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律师会会长何君尧致辞

来源 :中国法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yueyu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专业的增长
  香港律师
  让我首先向各位提供一些有关律师行业增长的数据。相比於2010年12月底,执业律师的数目由6782上升至7101,升幅4.7%,而香港律师行的数目,则由764上升至782,升幅2.4%。此上升幅度略高於2001年至2010年律师及律师行的每年平均增幅(分别为3.3%及2.2%)。
  从此可见,本地法律行业一直在稳步发展。
  外地律师及其本地化
  外地律师的数目,很大程度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现时,香港共有1317名注册外地律师,而注册外地律师的数目在2001年至2010年的每年平均升幅约为6%。
  另一方面,我们留意到有很多外地律师选择通过海外律师资格考试获得香港律师资格,参加考试的人数由2006年的69名升至2011年破纪录的257名。这现象反映香港对法律人才的吸引力,显示我们拥有一个友善及高效的机制,让那些准备并愿意在香港服务的外地律师,有机会成为香港律师。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法律人才在香港服务,必定可以提升我们的法律专才,并可扩展向跨国业务客户提供的服务,令香港的法律专业有所裨益。
  回顾过去一年律师行业的发展
  2011年充满挑战。除了有很多令人兴奋的法律改革於年内出台,法律界也积极参与讨论各种颇有争议性的法律议题。
  但可惜的是另外有一些发展令我们感到失望。我们在年初以为,自2006年开始争取容许律师以有限责任合夥的经营模式,以及自2002年开始游说赋予律师的较高级法院出庭发言权,可以在年内实行。
  然而,却是事与愿违。我希望在下一年,无论是谁在此发表演辞,当提及以上事项时,都无须将其归纳为尚未解决的事项。
  展望未来
  为法律专业营造可持续的未来
  随着法律专业稳步增长,我们每年均有450名新精英加入,预计在三年内本地律师人数可突破10,000人。我们作为较有经验的同业,实在有责任确保法律专业可以有一个可持续增长的未来。
  要维持香港作为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我们必须拥有顶尖的优质专业服务,以满足跨国企业客户更高的要求。香港拥有充足的法律专才让本地的法律服务行业维持在最高水平。不过,我们需要有一个现代化的法律体系,才可以让法律专才不断发展。我们期待在未来六个月之内可以落实律师以更合理、实用及现代化的有限责任合夥形式经营的建议,让本地的法律服务行业得以与外地的同业竞争。
  我们除了需要一个完善以及具竞争力的架构运作,亦需要为本地法律专业的多元才能,寻找在不同业务范畴发展的机会。期待以久,让律师可以在高等法院和终审法院席前享有较高级法院出庭发言权的建 议,将可以增加公众人士对出庭代讼人的选择,亦可以提供极好的机会,让有合适条件的执业者扩阔其法律业务范围。我们期待此计划的最终落实。
  除了扩阔本地法律服务范围,扩展本地的法律服务市场,亦是维持本地法律行业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更紧密经贸安排补充协议八》给予香港和内地律师更深入的合作机会。无疑,律师将会积极探讨和充分利用这些新的开放措施所带来的机遇,并在未来好好把握在前海发展有创意的经营方式的机会。
  律师提供的公益服务,不应取代为推广公义而作出的拨款
  「公益服务」这词语近年变得流行,不过,事实上律师一直以来都在默默地进行公益工作,服务社会,作出无私贡献。除了服务自己的客户,律师会很多会员都会把自己的专长应用於有意义的社区公益活动中。最近法律周的电视节目(律师会每年举办法律周,至今已举办了二十年)正好显示我们的会员在促进市民的法律知识和增进市民的法律权益认知的工作上,一直不遗余力。
  最近在2011年的公益服务和社区工作颁奖典礼中,我十分高兴见到有超过七十名接受嘉许的律师,其中更有人曾完成超过一百小时的公益服务和社区工作!
