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艺术教育的价值问题与对策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dan7181215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整个教育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在积极推动艺术教育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艺术教育所发挥的多方面作用。这种作用集中表现在提升人的精神意识、人的艺术技能与人的创新素质,满足社会的需要等方面。基于艺术教育的应然价值思考,笔者试图就当前艺术教育实施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
  
  一、艺术教育的价值
  
  从应然层面看,艺术教育的功能或作用其实意味着艺术教育对人、对社会的发展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
  首先,艺术教育是提升人自身精神世界的需要。通过艺术的手段,艺术教育塑造和重建着人的灵魂,开发、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完善着人的心理结构。因此,艺术教育一定是与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状态和发展状态密切相关的。实践表明,艺术教育开展得好与否,是教育回归本真是否彻底的表征。艺术教育与教育的本质(即教育是人的生存方式)是高度一致的。教育要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切实体现它的本质,就必须重视艺术教育。只有这样,它才能够重构人的精神世界,开发人的精神结构,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使人真正成为能够自我驾驭、自觉存在的人。
  其次,艺术教育能满足社会对多样人才的客观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总是多样的,我们需要工程师,需要医生,需要广大的技能型人才和普通的劳动者,这是因为他们都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创造财富,保障我们能够有起码的生存条件。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基本生存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人们会对精神生活产生新的向往、追求。于是,宗教、艺术等各种各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就会出现。今天,我们的物质财富已经比较富足了,人们普遍地需要更高的精神享受,艺术自然进入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更多创造艺术的艺术家,也需要大面积地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感知觉能力、鉴赏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对艺术的需求。
  再次,艺术教育能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科学家爱因斯坦是著名的小提琴手,他年轻时从事的第一份职业就是萨克斯演奏员;哲学家黑格尔,是一名出色的长笛演奏爱好者;科学家、思想家培根,是一位音乐爱好者。现在,我们的学生们有很好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但是缺乏基本的艺术素养。没有激情,没有灵性,学生就难以激活知识,进而创造知识。不懂艺术,难以出科学大师。我国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曾经专门写了一篇《唐诗与数学》的文章,他认为自己在数学王国里取得的一系列进展,都与唐诗有关。他将严谨的数学之美与唐诗艺术之美统一起来,认为它们相互印证和相互启迪。如果缺了艺术这条腿,素质教育是不是非常悲哀?
  最后,艺术教育是实施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艺术教育能把人的精神世界升华到最自由、最广阔天空、最具个性化的境界,能令人进入一个自我的、天马行空的精神世界里自由地生活。这时,人又是最感性的。唯其如此,这种人才最有灵性,才最具有创造力。这种人才能够将对知识的积累转化为对知识的应用,在对知识的学以致用过程中,人能够充分激活已掌握的知识,迸发无穷的灵感。灵感的迸发是什么?就是创造力。从来没有见过没有激情、没有感性直觉的人能够有创造力。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个人要提出新观点,他一定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很感性的一面。一个没有相当感性的有激情、有直觉的人,他不大可能有新观点、新创造。可以说,感性的激情和直觉,就是创造的生活基础和精神源泉。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感性的激情和直觉。
  
  二、当前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艺术教育应然层面的教育价值,并没有在现实层面获得实现。这意味着艺术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
  1.艺术教育对象——学生的文化素质偏低
  众所周知,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和人才评价,通常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即文化课考试评价。因此,那些虽有志于艺术学习并有浓厚艺术兴趣的学生,当在学科文化考试中,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下列几种问题: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二是学习的信心不足;三是由于没有学习目标、学习信心,往往学习动力也不足,容易产生得过且过的情绪和心态。文化素养不好,专业学习怎能不受制约?这是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一般地,智识是相通的。当一个学生的文化水平达不到基本的要求时,他对艺术的理解、体验和感悟,也会显得相对迟钝。当一个学生的文化素养相对好的时候,他就更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当然,艺术很倚重灵性。没有灵性,艺术就没有了灵魂和美好。灵性有天赋的成分,也是后天培育的结果,艺术教育的培养模式,要发扬天赋优势,培育艺术灵性,养成美好道德。可以说,如果文化素养没达到一定的水准,学生很难做到三个坚守:人生理想和志向的坚守,艺术追求和理想境界的坚守,道德操守的起码坚守。
  2.应试教育目标不利于艺术教育人才培养
  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然具有极强的应试倾向,这严重挤压了艺术教育的生存空间。艺术教育的课时保障、教材选用、器材保障,都不容易达成应有的标准。例如,按国家的规定,艺术课程应占到总课程的9.4%到11%,但现在普遍开课不足五成,特别是农村学校,多数无开设。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艺术教育实际上被边缘化。为了扭转艺术教育的颓势,有人提出,像体育一样,将艺术也纳入中考。殊不知,艺术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考试起不到学科教学的效果。为此,我们对艺术教育的定位要合理,我们应该独辟蹊径,探寻艺术教育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考核办法,建立艺术教育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有赖于所有的教育管理者和艺术教师的共同努力。
  3.艺术教育师资的质和量都不足
  首先是数量不足。据统计,当前,按照教育部的艺术教育基本要求进行师资配备,达标率不到60%。不仅数量不足,更重要的是质量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提高教师的素质,继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艺术教师尤其如此。但我们还没有建立艺术教师继续教育的正常机制。同时,我们艺术教育的教师工作激励机制没有实事求是地建立起来。
  4.艺术教育范式与学生需求的脱节
  艺术教育应该实行小范围教育,实践性教学、技能性养成,这是艺术教育的范式。但是,我们的艺术教育目前很难做到这一点,学生有不同兴趣,有不同的潜力,学生难以有效参与,难以全情投入。显然,我们艺术教育的培养范式与学生的需求脱节,这极大地影响着艺术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5.艺术教育保障不力,现有条件比较差
  钢琴、管乐队、弦乐团等等,这都需要很大的投入,甚至需要有专门的音乐室、音乐厅、美术室等。在目前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本来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教育目标,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现我们艺术教育最终目标。然而,一些人却好高骛远,致使基层从事艺术教育应有的信心严重不足。
  
