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摘 要】《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由此可知,阅读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高职学生基础薄弱,词汇不过关 ,对英语阅读普遍存在一种惧怕心理,导致英语阅读效果不理想。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是高职英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英语阅读;图式理论
1.当代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状况及效果
现阶段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教学和快速阅读教学.灌输式教学:教师只重视是语言知识点教学,讲解学生不认识的单词,短语和语法,分析难句和段落.但是对文章阅读速度不做要求。似乎阅读的目的就是学习词汇与语法,忽略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文章的整体结构的把握。另外一种教學方式是快速阅读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快速回到原文找到答案即可。对于错误较多的题目教师再进行讲解。教师通常不会进行详细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适用于应试,但是会忽略文章知识,结构和中心思想的把握。
2.图式理论及其与阅读理解的关系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文本材料时,需要将文本材料提供的信息与自己记忆中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就是读者在阅读材料的同时, 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体系(即背景知识)与文本材料提供的信息相互联系并匹配,从而就能理解文本材料的内容。[1]
仔细来说,图式阅读理论有三种类型: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语言图式是指关于文本材料中的语言,词汇、句子和语法方面的知识。读者只有真正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才能掌握文本材料中的词语、短语、句子甚至篇章,从而才能进一步的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最终通识全文。
内容图式指的是关于文章内容的熟悉度还有对文章背景知识的了解。如果读者对文本材料内容不熟悉,即使读者具备了足够的语言知识,也会发现文章难以读懂。因此,内容图式在此时便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语言图式的不足,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形式图式是指文章结构的知识。不同体裁的文章会有不同的结构和框架,特定的内容往往需要特定的表达形式才能实现。读者头脑中形成了不同的形式图式,熟悉了各类型的文章的结构特点,会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增强对文本材料的理解。[2]
因此,只有在语言,内容与形式共同协调、交互作用下,读者才真正实现对语篇的理解。
3.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3.1强化学生的语言图式
就高职院校学生英语阅读基础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语音知识欠缺、词汇量匮乏、语法知识混乱。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没法看懂句子。更不用说理解全文,把握中心。因此,强化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如在讲解阅读之前先讲授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为学生打好铺垫。所以,教师应给学生讲解音标,扩大词汇量,如讲解构词法等。还要梳理语法系统.
3.2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
知识面过窄,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严重欠缺是高职院校学生又一大缺点. 但是众所周知, 英语阅读材料一般都蕴含着英语国家的地方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如果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没有相关的文化知识,及时拥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有时候也很难读懂一篇文章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方面要灌输给学生西方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等.另外,鉴于学生阅读量比较小,还要布置课后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 使学生能够丰富他们的内容图式.
3.3 培養学生的形式图式
不同体裁的文章都有各自不同的结构框架,不了解文章的结构框架有时会影响对全文的把握.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拓展形式图式的讲解,讲授不同文章大概的框架有哪些,方便学生对整体文章的把握,达到通识全文.[3]
为了证明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笔者做了以下实验:分别设计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使用传统教学法后,第二次是经过图示理论启示教学后四个班学生的阅读平均成绩分析。试卷选择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15年6月和14年6月的阅读理解真题,满分为31 分。将两次测验成绩进行对比,如图所示:
在对比中发现:在图式理论指导下,学生的英语阅读的成绩显著提高,阅读的兴趣也明显增强.这足以说明图示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英语阅读 学习和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4.结束语
研究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表明,图示理论丰富了教师的英语阅读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质量,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437380100rpnz.html
[2] 陈燕.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02) : 34-36.
[3] 吴苏勤. 图式理论及其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报,2010,(02):170-171.
【摘 要】《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由此可知,阅读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高职学生基础薄弱,词汇不过关 ,对英语阅读普遍存在一种惧怕心理,导致英语阅读效果不理想。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是高职英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英语阅读;图式理论
1.当代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状况及效果
现阶段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教学和快速阅读教学.灌输式教学:教师只重视是语言知识点教学,讲解学生不认识的单词,短语和语法,分析难句和段落.但是对文章阅读速度不做要求。似乎阅读的目的就是学习词汇与语法,忽略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文章的整体结构的把握。另外一种教學方式是快速阅读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快速回到原文找到答案即可。对于错误较多的题目教师再进行讲解。教师通常不会进行详细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适用于应试,但是会忽略文章知识,结构和中心思想的把握。
2.图式理论及其与阅读理解的关系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文本材料时,需要将文本材料提供的信息与自己记忆中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就是读者在阅读材料的同时, 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体系(即背景知识)与文本材料提供的信息相互联系并匹配,从而就能理解文本材料的内容。[1]
仔细来说,图式阅读理论有三种类型: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语言图式是指关于文本材料中的语言,词汇、句子和语法方面的知识。读者只有真正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才能掌握文本材料中的词语、短语、句子甚至篇章,从而才能进一步的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最终通识全文。
内容图式指的是关于文章内容的熟悉度还有对文章背景知识的了解。如果读者对文本材料内容不熟悉,即使读者具备了足够的语言知识,也会发现文章难以读懂。因此,内容图式在此时便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语言图式的不足,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形式图式是指文章结构的知识。不同体裁的文章会有不同的结构和框架,特定的内容往往需要特定的表达形式才能实现。读者头脑中形成了不同的形式图式,熟悉了各类型的文章的结构特点,会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增强对文本材料的理解。[2]
因此,只有在语言,内容与形式共同协调、交互作用下,读者才真正实现对语篇的理解。
3.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3.1强化学生的语言图式
就高职院校学生英语阅读基础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语音知识欠缺、词汇量匮乏、语法知识混乱。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没法看懂句子。更不用说理解全文,把握中心。因此,强化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如在讲解阅读之前先讲授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为学生打好铺垫。所以,教师应给学生讲解音标,扩大词汇量,如讲解构词法等。还要梳理语法系统.
3.2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
知识面过窄,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严重欠缺是高职院校学生又一大缺点. 但是众所周知, 英语阅读材料一般都蕴含着英语国家的地方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如果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没有相关的文化知识,及时拥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有时候也很难读懂一篇文章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方面要灌输给学生西方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等.另外,鉴于学生阅读量比较小,还要布置课后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 使学生能够丰富他们的内容图式.
3.3 培養学生的形式图式
不同体裁的文章都有各自不同的结构框架,不了解文章的结构框架有时会影响对全文的把握.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拓展形式图式的讲解,讲授不同文章大概的框架有哪些,方便学生对整体文章的把握,达到通识全文.[3]
为了证明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笔者做了以下实验:分别设计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使用传统教学法后,第二次是经过图示理论启示教学后四个班学生的阅读平均成绩分析。试卷选择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15年6月和14年6月的阅读理解真题,满分为31 分。将两次测验成绩进行对比,如图所示:
在对比中发现:在图式理论指导下,学生的英语阅读的成绩显著提高,阅读的兴趣也明显增强.这足以说明图示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英语阅读 学习和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4.结束语
研究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表明,图示理论丰富了教师的英语阅读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质量,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437380100rpnz.html
[2] 陈燕.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02) : 34-36.
[3] 吴苏勤. 图式理论及其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报,2010,(02):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