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各个学科都需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核心,并建立相应的培养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核心素养主要有三个方面,教师应从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运动感受出发来做教学方法的创新,保证体育素养培养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构建教学情境、注重心理辅导、开展游戏教学、培养运动兴趣,并做信息教学,让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变成可感受的内容,提高素养培养效果。
关键词:学科素养;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出发,重视学生的想法和认识,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过程性的引导,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都是以完成大纲为主,教学中的忽视了学生的具体感受和体会,在形式上也没有做深度学习的引导,这就造成学生虽然有体育学习和训练的兴趣,但是在个人想法和认识上还处于玩乐的阶段,没有体育精神的认识,缺少良好习惯的建立,也没有健康意识的形成,需要转变这种情况,让体育核心素养能够得到实效落实,保证素质教育,推动自主发展。
一、体育核心素养概述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有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1]。体育情感与品格注重的是体育运动感受和体育精神,其素养的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想认识,是体育运动的实体会与品格认识。运动能力与习惯是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内容,需要保证学生掌握运动技巧,形成体育运动的兴趣。健康知识与行为的核心是终身體育意识的培养,也是健康知识的教学,需要保证学生有综合性的理解认识。
二、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科素养的方法
(一)构建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于体育运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且在学习和运动中有情感的认知,改变单一的体育技能学习情况。但是在教学情境的构建方法上要与小学学生的特点相结合,保证情境能够被学生所感受,也能在情境下获得情感体会。比如,在足球教学中,情境的构建就要以基础训练为基础,通过组织足球游戏方式构建情境,让学生成为情境的一部分,既能强化体育情感,还能实现兴趣的有效激发。兴趣的激发会让体育运动变成主动行为,会有真实的情感感受,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注重心理辅导
现在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喜欢在行为中进行比较,但是其心理素质却不强大,容易产生自卑或者骄傲的心理状态,影响体育品格的健康成长。基于体育素养培养,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心理辅导,让体育精神能够显现,推动学生的自主性体育运动,也培养优秀的体育品格,使其体育运动过程中学会合作、拼搏,并建立强大的心理素质[2]。比如在田径运动的教学中,小学生都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是一些学生消极、畏惧,这时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心理暗示和话语鼓励,激发学生的斗志,去打破自己的常规意识,能够去拼搏,然后取得更为优秀的成绩。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心理辅导教学的直观体现,有助于运动积极性的保证,也能使体育品格在实际的运动锻炼中得到内化。
(三)应用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但是以往的游戏教学过于单调,也缺乏设计,以自由锻炼为主,学生在其中虽然有快乐体会,但是缺乏有效的锻炼。鉴于此,核心素养下的游戏教学要关注到课程教学的内容,让游戏成为运动实践的行为。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开展三对三的对抗游戏,让游戏中有胜负,激发学习意识,促使运动能力在游戏中可以得到提升。游戏教学法的应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实际运动训练的引导,强化过程中的动作指导,保证学生在兴趣上的运动能力提升,有自主性的发展。并且游戏的设计要保证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喜好,锻炼身体素质,增强快乐属性,从而促进运动能力的成长。
(四)发展兴趣教学
兴趣教学是目前小学体育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来开展教学活动,以使其能够有运动习惯的建立,并有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小学生运动兴趣上有较大的差异,而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统一化的教学容易产生应付情况,技能型教学缺乏实效性。对于此,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来选择学习内容,以个人兴趣为基础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女同学可以进行健美操、踢毽子、跳绳等体育学习,而男同学则进行足球、篮球等项目的学习,能够让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喜好,保证课程教学的运动能力和习惯素养培养,同时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会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身体素质有综合成长,利于个人运动意识的建立。
(五)创新信息教学
在目前的小学阶段教育中,信息化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而健康知识与行为的素养培养需要体育课程应用信息教学,使学生可以对体育知识有深刻地理解,有行为意识的转变。体育课程中的信息教学法实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3]。一是应用信息技术阐述体育知识,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用多媒体技术做详细的、多元化的介绍,让学生对于健康知识有所了解,并建立体育与健康的知识联系。比如介绍耐久跑运动中身体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的科学理论,让学生能够了解“二次呼吸”,认识长跑中肌肉酸痛的原因等,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体育健康知识认识。相较于单一的理论讲解,信息教学的开展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二是发展体育技能的个性化表现。现在的网络科技特别发达,而学生的个性化也比较强,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体育技能在网络中进行展示,增强运动的信心,也在心理认识的方面促进学生健康行为意识的建立,使体育健康行为能够成为一个个性化的习惯。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引导,强化过程的体会设计,让教学的开展能够增强运动体会,推进主观上的思想建立,让体育素养的培养变成体育运动的过程,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但是在体育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特别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要做总结反思,完善教学的过程,以此保证教学方法能够符合学生的状态,实现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成巧.核心素养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思考[J].参花(下),2021(05):58-59.
