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对于世界城市建设的作用研究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j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国际语言环境是指一个城市使用世界各种语言(种)进行信息交流的广度、深度和频度。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能够增强城市的亲和力,有助于人们的沟通和交流,为人们提供种种便捷,在世界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北京市重视国际语言建设,整合政府力量、企业力量、社会资源以及教育资源等多方面因素,营造有利于外语学习的氛围,着重培养外语应用能力,增强外语服务能力,并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这是适应世界城市建设发展要求、加强北京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世界城市  国际语言环境  建设
  根据国家发展大局和首都的长远发展需要,北京市2009年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第一阶段,全面推进首都各项工作,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阶段,到2020年前后,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第三阶段,到2050年前后,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北京“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北京正迈入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阶段。世界城市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国际间合作与交流更加频繁,同时,出生地为外国的人口(即国际人口)占城市人口的百分比较高,具有人口多样性的特点,人口的多样性促使城市语言的多语种性和城市文化生活的多元性。因此,北京市需要加强城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为全面建设世界城市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一、世界城市的由来和相关理论研究
  什么是世界城市?它具有怎样的特征和特点?衡量、评定世界城市的标准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就要追溯世界城市的由来和不同学界学者对世界城市的研究成果。1789年,德国文学家歌德(Goethe)最早使用“世界城市”概念,用它来描述罗马和巴黎这两个当时在世界上具有强大文化优势和世界影响力的城市。1915年,英国城市规划大师帕特里克·格迪斯(Patrick Goddesd)在《演化中的城市》一书中指出,世界城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务活动绝大部分都需在其中进行的城市”。1966年,英国学者彼得·霍尔(Peter Hall)在《世界城市》一书中总结了世界城市的7个特征:政治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人才中心,信息中心,人口规模大且富裕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以及娱乐业中心。1986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n)提出了到目前为止最为经典的世界城市理论,指出“世界城市”的7个标准: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国际化组织;商业服务部门的高速增长;重要的制造中心;主要交通枢纽和人口规模。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社会学家莎丝琪雅·萨森(SaskiaSassen)在重点研究了人们公认的纽约、伦敦和东京三大世界城市基础上,提出世界城市具有4大基本特征:第一,世界经济组织中高度集中化的控制中心;第二,金融和专业服务的中心;第三,创新的生产地,即创新中心;第四,产品与创新的市场地,即消费中心。①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美国城市研究学者曼纽尔·卡斯特尔(Manuel Castells)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提出,世界城市不再是静态的“控制中心”,而是动态的网络控制的城市。②
  可见,人们对世界城市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和丰富的过程,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看法,目前,对世界城市及其特征的讨论仍在进行中。人们对世界城市及其特征在认识上存在的差异,是由于研究视角不同而产生的。我们认为,从语言环境的角度观察世界城市,可以肯定地讲: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是世界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世界城市,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
  二、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对于世界城市建设的作用
  “语言环境”指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社群语言生活的状况,是社会使用语言文字的基本面貌。③城市的国际语言环境是指一个城市使用世界各种语言(种)进行信息交流的广度、深度和频度,它是城市在全球国际化进程中对外开放、国际交往的产物,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个城市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能够增强城市的亲和力,有助于人们的沟通和交流,为人们提供种种便捷,在世界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能够增强城市的亲和力。据调查,当人们到达异国他乡,最感安慰的事就是听到熟悉的乡音和熟悉的语言,这使他们备感亲切,从而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情绪。当今公认的世界城市纽约和伦敦,其母语就是英语,英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讲英语,对于讲英语的人而言,这里有他们熟悉的语言环境,会产生一种本能的亲近感。伦敦常住外国人口比例高达30%,纽约达到15.6%以上④,两座城市都是凭借着国际通用语言在城市中的广泛使用,形成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从而增强了城市的亲和力,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前往旅游、学习或工作,甚至选择长期定居于此。
