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运用飞仙关组上覆地层的厚度变化来表征飞仙关组顶面的古构造面貌,通过逆断层断距和延伸长度的差异研究断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从而确定相关圈闭形成的先后顺序,结合川东北地区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对川东北飞仙关组构造演化影响最大的是早印支运动、中燕山运动、早喜山运动。早侏罗世末(沙溪庙组沉积前)飞仙关组古构造形态与储层沥青分布表明,飞仙关组古油藏大致的分布范围与铁山坡—渡口河—罗家寨这一近NW向的古构造高带基本一致。通过飞仙关组构造演化与下伏上二叠统烃源岩的热史、生烃史的配套关系研究,认为最接近生气高峰的晚侏罗世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