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较弱。这与学生的情感因素以及语言能力有关。提高英语听力是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突破口。学生进行英语听力学习应当注意修正输入与真实材料相结合,这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所提高以及语言能力在意义和形式上的提高。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辅以监督是改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听力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间交流普遍使用的语言的地位日渐提高。国际交流的加强必然对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水平低于东部发达地区或中心城市,这一点在学生的听说能力方面表现得更突出;另外,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更明显。就笔者执教的少数民族学院两个班级的2009级大一新生而言,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无较大差别。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反映无法适应教材听力,在进行会话时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话语。地区发展以及自身的差异都对少数民族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造成影响。听力,作为英语学习输入主要途径之一,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突破口。因此有必要讨论少数民族学生在进行听力学习时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听力的因素
1.1 情感因素
学生情感都能对学生听力造成影响。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对认知领域的研究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学习者认知能力对语言能力的影响,而情感因素是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学习的发动机,情感作用发挥得好,可以启发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解决学习过程的心理和思想问题”(王初明,2001)。
由于经济历史等原因,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闭塞,发展滞后,学生的基础阶段教育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加之学生中学阶段的英语应试教育,课程内容强调语法,内容较为单一,并且教学方法枯燥单调,导致学生自信心不强甚至产生逆反情绪。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着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语言产出的正确性而忽略了学生个人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在与学生的面谈中得知许多学生在中学英语学习阶段都遭遇过因排斥教师授课风格,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而导致学生直接失去学习的兴趣或者信心不足。另外部分学生因为对英语学习的目标不清晰或者只设定在应试考试范围而忽略了通过学习对个人语言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在写作以及口语任务中经常谈到对自己英语水平的评价,其中通常为否定评价例如自己英语不好,没有办法学好,希望老师能够多帮助。当然此类陈述不能排除中国学生因受整体语言环境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有意贬低自己实际水平的可能,但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迟疑及退缩以及在课堂提问中的闪躲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自信心不足以及学习焦虑程度较高。研究显示,学习者的态度,焦虑程度及动机都能对英语学习产生影响。在Zolt€醤 Drnyei 和 Kimberly Noels 的研究中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语言学习者的自信以及焦虑程度与课堂氛围无明显相关性,学习者的自信与动机相互促进。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笔者注意到,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反映在语音和发音上与汉族学生有差异。学生的自信心较低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其一,学生初到一个新的环境,学习方式,课堂环境及学习要求都与中学阶段不同,这又可能造成学生焦虑程度的增高同时影响自信;其二,作为公共外语教学配套教材之一的视听说教程 “环绕语言交际功能编写教材……教材种的多媒体视听语言材料全部采用原版素材,不加改动,保证语言的原汁原味”(杨慧中,2007)。教材编写的目标高于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这也可能造成学生的不自信。
除学生自信心外,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也对学生听力提高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加拿大学者Gardner的动机理论,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融合动机型(integrative orientation)工具型(instrumental orientation)。融合动机型的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处于积极态势,希望与他人交流互动,并且“有成为该语言社会的成员”(Gardner, 1996)。此类学生较有可能一直持续英语学习;而持有工具型动机的学生有可能重视该语言可能带来的潜在的实用价值,例如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获得更高的薪水,目的一旦达到学习则有可能停止。因此,以对付考试为目标的学生较容易放松自己在听力训练方面的要求,而持融合型动机的学生更愿意接受听力训练并且使用英语进行课堂交流。
1.2 语言能力差异因素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低于东部中心地区以及沿海发达地区。就素质教育而言,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较弱。根据一个学期对学生语言能力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的测评,学生的总体情况在读写两个方面的表现优于听,说的表现。而学生在阅读环节的平均分又高于写作的平均分;在听力环节的得分略高于口语环节的得分。
从听力和口语任务的完成来看,按照考察学生交际能力的评分标准,绝大多数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欠缺。学生语言的精确性和流利性两个主要方面都较低。精确性方面从语言结构分析,出现句式结构混乱,词汇贫乏等主要现象;在内容上,大部分学生不能紧密围绕口语题目开展联系或论述,论述繁冗,重复较多,信息量少。流利性方面,多数学生由于受词汇量和句式结构的限制,在交流时需要教师的帮助,部分学生出现只使用少量词汇或者身体语言进行表达的倾向。实际上语言的流利性和精确性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部分,所以一般看来在精确性方面较弱的学生在流利性方面也需要努力。
2 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听力的策略
2.1 修正语言输入与真实材料相结合
自从20世纪70年代语言教学逐渐转向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以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实际教学环境,都强调使用真实材料(authentic materials)的重要性。Wesche M. 曾在语言交际测试中提到使用真实预料,即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语言,如广播,新闻,报刊等为学生带来的好处(Wesche M, 1984)。随之许多时政研究也从不同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使用真实材料对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影响。然而目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第一,在中学阶段的没有接受系统正规的听力训练。部分偏远地区无法提供学生听力学习的硬件设备,甚至部分学校的教师也缺乏听力教学的经验; 第二,学生对英语听力普遍存有畏惧心理,自信心不足。学生的情感因素总体对听力学习起负面影响。
