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前腺囊肿32例手术治疗分析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ody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89-02
  舌前腺囊肿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形成原因是舌前腺腺体或导管的炎症、损伤等致导管的狭窄或阻塞造成分泌物不能流入口腔,而发生潴留[1]。以往由于对其局部解剖和该囊肿的认识不足,造成手术后复发率较高,现对32例舌前腺囊肿患者采用3种不同手术方法及其愈后加以分析。
  1临床资料
  我科2002年3月-2010年12月接受32例此种手术患者,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大的30岁,最小的5岁,其中7—15岁的有27例,囊肿最小的0.25×0.3cm,最大1.2×2.0cm,囊肿表面光滑,质软,有波动感,无压痛及自发痛,呈灰白或浅粉红,穿刺液如无色透明粘稠液,破溃后呈浅粉红色小突起,患者对以此就诊,有24例。一般位于舌腹距舌尖1CM左右,多位于一侧,少见于中线。
  2方法
  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成3组,一组8例,行单纯囊肿摘除术;二组11例,行囊肿及单侧舌前腺摘除术;三组13例,行囊肿及22侧舌前腺摘除术,术前行舌神经阻滞麻醉,在囊肿两侧纵行切开粘膜,不必分离囊肿,仔细分离出舌前腺,将其完整摘除。
  3愈后
  随诊半年见有无复发,结果见下表。
  4分析
  舌前腺位于舌尖腹面舌系带两侧粘膜下的一对小涎腺,又称Nnhn氏腺,属粘液腺。腺体呈不规则形,无完整包膜,导管开口于粘膜,以往由于对其解剖结构认识不足,行单纯囊肿摘除术,复发率极高。原因是舌前腺较其它小粘液腺大而深,手术当中没有完全摘除腺体,剩余腺体组织继续分泌粘液再次形成囊肿,有一患者行3次单纯囊肿摘除术复发,在我科行囊肿及双侧腺体摘除而痊愈。我科11例行单侧腺体摘除,术后仍有3例复发,笔者觉得有2种原因:①手术切口、术中分离腺体或缝合时损伤了对侧腺体或导管,形成对舌前腺囊肿;②囊肿位于中线一附近,很难分清囊肿来自哪一侧,而摘错腺体。
  5结论
  笔者认为在行舌前腺囊肿手术时,应做到,能确定囊肿来自哪一侧时可行单侧腺体摘除术,但在分离腺体时应仔细且不能越过中线,缝合时不能将对側腺体及导管结扎。当囊肿位于中线附近,难以确定在哪一侧时,应行双侧腺体摘除。
  参考文献
  [1]马大权,主编.涎腺外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4-25
其他文献
教学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是当今教学研究的共同趋势。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教研不是“象牙塔式”的理论研究,而是“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教师自觉地从教
数字是一种用来表示数的书写符号,当这些数字植根于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中的时候。由于文化的差异,就赋予了数字不同的文化内涵。
近十年内,珠宝行业蓬勃发展,珠宝企业不仅需要大量的一线加工、营销人员,更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珠宝鉴定师、营销策划培训师、首饰设计镶嵌师和企业管理人才。珠宝企业强烈要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