕刻木板印书后,东阳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木雕工艺的著名产地。明清时期,由于工商业资本的积累和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东阳木雕迎来了最为兴盛和活跃的黄金时期,艺术风格和制作技法达到相当的高度,并因此而闻名全国。许多佳作都产生于这一时期,至今在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它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并称“浙江三雕”。
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外来经济和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东阳木雕一方面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吸取了外来文化元素,另一方面也逐渐注重产品的商品性特征,并在杭州等地开设了制作工厂。实用性和观赏性兼具的东阳木雕广受青睐,被远销到中国香港、美国、东南亚等地,使这一时期的东阳木雕得以兴盛。但之后的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受战乱和经济萧条的影响,东阳木雕曾一度陷入困境,市场凋敝,艺人失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间艺术的振兴与发展,通过合作社等方式将流散各地的木雕艺人重新组织起来,进而又成立了木雕厂,东阳木雕很快又兴盛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东阳木雕随着时代的前行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以家庭小作坊生产为主的东阳木雕在市场经济的召唤下焕发了新的活力,逐渐建立和形成了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的合作模式,这对东阳木雕的市场开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在内容、风格和功能上,既继承传统又不断创新,逐步走向现代,走向国内外市场。目前,东阳木雕的产品己发展到七大类三千多个品种,产品曾获得全国木雕行业评比第一名,以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等多项殊荣,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等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杭州楼外楼餐馆,以及新加坡董宫酒家、德国一批中餐馆等场所的雕饰中,都有东阳木雕的身影。与此同时,国家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东阳木雕这一蕴含着中华民族智慧和特有气质的民族文化的瑰宝,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将该遗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 年浙江省东阳市也因“东阳木雕”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世界木雕之都”称号。
东阳木雕的主要特色
民间艺术由于所产生的地域环境的差别,因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地方特色。与东阳特定的区域民俗风情相应,东阳木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技法,并在各木雕流派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主要特点有:
与其他多数民间艺术一样,东阳木雕的题材内容主要来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名人逸事、文学典故、庶民生活、宗教人物、山川草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生活等无不涉及,作品善于表现故事性强的内容,民族风情、神话传说、寄情山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都在表现之列。东阳木雕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工艺精华,画面设计具有中国画白描的特点,图案装饰丰富而有变化;一方面吸收了西洋技法的成分,在有限的平面和空间范围内能够充分展现画面内容,且构图饱满、形象逼真,质感丰富。
位居中国四大木雕之首的东阳木雕,近年来享誉海外,被称为“中华一绝”,因“雕花之乡”东阳县而得名。传统的东阳木雕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平面的浮雕,运用散点透视法,保留平面的装饰,极具观赏性。东阳木雕以天然木材为原料,不施以漆色,保留原木天然的纹理和色泽,颜色淡雅,自然气息浓厚。以材料本身的语言来体现木雕作品的艺术语言,以此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东阳木雕的一大特色。因此,东阳木雕也被称为“白木雕”。
木雕作品原材料取自天然木材,由于木材本身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散發着生命的气息,也是其为人们所喜爱的魅力所在。东阳地区自然环境优越,这里山川毓秀、气候温润,盛产梨、银杏、樟、松树等优良木材。东阳木雕用料面相对较宽,以香樟木、白桃木、银杏木为主,也有用柏木、红木、水曲柳、水杉、红豆杉等。相比之下,因雕材而闻名的乐清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的用材比较单一。其中由于樟木具有香气浓郁、色泽淡雅、纹理致密、防蛀耐腐、不易变形开裂的特点,在东阳木雕作品中使用最为广泛。选料的严格,保证了东阳木雕作品的品质。加上东阳木雕一般只用透明清漆涂罩,能很好地保留木材的天然纹理与本色。
木雕技艺在精益求精的东阳木雕艺人手中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探索与创新,达到精湛的技术水平。东阳木雕的雕刻技法有十余种,均以精细著称。除了传统雕刻技法以外,还有较为特殊的彩木镶嵌技巧。无论使用单一一种木雕的技法,还是将多种木雕技法有机结合、交互使用,所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都极具艺术感染力。丰富和精炼的雕刻技法无疑使得木雕作品更具有艺术表现力。追求完美的东阳木雕更讲究打磨工艺,使作品不仅有精美别致的“内心”,还拥有光滑细腻的“皮肤”。在选材方面,东阳木雕将内容与边框区分开来。内容选取木纹较为细腻的木材,如樟木、椴木、楠木、白杨木等等,不容易变形和开裂;边框则选取材质坚硬而厚重的木材,如黑檀木、花梨木、红木、铁梨木等等,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两者的搭配是工艺上的完美结合。
东阳木雕的题材广泛,多为历史故事及民间传说,加以丰富的装饰图案贯穿于所雕刻的内容中,使画面饱满而和谐、丰富而生动。东阳木雕构图饱满,布局大气,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写实传神,达到散而不松、多而不乱的艺术效果。不仅如此,东阳木雕还注重木雕的功能性,根据建筑、家具、陈设品的造型特点,因材施艺,堪称装饰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艺术典范。
东阳木雕的历史
中国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种类繁多,从材质上分就有纸、布、竹、木、石、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漆等,绝大多数都是天然材料,并以手工进行加工制作。按照制作技艺的不同,又可分为剪刻类、塑作类、织绣类(包括印染类)、编织类、绘画类、雕镌类、扎糊类、表演类、装饰陈设类等。雕刻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种类,在我国得到崇尚和发展,其水平在世界上堪称一流。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众多雕刻品种中,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东阳木雕最负盛名、影响也最大,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