为此,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要想在以听力作为突破口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应当在学习时注意将修正语言输入(modified input)与真实材料相结合。在使用修正语言输入材料,如专门为语言学习编写的情景交际材料或者听力材料时应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注重语言意义(meaning)的同时注意语言形式(form)(即词形变化,语法,句式结构)。实证研究表明,好的语言学习者在听力方面能够同时注重语言意义和语言形式(Rost M,2005, 第147页)。一般说来,修正语言输入较注重语言结构的规范,语速适中,习语俚语较少,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规则的掌握。Larsen-Freeman曾在其《从语法到语法技能》中强调学生对语言规则的掌握以及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辩证关系。因此笔者认为鼓励学生使用修正输入的材料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并且因此提高学生在听力方面的自信心。需要同样注意的是,真实材料能够向学生展示英语为母语者在使用该语言时的习惯,如发音的差异,单词连读,以及种种语用现象。因此使用真实材料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该语言更全面的认知从而达到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该语言的目的。
2.2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虽然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无论是从硬件或者师资方面都与发达地区存在差异,但是近年来,随着英语教学意识的转变,英语学习开始着重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ered)。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在方法上提供指导并及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反馈。因此,学生进步程度的快慢与教师提出的建议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有直接关系。由于高校扩招,班级人数增加,学生个体差异增大,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并且根据学生不同的进度开展教学几乎不可能做到。所以减小学生之间差距,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必须要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突破口在听力的提高,但是学生听力受到情感以及基础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能力时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减小焦虑程度、帮助学生改变英语学习动机并且同时辅以修正输入材料,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应当注意的是大学新生属于成年人,但在心理年龄上于青少年更为相似,因此他们的情感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更为特殊,这需要教师及时与学生互动沟通,了解其所需所想。这样才能为不同学生提出适合其本人语言能力发展的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更快进步。
参考文献
[1]Gardner R C. Motiv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the CAAL 1996, 18: 19-42.
[2]Larsen-Freeman D. 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50.
[3]Cl€閙ent R., D?rnyei Z and Noels K A. Motivation, self-confidence, and group cohesion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J]. Language Learning 1994, 44:?417-448.
[4]Rost M.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isten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147.
[5]Wesche, M. Communicative tes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3, 67, 1.
[6]王初明.英语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要[J].英语界,1991.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听力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间交流普遍使用的语言的地位日渐提高。国际交流的加强必然对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水平低于东部发达地区或中心城市,这一点在学生的听说能力方面表现得更突出;另外,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更明显。就笔者执教的少数民族学院两个班级的2009级大一新生而言,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无较大差别。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反映无法适应教材听力,在进行会话时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话语。地区发展以及自身的差异都对少数民族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造成影响。听力,作为英语学习输入主要途径之一,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突破口。因此有必要讨论少数民族学生在进行听力学习时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听力的因素
1.1 情感因素
学生情感都能对学生听力造成影响。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对认知领域的研究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学习者认知能力对语言能力的影响,而情感因素是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学习的发动机,情感作用发挥得好,可以启发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解决学习过程的心理和思想问题”(王初明,2001)。
由于经济历史等原因,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闭塞,发展滞后,学生的基础阶段教育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加之学生中学阶段的英语应试教育,课程内容强调语法,内容较为单一,并且教学方法枯燥单调,导致学生自信心不强甚至产生逆反情绪。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着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语言产出的正确性而忽略了学生个人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在与学生的面谈中得知许多学生在中学英语学习阶段都遭遇过因排斥教师授课风格,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而导致学生直接失去学习的兴趣或者信心不足。另外部分学生因为对英语学习的目标不清晰或者只设定在应试考试范围而忽略了通过学习对个人语言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在写作以及口语任务中经常谈到对自己英语水平的评价,其中通常为否定评价例如自己英语不好,没有办法学好,希望老师能够多帮助。当然此类陈述不能排除中国学生因受整体语言环境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有意贬低自己实际水平的可能,但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迟疑及退缩以及在课堂提问中的闪躲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自信心不足以及学习焦虑程度较高。研究显示,学习者的态度,焦虑程度及动机都能对英语学习产生影响。在Zolt€醤 Drnyei 和 Kimberly Noels 的研究中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语言学习者的自信以及焦虑程度与课堂氛围无明显相关性,学习者的自信与动机相互促进。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笔者注意到,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反映在语音和发音上与汉族学生有差异。学生的自信心较低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其一,学生初到一个新的环境,学习方式,课堂环境及学习要求都与中学阶段不同,这又可能造成学生焦虑程度的增高同时影响自信;其二,作为公共外语教学配套教材之一的视听说教程 “环绕语言交际功能编写教材……教材种的多媒体视听语言材料全部采用原版素材,不加改动,保证语言的原汁原味”(杨慧中,2007)。教材编写的目标高于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这也可能造成学生的不自信。