  其次,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有助于人们的沟通和交流。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但是世界上的语言有五六千种,各国、各地语言的差异成为人们互相交往的巨大障碍,人们需要有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来实现彼此的交流。世界城市作为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国际间的交往、交流与合作最为频繁,国际通用语言的使用尤为重要。互联网上的信息85%是用英语传播的,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中使用的语言95%是英语,国际经贸活动中几乎100%使用英语,英语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通用语言。纽约和伦敦具备得天独厚的英语优势。英语在日本的普及程度较高,为东京奠定了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在东京,不管是超市、饭店还是理发厅,总能够找到可以用英语为你提供服务的人,机场、旅游区等公共场所的英语标识随处可见。纽约、伦敦和东京三座顶级世界城市通过使用和推广国际通用语言,建立了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语种人们彼此的沟通和交流。   第三,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带给人们各种便捷。伦敦当地人说的语言共计307种,是全球语言最多元化的城市。⑤纽约市各族裔使用的语言多达170种,在过半家庭里,英语并不是主要语言。⑥世界城市具有城市语言(种)多样性的特点,为适应这一特点,世界城市往往提供多语言城市服务,带给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种种便捷。例如,伦敦地铁自动售票机的服务语种除英语外,还包括阿拉伯语、孟加拉语、中文、希腊语等11种其他语种,地铁招聘的工作人员中很多人会说除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使伦敦的游客以及母语为非英语的伦敦人在搭乘地铁时获得更便捷、更快速的服务。纽约政府根据城市语言需求多样化的特点,自2008年7月起开始用中文、西班牙语、俄语、韩语、意大利语和法语六种外语提供服务,解决不善讲英语市民的语言障碍。在东京,机场、旅游区都提供多种语言的导航,自助式的城市导航系统也有外语。东京几乎所有大型商场都配有中文导购,部分店家还聘请会说中文的人做销售,以更好地服务众多来自中国的游客。世界城市在公共场所、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信息平台中所提供的多种语言服务,满足了除了英语之外其他有着比较普遍意义的语言需求,同时还针对个性化、差异化的语言需求提供特殊语言翻译服务,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三、提升首都国际语言环境的建议
  当前,北京要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北京要建设一流的世界城市,能不能吸引到大量的高端管理人才、高端创新人才,能不能吸引到更多的世界知名企业总部和国际组织,能不能获得高档次的国际活动和大型盛会的举办权,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北京在城市语言的亲和力方面,在城市语言的便捷性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在逐步完善外语公共服务网络,构建完备的外语信息平台这些“物的因素”建设的同时,更要抓好“人的因素”建设,因为“人的因素”建设是实现良好国际语言环境的根本。为此,北京市需要整合政府力量、企业力量、社会资源以及教育资源等多方面因素,有规划、有重点地提升城市中不同人群的外语水平和对外交流能力,营造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
  (一)政府方面要高度认同、负起责任
  政府要树立重视国际语言环境建设、语言人才培养的意识。城市是由人和各种基础设施共同构成的。基础设施这些有形的物资实体建设起来相对容易,而人的素养全面提升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2008年奥运会前政府对城市国际语言建设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市民讲外语组委会,组建了庞大的志愿者队伍,集中各方力量做大事,圆满地举办了这一体育盛会。借鉴奥运经验,政府要毫不松懈地继续加强北京城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
  1.从娃娃抓起
  北京市民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具有广泛的认同,许多家长不仅重视学校教育,还为孩子课外报班,为他们的外语教育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这种做法不仅仅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有好处,也有益于将来北京的城市发展。“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学习语言的天才”,北京40年建成顶级世界城市,现在幼儿园、小学里的娃娃们将来是各行各业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现在正是学习外语、尤其是掌握口语的最佳年龄,政府要有前瞻眼光,要对他们的语言培养注入资金,提高师资,聘请外教,为他们打下一个好的外语口语基础。据笔者了解,现在市区内的有些小学校长已经具有这样的理念,重视外语教学,他们不要家长掏钱,自筹资金聘请外教来辅助正常的外语教学。作为首都的北京一是具有人员优势,方便聘请外教;二是财政资金相对充裕,可以在国内先行一步,由政府买单,逐步增加孩子们校内课堂的外教授课,为学生们创造“实战”机会,既为他们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又使他们从一开始学外语就养成开口说的习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
  2.广泛开展社区外语活动
  政府要依托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开展广泛的外语学习活动,使人们能够方便地学到外语。可以利用首都人才优势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多渠道的社区外语教育体系,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一方面,要扩大社区英语学习的人群,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零起点的居民,可从ABC学起,开展普及教育;另一方面,对于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可以举办高级班,根据不同的需求实施多种不同类型的技能培训。利用社区中高校资源、退休教师、外籍人士、外企中外语好的员工等各方力量,组建一支外语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志愿者教学活动,以外语角、公益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市民外语教育,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3.培训高水平外语人才,建立外语人才库。
  一方面,北京需要外语好的专业人士,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职能服务部门建设或完善外语网站,另一方面,还需要有一批懂专业、口语好的工作人员直接为外国人士服务。这样的人员哪里来?要依托政府的号召力、整合力,到各单位选拔,然后由政府出资使之接受国内或国外的听说和专业外语培训,这些人员培训后回原单位工作,同时进入外语人才库,成为政府的外语人才储备。这种做法有三点好处:1.更好地满足本单位的外语需要;2.人才库中的人员成为政府可调配的语言资源,方便解决各种重要情况和突发事件的语言需求;3.使得这些外语人才实现学以致用,并促使他们继续学习和提高外语,在实践中拓展语言能力。西城、朝阳等区的公务员英语人才库就是一个样板,值得推广。