  由此可见,参与社会工作及公益服务,已渐渐成为律师专业工作的一部分。有越来越多的律师行与非政府组织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并在公司政策上提供便利,容许员工休假,以参与公益活动。
  毫无疑问,律师全力支持把自己的能力贡献社会。我们将一如既往,以不同方式继续我们的公益工作及社区服务。不过,公益服务不可以亦不应被利用作为免除及取代政府拨款提供适当的法律服务以彰显公义的责任。律师应像其他人一样以合理的报酬受聘於公共法律援助计划,提供专业服务,这是合情合理的事。
  提供适当的人手和设施资源,以加强司法服务
  当局在五月开始,增拨更多资源,放宽法律援助申请的限额。当局亦建议修订刑事法律援助费用架构。纵使其进展和有关费用的建议仍然未能令人满意,这些建议都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司法机构在2011至2012年度,要求获拨予11亿元的适度开支。根据司法机构刊登的资料,各级法院(除了审裁处及死因裁判法庭)共有400,000宗案件。刑事及民事案件的平均聆讯时间在2010年上升了8%。在2010年,原讼法庭的民事案件由申请至排期的平均等候时间为215天,而刑事案件由呈交起诉书至开审的平均等候时间则为166天。
  现在法院约有176名法官和裁判官。长时间等候聆讯所导致的延误,实在不理想,增加法官数目,希望可解决这一问题。法官人选可来自在不同执业范畴有广泛经验的律师。只要司法机构有足够资源扩充人手和设施,要吸引合适的人选加入常设的司法机构队伍,或以短暂方式委任暂委法官,以应付不断增加的案件及缩短过长的等候时间,应是可行。
  有见於司法机构推动另类解决纠纷方式(特别是调解),律师一直在相关技术上充实自己,以面对不断改变的种种要求。现时律师会的认可调解员名册上有超过240名认可调解员。不过,以合理费用寻找一个适合调解之用的场地仍然困难,这是目前让调解成为一个适合用家使用的解决纠纷方式的障碍。长远来说,当局应增拨更多资源,确保有足够优质而适合作调解之用的场地,这些场地需要市民大众负担得起,而且位置方便适中。以我们的愚见,若当局可以在法院大楼、区议会办事处及政府大楼加建合适的调解设施,例如会面房间等;以方便市民使用。
  总结
  有机会在此与世界各地法律界的领袖,分享我们所达致的成就以及关心的问题,并就法律界如何在一个复杂的全球市场下持续蓬勃发展的愿景交换意见,我深感高兴,也十分荣幸。我期望今後可以继续向各位同业求教,作更深刻的交流。我们相信律师兴则法治兴,法治兴则国家兴。最后,藉此机会祝愿各位在2012年诸事顺遂!
其他文献
Along with socialization of criminal punishmentexecution, community correction has been universally appliedin all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In Amendment (VIII) to theCriminal Law adopted at the 19th
期刊
At its 19th session held in Beijing on February 25,2011,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11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 China's national legislature - adoptedAmendment (VIII) to the Criminal La
期刊
A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activities arebecoming increasingly frequen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will be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disputes.
期刊
2005年公司法顺应国际趋势,在鼓励自治方面颇有突破。然则,自治是一把双刃剑,放松管制的同时必须注重监督却没有跟上,是为一大隐患。  此後两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演化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至今阴云不散。这场危机肇始於华尔街的金融衍生品交易,若论罪责也是应迁怒於美国公司治理,和中国公司法显然毫无瓜葛。然,前车已覆,自当为後事之师。中国公司治理应何去何从?  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在一份名为《走
期刊
终审法院迁址  在谈论如何秉持公义之前(这也就是我们所说法律如何实际运作),我想先谈谈昃臣道旧最高法院大楼。这座大楼坐落於填海区,是依照一八九五年填海工程计划而兴建的。大楼供立法会使用几达26年後,最近已交回司法机构,这正合时宜。大楼将成为终审法院新址,据悉新址可望於约三年後投入服务。届时,大楼除了可为终审法院聆讯提供更宽敞及高效能的法庭外,我期望复修後的大楼可重现昔日风貌,部分设施亦可开放予公众
期刊
今天各级司法人员,两大法律专业的成员,跟法律界在本地和海外的各方好友,在此齐首共聚一堂,我们正好趁着这个特别的场合,思考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和前瞻来年法律界、司法界将面对的挑战。去年, 公会执行委员会比往常繁忙。公会就政府关於填补立法会因议员辞职的出缺安排的建议,五次发出声明,也对政府的谘询文件,提交了陈述书回应。  大律师公会认为政府的建议,对公众的投票权利和选择影响深远,公会责无旁贷,必须向公众
期刊
去年十月我在巴黎出席在历史悠久、雄伟庄严的司法部大楼举行的庆祝《海牙取消认证公约》50周年的会议,并在会上发言。虽然这项公约仍未适用於内地,香港一向采用公约的原则,并使用公约规定的附加证明书超过40年。我藉那机会,呼吁与会者支持香港与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常设办事处合作,在香港成立地区办事处。秘书长事後来信表示,许多与会者对香港所树立的榜样和所蕴藏的潜力,印象深刻。  这令我反思,从法律、历史、国际及策
期刊
自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创办《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以来,其案例部分存在若干的变化。其中,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而言,2004年开始出现的「裁判摘要」更是具有标志性意义。此处拟对《公报》(2004—2010年)刑事「案例」的「裁判摘要」(间或涉及「裁判文书选登」)作初步的实证分析,以期对2010年11月15日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於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期刊
《预算法》是我国最重要的民生法律,其修改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11年11月16日,国务院讨论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叩开「预算国家」之门。随后,2011年12月下旬,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一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正案》。本文拟就预算法修改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谈点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预算法修改的价值和目的问题  一部法律的修改,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和解决
期刊
一、前言  随着国际限制与废止死刑运动的蓬勃发展和中国法治与人权事业的日益进步,近年来,中国在死刑制度改革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继1997年国家立法机关对死刑的适用对象和范围进行限制之后,近年来中国最高司法机关采取了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系列措施,不仅于2007年1月1日起将之前大部分下放至高级人民法院行使的死刑复核权全面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而且还出台了一系列司法文件严格死刑适用的实体和证据标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