除学生自信心外,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也对学生听力提高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加拿大学者Gardner的动机理论,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融合动机型(integrative orientation)工具型(instrumental orientation)。融合动机型的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处于积极态势,希望与他人交流互动,并且“有成为该语言社会的成员”(Gardner, 1996)。此类学生较有可能一直持续英语学习;而持有工具型动机的学生有可能重视该语言可能带来的潜在的实用价值,例如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获得更高的薪水,目的一旦达到学习则有可能停止。因此,以对付考试为目标的学生较容易放松自己在听力训练方面的要求,而持融合型动机的学生更愿意接受听力训练并且使用英语进行课堂交流。
1.2 语言能力差异因素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低于东部中心地区以及沿海发达地区。就素质教育而言,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较弱。根据一个学期对学生语言能力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的测评,学生的总体情况在读写两个方面的表现优于听,说的表现。而学生在阅读环节的平均分又高于写作的平均分;在听力环节的得分略高于口语环节的得分。
从听力和口语任务的完成来看,按照考察学生交际能力的评分标准,绝大多数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欠缺。学生语言的精确性和流利性两个主要方面都较低。精确性方面从语言结构分析,出现句式结构混乱,词汇贫乏等主要现象;在内容上,大部分学生不能紧密围绕口语题目开展联系或论述,论述繁冗,重复较多,信息量少。流利性方面,多数学生由于受词汇量和句式结构的限制,在交流时需要教师的帮助,部分学生出现只使用少量词汇或者身体语言进行表达的倾向。实际上语言的流利性和精确性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部分,所以一般看来在精确性方面较弱的学生在流利性方面也需要努力。
2 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听力的策略
2.1 修正语言输入与真实材料相结合
自从20世纪70年代语言教学逐渐转向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以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实际教学环境,都强调使用真实材料(authentic materials)的重要性。Wesche M. 曾在语言交际测试中提到使用真实预料,即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语言,如广播,新闻,报刊等为学生带来的好处(Wesche M, 1984)。随之许多时政研究也从不同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使用真实材料对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影响。然而目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第一,在中学阶段的没有接受系统正规的听力训练。部分偏远地区无法提供学生听力学习的硬件设备,甚至部分学校的教师也缺乏听力教学的经验; 第二,学生对英语听力普遍存有畏惧心理,自信心不足。学生的情感因素总体对听力学习起负面影响。
为此,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要想在以听力作为突破口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应当在学习时注意将修正语言输入(modified input)与真实材料相结合。在使用修正语言输入材料,如专门为语言学习编写的情景交际材料或者听力材料时应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注重语言意义(meaning)的同时注意语言形式(form)(即词形变化,语法,句式结构)。实证研究表明,好的语言学习者在听力方面能够同时注重语言意义和语言形式(Rost M,2005, 第147页)。一般说来,修正语言输入较注重语言结构的规范,语速适中,习语俚语较少,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规则的掌握。Larsen-Freeman曾在其《从语法到语法技能》中强调学生对语言规则的掌握以及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辩证关系。因此笔者认为鼓励学生使用修正输入的材料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并且因此提高学生在听力方面的自信心。需要同样注意的是,真实材料能够向学生展示英语为母语者在使用该语言时的习惯,如发音的差异,单词连读,以及种种语用现象。因此使用真实材料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该语言更全面的认知从而达到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该语言的目的。
2.2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虽然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无论是从硬件或者师资方面都与发达地区存在差异,但是近年来,随着英语教学意识的转变,英语学习开始着重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ered)。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在方法上提供指导并及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反馈。因此,学生进步程度的快慢与教师提出的建议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有直接关系。由于高校扩招,班级人数增加,学生个体差异增大,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并且根据学生不同的进度开展教学几乎不可能做到。所以减小学生之间差距,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必须要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突破口在听力的提高,但是学生听力受到情感以及基础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能力时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减小焦虑程度、帮助学生改变英语学习动机并且同时辅以修正输入材料,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应当注意的是大学新生属于成年人,但在心理年龄上于青少年更为相似,因此他们的情感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更为特殊,这需要教师及时与学生互动沟通,了解其所需所想。这样才能为不同学生提出适合其本人语言能力发展的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更快进步。
参考文献
[1]Gardner R C. Motiv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the CAAL 1996, 18: 19-42.
[2]Larsen-Freeman D. 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50.
[3]Cl€閙ent R., D?rnyei Z and Noels K A. Motivation, self-confidence, and group cohesion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J]. Language Learning 1994, 44:?417-448.
[4]Rost M.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isten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147.
[5]Wesche, M. Communicative tes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3, 67, 1.
[6]王初明.英语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要[J].英语界,1991.