  (二)社会方面要营造有利于外语学习的氛围
  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环境的熏陶作用,大力营造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发挥传媒、书店、图书馆、网络的优势,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1.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要重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社等媒体在倡导市民外语学习中的影响力。随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传媒在影响大众、引导兴趣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要予以充分利用。报纸杂志中的外语学习专栏,配以丰富诙谐的插图,做得精彩一些,就能使人们在浏览新闻、获取信息的同时不经意地学到外语。曾在电台、电视台播放的“迎世博,学双语”“学英语,看天下”等广播电视节目,广受欢迎,北京要建自己的外语电台、要有自己的外语电视频道,要拓展外语广播频道,增加外语报刊、杂志的种类,用外语报道北京的城市发展、政策、法规等,要多播放外语教学节目以及反映世界各国地理、历史、文化概况和国际礼仪等的外语节目,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2.发挥书店、图书馆的作用
  绝不能狭隘地把书店、图书馆看作买书、借书的场所,它们作为文化场所是人们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地方,又是很好地宣传文化精品、引导学习的所在。书店、图书馆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外语学习活动,吸引广大读者学外语、讲外语。
  3.发挥无线通信和网络学习的优势
  由于工作的原因,在职人员很难像学生一样比较长时间地固定在特定区域内学习外语,无线通信的3G、4G技术(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有助于他们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利用零碎时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语言学习。国内外语学习网站以及国外外语网站里有着包括文字、声音、视频在内的丰富而多样的外语材料,学习者只需使用手机或笔记本电脑,通过无线上网,可以方便地从中搜寻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开放式的移动学习。无线通信和网络的交互功能还为人们提供了互动对话环境,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所以要大力推广无线通信和网络外语学习方式,发挥其便捷、移动、灵活的优势推动语言学习。
  (三)学校方面要把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放在首位
  外语,主要指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中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青少年是北京城市的未来建设者,现在学习外语,根本目的是为了将来使用外语。但是多年来由于考试升学的压力,学校、老师更多地注重追求考试高分,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造成的结果就是英语不再是可闻可讲的语言,而是固化成了试卷上的“a、b、c、d”,现在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是要彻底扭转,就必须改“应试型”外语教育为“应用型”教育,把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放在首位。学校不仅要改变观念,狠抓落实,把外语课上成“操练课”“互动课”,采取国内外培训、岗位练兵、外语演讲竞赛等经常性、周期性活动推动外语教师提高听说能力,以保证教学质量。
  (四)企业方面要重视员工外语学习和培训。
  各行各业要重视员工的外语学习和培训,广泛开展“学外语、用外语”的活动。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对象划分层次, 提出不同的英语要求。首先,加强国家公务员的外语听说能力训练。国家公务员的整体素质较高,代表着国家的形象,熟练掌握外语,并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其次,对涉外经济部门和窗口服务行业, 如商贸业、旅游业、金融业、服务咨询行业人员, 要在外语学习培训和考核标准方面提出具体的原则和要求,部门和企业要舍得为员工出资、出时间,从整体上提高员工的行业外语水平,同时培养一批外语好的业务能手。
  (五)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世界城市是世界文化中心,对全球文化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语言是人的思想、文化、信仰等方面的集中反映,也是思想、文化、信仰等方面的载体。语言的交融和包容必然促进人们思想、文化、信仰等方面的交融和交流。我们提倡全民普及和提高外语水平,要求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更多地关注世界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宗教、艺术、地理、风土人情等,了解西方社会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以谦和的姿态、包容的心态融合世界优秀文化,只有这样,北京与世界的交往才会更加顺畅。
  注释:
  ①金元浦.北京:走向世界城市[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8~32.
  ②曼纽尔·卡斯特.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68~477.
  ③彭耀兰.语言环境建设与人才素质培养刍议[J].学理论,2012,(24):166.
  ④北京常住外籍人口比例仅为0.6%[Z].http://www.sina.com.cn.
  ⑤伦敦使用语言全球第一[Z].http://www.zaobao.com/grapevine/ pages1/grapevine240100a.html.
  ⑥中文成为纽约市官方语言 市长正式下令[Z]. http://news.ifeng.com/world/3/200807/0724_2592_671542.shtml.
  参考文献:
  [1]陈章太.我国当今语言生活的变化与问题[N].中国教育报, 2006-04-30.
  [2]吕和发.高感性建设大北京国际语言环境[A].2008年北京城市外语环境建设论文集[C].北京:2008.
  [3]王亚非,彭久生.3G技术助力首都国际语言环境建设[A].2008年北京城市外语环境建设论文集[C].
  [4]钱乃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上海语言发展的现状和对策[Z].上海大学语言文字网,2009-02-11.
  [5]陈琳.世界城市与国际语言环境[N].人民日报,2010-05-13.