  三、实施艺术教育的若干对策
  
  1.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能以应试教育的标准衡量艺术教育
  在我们的艺术特色学校,升学率应该是一项重要的业绩衡量指标,因为,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得以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我们可以为了升学率的提高,而不顾及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换言之,我们不能因为要提高升学率而牺牲大多数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扎实、稳步提高。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应是:“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毋庸置疑,贯彻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应将养成学生从事艺术的习惯放在重要的地位。根据学习理论,习惯养成需经历四个环节:首先是认识,然后通过态度认同,再通过行为实践,最后养成习惯。在认识环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怎样使用乐器,怎样素描,而且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艺术,深入理解艺术对人们生活、职业选择、职业生涯,甚至人生创造的价值和意义。一旦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艺术的价值、意义,自然就会向往艺术和参与艺术。第二环节,要引导学生将艺术认识转化为对艺术的情趣和认同,这种情趣和认同很大程度上反映为学习艺术的态度。假如一个学生能不顾一切地参加合唱活动或者其他什么艺术活动,那就说明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非常端正。第三环节,要将这种态度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持续的行动,在学习艺术的行动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提高自己的艺术技能,形成自己的艺术审美。第四环节,要想方设法地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艺术活动,如此,艺术学习、艺术感受、艺术体验和艺术创新的习惯才能养成,如此,某种艺术情趣将永远地栖息在个体生命之中,成为学生自然而又自觉的行为特征。作为艺术教师,如果不把学生艺术习惯的养成放在重要的地位,就只是技能型老师,徒为教育工具主义者而已。更严重的是,在工具主义指导下,我们的艺术教育指导思想势必落空。
  (二)遵循艺术教育的原则
  艺术教育的原则涉及正确处理三对关系:一是普及和提高的关系,二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三是竞赛准备和习惯养成的关系。这三个关系非常重要,普及是艺术教育的基础,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取向,是艺术教师努力的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选拨优秀苗子,集中培养,推动尖子生提高。如此,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有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是我们要坚持的第一个原则。既要重视我们现在应试教育当中艺术特长生考试出好成绩,上好学校,出好人才,也要重视利用尖子生的示范、辐射和带动效应,促进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这是第二个原则。第三个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对所有学生进行渗透性的艺术养成。我们应该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竞赛的激励功能,要鼓励个性表现欲强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方式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艺术理解和艺术感悟。因此,所有开展艺术教育的学校应将参加艺术竞赛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不回避;同时,也要指明,参加竞赛,目的在于通过竞赛,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促进艺术的渗润和习惯养成。
  (三)按照艺术教育的内在规律,理论结合实际,促进艺术教育
  当前,教育教学理论在艺术教育中的贯彻是比较薄弱的。试想,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我们很难避免不会背离艺术教育规律,那么我们教育的实际效果就会大打节扣。为此,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一定要自觉学习和掌握相当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将教育教学的理论要求与艺术教育实践过程有机结合,以实现艺术教育的事半功倍。依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提倡通过课题形式,探索适切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艺术教育模式,是促进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
  (四)将有关的艺教特色或精神有效融入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区别于社会其它机构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培育人的机构,是一个文化机构。文化机构就是文化的特色,文化的渗润,文化的熏陶。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范、特有的精神内涵。北京大学前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非高楼大厦之谓也,大师之谓也。大师是什么,是大学精神文化渗养的标兵,我们高校不是热衷于对大学精神的讨论吗?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大学精神是引领大学文化前进和塑造大学文化特色的缰绳。大学如此,我们的艺术教育何尝不如是。为此,所有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都应以校为家,以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不惧荣辱,不吝心力,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教学特色;学校管理者则有责任将有关的艺术教育特色提炼、提升,渗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实现一代流传一代。这相当于立下一座教育的艺术丰碑,深深地镌刻在学校的精神传承榜上,以此滋养和激励学校芸芸后学与后继。
  (五)发挥艺术教育的整体优势,加强各艺术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激荡共进
  要反对“文人相轻”“以邻为壑”的倾向。现实中,教音乐的看不起教美术的,教美术的看不起教舞蹈的,教舞蹈的也看不起教美术的,教美术的看不起以国画为主的,教国画的又看不起以油画为主的。艺术教育本身已经够“弱势”了,大家应该团结起来,发挥学科融合的优势,发挥学科融合激荡共进的功能,将艺术教育变成学校的一大特色,变成学校精神的内在根基。
  此外,艺术教师队伍建设,艺术教育的基本保障(包括室场设施、设备器材、经费投入等)等等,都需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前者主要是适当增加艺教数量,提高师资素质,建立有效激励和师资培训机制;后者的关键是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建设问题。
  
  (此文为作者在广东省阳江市艺术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稿,有删改。)
   责任编辑 李贤
其他文献
浏览器的标签页为我们灵活使用网页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标签页绝不仅是简单的一些选项卡,给否发挥和灵活应用它的效率,还需要我们去挖掘更多的方法和技巧。就让我们以用户群比较大的QQ浏览器来简要介绍吧。  1. 启动浏览器 标签随我心  启动浏览器后,我们往往看到的只是浏览器官方所捆绑的一个网址导航。各家浏览器都有自己的网址导航,网址导航虽然方便,但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东西。其实,浏览器启动之后,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