[2]王志鹏.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创新性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38):131-132.
[3]苏艳.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体育风尚,2021(05):205-206.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北街小学
关键词:学科素养;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出发,重视学生的想法和认识,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过程性的引导,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都是以完成大纲为主,教学中的忽视了学生的具体感受和体会,在形式上也没有做深度学习的引导,这就造成学生虽然有体育学习和训练的兴趣,但是在个人想法和认识上还处于玩乐的阶段,没有体育精神的认识,缺少良好习惯的建立,也没有健康意识的形成,需要转变这种情况,让体育核心素养能够得到实效落实,保证素质教育,推动自主发展。
一、体育核心素养概述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有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1]。体育情感与品格注重的是体育运动感受和体育精神,其素养的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想认识,是体育运动的实体会与品格认识。运动能力与习惯是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内容,需要保证学生掌握运动技巧,形成体育运动的兴趣。健康知识与行为的核心是终身體育意识的培养,也是健康知识的教学,需要保证学生有综合性的理解认识。
二、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科素养的方法
(一)构建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于体育运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且在学习和运动中有情感的认知,改变单一的体育技能学习情况。但是在教学情境的构建方法上要与小学学生的特点相结合,保证情境能够被学生所感受,也能在情境下获得情感体会。比如,在足球教学中,情境的构建就要以基础训练为基础,通过组织足球游戏方式构建情境,让学生成为情境的一部分,既能强化体育情感,还能实现兴趣的有效激发。兴趣的激发会让体育运动变成主动行为,会有真实的情感感受,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注重心理辅导
现在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喜欢在行为中进行比较,但是其心理素质却不强大,容易产生自卑或者骄傲的心理状态,影响体育品格的健康成长。基于体育素养培养,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心理辅导,让体育精神能够显现,推动学生的自主性体育运动,也培养优秀的体育品格,使其体育运动过程中学会合作、拼搏,并建立强大的心理素质[2]。比如在田径运动的教学中,小学生都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是一些学生消极、畏惧,这时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心理暗示和话语鼓励,激发学生的斗志,去打破自己的常规意识,能够去拼搏,然后取得更为优秀的成绩。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心理辅导教学的直观体现,有助于运动积极性的保证,也能使体育品格在实际的运动锻炼中得到内化。
(三)应用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但是以往的游戏教学过于单调,也缺乏设计,以自由锻炼为主,学生在其中虽然有快乐体会,但是缺乏有效的锻炼。鉴于此,核心素养下的游戏教学要关注到课程教学的内容,让游戏成为运动实践的行为。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开展三对三的对抗游戏,让游戏中有胜负,激发学习意识,促使运动能力在游戏中可以得到提升。游戏教学法的应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实际运动训练的引导,强化过程中的动作指导,保证学生在兴趣上的运动能力提升,有自主性的发展。并且游戏的设计要保证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喜好,锻炼身体素质,增强快乐属性,从而促进运动能力的成长。
(四)发展兴趣教学
兴趣教学是目前小学体育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来开展教学活动,以使其能够有运动习惯的建立,并有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小学生运动兴趣上有较大的差异,而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统一化的教学容易产生应付情况,技能型教学缺乏实效性。对于此,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来选择学习内容,以个人兴趣为基础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女同学可以进行健美操、踢毽子、跳绳等体育学习,而男同学则进行足球、篮球等项目的学习,能够让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喜好,保证课程教学的运动能力和习惯素养培养,同时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会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身体素质有综合成长,利于个人运动意识的建立。
(五)创新信息教学
在目前的小学阶段教育中,信息化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而健康知识与行为的素养培养需要体育课程应用信息教学,使学生可以对体育知识有深刻地理解,有行为意识的转变。体育课程中的信息教学法实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3]。一是应用信息技术阐述体育知识,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用多媒体技术做详细的、多元化的介绍,让学生对于健康知识有所了解,并建立体育与健康的知识联系。比如介绍耐久跑运动中身体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的科学理论,让学生能够了解“二次呼吸”,认识长跑中肌肉酸痛的原因等,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体育健康知识认识。相较于单一的理论讲解,信息教学的开展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二是发展体育技能的个性化表现。现在的网络科技特别发达,而学生的个性化也比较强,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体育技能在网络中进行展示,增强运动的信心,也在心理认识的方面促进学生健康行为意识的建立,使体育健康行为能够成为一个个性化的习惯。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引导,强化过程的体会设计,让教学的开展能够增强运动体会,推进主观上的思想建立,让体育素养的培养变成体育运动的过程,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但是在体育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特别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要做总结反思,完善教学的过程,以此保证教学方法能够符合学生的状态,实现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成巧.核心素养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思考[J].参花(下),2021(05):58-59.
[2]王志鹏.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创新性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38):131-132.
[3]苏艳.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体育风尚,2021(05):205-206.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北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