东阳位于浙江中部,与中国著名的小商品城义乌相距仅50公里。从唐代开始,这里就有了木雕,经过民间艺人的创造和传承,东阳木雕日臻完善,到宋代就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明代盛行雕刻木板印书后,东阳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木雕工艺的著名产地。明清时期,由于工商业资本的积累和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东阳木雕迎来了最为兴盛和活跃的黄金时期,艺术风格和制作技法达到相当的高度,并因此而闻名全国。许多佳作都产生于这一时期,至今在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它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并称“浙江三雕”。
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外来经济和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东阳木雕一方面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吸取了外来文化元素,另一方面也逐渐注重产品的商品性特征,并在杭州等地开设了制作工厂。实用性和观赏性兼具的东阳木雕广受青睐,被远销到中国香港、美国、东南亚等地,使这一时期的东阳木雕得以兴盛。但之后的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受战乱和经济萧条的影响,东阳木雕曾一度陷入困境,市场凋敝,艺人失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间艺术的振兴与发展,通过合作社等方式将流散各地的木雕艺人重新组织起来,进而又成立了木雕厂,东阳木雕很快又兴盛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东阳木雕随着时代的前行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以家庭小作坊生产为主的东阳木雕在市场经济的召唤下焕发了新的活力,逐渐建立和形成了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的合作模式,这对东阳木雕的市场开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在内容、风格和功能上,既继承传统又不断创新,逐步走向现代,走向国内外市场。目前,东阳木雕的产品己发展到七大类三千多个品种,产品曾获得全国木雕行业评比第一名,以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等多项殊荣,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等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杭州楼外楼餐馆,以及新加坡董宫酒家、德国一批中餐馆等场所的雕饰中,都有东阳木雕的身影。与此同时,国家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东阳木雕这一蕴含着中华民族智慧和特有气质的民族文化的瑰宝,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将该遗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 年浙江省东阳市也因“东阳木雕”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世界木雕之都”称号。
东阳木雕的主要特色
民间艺术由于所产生的地域环境的差别,因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地方特色。与东阳特定的区域民俗风情相应,东阳木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技法,并在各木雕流派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主要特点有:
与其他多数民间艺术一样,东阳木雕的题材内容主要来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名人逸事、文学典故、庶民生活、宗教人物、山川草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生活等无不涉及,作品善于表现故事性强的内容,民族风情、神话传说、寄情山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都在表现之列。东阳木雕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工艺精华,画面设计具有中国画白描的特点,图案装饰丰富而有变化;一方面吸收了西洋技法的成分,在有限的平面和空间范围内能够充分展现画面内容,且构图饱满、形象逼真,质感丰富。
位居中国四大木雕之首的东阳木雕,近年来享誉海外,被称为“中华一绝”,因“雕花之乡”东阳县而得名。传统的东阳木雕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平面的浮雕,运用散点透视法,保留平面的装饰,极具观赏性。东阳木雕以天然木材为原料,不施以漆色,保留原木天然的纹理和色泽,颜色淡雅,自然气息浓厚。以材料本身的语言来体现木雕作品的艺术语言,以此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东阳木雕的一大特色。因此,东阳木雕也被称为“白木雕”。
木雕作品原材料取自天然木材,由于木材本身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散發着生命的气息,也是其为人们所喜爱的魅力所在。东阳地区自然环境优越,这里山川毓秀、气候温润,盛产梨、银杏、樟、松树等优良木材。东阳木雕用料面相对较宽,以香樟木、白桃木、银杏木为主,也有用柏木、红木、水曲柳、水杉、红豆杉等。相比之下,因雕材而闻名的乐清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的用材比较单一。其中由于樟木具有香气浓郁、色泽淡雅、纹理致密、防蛀耐腐、不易变形开裂的特点,在东阳木雕作品中使用最为广泛。选料的严格,保证了东阳木雕作品的品质。加上东阳木雕一般只用透明清漆涂罩,能很好地保留木材的天然纹理与本色。
木雕技艺在精益求精的东阳木雕艺人手中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探索与创新,达到精湛的技术水平。东阳木雕的雕刻技法有十余种,均以精细著称。除了传统雕刻技法以外,还有较为特殊的彩木镶嵌技巧。无论使用单一一种木雕的技法,还是将多种木雕技法有机结合、交互使用,所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都极具艺术感染力。丰富和精炼的雕刻技法无疑使得木雕作品更具有艺术表现力。追求完美的东阳木雕更讲究打磨工艺,使作品不仅有精美别致的“内心”,还拥有光滑细腻的“皮肤”。在选材方面,东阳木雕将内容与边框区分开来。内容选取木纹较为细腻的木材,如樟木、椴木、楠木、白杨木等等,不容易变形和开裂;边框则选取材质坚硬而厚重的木材,如黑檀木、花梨木、红木、铁梨木等等,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两者的搭配是工艺上的完美结合。
东阳木雕的题材广泛,多为历史故事及民间传说,加以丰富的装饰图案贯穿于所雕刻的内容中,使画面饱满而和谐、丰富而生动。东阳木雕构图饱满,布局大气,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写实传神,达到散而不松、多而不乱的艺术效果。不仅如此,东阳木雕还注重木雕的功能性,根据建筑、家具、陈设品的造型特点,因材施艺,堪称装饰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艺术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