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使语文课更精彩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enh_0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人才的本质,创造能力的高低及其运用将直接关系到个人或国家的实力与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另辟蹊径,大胆求异,善于见人所未见,思人所未思,发人所未发,道人所未道,闪现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一、提高教师素质,注入创新活力
  
  教师的自身素质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础知识是人们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撑点。当然,绝大部分教师在基础知识方面已经“过关”,但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基础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过去认为扎实的,现在不扎实了;过去很管用的,现在都不那么管用了。所以,知识的更新迫使我们的学习也必须更新。而创新能力的发展又离不开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创新能力,首先必须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北大教授顾明运认为:“终身受教育就是一种知识的更新,知识的创新教育。”我们只有更新思想,抛弃陈旧观念,边教边学,不断地充实自己,同时又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认真评估,不断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才能为学生的创新教育打下基础;只有打破以语文课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改变“灌输式”、“填鸭式”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转移,为语文课堂上的创新注入不竭的活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创新情境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因此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就变成教学方法首要解决的问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根据教材把知识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上,以情感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在的、强加的,而是自愿的,这样就会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在大家赞美“老马识途”时,可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马识途在当今社会是否有它的局限性呢?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老马只会识旧途,不敢探索新路”的观点。
  
  三、改变授课氛围,构建创新桥梁
  
  传统教育很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高科技授课的氛围大大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上死气沉沉。因此,在创新教育的师生关系上,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主要起组织、引导、控制的作用,师生间应是相互信任、理解的民主合作关系。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不但学习了知识,而且获得了能力,激发了创作激情。
  
  四、张扬写作个性,拓展创新空间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作文教学中必须破除一切违背写作规律、阻碍个性展示的套路模式,来激发学生解放自我、展示个性,直奔写作创作的自由王国,拓展语文课堂创新的空间。
  生活中的事物呈现扑朔迷离的复杂性,从不同的层面、方面、角度可以发现同一事物的不同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同样是面对夕阳,有的学生发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有的学生吟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的诗句;有的学生则想起“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景象……这些与学生阅读视野、生活经历、认识能力有关。郑板桥说,作文“不拘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耳”。因此,教师进行作文指导时要在“活”字上下功夫,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张扬每一个学生的写作个性,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尽情地绘我所见、写我所闻、抒我所感,用鲜嫩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播下意识的种子,就一定会获得行为的硕果,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重视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空间,就一定会使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充满创新精神的学生,使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充满创新精神的课堂。
其他文献
新的学期即将到来,又将有一些新的班主任走上岗位。对于如何管理班上的“差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作为一个新班主任,往往把工作重心摆在了用班规班纪严格约束上,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是学习的保障,自然是以班规班纪约束为本。道理是有,但却操之过急,有可能是费了工夫效果却不好。班规班纪作为一种约束机制,主要具有指导性,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并不具有强制性,如果学生根本就对学习不
期刊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的好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这一点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教学义务教育十一册教材中“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学生
期刊
新版历史的编排体系与旧版教材体系完全不同:新版教材按主题,旧版教材按时间先后。目前,新课的教学活动也按主题来进行,复习时有必要跟学生一道把知识按时间顺序重新梳理。主题中的知识点好象散落绿茵丛中的“珍珠”,要让这些“珍珠”成为人见人爱的“项链”,我们就必须寻找一条适当的“线”将其“串联”。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历史事件本身既
期刊
手势语是教员通过手(包括手指、手掌、手臂)和手的活动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它具有形象、鲜明、醒目等特点,被大多数教练员在授课时积极运用。通过两年多的教学督导实践证明,在授课时,教练员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手势语,就能有助于有声语言的表情达意,也可以使有声语言更生动、活泼而自然,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员个人的教学成绩相对就高。反之,不能较好地运用手势语教学,课堂教学效果相对就差。而存在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政治教师由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的不同而引起教学效果的差异;运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俗语映射教学中要注意付出与收获的比例,探讨政治教师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旨在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政治教学 瓜豆比 教师修炼内功 硬实力 软实力    爱过留激情,雁过留身影,雨过留湿印。作为一个从事政治教学十九年的教师,我常反思一个问题:教学过后要给学生留下什么?  我们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
期刊
教学中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课堂评价中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也可以对老师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也可以自评或互相进行评价。最近,我就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读了课文或句子,当学生回答问题,当学生做了练习等等以后,完全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评价。比如:教学《从现在做起》,我请几个学生扮演老鹰、袋鼠、猴子说话后,就让同学们来评价他们的表现,对他们提意见
期刊
提到作文教学,不少老师就摇头,说作文教学费力不讨好,学生也认为它是一件头疼的事情,为了完成任务,绞尽脑汁,不是抄袭就是死仿例文,结果千篇一律、空洞无物。如何让学生在习作上有良好的起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结合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关键要加强语言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落实课标要求,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提高习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走进
期刊
我不是教育研究的专家和学者,而是一名普通的农村中学一线教师。作为一名多年的学科教研组长,我在平时工作和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反思,在此与大家共赏。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理念,但是在农村学校,由于学校条件、经费、师资、生源等各方面的原因,教学研究一直是学校工作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在此,我建议农村学校的广大教育同事们,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期刊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以礼传家、以义教民、以德治国。重视德育教育是我文明古国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学校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和保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德育优先,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
期刊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的受教育权得到保障,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不断扩大。教育法制建设在确认、保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权,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期、新阶段,随着教育向深层次改革和国家法制进程的加快,这种作用将越发凸显。    一、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法制建设的基本历程和巨大成绩    教育法制建设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