  [6]刘敏.首都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2).
  [7]赵会民.创造国际语言环境[N].人民日报,2010-05-13.
  [8]连玉明.关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基本战略[J].城市问题,2010,(7).
  [9]《首都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工作规划(2011年-2015年)》http://www.bjenglish.com.cn/organization/plan/15017.htm.2013(2).
  [10]Heller,Monica.Globalization, the new economy,and the commodification of language and identity.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2003,(7).
  (刘敏  北京行政学院外语教研部 100044)
其他文献
摘 要:以许渊冲《唐诗三百首新译》中描写唐诗女性愁苦、离别和爱情三类意象的译文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部分-整体图式、中心-边缘图式、起点-路径-目标图式”三个方面,对唐诗女性意象英译过程的意象图式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五官意象传递女性的喜怒哀乐,在英译唐诗女性愁苦类意象时,构建“部分-整体”图式有助于传达其愁苦的心境;2.身形意象反衬女性的心情变化与内心情感波动,构建“中心-边缘”图式可还原离别场
期刊
摘 要:离合词是汉语语言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学界对它的研究经历了从纯现代汉语领域的探索到结合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以及语法规范的研究这一过程,今后也必将继续作为一个重要议题而存在。本文将对这一研究过程进行初步综述。  关键词:离合词 对外汉语教学 中文信息处理  “离合词”也称作“离子化、短语词、词组词、最小述宾结构、粘连词组/短语、可分词”等,是指“汉语里有一种AB组合,中间可插进别的成分
期刊
摘 要:本文在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以宁波中小型家电企业网站的英译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存在的译文用词不当、逻辑不清和内容繁杂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家电企业网站的文本表达方式,对宁波市中小型家电企业网站的文本表达方式、呈现顺序和语义简洁性三方面提供了若干翻译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学 家电企业 网站内容建设 翻译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
期刊
摘 要:以功能语言学为基础,从人际意义角度对《红高粱》译本中人物之对话、行为和心理描写,进行语气、情态和评价分析。文章旨在探究译文再现人际意义的途径及译文与原文在人际意义上的对等程度。  关键词:《红高粱》 功能语言学 人际意义再现  一、引言  很多人认为,对文学译作的评论只能从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角度展开(黄国文,2004)。然而,翻译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其发展与诸多学科密不可分。功能语言学认
期刊
摘 要:近代工商业的出现与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引起了传统士农工商职业结构和观念的变化,并在语言上留下了痕迹。分析这一领域中出现的新词语,可以反映出近代职业观念的变革,探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职业观念 新词语 社会转型 语言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体现着一个社会中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生产中需要表达和传递的绝大部分信息。”[1](P130)新词语是语言系统中最
期刊
摘 要:本文着重从句法学中论元结构的角度对动词“吃”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其后置名词结构的非常规性做出新的解释。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提出假设,认为类似“吃+NP”结构是轻动词移位、合并和词汇合并两者并存的,并与此同时提出“轻名词”假说,对宾语非常规性进行图式证明,用以给出简明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吃 论元结构 轻名词 非常规性  一、引言  论元结构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对动词论元结构
期刊
摘 要:前景化与陌生化理论对文学作品,尤其对诗歌分析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启发我们如何用修辞聚焦原理对诗歌主旨进行解码,理解作者意图,复原作者意图。本文以丁尼生的Break,break,break为例,主要探讨前景化的语言策略在诗歌中的表现以及应用。  关键词:诗歌 前景化 陌生化 Break,break,break  一、前景化概述  (一)定义与内涵  “前景化”在修辞聚焦原理的运用中是一个非常重
期刊
摘 要:不同时代的语言风格既有共性,也有各自迥异的特色,而新闻标题就是一个时代语言的汇集之地。民国时期的新闻标题在语言风格上呈现出三种风格:一是庄严稳重,二是紧跟时代,三是简洁朴实。  关键词:民国时期 新闻标题 语言风格  一、引言  题为文眼,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内容的集中概括和浓缩。“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口,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眼睛,也就是新闻报道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理解新闻的基本内容。”[1]
期刊
摘 要:以“屌丝”为例,分析流行称谓语的理据。流行称谓语的理据可以分为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根据来源的不同词内理据,可以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词外理据可以分为: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两种。本文主要侧重社会心理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流行称谓语 词内理据 词外理据 屌丝  网络的产生和普及,催生了很多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其中网络流行语就是一个典型。网络流行称谓语无论是在
期刊
摘 要: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反映着时代的社会风貌、人的思想观念和商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1912~1919年,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五四运动,在爱国主义情绪极其高涨和国货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货广告应运而生,其产生和发展都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本文以《申报》广告语为例,探究近代这场影响深远的国货运动。  关键词:国货运动 申报 国货 广告语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